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上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验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七年级科学课本的长约为30dm
B.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D. 中学生大课间的时间约为3min
2、如图是小明吹奏自制笛子的情景,请你结合物理知识,估测笛子的长度约为(  )
A. B. C. D.
3、一本参考书除去封面封底共有200页,测出这部分总厚度为7.5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
A. 37.5微米 B. 0.0375微米
C. 0.075微米 D. 75微米
4.一位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得结果为1.5432米,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
A.1mm B.1dm C. 1cm D.1m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
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换算过程是( )
A.5.2米=5.2米×100厘米=520厘米 B.5.2米=5.2×100厘米=520厘米
C.5.2米=5.2米×100=520厘米 D.5.2米=5.2×100=520厘米
7、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长度,记录如下:10.5cm,10.6cm,10.8cm,11.2cm,10.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A. 10.6cm B. 10.63cm C. 10.7cm D. 10.74cm
8.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347.8mm,换用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
A.34.78厘米 B.347.8厘米 C.34.7厘米 D.35厘米
9、准确量取45毫升水,应当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
A.1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B.1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C.100毫升的量筒 D.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10、在使用量筒测量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时,关于图中甲、乙、丙三种读数方式,说法正确(  )
A.甲俯视读数偏小 B.乙平视读数正确
C.丙仰视读数正确 D.甲和丙读数均偏大
11、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能淹没石块,放入石块后水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放入石块后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C.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12、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正确读数为80毫升,倒出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50毫升,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  )
A.小于30毫升 B.大于30毫升 C.等于30毫升 D.无法确定
13、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14、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 D.都可以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15、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
B.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C.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16、 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是96℃。在测一杯热水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则示数是( )
A. 0℃ B. 2℃ C. 4℃ D. 6℃
17、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正确的是( )
A. 4℃ B.一定是-40℃ C.0℃ D. 应该略高于-40℃
18、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19、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20、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2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读取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22、智能手机具有显示步数的功能,那手机是如何计步的呢 小科认为:手机中可能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小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23、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C.实验对象:50只大小相似的健康鼠妇
D. 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生活环境
24、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25、为比较苹果汁与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取2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如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准备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两只烧杯中的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两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④两个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②和③
二、填空题(26、2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0分)
26、单位换算:
(1)70m= cm; (2)5m3= L
(3)200cm3= mL (4)3.5mm= nm
27、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 _______ (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_______
(3)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5.0 _______ (4)小明的体温是37.2
28、如图所示是小柯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________℃。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 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 点,用刻度尺测得 AB 为 25cm,BC 为 18cm, 则此时室温为________℃。
29、 如图甲的读数是 ℃;图乙的读数是 ℃图丙测定硬币的直径是 cm。
30、如图,小科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测量出直径为 cm;
A. B. C. D.
(2)小科同学用精度更高的刻度尺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填序号);此圆柱体的高的最终结果为 。
3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B ;G 。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3)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
3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3;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V3﹣V4。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 ;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 ;(填“甲”或“乙”)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甲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3、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 4.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4、小杰与小静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使之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该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如:保持装热水的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以及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两位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表中
t/分 0 1 0 20 3 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0C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0C 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40分钟后,比较用泡沫塑料和棉絮包的烧瓶内水温降低多的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5、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6 120 木质 80
2 #7 120 木质 80
3 #7 120 水泥 90
4 #7 150 水泥 110
(1)要验证猜想1,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选用实验序号为3、4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要验证猜想 ;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 、 有关;
与 无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BDAC 6-10:BACDB 11-15:CACAC 16-20:CCCDC 21-25:ABDCD
二、填空题(26、2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0分)
26、单位换算:
(1)70m= 7000 cm; (2)5m3= 5000 L
(3)200cm3= 200 mL (4)3.5mm= 3500000 nm
27、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 __cm_____ (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___dm____
(3)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5.0 __mm_____ (4)小明的体温是37.2 ℃

28. (1)右/B (2)0;28
29. 16 -8 2.51
30、(1)B ,1.00
(2)3,17.72cm
31、(1):B 试管夹 ;G 镊子 。
(2)A胶头滴管 ;
(3)F酒精灯 ;
32、 10mL 20cm3 甲 BC
33、(1) 降低; (2)____小_______
(3)_______13℃ 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4、(1) 水的质量(体积)。
(2) 20℃ 。
棉絮组 ,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 。
(3) 降低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 。
35、(1)1.2, 2(2)下落高度,地面材料,球的型号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