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字中国印 第2课翰墨之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24)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中国字中国印 第2课翰墨之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24)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字中国印————第2课翰墨之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24)
美术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少版(2024)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字中国印”的第 2 课,紧承开篇对文字起源演变的探讨,聚焦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与审美价值。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承载千年文化传承,以笔墨线条为载体抒发文人墨客心境意趣。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领略书法魅力,从笔法、结构、章法体悟艺术精髓,为后续印章学习乃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筑牢根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文字书写基础,对汉字字形较为熟悉,但多停留在实用书写层面,尚未深入探究书法美学。他们处于审美萌芽、好奇心旺盛阶段,对古老神秘的书法艺术满怀向往,具备初步形象思维与动手能力,渴望尝试新鲜事物。不过,面对复杂书法理论、精妙笔法技巧,学生易觉晦涩难懂,需教师巧用方法、循循善诱,引领走进书法艺术殿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脉络,熟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大书体典型特征,如篆书古朴规整、隶书蚕头燕尾、楷书严谨端庄等,能准确识别不同书体作品。
掌握基本笔法,包括中锋用笔、侧锋用笔,体会提按、轻重、缓急变化对线条质感塑造,学会简单笔画书写,如横、竖、撇、捺,精准把握笔画形态与力度。
理解书法结构组合原则,如重心平稳、比例协调、对称与呼应,能赏析书法作品结构美感,运用所学分析经典作品布局章法,感受整体气韵流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赏书法展览视频、翻阅书法古籍资料,自主探究书法历史演进,培养信息搜集整合、归纳总结能力,拓宽文化视野。
在教师示范、临摹练习过程中,聚精会神观察、反复揣摩笔法细节,锻炼专注力与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对比自评、小组互评,发现问题、改进书写技巧。
以书法创作实践为驱动,从选择内容、构思布局到挥毫落纸,全程沉浸体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书写难题、表达内心情感能力,提升书法实践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度浸润书法文化,感受古人笔端流淌智慧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
在书法学习中修炼心性,培养耐心、静心、专心品质,克服浮躁,
从书写进步收获成就感,爱上书法艺术,提升审美境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系统梳理中国书法史,以历代名碑名帖实例让学生直观领略书体变迁魅力,构建扎实知识框架。
强化笔法、结构教学,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在临摹练习中扎实掌握基础书写技巧,感受书法艺术表现力,实现知识到技能转化。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笔墨线条读懂古人情感心境,领悟书法作品深层文化寓意,如颜真卿《祭侄文稿》悲愤激昂之情,实现艺术与心灵共鸣。
启发学生突破临摹局限,在创作时融入个性风格,既遵循书法传统规范,又展现青春活力,书写独具韵味作品,培育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书法发展资料包(含高清书法作品图片、历史影像、学术论文等)、文房四宝(毛笔、宣纸、墨汁、砚台)、书法字帖、米字格练习纸、展示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古装,手持一把折扇步入教室,折扇上书写一幅飘逸行
书作品。现场展开折扇,吟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提问:“同学们,古人用手中笔书写豪情壮志、人生感悟,这神奇笔墨蕴含怎样魅力?今天,让我们开启一场翰墨之旅,探寻书法背后的深情厚意。”以此营造古风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知识讲解
书法史漫谈
播放动画短片讲述中国书法起源,从甲骨文刻符记事到钟鼎文铸于青铜,展示篆书李斯《峄山碑》开启规范书写先河,隶书程邈狱中创隶书推动文字变革,再到楷书唐楷四大家奠定典范,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草书怀素、张旭狂放不羁挥洒激情,让学生对书法发展脉络有初步清晰认知。
书体特征剖析
利用 PPT 以对比形式展示五大书体同一汉字书写,如“永”字。篆书圆润对称,线条粗细均匀;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楷书笔画规整,结构严谨;行书流畅灵动,笔画呼应连贯;草书笔画简省,气势连贯奔放。结合实物字帖,讲解每种书体笔法运用、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感受书体差异美感。
笔法与结构基础
教师在宣纸前,手握毛笔示范中锋、侧锋用笔,以写横画为例,中锋行笔线条圆润饱满,侧锋则变化丰富,展示提按轻重使线条有粗细变化,缓急表现动感,强调笔画起笔、行笔、收笔规范。同时讲解结构原则,用简单几何图形拆解汉字,如“田”字对称、“品”字
三角分布,让学生理解结构稳定美观关键,奠定书写基础。
(三)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 4-5人,领取文房四宝、米字格练习纸、书法字帖。教师布置任务:先从字帖中选择简单汉字,如“人”“大”“天”,用中锋、侧锋分别临摹练习基本笔画,体会笔法变化;再临摹完整单字,依据结构原则调整笔画位置、比例,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笔法,提醒注意坐姿、握笔姿势,鼓励同学间相互观摩学习。
(四)作品赏析
教师展示颜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图片,从历史背景、书写心境、笔法技巧、结构章法全方位赏析,引导学生感受颜真卿悲愤沉痛下笔墨纵横、涂改自然,王羲之雅集畅叙时笔意流畅、潇洒飘逸。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情感与艺术魅力理解,深化审美感知。
(五)创作体验
学生在掌握基本笔法、结构后,尝试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名言警句,先在草稿纸上构思布局,考虑书体选择、字大小、行间距等,然后用宣纸书写。教师巡视,给予创意启发,协助解决布局难题,鼓励大胆展现个性,融入情感。
(六)展示评价
各小组将完成作品张贴在展示架上,推选代表介绍创作思路、选用书体理由、想表达情感。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围坐,从笔法规范、结构合理、作品意境、创新表现等多维度评价作品,评选出“最佳笔
法奖”“最具创意奖”等荣誉,分享创作心得,促进相互学习借鉴。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包括书法史、书体特征、笔法结构、作品赏析创作要点,强调书法承载民族精神,鼓励课后持续练习,传承翰墨文化。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情境导入与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多数学生能跟上教学节奏,掌握基本笔法、结构知识,完成临摹创作任务。但在作品赏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古人情感体悟较浅,后续需引入更多背景故事辅助阐释。实践操作时,个别学生握笔姿势难纠正,下次应强化一对一指导,保障教学高效推进,提升学生书法素养与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