浙教版(2023)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七课:网页的数据组织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3)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七课:网页的数据组织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八年级信息技术
网页的数据组织
《第七课》
学习目标
目录
01.
课前导入
02.
认识HTML语言
03.
编辑HTML网页
04.
探究超链接及课堂小结
01
课前导入
情境创设:
如右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官网
思考: “网页中的数据(文字、图片
、视频)是如何组织的?”
导入新课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02
认识HTML语言
1. 认识HTML语言
提问互动:
“浏览网页时,文字、图片、视频是如何‘排兵布阵’的?”
浏览网站时,人们能欣赏到组织有序且包含着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的网页,这些都是通过HTML语言来设计、组织的。
核心知识点:
HTML定义: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用“标签”描述网页内容。
标签特性:
成对出现(如

内容

),少数自闭合(如)。
标签可嵌套(如

段落

)。
1. 认识HTML语言
1. 认识HTML语言
HTML文件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编写,也可以使用专业软件编辑。网页可以通过浏览器的“开发人员工具”看到HTML代码并编辑调试,如下图所示。
尝试打开一个自己熟悉的网站,使用浏览器的“开发人员工具”查看,对比观察网页显示内容和对应的HTML代码。
课堂练习
03
编辑HTML网页
2. 编辑HTML网页
HTML用标签来规定元素的属性和其在文件中的位置,一个HTML文件一般包含多个标签,HTML标签由“<”和“>”符号包围的字符串而组成,通常以成对标签出现。
HTML文件的基本结构:
#标记网页的开始#
#标记头部的开始#
显示网页的标题
#标记头部的结束# #标记网页正文开始#
网页内容
#标记网页正文结束# #标记网页的结束#
2. 编辑HTML网页
2. 编辑HTML网页
04
探究超链接
3、探究超链接
定义:
超文本链接(HypertextLink)简称为超链接,可以实现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或者跳转到页面的其他位置,实现文档互联、网站互联。在 HTML文档中,链接元素可以是文本、图片等,建立超链接的标签为, href属性的作用是设置链接的位置,是标签必不可少的。
常见格式如下:
链接元素
3、探究超链接
超链接类型对比
情境案例:
内部链接:跳转到同一网站的其他页面(如最新动态)。
外部链接:跳转到其他网站(如浙江教育厅)。
锚点链接:跳转到页面内指定位置(需提前定义)。
路径问题解析:
用文件夹结构图说明相对路径(../images/photo.jpg)和绝对路径(C:/website/images/photo.jpg)的区别。
3、探究超链接
实战演练:制作“网站导航栏”
任务要求:
在网页顶部添加3个超链接,分别指向:
本地“介绍.html”文件(相对路径)。
百度首页(绝对路径)。
本页底部(锚点链接)。
测试链接是否有效。
示例代码(如左图):
05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同学们辛苦啦!
感谢同学们的观看!
《第七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