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 届上学期高三第五周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 届上学期高三第五周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 届上学期高三第五周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实验安全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实验要求错误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禁止湿手操作B.焰色试验,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C.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需佩戴护目镜才能近距离俯视坩埚
D.比较和的热稳定性实验,应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2.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过程 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A 用溶液除去乙炔气体中的
B 用惰性电极电解溶液
C 《天工开物》记载用炉甘石()火法炼锌
D 水解生成
A.A B.B C.C D.D
3.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的发蓝处理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有一定厚度、均匀、致密、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能好的深蓝色氧化膜。钢铁零件经历如图转化进行发蓝处理,已知的还原产物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零件发蓝处理所得的深蓝色氧化膜是 B.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D.反应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X、Y分别是由2种和3种前四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混合,溶液转变成紫色,得到溶液Z,用试纸检测显红色。取3支试管分别装入少量溶液Z,进行实验,记录为:
序号 加入试剂 现象
1 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紫色褪去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溴水 产生白色沉淀
关于溶液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 B.含 C.可能含 D.不含
5.溶液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移取一定体积溶液于烧杯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实验中溶于水引起的电导率变化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碳酸钠溶液的体积约为 B.点时溶液中存在关系
C.点时溶液中存在关系:
D.段电导率上升说明导电能力大于
6.25℃时,向溶液中逐渐滴加溶液,混合溶液的pH随滴加的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c点时,溶液较为浑浊,整个过程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
A.a点呈碱性的原因是水电离出的
B.b点溶液中:
C.c点溶液中: D.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化合物X由四种元素组成。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中一定含有 B.X的化学式为
C.的转化说明与的结合能力:
D.2.49gX溶于水加热可产生胶粒个数为(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8.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
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溶液橙色加深:(橙色)(黄色)
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
9.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B.用醋酸和KI-淀粉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
C.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紫色变浅:
D.向含1mol铵明矾[NH4Al(SO)2 12H2O]的溶液中加入2molBa(OH)2:
10.某实验室废水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且各离子浓度均为0.1。欲探究废水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微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实验Ⅱ.取适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的量未减少,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且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废水中是否含有可以通过焰色试验来确定
B.实验Ⅱ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C.废水中一定不含有的阴离子是、
D.另取200mL废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灼烧至恒重,理论上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6g
11.溶液A中存在、、、、、、、、、中的五种离子,浓度均为,溶液体积为1 L。对溶液A进行以下实验,整个过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省略),溶液B与溶液A中所含阴离子种类相同。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B.由溶液B生成沉淀甲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沉淀乙溶于氨水后的产物中含有18 mol σ键 D.气体乙可以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溶液中:、、、
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13.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溶液、溶液
B 蒸馏水、碱石灰
C NaOH溶液
D 酸性溶液
A.A B.B C.C D.D
14.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和。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该样品中不能确定存在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58分。请按要求作答)
15.在印染、电镀等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饱和食盐水和黄铁矿()为基础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常温下,溶液的;
②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得到。
回答下列问题:
(1)“沉钠”时应先通入足量,再通入,这是因为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硫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煅烧”时黄铁矿与空气逆流而行,其目的是 ;若“煅烧”过程中生成,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4)“转化”后得到过饱和溶液,“系列操作”包括 过滤、洗涤、干燥、加热脱水。加热脱水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 (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16.一种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并获取MAP()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MAP难溶于水,可溶于酸。
②时水中的溶解性:。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MAP可用作复合肥 b.分离的方法可以是过滤 c.废水中的会抑制水解
(2)沉淀剂的选择。其他条件相同,按投入相应的沉淀剂,其氨氮去除效果如图所示。
i. ii. iii. iv.
①沉淀剂为i时,生成MAP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iii和i相比,iii的氨氮去除率低,原因是 。
③沉淀剂为ii和iv时,氨氮去除率明显低于其他相应组,原因是 。
(3)用i作沉淀剂,研究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pH下氨氮去除效果和溶液中余磷含量,结果如图。
①时的氨氮去除率略大于时的氨氮去除率,原因是
a.生成了MAP;
b. (结合方程式解释)。
②后,氨氮去除率明显减小,原因是 。
17.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酸性KMnO4溶液”、“Na2CO3溶液”或“NaOH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装置E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出现白色沉淀,可证明酸性:H2SO3 (填“>”或“<”)HClO。
(6)探究 H2SO3、HClO的酸性强弱,不能直接将SO2通入F中,是因为 。
18.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式为,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并测定产品中钙和磷的含量。
Ⅰ.制备高纯度
步骤1: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溶液、溶液和溶液,并用调节各溶液的均为。
步骤2:按如图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并添加实验药品,通入一段时间。
步骤3:向四颈瓶中同时缓慢滴加图示两种溶液,并通入,煮沸,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1)步骤3中通入的需控制一定的流速,若在实验室中制备,下列仪器必须用到的是___________。
A.导管 B.酒精灯 C.分液漏斗(或恒压滴液漏斗) D.大试管
(2)步骤3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中必须使用煮沸的蒸馏水,长导管必须插入溶液,均是为了防止空气中 (填化学式)的干扰,实验中溶液的作用是 。
Ⅱ.测定产品中钙和磷的含量
(4)测定钙含量,方法如下图所示。
如果不用氨水洗涤,可能会导致测得样品中钙含量偏高,原因是 ;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为 。
(5)测定磷含量。称取样品,经一系列操作将其转化为沉淀;用标准液溶解沉淀,加入混合指示剂;用标准液(稍过量)滴定过量碱,消耗体积为;再用标准液滴定过量酸,消耗体积为。涉及反应如下:。据此计算样品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C C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A B B
15.(1) 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便于吸收
(2)
(3) 增大黄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煅烧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5.5mol
(4)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非氧化还原
16.(1)abc
(2) iii中生成更多,MAP可溶于酸,酸性增强不利于生成MAP 生成的MAP覆盖在MgO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3) ,分解成逸出 随着溶液pH升高,增大,生成沉淀
17.(1)圆底烧瓶 (2)CaSO3+2H+=Ca2++H2O+SO2↑
(3)使SO2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4) 酸性KMnO4溶液 除去CO2中的SO2 5SO2+2+2H2O=5+2Mn2++4H+
(5)>
(6)Ca(ClO)2溶液中ClO-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
18.(1)AC (2)或
(3) 保持体系pH的稳定
(4) 草酸钙固体表面可能会存在残留的,若不用氨水洗涤,溶液滴定时,也会被滴定,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 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浅红,浅紫色)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