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遵守社会规则 学案课件(2份打包)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遵守社会规则 学案课件(2份打包)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二框 遵守规则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精要
  1. 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
(1)我们对规则要心怀  敬畏 ,知  方圆 、守  规矩 。
(2)只有不断增强  规则 意识,提高按  规则 办事的自觉性,才能推动社会向着  有序 、  文明 的方向发展。
敬畏 
方圆 
规矩 
规则 
规则 
有序 
文明 
2. 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
(1)他律:监督、提醒、惩戒等  外在约束 ,即他律。
(2)自律:  自我约束 ,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通过  自省 和  慎独 ,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3)自律与他律共同作用:自律和他律  相互补充 ,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
外在约束 
自我约束 

省 
慎独 
相互补充 
3. 遵守规则,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
(1)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将规则作为自己的   行动准,
将规则  内化于心 、  外化于行 。 
(2)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方法,  提醒 、  劝导 、  帮助 他人遵守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
行动准绳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提醒 
劝导 
帮助 
4. 遵守规则,还需要积极完善规则
(1)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规则不是  一成不变 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  制定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  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  调整 和  改进 。
(2)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完善
我们要  关心 和  参与 规则的改进、完善,积极  建 言献,
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成不变 
制定 

除 
调整 
改进 
关心 
参与 
建言献策 
知识精练
1. 高某某在熊猫基地参观时,违反基地相关规定,向熊猫馆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被禁止终身不得进入熊猫基地(含熊猫谷)参观。对此,有游客认为,花钱进入熊猫基地,想怎样游玩是游客的自由,不应受到限制。下列选项能反驳游客观点的有( B )。
①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需要社会规则的维系
②遵守规则,必须要依靠惩戒这一外在约束
B
③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
④只有自律能力强的人才不需要外在的约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下列行为属于遵守规则的是( A )。
A.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有序退场 B. 过马路时闯红灯
C.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D. 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
A
3. 兰兰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在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员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未佩戴安全头盔造成颅脑损伤的。针对骑行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下列劝告语可取的有( C )。
①遵守规则需他律,自由被限真无趣  
②戴好头盔保安全,平安规则记心间
③不戴头盔受刑罚,惩恶扬善全靠法  
④交通规则伴我行,遵法守法保太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4.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下列行为属于他律的有( A )。
①小路沉迷网络游戏,妈妈劝说他并带他多参加户外活动
②小明翻越护栏,同学小海上前劝说并制止其行为
③自习课上,班主任不在班级,同学们安静上自习
④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钱物送还给失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5.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并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对此,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D )。
①甲:这一规定太死板了,我们可以把手机偷偷藏起来用
②乙:是否使用手机要靠同学们自律,没必要做硬性规定
③丙:我们应自觉遵守相关要求,这有利于我们更专心地学习
④丁:我们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也要提醒其他同学遵守相关规定
D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对右侧漫画中养犬人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有( B )。
①表明他具有规则意识,能自觉遵守规则
②表明他通过自律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③表明他能够主动关心和参与规则的改进、完善
④这一行为有利于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B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这一修改说明( C )。
A. 法律是最主要的社会规则
B. 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自律
C. 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D. 修改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
C
  8.(2024·北京中考)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让大家拥有更好的体验,不少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但个别人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B )。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改进完善规则
②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
③专用道使用者应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
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可按个人意愿任意使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9. 请回答在下列情境中,你的正确做法。
情 境 正确做法
考试前,同桌请求你在考场为他传答案 ①
周末,几个要好的同学约你去游戏厅放松一下 ②
在公园游玩时,好朋友想爬到景区标志性建筑物上拍照 ③
上学快迟到了,马路上车不多,同学想拉着你一起闯红灯 ④
  【答案】①诚信考试,拒绝同桌的请求。②拒绝同学的邀请,并劝说同学们不要去游戏厅。③劝说好友自觉遵守公园相关规定,做文明游客。④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按交通指示灯通行,同时提醒、劝导同学。(符合题意即可)
10. 围绕“遵守规则”,八年级(1)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小组同学介绍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真实经历。
  社区组的同学们在绘制法治文化墙的时候,发现社区消防应急通道上停着一辆私家车,长时间没有开走。小宇同学拨通了车主留下的挪车电话,车主不耐烦地说:“我很忙!晚点儿会开走的!”说完直接挂断了电话。小清劝小宇:“这是警察的事,咱们还是别多管闲事吧。”
(1)请运用规则的相关知识对小宇、小清和车主的言行进行评析。
【答案】小宇同学的做法正确,我们要坚定地维护规则,要用恰当的方法,提醒、劝导、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小清同学的言行错误,我们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坚定维护规则,敢于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作斗争。车主的言行错误,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符合题意即可)
第二小组同学展示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对中国人而言,燃放烟花爆竹有其特定的含义。由于烟花爆竹燃放量不断增加,安全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政府先后推出了“禁燃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春节更有年味儿”“为燃放烟花爆竹解禁”等呼声越来越高。经过充分论证,
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将原先的“禁燃令”调整
为“限燃令”。
(2)从“禁燃令”到“限燃令”的规则调整说明了什么?
【答案】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改进。(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精练
  某班打算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去当地博物馆研学。为更好地组织本次活动,班委会邀请同学们参与撰写“文明研学须知”,请你参与。
文明研学须知
★       
★       
★       
★       
…………(共24张PPT)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靠规则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精要
  1.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  有条不紊 、  井然有序 的状态。
(2)社会秩序的种类: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  交通秩序 、  生产秩序 、  公共场所秩序 等。
有条不紊 
井然
有序 
交通秩序 
生产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3)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性: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  各司其职 、  密切合作 ,有序利用  社会资源 ,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  安全 、  有序 、  和谐 的社会环境。

司其职 
密切合作 
社会资源 
社会责
任 
安全 
有序 
和谐 
2. 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1)社会规则的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  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  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 的基础上形成的。
(2)社会规则的种类:社会规则有很多,如  道德 、  纪律 、
 法律 等。其中,  道德 和  法律 是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3)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具有  规范社会行为 、  调节社会关系 、  维护社会秩序 的作用。
维护良好的社会环
境 
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 
道德 
纪律 
法律 
道德 
法律 
规范社会行为 
调节社
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3.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社会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为了维护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秩序,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  他人 、  社会 的关系,如何行使  权利 、承担  责任 ,从而使大家可以  各安其位 、  各尽其责 、  各得其所 。 
(2)不遵守社会规则的后果
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  道德 的谴责,甚至会受到   纪律 的处罚、  法律 的制裁。
他人 
社会 
权利 

任 
各安其位 
各尽其责 
各得其所 
道德 
纪律 
法律 
知识精练
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车族规模越来越庞大。在开车上班的路上,我们应该遵守系好安全带、靠右行驶、不超速等社会秩序。这类秩序属于( A )。
A. 交通秩序 B. 生产秩序
C. 工作秩序 D. 公共场所秩序
A
2. (2024·辽宁沈阳中考)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常设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提示语,提醒人们保持安静。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D )。
A. 改变社会规则 B. 扩大公民权利
C. 限制人身自由 D. 维护社会秩序
D
3. 春节假期,为确保群众安心过节,各地公安民警坚守岗位,有的在车站机场码头巡逻穿梭,仔细排查安全隐患;有的在“网红”商圈景区执勤,维护社会秩序;有的在大型民俗活动现场,做好人员疏导管理……公安民警的上述行为( B )。
①表明他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②旨在维护生产秩序,促进生产发展
③可以彻底消除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④有利于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4.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则,如“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严禁考生考试作弊”等。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都应该积极遵守社会规则。这是因为( C )。
①社会规则有很多,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②社会规则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③社会规则规定我们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具体方法
④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5.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社会规则有很多。下列情境与规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B )。
①小壮每天上学从不迟到,知识上认真听讲——纪律
②小蓉看到路边的野花很美,但绝不会采摘——法律
③小鹏爸爸停车时看到禁停标志就立刻离开——法律
④小磊爸爸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道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6. 假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 B )。
A. 遵守规则旨在限制人们的自由
B.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 不遵守规则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D. 社会规则离不开社会秩序的维系
B
7. 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经常对辖区内随意停放车辆、侵占公共人行道路等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加强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社会车辆有序通行,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秩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道德维护社会秩序
②执法部门是维护秩序的唯一力量
③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④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8. 以下是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法律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表明( B )。
①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B
②社会秩序能够保证社会规则的实现
③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④不遵守社会规则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假期,小月和爸爸出去游玩。以下是小月和爸爸在景区游玩时看到的两个情境,请观察后回答问题。
(1)上述情境涉及哪种社会秩序?
【答案】公共场所秩序。
(2)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答案】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有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符合题意即可)
(3)外出游玩,遵守秩序,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答案】例: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
10. 长春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社会秩序靠规则”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我判断】
同学们收集了社会生活中的三组情境。
情境一 小军同学利用上体育课的机会,偷偷溜到学校门口栅栏边,购买校门口超市的饮料。这一行为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老师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小军。
情境二 小香在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得到了车上其他乘客的赞许。
情境三 16周岁的小林伙同4人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 000元。
(1)上述三组情境分别涉及哪种类型的社会规则?
【答案】情境一:纪律;情境二:道德;情境三:法律。
【我分析】
围绕“社会规则与秩序”这一主题,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我赞同同学乙的观点。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为了维护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秩序,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符合题意即可)
课后延伸
  同学们开展了“社会规则知多少”活动,收集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的社会规则,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