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2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导学教材要点要点一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图形 写法 公共点情况直线在平面内 ____________ 直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公共点直线和平面相交 ____________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 ____________ 没有公共点状元随笔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1)按有无公共点分类(2)按是否在平面内进行分类要点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 如果________一条直线与此________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________________状元随笔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作用是可以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2)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直线a在平面外,即a α.②直线b在平面内,即b α.③两直线a,b平行,即a ∥b.(3)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练习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 )(2)若直线与平面不相交,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4)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C.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D.过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的任一平面均与另一条直线平行3.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中,与AB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导思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 下列条件为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充分条件的是( )A.b α,a∥bB.b α,c∥α,a∥b,a∥cC.b α,A,B∈a,C,D∈b,且AC=BDD.a α,b α,a∥b总结1.平行问题是以无公共点为主要特征的,直线和平面平行即直线与平面没有任何公共点,紧紧抓住这一点,平行的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2.解决此类题目,可以采用直接法,也可以使用排除法.跟踪训练1 (多选)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直线a∥平面α,直线b α,则a∥bB.若a α,b α,则a,b无公共点C.若a α,则a∥α或a与α相交D.若a∩α=A,则a α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角度1 中位线模型例2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1CD.总结“要证线面平行,先证线线平行”,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是证明线线平行的主要工具.当条件中出现“中点”字样的条件时,要想到中位线,如中点不够,往往需要再“找”或“作”中点,即“由中点想中位线,取中点连中位线”.角度2 平行四边形模型例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C1D1的中点,求证:EF∥平面BDD1B1.总结使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一般遵循“先找后作”的原则,即现有的平面中没有出现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时,我们再考虑添加辅助线.跟踪训练2 (1)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为PC的中点,PF=2FD,求证:BE∥平面AFC.(2)已知公共边为AB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和ABEF不在同一平面内,P,Q分别是对角线AE,BD上的点,且AP=DQ,如图所示.求证:PQ∥平面CBE.易错辨析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时忽略直线在平面内的情形致误例4 已知M是两条异面直线a,b外一点,则过点M且与直线a,b都平行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一个 B.有两个C.没有或只有一个 D.有无数个解析:过点M作直线a′∥a,过点M作直线b′∥b,则直线a′,b′确定平面α.当a,b都不在由a′,b′确定的平面α内时,过点M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当a α或b α时,过点M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答案:C易错点易错原因 纠错心得解题时易忽略a α或b α的情况,从而错选A.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要清晰,一种分法是直线在平面内与不在平面内(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相交);另一种分法是直线与平面平行(无公共点)和直线与平面不平行(直线在平面内和直线与平面相交).课时训练1.下列选项中,一定能得出直线m与平面α平行的是( )A.直线m在平面α外B.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平行C.平面α外的直线m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D.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2.圆台的底面内的任意一条直径与另一个底面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C.在平面内 D.不确定3.点M,N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A,A1B1的中点,P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则MN与平面PCB1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MN 平面PCB1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则BD1与过A,C,E三点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5.在四面体ABCD中,M,N分别是△ABD和△BCD的重心,求证:MN∥平面ADC.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导学教材要点要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文字语言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状元随笔 (1)定理中有三个条件: 直线a和平面α平行,即a α; 直线a在平面β内,即a β; 平面α,β相交,即α β=b .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主要是证明线线平行.(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简记为 °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练习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1)若直线a 平面α,则直线a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无公共点.( )(2)若直线a 平面α,则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3)若直线a与平面α不平行,则直线a就与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都不平行.( )(4)若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 α,b α,则a b.( )2.如果直线a 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3.如果直线a 平面α,b α,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相交 B.平行或异面C.平行 D.异面4.如图,α β=CD,α γ=EF,β γ=AB,AB α,则CD与EF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导思题型一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例1 如图所示,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与CD,平面MNPQ与AB,CD都平行,且点M,N,P,Q依次在线段AC,BC,BD,AD上,求证: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总结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应先确定线面平行,再寻找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然后确定线线平行.证题过程应认真领悟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的相互转化关系.简记为 °过直线,作平面,得交线,得平行 ±.跟踪训练1 一平面截空间四边形的四边得到四个交点,如果该空间四边形只有一条对角线与这个截面平行,判断这四个交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题型二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求线段比例2 如图,已知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EF与AC交于点O,点P在平面ABCD之外,M是线段PA上一动点,若PC 平面MEF,试求PM MA的值.总结解此类题的关键:一是转化,即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二是计算,把要求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问题,转化为同一个平面内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问题去求解,此时需认真运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跟踪训练2 如图,AB,CD为异面直线,且AB α,CD α,AC,BD分别交α于M,N两点.求证:AM MC=BN ND.题型三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例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 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经常综合使用,即通过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再通过线面平行推出新的线线平行.跟踪训练3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交于点O,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课时训练1.已知直线l∥平面α,l 平面β,α∩β=m,则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相交或异面2.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F,G分别是线BC,CD的中点,EH∥平面CBD,则EH与FG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C.异面 D.不确定3.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则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 )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C.都相交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平行或相交于同一点4.如图所示,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则A1D∶DC1的值为________.5.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E,F分别是PA,PC的中点.记平面BEF与平面ABC的交线为l,试判断直线l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第3课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导学教材要点要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并且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________直线,称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法 ________有关 概念 直线l叫作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作直线l的垂面,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画法 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图示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状元随笔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几点说明(1)定义中的“所有直线”这一词语与“任意一条直线”是同义语,与“无数条直线”不是同义语.(2)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3)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得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这是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一种重要方法.要点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 语言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 语言 a α,b α,l⊥a,l⊥b,__________,则l⊥α图形 语言状元随笔 (1)不能用“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垂直来判断此直线与平面垂直”.实际上,由基本事实4可知,平行具有“传递性”,因此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与这个平面内平行于这条直线的所有直线都垂直,但不能保证与其他直线平行.(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简记为“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练习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则直线l垂直于平面.( )(2)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的垂线垂直,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3)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垂直于平面α.( )(4)如果l⊥α,那么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BC1垂直的平面是( )A.平面DD1C1C B.平面A1B1CDC.平面A1B1C1D1 D.平面A1DB3.直线n⊥平面α,n∥l,直线m α,则l,m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导思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判断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C.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D.若l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一定没有直线与l垂直总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双向”作用(1)证明线面垂直: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该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即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2)证明线线垂直: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即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跟踪训练1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不垂直,那么在平面α内( )A.不存在与l垂直的直线B.存在一条与l垂直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l垂直的直线D.任一条都与l垂直题型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例2 如图,在△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总结(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④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2)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技巧:证明线面垂直时要注意分析几何图形,寻找隐含的和题目中推导出的线线垂直关系,进而证明线面垂直.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都是找线线垂直的方法.跟踪训练2 如图,该几何体的三个侧面AA1B1B,BB1C1C,CC1A1A都是矩形.若AA1=2AC,AC⊥AB,M为CC1的中点.证明:A1M⊥平面ABM.题型三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线面垂直的定义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D⊥平面ABE,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求证:AE⊥BE.总结证明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问题时,注意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转化.跟踪训练3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D是棱AA1的中点,DC1⊥BD,证明:DC1⊥BC.易错辨析 逻辑推理不严密致误例4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连接CD.求证:CD⊥平面ABB1A1.证明:∵AA1⊥平面ABC,CD 平面ABC,∴CD⊥AA1.又AC=BC,D是AB的中点,∴CD⊥AB.∵AB 平面ABB1A1,AA1 平面ABB1A1,AB=A,∴CD⊥平面ABB1A1.易错点易错原因 纠错心得没有正确使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忽略了“垂直于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致错. 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要熟记定理的应用条件,不能忽略“两条相交直线”这一关键条件.课时训练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C.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D.过直线外一点只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若三条直线OA,OB,OC两两垂直,则直线OA垂直于 ( )A.平面OAB B.平面OACC.平面OBC D.平面ABC3.如图所示,定点A和B都在平面α内,定点P α,PB⊥α,C是平面α内异于A和B的动点,且PC⊥AC,则△ABC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CC1,当底面A1B1C1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B1⊥BC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5.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求证:SD⊥平面SAB.第4课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导学教材要点要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作用 ①线面垂直 线线平行; ②作平行线 状元随笔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给出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另一种方法.(2)定理揭示了空间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垂直”与“平行”关系转化的依据.(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简记为“线面垂直,则线线平行”.要点二 点面距、线面距1.点到平面的距离过一点S向平面ABC作垂线,垂足为A,则称垂线段SA的长度为点S到平面ABC的距离.2.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作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距离.要点三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有关概念 对应图形斜线 一条直线l与一个平面α________,但不与平面α________,则直线l称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斜足 斜线l与平面α的交点A称为斜足.投影 过斜线l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α作垂线,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称为斜线l在平面α上的投影.直线与 平面所 成的角 (1)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该平面上的投影所成的锐角,叫作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状元随笔 把握定义应注意两点:①斜线上不同于斜足的点P的选取是任意的;②斜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是过斜足和垂足的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练习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若l⊥β,且α∥β,则l⊥α.(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一平面的距离相等,那么直线不一定与平面平行.( )(4)如果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已知△ABC所在的平面为α,直线l⊥AB,l⊥AC,直线m⊥BC,m⊥AC,则不重合的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不确定3.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B′C′D′中,P是平面ABCD内一点,则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是( )A.1 B.2 C.3 D.4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C与平面A1D所成的角为________.导思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1)求证:A1C⊥B1D1.(2)M,N分别为B1D1与C1D上的点,且MN⊥B1D1,MN⊥C1D,求证:MN∥A1C.总结(1)若已知一条直线和某个平面垂直,证明这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可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另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在证明时注意利用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性质.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点,N是A1C的中点,MN⊥平面A1DC.求证:MN∥AD1.题型二 有关距离的计算例2 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棱AA1=12,AB=5.(1)求点B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2)求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总结(1)从平面外一点向平面作垂线,该点到垂足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关键是作出或找出点到平面的垂线段.(2)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求解的基本方法是在直线上任选一点,找出该点到平面的距离,然后根据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有关方法求解,即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跟踪训练2 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2,求:(1)直线A1A到平面B1BCC1的距离;(2)点A1到平面D1DBB1的距离.题型三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求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总结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作图: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投影,作投影要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和斜足作直线,注意斜线上点的选取以及垂足的位置要与问题中已知量有关,才能便于计算.(2)证明: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计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和投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跟踪训练3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AB=1,AA′=2,求直线BC′与平面ABB′A′所成角的正弦值.易错辨析 对线面垂直的性质应用不当致误例4 已知m,n为异面直线,m⊥α,n⊥β,直线l满足l⊥m,l⊥n,l α,l β,则( )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与l垂直D.α与β相交,且交线与l平行解析:若α∥β,则由m⊥平面α,n⊥平面β,可得m∥n,这与m,n是异面直线矛盾,故α与β相交.设α∩β=a,过空间内一点P,作m′∥m,n′∥n,m′与n′相交,m′与n′确定的平面为γ.因为l⊥m,l⊥n,所以l⊥m′,l⊥n′,所以l⊥γ.因为m⊥α,n⊥β,所以m′⊥α,n′⊥β,所以a⊥m′,a⊥n′,所以a⊥γ.又因为l α,l β,所以l与a不重合.所以l∥a.答案:D易错点易错原因 纠错心得解答本题时,容易忽视α∥β时,可由条件推出m∥n,与m,n为异面直线矛盾,导致错选A.也容易忽视构造辅助平面γ,无法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导致错选C.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依据线面垂直的性质逐项作出判断,必要时画出图形,借助图形进行直观的判断.课时训练1.对于任意的直线l与平面α,在平面α内必有直线m,使m与l( )A.平行 B.相交C.垂直 D.互为异面直线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G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G与侧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A. B.C. D.3.△ABC的三个顶点A,B,C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2 cm,3 cm,4 cm,且它们在α的同侧,则△ABC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 cm.4.如图,PA⊥平面ABD,PC⊥平面BCD,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EF⊥AC.求证:=.4.3.2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导学要点一 a α a∩α=A a∥α要点二平面外 平面内 若a α,b α,a∥b,则a∥α[练习]1.答案:(1)× (2)× (3)× (4)×2.解析: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只要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就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答案:C3.解析:由于AB∥A′B′,AB 平面A′B′C′D′,A′B′ 平面A′B′C′D′,所以AB∥平面A′B′C′D′,同理证得AB∥平面DCC′D′.答案:平面A′B′C′D′,平面DCC′D′导思例1 解析:若b α,a∥b,则a∥α或a α,故选项A不是.若b α,c∥α,a∥b,a∥c,则a∥α或a α,故选项B不是.若满足此条件,则a∥α或a α或a与α相交,故选项C不是.选项D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分条件.答案:D跟踪训练1 解析:结合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可知AB错误,CD正确.答案:CD例2 证明:如图,连接AC1交A1C于点F,则F为AC1的中点.又因为D是AB的中点,连接DF,则DF∥BC1.因为DF 平面A1CD,BC1 平面A1CD,所以BC1∥平面A1CD.例3 证明:如图,取D1B1的中点O,连接OF,OB.∵OF綊B1C1,BE綊B1C1,∴OF綊BE,∴四边形OFEB是平行四边形,∴EF∥BO.∵EF 平面BDD1B1,BO 平面BDD1B1,∴EF∥平面BDD1B1.跟踪训练2 证明:(1)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取PF的中点G,连接EG,ED,ED交CF于点M,连接MO.在△PCF中,E,G分别为PC,PF的中点,则EG∥FC.在△EDG中,MF∥EG,且F为DG的中点,则M为ED的中点.在△BED中,O,M分别为BD,ED的中点,则BE∥MO.又因为MO 平面AFC,BE 平面AFC,所以BE∥平面AFC.(2)作PM∥AB交BE于点M,作QN∥AB交BC于点N,连接MN,如图所示,即PM∥QN,PM∥AB=EP∥EA, QN∥CD=BQ∥BD,∵EA=BD,AP=DQ,∴EP=BQ,又因为AB=CD,∴PM綊QN,∴四边形PMNQ是平行四边形,∴PQ∥MN,又因为PQ 平面CBE,MN 平面CBE,∴PQ∥平面CBE.[课时训练]1.解析: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直线m在平面α外也包括直线与平面相交;选项B与D不符合题意,因为缺少条件m α;选项C中,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直线m与平面α平行,故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C2.解析:圆台底面内的任意一条直径与另一个底面无公共点,则它们平行.答案:A3.解析:平面PCB1即平面B1AC,∵MN∥AB1,MN 平面B1AC,AB1 平面B1AC,∴MN∥平面ACB1,即MN∥平面PCB1.答案:A4.解析:如图所示,连接BD交AC于点O.在正方体中容易得到点O为BD的中点.又因为E为DD1的中点,所以OE∥BD1.又因为OE 平面ACE,BD1 平面ACE,所以BD1∥平面ACE.答案:平行5.证明:如图,连接BM,BN并延长,分别交AD,DC于P,Q两点,连接PQ.∵M,N分别是△ABD和△BCD的重心,∴BM∶MP=BN∶NQ=2∶1,∴MN∥PQ.又MN 平面ADC,PQ 平面ADC,∴MN∥平面ADC.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导学要点a β α∩β=b[练习]1.答案:(1)√ (2)× (3)× (4)×2.解析:因为a∥平面α,直线a与平面α无公共点,因此a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答案:D3.答案:B4.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AB∥CD,AB∥EF,由基本事实4得CD∥EF.答案:平行导思例1 证明:∵AB∥平面MNPQ,且过AB的平面ABC交平面MNPQ于MN,∴AB∥MN.又过AB的平面ABD交平面MNPQ于PQ,∴AB∥PQ,∴MN∥PQ.同理可证NP∥MQ.∴四边形MNPQ为平行四边形.跟踪训练1 解析:如图所示,AC∥平面EFGH,则EF∥HG.而对角线BD与平面EFGH不平行,所以EH与FG不平行.所以EFGH是梯形.例2 解析: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1,连接OM,因为PC∥平面MEF,PC 平面PAC,平面PAC∩平面MEF=OM,所以PC∥OM,所以=.在菱形ABCD中,因为E,F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所以=.又AO1=CO1,所以==,故PM∶MA=1∶3.跟踪训练2 证明:连接AD交平面α于点E,连接ME和NE.如图所示,因为平面ACD∩α=ME,CD∥α,所以CD∥ME,所以=.同理可得EN∥AB,所以=.所以=,即AM∶MC=BN∶ND.例3 证明:连接AC,A1C1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AA1∥CC1,AA1=CC1,所以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A1C1,因为AC 平面A1BC1,A1C1 平面A1BC1,所以AC∥平面A1BC1,因为AC 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所以AC∥MN.因为MN 平面ABCD,AC 平面ABCD,所以MN∥平面ABCD.跟踪训练3 证明:如图,连接M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AP∥OM.又AP 平面BDM,OM 平面BDM,∴AP∥平面BDM.又AP 平面APGH,平面APGH∩平面BDM=GH,∴AP∥GH.[课时训练]1.解析: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l∥m.答案:B2.解析:因为EH∥平面CBD,EH 平面ABD,平面CBD∩平面ABD=BD,所以EH∥BD,又FG∥BD,所以EH∥FG.答案:A3.解析:当直线l与平面α平行时,a∥b∥c…,当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时,设l=O,则a,b,c,…相交于同一点O.故选D.答案:D4.解析:连接BC1,设B1C=E,连接DE.由A1B∥平面B1CD可知,A1B∥DE.因为E为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所以A1D∶DC1的值为1.答案:15.证明:直线l∥平面PAC,证明如下:因为E,F分别是PA,PC的中点,所以EF∥AC.又EF 平面ABC,且AC 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而EF 平面BEF,且平面BEF∩平面ABC=l,所以EF∥l.因为l 平面PAC,EF 平面PAC,所以l∥平面PAC.第3课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导学要点一所有 l⊥α要点二两条相交 a∩b=A[练习]1.答案:(1)× (2)× (3)× (4)√2.解析:由于易证BC1⊥B1C,又CD⊥平面BCC1B1,所以CD⊥BC1.因为B1C=C,所以BC1⊥平面A1B1CD.答案:B3.解析:由题意可知l⊥α,所以l⊥m.答案:l⊥m导思例1 解析:因为空间内与一条直线同时垂直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A不正确.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B正确.因为这两条直线可能是平行直线,故C不正确.如图,l与α不垂直,但a α,l⊥a,故D不正确.答案:B跟踪训练1 解析:平面α内与l在α内的射影垂直的直线,垂直于直线l,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故A,B不正确,C正确;若在平面α内,任一条都与l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与题设矛盾,故D不正确.答案:C例2 证明:(1)∵SA=SC,D为AC的中点,∴SD⊥AC.连接BD.在Rt△ABC中,有AD=DC=DB,∴△SDB≌△SDA,∴∠SDB=∠SDA=90°,∴SD⊥BD.又AC∩BD=D,∴SD⊥平面ABC.(2)∵AB=BC,D是AC的中点,∴BD⊥AC.又由(1)知SD⊥BD,且AC∩SD=D,∴BD⊥平面SAC.跟踪训练2 证明:因为侧面AA1B1B,BB1C1C,CC1A1A都是矩形,所以A1A⊥AB.又因为AC⊥AB,A1A∩AC=A,所以AB⊥平面AA1C1C.因为A1M 平面AA1C1C,所以AB⊥A1M.因为M为CC1的中点,AA1=2AC,所以△ACM,△A1C1M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MC=∠A1MC1=45°,∠A1MA=90°,即A1M⊥AM.而AB∩AM=A,所以A1M⊥平面ABM.例3 解析:∵AD⊥平面ABE,AD∥BC,∴BC⊥平面ABE.又AE 平面ABE,∴AE⊥BC.∵BF⊥平面ACE,AE 平面ACE,∴AE⊥BF.又∵BF 平面BCE,BC 平面BCE,BF∩BC=B,∴AE⊥平面BCE.又∵BE 平面BCE,∴AE⊥BE.跟踪训练3 证明:连接DC,在Rt△DAC中,由AC=AA1,D为AA1中点,得AD=AC,∴∠ADC=45°,同理∠A1DC1=45°,∴∠CDC1=90°,∴DC1⊥DC.又DC1⊥BD,BD与DC相交,∴DC1⊥面BCD.∵BC 面BCD,∴DC1⊥BC.[课时训练]1.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平行的性质知ABC正确;D错,过直线外一点作平面与直线垂直,则平面内过这一点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答案:ABC2.解析:因为OA⊥OB,OA⊥OC,OB∩OC=O,OB,OC 平面OBC,所以OA⊥平面OBC.答案:C3.解析:易证AC⊥平面PBC,所以AC⊥BC,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答案:B4.解析:如图所示,连接B1C,由BC=CC1,可得BC1⊥B1C,因此,要证AB1⊥BC1,则只要证明BC1⊥平面AB1C,即只要证AC⊥BC1即可,由直三棱柱可知,只要证AC⊥BC即可.因为A1C1∥AC,B1C1∥BC,故只要证A1C1⊥B1C1即可.(或者能推出A1C1⊥B1C1的条件,如∠A1C1B1=90°等)答案:∠A1C1B1=90°5.证明:∵AB∥CD,BC⊥CD,AB=BC=2,CD=1,∴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SA=SB=AB=2.又SD=1,∴AD2=SA2+SD2,∴SD⊥SA.连接BD,则BD==,∴BD2=SD2+SB2,∴SD⊥SB.又SA=S,∴SD⊥平面SAB.第4课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导学要点一平行 a∥b要点三相交 垂直 [0°,90°][练习]1.答案:(1)√ (2)√ (3)√ (4)√2.解析:∵直线l⊥AB,l⊥AC,且AB∩AC=A,∴l⊥平面α,同理直线m⊥平面α.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l∥m.答案:C3.答案:B4.解析:如图,因为CD⊥平面ADD1A1,所以直线AC与平面A1D所成的角为∠CAD,因为△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AD=45°.答案:45°导思例1 证明:(1)如图,连接A1C1.∵CC1⊥平面A1B1C1D1,B1D1 平面A1B1C1D1,∴CC1⊥B1D1.∵四边形A1B1C1D1是正方形,∴A1C1⊥B1D1.又∵CC1=C1,∴B1D1⊥平面A1C1C.又∵A1C 平面A1C1C,∴B1D1⊥A1C.(2)如图,连接B1A,AD1.∵B1C1綊AD,∴四边形ADC1B1为平行四边形,∴C1D∥AB1.∵MN⊥C1D,∴MN⊥AB1.又∵MN⊥B1D1,AB1=B1,∴MN⊥平面AB1D1.由(1)知A1C⊥B1D1.同理可得A1C⊥AB1.又∵AB1=B1,∴A1C⊥平面AB1D1.∴A1C∥MN.跟踪训练1 证明:因为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所以AD1⊥A1D.又因为CD⊥平面ADD1A1,所以CD⊥AD1.因为A1D∩CD=D,所以AD1⊥平面A1DC.又因为MN⊥平面A1DC,所以MN∥AD1.例2 解析:(1)如图,过点B1作B1E⊥A1B于点E.由题意知BC⊥平面A1ABB1且B1E 平面A1ABB1,∴BC⊥B1E.∵BC=B,∴B1E⊥平面A1BCD1,∴线段B1E的长即为所求.在Rt△A1B1B中,B1E===,∴点B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为.(2)∵B1C1∥BC,且B1C1 平面A1BCD1,BC 平面A1BCD1,∴B1C1∥平面A1BCD1.∴点B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即为所求,∴直线B1C1到平面A1BCD1的距离为.跟踪训练2 解析:(1)∵A1A∥平面B1BCC1,∵A1B1⊥平面B1BCC1,∴直线A1A到平面B1BCC1的距离等于线段A1B1的长,∵A1B1=2,∴直线A1A到平面B1BCC1的距离等于2.(2)连接A1C1,B1D1,BD,A1C1与B1D1交于点O1,如图.∵A1O1⊥平面D1DBB1,∴点A1到平面D1DBB1的距离等于线段A1O1=.例3 解析:(1)连接AC,因为直线A1A⊥平面ABCD,所以∠A1CA为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设A1A=1,则AC=,所以tan ∠A1CA= .(2)连接A1C1交B1D1于O,连接BO,在正方形A1B1C1D1中,A1C1⊥B1D1,因为BB1⊥平面A1B1C1D1,A1C1 平面A1B1C1D1,所以BB1⊥A1C1,又BB1=B1,所以A1C1⊥平面BDD1B1,垂足为O.所以∠A1BO为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A1BO中,A1O=A1C1=A1B,所以∠A1BO=30°,即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为30°.跟踪训练3 解析: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D,连接C′D,BD.因为底面△A′B′C′是正三角形,所以C′D⊥A′B′.因为AA′⊥底面A′B′C′,所以A′A⊥C′D.又AA′=A′,所以C′D⊥侧面ABB′A′,所以BD是斜线BC′在平面ABB′A′上的投影,∠C′BD是直线BC′与平面ABB′A′所成的角.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C′D=,在Rt△BB′C′中,BC′==,故直线BC′与平面ABB′A′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课时训练]1.答案:C2.解析:连接BG.因为AB⊥平面BB1C1C,所以∠AGB是直线AG与侧面BCC1B1所成角,在Rt△ABG中,若AB=a,则AG=a,所以sin ∠AGB=.答案:A3.解析:如图,设A,B,C在平面α上的投影分别为A′,B′,C′,△ABC的重心为G,连接CG并延长交AB于点E,又设E,G在平面α上的投影分别为E′,G′,则E′∈A′B′,G′∈C′E′,EE′=(A′A+B′B)=,CC′=4,CG∶GE=2∶1,在直角梯形EE′C′C中可求得GG′=3.答案:34.证明:∵PA⊥平面ABD,PC⊥平面BCD,∴PA⊥BD,PC⊥BD,PC⊥EF.又PA∩PC=P,∴BD⊥平面PAC.又EF⊥AC,PC∩AC=C,∴EF⊥平面PAC,∴EF∥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