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验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验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对环境的觉察》单元测验
总分120,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5内蒙古)科学制作课上,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风铃。如图,风铃的坠饰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铃声是由坠饰振动产生的
B. 坠饰振动越快,铃声的响度越大
C. 不同材质坠饰发出铃声的音色相同
D. 坠饰振动幅度越大,铃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2、(2025辽宁)如图,陶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是为了改变它发出声音的(  )
A. 音色B. 响度C. 音调 D. 声速
3、(2025四川眉山) 如图所示是考古出土的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乐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的
B. 编钟和骨笛都是乐器,它们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C. 能辨别编钟和骨笛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D.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比吹骨笛发出的声音大,是因为编钟声音的音调高
4、(2025·泸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我们感知缤纷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听到的铃声遂变小
B.图乙:用手动一端仲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图丙:福建舰毂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5、(2025黑龙江绥化) 下列光现象中与立竿见影的“影”成因相同的是(  )
A. 水中月影B. 墙上手影 C. 镜中人影 D. 潭中鱼影
6、(2025四川眉山)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图乙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观察物体
C. 图丙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图丁中,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折射扩大观察范围
7、(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阳光照射到喀纳斯湖平静的水中时发生折射,从太阳升起到落山的过程中,折射角(  )
A. 一直减小B. 一直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
8、(2025江苏扬州) 如图,铅笔斜插在水中,看见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是( )
A. B. C. D.
9、(2025四川成都)解锁城市灯火,感受巴蜀风情。今年“五一”假期,成都“锦江花月夜”主题活动中,7米高的巨型花灯“花花”浮在水面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 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C. “花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花花”在水中倒影的高度大于7米
10、(2025湖南长沙)晚上看电视时,小星将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和对面墙壁之间来回移动,发现移动到某位置时,墙上清晰地呈现出电视画面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与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情况相同(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11、(2025黑龙江伊春市)如图所示,轩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f=16cm
B. 物体从u=32cm处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先变大后变小
C. u=24cm时,将透镜遮挡住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
D. 8cm<u<16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12、(2025四川德阳)小刘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等大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13、(2025·南充)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调节方法正确的是
A.使用照相机时,先拍全身照,再拍半身照,将照相机远离人
B.使用投影仪时,显示的画面太大,只需将投影仪向前移动
C.使用放大镜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
D.人脸识别解锁时,人脸离锁越近,拍得的像越小,更容易解锁成功
14、(2025四川乐山)每年5-6月,金口河大瓦山“转转花”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关于此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客能看到美丽的“转转花”,说明“转转花”是光源
B. “转转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用于拍摄“转转花”的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 在拍摄时,“转转花”需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15、(2025江苏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和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的像是缩小的 B. 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大
C. 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是 D. 凸透镜的焦距是
16、(2025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7、(2025四川自贡)第九届亚冬会主题歌在开幕式现场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我们能通过响度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麦克风的主要功能是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D.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18、(2025四川达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有关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通过音调来识别“蛙声”
D.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利用转轴改变声音的音色
19、(2025山东烟台)下列现象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水中“月” B. 空中“桥”
C. 池中“鱼” D. 墙上“兔”
20、(2025四川宜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后,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第一次调节好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成像规律与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一致
B. 假设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 假设透镜的上半部分被遮挡,则在光屏上的像将不完整
D. 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要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1、(2025甘肃武威)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2025江苏苏州)苏州评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乐器,如图所示.当演奏者拨动琴弦时,弦因_________而发出声音,且拨的力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越大;听众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23、(2025四川自贡)如图,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飞时,发动机的轰鸣声能传入引导员耳中。是因为声音的传播___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4、(2025四川宜宾) 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实施以来,长江里的鱼儿越来越多。在一段清澈的江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看见岸上的“人”会比实际的人更___________(填“高大”或“矮小”),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
25、(2025广东)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为________度;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_______;
26、(2025年上海) 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实验时,光屏和发光体在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同侧”、“两侧”),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发光体距离凸透镜16cm时,成___________(选填“正立放大”、“正立缩小”、“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
27、(2025河南)如图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保持水凸透镜、蜡烛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请写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______。
28、(2025陕西A卷)(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打破众多影史纪录,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新名片。观影时,电影银幕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放映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9、(2025四川眉山) 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___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三、作图题(每空2分,共8分)
30、(1)(2025福建)在下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2025湖北)如图甲为校园摄影展中小芳的作品,太阳在湖中的倒影“镶嵌”在湖边的路灯中。为解释通过路灯的空隙看到太阳的像,请在图乙中画一条太阳光经水面反射到人眼的光路。(保留作图痕迹)
(3)(2025四川眉山) 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下列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31、(2025山东威海)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一侧,将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另一侧,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这两个像___________(选填“都是A实像”“都是虚像”“1个实像、1个虚像”)。
(3)将玻璃板绕支架向蜡烛A一侧倾斜15°,像的位置会___________(选填“降低”“不变”“升高”)。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暴雨过后池塘水量上涨,岸边树的倒影长度___________(选填“变长”“不变”“变短”)。
(5)将光屏放在像A'的位置,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蜡烛A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至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为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32、(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次序
1
2
3
… … …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______于镜面;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
(3)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方向射出。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5)根据探究结论,小明用激光笔做了一个简易水位自动识别仪,如图丙所示。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水面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当反射光的光斑从点向左移动到点时,说明水面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33、(2025山东)雨过初晴,小丽发现透过附在叶片上的水珠,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叶片脉络”;而透过在叶片上的水珠能看到远处倒立缩小的“花朵”。针对这一现象,她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1)小丽将F形光源(如图甲)、凸透镜和带有刻度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接下来她应将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
(2)调整好后,小丽多次改变物距和光屏的位置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如表1所示。小丽分析归纳后,得到初步结论:随着物距不断减小,物体所成实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且像都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表1
序号 物高h/cm 物距x/cm 像高h/cm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 4.0 30.0 2.0 倒立 实像
26.0 2.5 倒立 实像
3 4.0 23.0 3.0 倒立 实像
4 15.0 8.0 倒立 实像
5 13.0 13.5 倒立 实像
6 7.0 找不到像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在光屏上始终没有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回想透过水珠观察叶脉的情景,她采用下图______的方式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F”。
(4)组间交流时,小丽发现小红的实验记录(如表2所示)中有与物体等大的像,而自己却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为了尽快在自己实验中找到等大的像,她应调整物距在______cm和______cm之间反复多次实验。
表2
序号 物高/cm 物距…… 像高/cm 像的正面 像的虚实
1 4.0 25.0 10 倒立 实像
2 18.0 1.3 倒立 实像
3 15.0 2.0 倒立 实像
4 10.0 4.0 倒立 实像
5 8.0 6.5 倒立 实像
6 4.0 找不到像
(5)小丽进一步对比后发现,凸透镜成像特点不只与物距有关。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咨询老师后得知,两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不同。小丽认为,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和焦距均有关系。结合实验数据和老师给的焦距数值,她总结出凸透镜或像规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ACAAB 6-10、CCDCB 11-15、CCCBC 16-20、BDADC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1、 ①. 不变 ②. 变大
22、①. 振动 ②. 响度 ③. 音色
23、 ①. 需要 ②. 人耳处
24、 ①. 高大 ②. 折射
25、 ①. 40 ②. 增大
26、 ①. 两侧 ②. 主光轴 ③. 倒立放大
27、 ①. 缩小 ②. 将光屏向左移动
28、 ①. 不是 ②. 漫
29、①. 照相机 ②. 凹透镜
三、作图题
30、(1)
(2)
(3)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31、(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都是虚像 (3)升高
(4)不变 (5) 放大
32、(1)垂直 (2) ①. 等于 (3) . 在
(4)可逆 (5)上升
33、(1)同一高度
(2) ①. 变大 ②. 倒立
(3)丁 (4) ①. 15.0 23.0(5)凸透镜成像特点还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