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第二单元 课题:第3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 年级:九年级一、教材分析内容分析主题内容:本框聚焦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涵盖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增强民主意识的途径等内容,属于公民政治生活常识教育。知识结构:主要知识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三种民主权利行使形式,以及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逻辑关系为:先阐述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具体方式,再强调增强民主意识对民主生活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增强民主意识的途径。难点问题:理解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区别,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民主意识。地位作用单元地位:本框是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中民主部分的重要内容,承接第一课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进一步阐述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为后续学习法治内容奠定基础。知识联系:与第一课“生活在民主国家”的知识相衔接,是对民主制度在公民具体参与层面的细化;同时,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法治精神,为学习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做好铺垫。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民主决策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已有知识储备: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民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具体形式和途径了解较少。认知能力水平: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理解较为复杂的民主概念和民主程序时可能存在困难。可能的学习障碍:学生可能难以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具体内涵;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民主意识,缺乏具体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但情绪容易波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较快,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兴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对于民主参与的话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接受能力:学生对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接受速度较快,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行为特点行为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缺乏耐心和毅力。三、教学目标1. 通过“社区选举模拟”的课堂活动,根据“参与社区选举”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如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让学生掌握民主选举的形式和原则,能够在社区选举等真实情境中正确行使民主选举权利。2. 通过“校园规则制定”的课堂活动,根据“参与学校决策”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怎样参与民主决策”,使学生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学会在学校规则制定等实际情境中参与民主决策。3. 通过“监督小区物业”的课堂活动,根据“参与社会监督”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如何进行民主监督”,让学生明确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途径,能够在小区物业管理等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增强民主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教学难点: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方法和意义。五、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同学们,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民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大家有没有参与过选举、为某项决策提过建议或者对一些现象进行过监督呢?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假如我们所在的社区要进行居委会换届选举,你会如何参与其中呢?总结:大家的想法都很有价值,这其实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参与民主生活。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社区选举参与方式的想法。通过创设社区选举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二、 新课讲授环节一:民主选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社区选举的视频(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社区选举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选民们在投票站进行投票。现在请大家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民主选举有哪些形式?在选举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民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形式。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选举的结果真正体现选民的意愿。学生观看视频,分组讨论问题,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通过视频和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民主选举的形式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同时加深对民主选举的理解。环节二:民主决策: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议题——民主决策。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学校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时,会不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呢?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模拟活动,假设学校要制定新的作息时间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如学生、教师、家长等。大家讨论一下,你们会提出哪些建议,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到这个决策过程中。活动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也了解了民主决策的一些方式,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民主决策有利于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学生参与模拟活动,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各小组代表发言。通过模拟学校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主决策的过程,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决策能力。环节三:民主监督同 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小区的环境卫生差、公共设施损坏等。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民主监督来解决。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上关于民主监督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你会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民主监督。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途径进行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举例说明民主监督的途径,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例子。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理解民主监督的途径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监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参与民主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了解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也知道了增强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不断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同时,大家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学生认真听讲,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回应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后延伸作业设计:请大家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参与民主生活的认识和体会。实践任务:在社区中观察一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或民主监督的活动,并记录下来。预习要求:预习下一课“建设法治中国”的相关内容,思考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实践任务和预习任务。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民主生活,通过预习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七、板书设计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1. 民主选举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2.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意义:促进决策科学化4. 民主监督途径: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意义:改进工作、预防腐败、增强公民意识二、增强民主意识:1. 重要性:。2. 方法|八、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分工情况、团队协作精神等。个人进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结果性评价知识掌握: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民主参与能力、民主决策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方法运用: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民主生活相关知识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教学反思教学预设可能问题:学生在理解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区别时可能存在困难;小组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在模拟活动中,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对策略: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对比分析进行讲解;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模拟活动前,给予学生更多的提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改进建议教学设计: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主生活的实际应用;在模拟活动中,可以设置更多的情境变化,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方法优化: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辩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共30张PPT)参与民主生活民主选举决策监督的实践与意义汇报人: 鲍亚玲目录导入环节01民主选举02民主决策03民主监督04教师总结05课后延伸0601导入环节思考社区选举参与方式社区选举参与方式社会生活中,民主是重要话题。思考:若所在社区进行居委会换届选举,你会如何参与?引出民主生活主题引出民主生活主题社会生活中,民主是重要话题。若所在社区进行居委会换届选举,你会如何参与?02民主选举观看社区选举视频民主选举形式民主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选举原则选举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了解选举形式与原则VS12民主选举形式民主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选举原则选举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掌握四种选举形式民主选举形式民主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遵循三公选举原则民主选举形式民主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选举遵循原则选举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03民主决策模拟学校作息决策学校作息决策模拟假设学校制定新作息时间表,分组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讨论提出建议及参与决策的方式。民主决策方式民主决策方式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决策意义保证广泛公民参与,决策方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分组代表利益群体01分组代表利益群体模拟活动:假设学校制定新作息时间表,分组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讨论提出建议及参与决策的方式。掌握决策四种方式12民主决策方式民主决策方式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决策意义民主决策保证广泛公民参与,决策方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理解决策科学意义民主决策意义保证广泛公民参与,决策方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04民主监督列举生活监督案例民主监督案例小区环境卫生差、公共设施损坏等不合理现象,可通过民主监督解决。01掌握监督三种途径01民主监督途径民主监督途径包括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认识监督双重意义12民主监督双重意义利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激发参与热情。05教师总结回顾三种民主形式民主选举形式民主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选举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民主决策方式民主决策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监督途径民主监督途径包括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强调参与意识培养01020304民主监督意义利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民主监督途径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决策意义保证广泛公民参与,决策方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06课后延伸撰写民主生活体会民主选举形式与原则民主选举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选举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民主决策方式与意义民主决策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保证公民广泛参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监督途径与意义民主监督途径包括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利于改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民主生活实践任务在社区观察一次民主选举、决策或监督活动并记录,写短文谈认识和体会。观察社区民主实践社区民主实践观察作业要求观察社区民主选举、决策或监督活动并记录,实践任务结合教材内容。2025年是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办之年,在成都世运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公民通过哪种方式参与民主生活?(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监督 D. 民主管理课堂自测B2.2025年成都举办“锦渝满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探索赛,在赛事组织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求市民对赛事安排、活动内容等方面的意见。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民主决策需要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③说明公民可以直接决定赛事的所有安排④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3.成都市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设立村民说事点,召开村民说事会。村民在这里说的“事”都被如实记录下来,说事会提出问题后,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提出初步意见,再提交说事会进行决策。这一制度( )①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②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③体现了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④说明村民可以随意决定村里的一切事务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课后要求:预习法治民主关系预习法治民主关系预习下一课“建设法治中国”相关内容,思考法治与民主的关系。感谢观看2025年9月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指南.pptx 参与民主生活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