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文主题:“青春的价值”沁园春·长沙本词侧重于学习并理解其蕴含的伟大情思和革命情怀,感受宏大主题下“小我”的价值。反复诵读,品味词中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炼字的精妙之处。延伸课外,拓展阅读。关于“青春”主题的群文阅读,可以加深对“青春”的体悟。多积累相关素材,思考青春的价值,可以对接高考作文。观壮丽秋景 赏意象意境第一课时活动一:初读,吟咏昂扬诗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②强调性重读:遍、尽、透、争、击、翔、竞、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找出上下阕的领字。这两个字分别领起了什么内容?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面,用来带领句子的字。它是指将一个字或两三个字用在一句词的开头,以领起下文,贯通词意。它可以领起本身这一句,也可以领起下面两三句甚至更多的句子。一般在诵读时,应在领字后稍作停顿,由此形成顿挫与流利相结合的乐感。领起后面忆往事、思同学,回忆从前与同学少年一起来橘子洲游玩的情景,回忆那些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峥嵘岁月。看忆领起后面写景,写湘江边的壮丽秋色,也写了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与思索。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乐观豪迈气势磅礴活动一:初读,吟咏昂扬诗韵活动二:赏读,领略壮丽秋色2.“看”字领起的七句,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山、林、江、舸、鹰、鱼、霜天3.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万类霜天竞自由4.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句回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相关词句 关键词 效果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遍层、染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层——林之密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漫、透百、争百——形容船只之多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漫——写出了江水的满溢之状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击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翔写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江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万、竞万——突出强调天地万物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5.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本词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6.词人如何写景?视角变换有什么特点?万类霜天竞自由点面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水底:鱼翔浅底 (俯瞰)色彩: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层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由远及近、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色彩层叠常见写景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虚实角度常见写景手法:正侧结合、声色结合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白描手法、运用修辞等等。通过赏析关键词来理解诗歌就是诗歌鉴赏方法中常用的“炼字”法。这些字将景物的特征刻画得生动鲜明,赋予了词人笔下的景物以独特的个性。而这些景物在诗词中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意象”。意象: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孕育成形的、灌注了一定思想情感的形象。也即意中之象,有意之象,意造之象。它能够显示本质,但不是概念;它保留了具体可感的特点,但又不是表象,而是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形象。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简言之就是,这种融入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的形象,我们就叫意象。词人笔下的寒秋之景并不全是纯粹的自然景象,而是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感彩和思想意识,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被作者的情感改造过了。这样一幅色彩绚烂、生机盎然、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又该如何朗诵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角色代入,让自己化身那个寒秋独立、纵目观景的“我”,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诵读。课堂总结①色彩绚烂,生机盎然(山红、江碧、百舸争流、鹰击、鱼翔)②美丽壮观,想象瑰奇(红遍、尽染、碧透)③寥廓恢弘,意蕴丰富(万山、层林、漫江、长空、浅底、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拓展延伸:教考衔接——妙析“炼字”“炼字”步骤九字口诀:①释“字”意②作析用③悟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注:①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舒”字最富有表现力。①“舒”,意为舒展,开阔;②生动地写出那里的天地空阔,一望无际,令人感到舒畅;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未来景象的展望。感凌云壮志 青春激情第二课时词的上片,写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江山,谁来主宰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节课我们学习下阕,一代伟人毛泽东又给我们吟唱了怎样的青春宣言呢?活动二:联读,体悟情感志向活动一:再读,走近风华少年活动三:评读,赋能青春成长阅读本词及下面的材料,小组合作讨论、发言汇报:“同学少年”有着什么样的形象?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又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材料一: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少年的宏大抱负。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材料三:这首诗写于1925 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 10 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同学少年”有着什么样的形象?请根据相关词句进行分析。相关词句 形象特点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飞扬,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宣传真理蔑视官僚军阀,敢于斗争,救国救民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青春飞扬,文韬武略的“学士”奋发有为,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急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的“勇士”投身革命,敢于挑战,勇于弄潮2.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又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一主天下沉浮。3.又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为实现理想,他们敢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惧怕即将来临的困难,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以天下为己任,救苍生于水火。朗诵下片,致意同学少年。小组讨论如何朗诵,可自主采用朗诵形式,朗诵后阐述理由。万山层林漫江鱼鹰百舸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奋发向上、乐观热烈万类霜天竞自由青 春《沁园春 长沙》抒发的情感是丰富而深邃的。第一,它抒发了词人故地重游,欣赏壮丽景色的喜悦之情。第二,抒发了对同学少年的追忆之情,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第三,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切之情,流露出自己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活动二:联读,体悟情感志向活动一:再读,走近风华少年活动三:评读,赋能青春成长1.刘禹锡诗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圣杜甫亦有“万里悲秋常作客”之叹,天涯游子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更是让人愁肠寸断。历代文人都以接续“悲秋”情怀为主,而《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却一反传统,改为热烈地“颂秋”。请探究作者为什么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富有生机。(1)秋天是草木凋零的季节,也是古代文人容易伤怀的时候。“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概括恰当。然而,秋天又是“守成”与“革新”两种世界观的试金石。大凡守成念旧的人,常会因秋气扫除旧物而感慨盛世变衰;而立志改造社会的革命者,却对秋风的除旧育新予以热烈的欢呼。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所进行的翻新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大革命。在这首《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对秋天的礼赞更是毫无保留,借此表达自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悲秋”抑或“颂秋”,与作者的身份、性格、气度、胸襟相关。毛泽东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乐观、自信,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有着不同于士大夫的思想境界。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2.《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都写到了“山”,请比较两首词在写“山”抒情方面的异同。比较项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异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万物的探索,对山的描写细致入微。用粗线条审视世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庞然大物在伟人眼中成了跃动的蛇、象。体现了中年毛泽东的形象: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雄视天下。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优美3.阅读下面两首词,分析它们与《沁园春·长沙》在作者的情感志向与形象上有什么不同点。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遭遇黔军,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 4月23日占领南京。毛泽东同志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得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心情振奋,写下了这首诗。《沁园春·长沙》 《忆秦娥·娄山关》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情感志向 形象通过描绘长沙秋景和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表达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生动地刻画出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勃发英姿。意气风发、激情洋溢的未来领袖身负重任、历经战火洗礼的革命领袖兼具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诗人齐声朗诵这两首词,用饱满的情绪,朗朗的书声,再次感受一代领袖毛泽东奋发向上、乐观热烈的情感态度。活动二:联读,体悟情感志向活动一:再读,走近风华少年活动三:评读,赋能青春成长发言示例:学习毛泽东的自信、乐观、豪迈的英雄主义豪气。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延续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种精神,一群青年学子,他们崇尚行胜于言,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烧激情;或扎根基层,放飞梦想;或携笔从戎,筑我长城;或投身主流,谱写青春;或创新创业,乘风破浪……他们将自身命运与时代和祖国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选择了更加厚重的人生。请同学们联系自身和现实谈谈当代“同学少年”们应该有怎样的大志和怎样的大局意识?应该如何去实现大志树立大局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理清思路,确立中心发言人。)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美国作家) 塞缪尔·厄尔曼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2015年7月14日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同学们,新时代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从先辈的事迹和精神中,汲取奋发动力,勇担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昂扬向上、砥砺前进。赓续革命传统,激扬澎湃青春。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更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充实度过每一天,用心书写人生最光辉的青春年华!走复兴之路,筑中国之梦。青春当激扬,精神永传承。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我们”,是你、是我、是他、是革命青年、更是当代青年!作业布置写一首关于“青春”的新诗,突出自己对“青春”的认知或感悟,可创造,可模仿;要求使用意象,语言凝练、含蓄。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