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件(共41张PPT2个视频)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件(共41张PPT2个视频)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二节
人教版选修一 稳态与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膝跳反射 Knee-jerk Reflex
神经调节
的基本方式
THE BASIC MODE OF NEURAL REGULATION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不同反射的示意图,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探究
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构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社会责任
从生活实例出发,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和意义。
科学思维
课堂导入
喜剧:史上最牛的膝跳反射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1
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
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手指被仙人球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手会迅速缩回。
【问题探讨】
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带刺的“月季”
【问题探讨】
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2.你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痛呢?这有什么适应意义呢?
带刺的“月季”
课堂导入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含羞草的“害羞”
草履虫逃避刺激
01 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什么呢?
注意
植物、低等生物等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它们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是反射,而是应激性。
传入
信号
传出
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
(分析综合神经信号)
2
做出规律性应答
3
感受刺激
1
02 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思考:一个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
不一定,如缩手反射感受器在手指皮肤处,而效应器则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骨骼肌。
效应器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脊髓)
手迅速缩回
手指触碰到指尖
膝跳反射示意图
Knee-jerk Reflex
刺激
传出神经
脊髓
缩手反射示意图
Retraction reflex
脊髓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03 反射弧各部分功能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中枢
结构
联系
功能
感觉神经元的末梢部分
感觉神经(有神经节)
脑与脊髓中相应细胞群
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或产生兴奋)
将兴奋由感受器向神经中枢传导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向效应器传导
产生规律性应答反应(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刺激是以什么形式在反射弧中传递的?
是以兴奋的形式传递的。
相对静止状态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兴奋
兴奋
兴奋
兴奋
反应
刺激
反射
反射弧
(分析和综合)
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_____或_____如(_________)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 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细胞
组织
神经组织
显著活跃状态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1
根据神经节进行判断
2
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进行判断
与脊髓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细小的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可以简记为“小入大出”。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3
根据突触进行判断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与 直接相连的为上一神经元(轴突末梢),与 直接相连的为下一神经元(反射弧中还有中间神经元)。
4
根据实验进行判断
切断某一神经,如果刺激外周段,肌肉收缩,刺激向中段,肌肉不收缩,则切断的是传出神经,否则是传入神经。
结构破坏对反射的影响
2.反射弧中相应结构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一: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 神经。
③依据三: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 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 神经。
②依据二: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
神经,与“ ”相连的为 神经。
小门入大门出
传入
传入
传出
传入
传出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
总结:区分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特点与功能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其他部位传导吗?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刺激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反应
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大脑皮层
(产生感觉)
思考:感觉的产生属于反射吗?判断的理由是?
不属于。感觉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强调:反射≠反应 ≠感觉
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04 反射完成的条件
1
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2
需要适宜的刺激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思考:反射弧中某一结构异常会导致哪些功能障碍?
05 结构破坏对反射的影响
感受器被破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被破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被破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被破坏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效应器被破坏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
“糖丸”爷爷
与生活的联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研究员。
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度过病毒的劫难。“ —摘自感动中国颁奖词
顾方舟
1926 - 2019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
脊髓灰质炎病毒
主要症状
下肢软瘫
肌肉肌力减退
严重时肢体疼痛甚至瘫痪
性传染病。脊髓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主管运动,后角主管感觉,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望梅止渴成语中,士兵们一听到青色的梅子就分泌口水。
假如是从来没有吃过梅子的人,也会分泌口水吗?
01 非条件反射
概念
与生俱来的,出生后无需训练的反射,就叫做非条件反射。
实例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02 条件反射
概念
实例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就叫做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眨眼反射
膝跳反射
快速接球
猴子骑车
望梅止渴
海豚表演
非条件反射
条件
反射
条件反射到底是怎么建立的呢?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分泌时,将狗被喂食后分泌唾液的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指标。可是,随着实验逐步推进,巴甫洛夫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即便没有给食物,当实验快开始时,狗也会分泌唾液,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此,巴甫洛夫有些恼火,但同时又觉得这个怪现象很值得研究。
巴甫洛夫
03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2
3
4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_________ ,食物是_________
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铛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________
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的时候,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_________)的信号,称为_______,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1
03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1
2
3
4
食物
铃声
铃声
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不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不发生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说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04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基础)
学习
训练
非条件刺 激的强化
维持
消退
不给予非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非条件反射
训练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__________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______。
非条件刺激
消退
05 条件反射的消退
(1)消退原因
如果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条件反射就会________,以至最终__________,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逐渐减弱
完全不出现
逐渐冷漠
05 条件反射的消退
(1)消退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______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_______把原先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
中枢
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
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06 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机制对于我们的学习具有怎样的启发意义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别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意义
持续时间
反射数量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
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先天具有,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
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般是永久的
有限的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
大脑皮层+其他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 适应性,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可以消退的
(反复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几乎是无限的
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如何形成 与生俱来(遗传) 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
刺激类型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结合非条件刺激
是否会消退 永久性、固定性,不会消退 暂时、可变的,反射易消退,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来维持
消退原因、机理和实质 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机理: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实质: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神经中枢 脊髓、下丘脑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数量 有限 几乎是无限的 举例 排尿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将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方法技巧: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一看
二看
三看
形成
中枢
存在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遗传获得,先天性
后天生活中学习训练形成
大脑皮层不参与
大脑皮层参与
终生存在,不消退
可消退,可建立
练一练
判断下列现象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尝梅生津
谈梅生津
画饼充饥
谈虎色变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课堂检测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
A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B
课堂检测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B
课堂检测
【3】现象1:小吉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2:小吉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下列关于两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完成现象1和现象2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
B
现象2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于现象1
C
现象1和现象2的完成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现象1和现象2的效应器都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C
课堂检测
【4】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冷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C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
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