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上9月月考模拟卷考试范围:第1章;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6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B.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具有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C. 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D.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 B. 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C. 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丁图:人戴耳罩是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控制噪声的3.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接收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 耳蜗、前庭 B. 半规管、耳蜗C. 前庭、半规管 D. 耳蜗、前庭、半规管4.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吴画了4幅图,其中错误的是()A. 甲图:我们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B. 乙图:渔夫叉鱼C. 丙图:室内的人可以看到室外的景色 D. 丁图:近视眼的矫正5.下列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时辐射红外线,在温度低时不辐射红外线;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制作紫外线夜视仪;③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④一束白光斜射向三棱镜的一侧发生折射,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这些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眼球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时,人的②瞳孔由小变大,以增大眼睛进光量B. 中国人的黑眼珠主要是由①虹膜决定的C.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D. 眼球内承接像的部位是⑦视网膜7.平面镜前飞过一个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小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② D. ④→③8.地震救援中采用的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洞壁,收集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9.我国海警某巡逻舰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备,它可以发出高达150分贝的高能量声波。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可先以喊话的方式,要求目标对象配合行动,若对方无适当反应,则可将该设备对准15°~30°范围内的目标,集中释放145分贝的警告音,以强制对方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定向声波武器释放的是超声波 B. 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C. 该事例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 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使用效果10.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 “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C. 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1.如图所示,小阳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 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 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12.做好科学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前提条件。某同学戴眼镜凝视课本上的文字,将眼睛慢慢移近课本,直至看不清楚为止,摘下眼镜后又能看清课本上的文字。该同学可能存在的视力缺陷及其成因是()A. 近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 近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C. 远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D. 远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13.科学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B.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C. 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D.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14.用手机看视频时手机屏幕太小,影响观看效果,屏幕放大器(凸透镜)可以帮忙解决这一问题。小明通过透镜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手机距离透镜15 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20 cm B. 15 cm C. 10 cm D. 5 cm15.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45°角倾斜放置,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A. 竖直向上运动 B. 竖直向下运动 C. 水平向右运动 D. 水平向左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8.0分)16.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填“漫”或“镜面”)反射;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早晨一束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液体中,在液面上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折射角为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小明看到这样一道题目: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3)有一次,小明往暖水瓶里灌开水时,爸爸突然说:“水快满啦。”爸爸是怎样判断水快满了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据图判断:入射光线是______,界面的______(填“上方”“下方”“左侧”或“右侧”)为玻璃,折射角为______。19.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厂商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的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该广告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科学原理或规律。错误:__________________,它违背了____________。(提示:注意杯子里的勺子)20.图甲是十字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乙、丙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被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到车内的人,但是汽车的外表却很清晰,这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填“打开”或“关闭”)。21.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容易产生视力问题。角膜塑形镜又名OK镜,常用于近视的矫正。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的原理是通过镜片压平角膜的中央曲率,从而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其治疗前后角膜变化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水透镜模拟OK镜治疗近视,如图乙所示。治疗前水透镜成的像在光屏______(填“左”或“右”)侧;治疗后成像刚好落在光屏上。为了体现OK镜的治疗效果,小科的操作应该是______(填字母)。A.向左移动光屏 B.向右移动光屏 C.向水透镜中注水 D.从水透镜中向外抽水22.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接收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_______内。(2)听觉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_______形成听觉。(3)人耳的结构中,具有把声音放大功能的是_______(填字母)。A.听小骨 B.鼓膜 C.耳蜗23.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平面玻璃制成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小华与安全门的距离为1 m,安全门后的墙壁上明亮的灯箱使小华能__________(选填“更清晰”或“更不清晰”)地观察到他的像;若小华向安全门走近0.5 m,则他与像的距离为__________m;若小华远离安全门,则他在安全门中成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则小华在安全门中成的像的位置将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2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 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s=5 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1)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将该装置移至月球上,乒乓球是否还能被弹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图甲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______(填“实”或“虚”)像。(3)如图乙所示,小明测量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cm。(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1)他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时,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一种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射到白板上的光在白板上发生了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发现哪些规律?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入射角/° 0 15 30 45 60反射角/° 0 15 30 45 60折射角/° 0 11 22 32 40(3)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若入射角为2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_______。(4)小明想利用紫光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太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所示,三种遮挡方法中,最有可能得到紫光的是_______(填“①”“②”或“③”)。2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进行了如下操作:步骤一:让三束平行激光射向透镜,移动右侧的光屏,结果在距离透镜10cm处,看到光屏上有一个亮点。步骤二:将激光束换成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1 40.0 13.0 缩小2 30.0 18.0 缩小3 20.0 20.0 等大4 15.0 30.0 放大5 12.0 50.0 放大根据以上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2)当蜡烛距离透镜中心60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_______(填字母)。A.10~13cm B.13~18cm C.18~20cm(3)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的时间为2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5)该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8.作图:(1)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2)生活中的光现象大多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进行分析,光路图就是一种模型,请对下列现象用光路图作出解释。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游泳池的水面,请在图中画出能经镜面射到游泳池水面范围AB的光路图。第1页,共8页【答案】1. D 2. B 3. C 4. B 5. B 6. A 7. A8. A 9. C 10. C 11. A 12. A 13. D 14. A15. D16. 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7. (1)30°减小( 2)丙乙甲丁( 3)水越满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18. EO 上方 40°19. 勺子的勺柄没有弯折光的折射规律20. 凸透靠近处于暗处,反射光少关闭21. 左 D22. (1)耳蜗( 2)大脑( 3)A23. 更不清晰 1 不变 不改变24. (1)放大橡皮膜的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3)不能,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25. (1)大小( 2)A 虚 (3)2.40 (4)玻璃板太厚26. (1)在空气中喷烟雾(合理均可) 漫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30° (4)③27. (1)10 (2)A (3)大于( 4)C (5)左28. (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第1页,共1页sSABI平面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八上9月月考模拟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