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卷)阅卷人 一、选择题得分1.(2025·长沙模拟)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试剂中,能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蒸馏水 B.硝酸锌溶液 C.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铁、铜均不与水反应,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B、铁、铜均不与硝酸锌溶液溶反应,只能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和铜,但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D、铁、铜均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利用金属能否与酸或与盐反应可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分析。2.(2025·河源模拟)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来预测常见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请你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A.铜和稀硫酸 B.铝和硫酸镁溶液C.锌和稀盐酸 D.银和硝酸铜溶液【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之后,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的活动性比镁弱,铝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之前,即锌的活动性比氢强,所以锌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符合题意;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的活动性比铜弱,银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3.(2025·槐荫模拟)《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A.熔点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低B.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大C.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强D.耐磨性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好【答案】B【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解析】【解答】“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了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合金比其组分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和抗腐蚀性增强分析。4.(2025·英德模拟)黄金价格的疯狂上涨成了近期“热搜”。如图为金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原子中含有79个带负电的质子B.金原子中含有118个不带电的中子C.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D.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 质子带有正电荷,故错误,符合题意;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原子序数=7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79,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97-79=118,中子不带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真金不怕火炼,表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质子带正电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D、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5.(2025·惠城模拟)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B应加入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B.试管A、E和F对应的铁钉一段时间后生锈C.对比试管E和F可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钉生锈D.对比试管A和C,可推知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答案】C【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几乎不含有溶解的氧气;试管B中加入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可以更好地探究铁只与水接触时是否生锈,A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试管 A 、E、F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因此都会生锈,B不符合题意;C、试管E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其中氧气主要是通过通入空气进入水中,试管F中铁钉与氧气、水、氯化钠同时接触,其中氧气是溶解在水中氧气,与E中氧气浓度不一样,两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不能说明食盐对铁钉生锈的影响,C符合题意;D、试管A中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试管 C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氧气接触,这组实验中的变量为铁钉是否与水接触,变量唯一。对比试管 A 和 C,可推知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铁需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能生锈。因此防止金属生锈的途径有:(1)把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2)在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如:涂油(3)把金属与空气隔绝(刷油漆、烤瓷);(4)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一些金属制成合金如:铝合金、车圈镀铬。6.(2025·广东) 用思维导图对常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物质M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归纳整理,如图,则M可能是( )A.碳 B.铁 C.氧化铜 D.碳酸钙【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与潮湿的空气反应,不和酸、碱、盐反应,故M不是碳,不符合题意;B、铁是金属,活泼的金属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在潮湿的空气反应生成铁锈,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M可能是铁,符合题意;C、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不和碱反应,不和氧气、潮湿的空气反应,故M不符合氧化铜,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和氧气反应,不和潮湿的空气反应,不和硫酸铜反应,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故M不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铁与酸反应、某些盐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而氧化铜和酸反应不和碱、氧气等反应;碳酸钙是盐可以和酸反应,不和氧气反应来解答。7.(2025·惠州模拟)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A.自来水净水时使用氯气杀菌消毒,这一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发生化学变化,A正确;B、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比铁活泼。铝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则铝制品耐腐蚀,B错误;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上,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则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但氧气本身不可燃,D错误。故选A。【分析】1.净化水的步骤一般为: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品更耐腐蚀。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8.(2025·齐齐哈尔)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只含有银B.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C.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锌粉的质量相等【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滤液呈浅绿色,说明滤液中有硝酸亚铁,锌反应完,则硝酸银可能被反应完,也可能还有剩,硝酸亚铁可能没有被反应。也可能反应去一部分,故滤渣一定有银,可能有铁,故A错误;B、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滤液一定有硝酸锌,可能还有硝酸亚铁,故B错误;C、若滤液为无色,硝酸银和硝酸亚铁都反应完了,滤液只有硝酸锌,故C错误;D、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其次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各固体的质量比如下:Zn+2Ag(NO3)2 =2Ag+Zn(NO3)2 ;Zn+Fe(NO3)2 =Fe+Zn(NO3)265 216 65 56 锌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滤渣质量增重,锌与硝酸亚铁反应所得滤渣质量减轻,如果增重的质量与减轻的质量相等,则滤渣质量就与所加锌粉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滤液呈浅绿色,硝酸亚铁可能反应去了一部分,也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一定由银,可能有铁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滤渣一定有银和铁,硝酸亚铁可能反应完,也可能反应了一部分,所以滤液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硝酸银先反应,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亚铁反应完,则滤液只有硝酸锌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反应前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进行分析解答。9.(2025·深圳模拟)甲、乙是与空气中常见气体有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B.甲中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C.乙实验结束后②中的气球变小D.对比乙中的①和③,说明铁生锈需要水【答案】C【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甲是电解水实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 错误;B、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为8:1,故B 错误;C、乙中②里铁丝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故C 正确;D、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乙中①是铁丝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③铁丝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不会生锈,出现了两组变量,且两个装置内的铁锈都没有生锈,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乙中②里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分析解答。10.(2025·深圳模拟)高铁建设因铁锈蚀报废了很多钢铁。同学们对影响铁锈蚀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图1中Ⅳ铁钉比Ⅰ中铁钉锈蚀更严重,Ⅱ、Ⅲ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按图2利用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分别进行实验,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比较图1中Ⅰ、Ⅱ和Ⅰ、Ⅲ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B.对比Ⅰ与Ⅳ以及图3可知铁生锈还与盐有关C.由图3可知,两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下降D.在三颈烧瓶接压强传感器,生铁粉末生锈后瓶内压强是起始的1/5【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 Ⅰ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Ⅱ中铁钉不接触氧气不生锈,由此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氧气; Ⅰ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Ⅲ中铁钉不接触水,不生锈,由此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水,所以实验可得出铁生锈条件,不符合题意;B、 对比Ⅰ与Ⅳ以及图3可知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生锈速率,即铁生锈还与盐有关 ,不符合题意;C、铁生锈消耗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氧气浓度下降,反应速率变慢,所以两曲线呈 “先陡后缓” 的趋势 ,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只消耗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生铁粉末生锈后瓶内压强减少1/5,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对应实验的现象及条件分析;B、根据氯化钠溶液能加快铁生锈速率及实验现象分析;C、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反应物浓度减小,速率减慢分析;D、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分析。11.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该金属可能是铁C.R 的活泼性比 Ag弱 D.R表面有固体析出【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 利用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可知,R比银活泼,且R金属在化合物中是正3价,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正3价金属能置换出银的物质是金属铝,一个铝原子的相对质量是27,而一个银原子的相对质量是108,根据方程式的含义表示一个铝置换出3个银,故固体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减小,R表面有金属银析出。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排在银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银,并且在化合物中为+3价的金属是铝,铝的相对质量是27,银的相对质量是108来解答。12.(2025·湖北) 中国空间站系统建设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建造空间站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B.制造载人飞船使用的滤紫外线石英玻璃C.制作航天服使用的聚酰胺合成纤维D.制造火箭使用的第三代铝锂合金【答案】D【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解析】【解答】A、 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B、 滤紫外线石英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不符合题意;C、 聚酰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 第三代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13.(2025·南山三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方案甲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用方案乙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C.用方案丙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用方案丁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对强弱【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存在多个变量:过氧化氢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B、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存在多个变量:水的温度和水的体积,B错误;C、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氧气的浓度,C正确;D,该实验可以比较出铁的活动性比银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没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控制变量法 :科学实验中,如果发现某个事物或问题有多个影响因素(即多个变量),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对多因素的研究分解成对多个单一因素的研究。即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称为自变量),而控制其他因素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可知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该事物(称为因变量)的影响,然后综合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结论。14.(2025·陕西) 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含有Cu(NO3)2和AgNO3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中有AgNO3,则滤渣中一定没有Cu、AgB.若滤渣成分为Cu、Ag、Fe,则滤液中溶质只有一种C.若滤渣成分为Cu、Ag,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3D.若滤液中有Cu(NO3)2,则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会有气泡产生【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利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强者置换若,故铁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银被置换完后,铁有剩余时再和硝酸铜反应来置换铜,而铜和银均不和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A、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中一定有金属银;若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铜,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根据铁先置换完硝酸银后置换硝酸铜,若铁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和铁,那么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为硝酸亚铁,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若滤渣中有银和铜,说明铁把硝酸银置换完全,把硝酸铜置换了一部分也可能置换完全,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而铁的置换反应是二价铁,不是三价铁,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若滤液中有硝酸铜,说明铁的量少,没有把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全,故滤渣中一定没有铁,一定有银,可能有铜,而铜和银均不和酸反应,故向滤渣中加入硫酸没有现象(没有气泡产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强者置换弱者,而铁比氢活泼,氢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铁先置换银后置换铜,铜和银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来解答。15.(2025·长沙模拟)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大量使用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金属单质均是固体B.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D.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答案】C【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常温下,金属汞在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是由于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符合题意;D、合金可能是金属与非金属的熔合,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汞常温液态分析;B、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D、根据合金指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分析。阅卷人 二、填空题得分16.(2025·丰顺模拟)现有和的混合溶液195.2g,向其中加入铁粉,反应的先后顺序:,,加入铁粉质量与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加入a g铁粉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 。(2)m(剩余固体)>6.4g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3)原和的混合溶液中的质量为 g。(4)当加入11.2g铁粉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5)当加入16.8g铁粉时,剩余固体中和的质量比为 。【答案】(1)、、(2)Cu和Fe(3)32.5(4)25.4%(5)7:8【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根据图示,当铁粉质量为0-5.6g时,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当铁粉质量为5.6g-11.2g时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当铁粉质量大于11.2g时,剩余固体增加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故当铁粉质量为11.2g时反应结束。(1)根据分析,加入ag铁粉时,铁与部分氯化铁反应,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有未反应的Fe3+、Cu2+及生成的Fe2+;(2)m(剩余固体)>6.4g时,铁粉过量,剩余固体中还含有与部分氯化铜反应生成的铜,故剩余固体为铁、铜;(3),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为32.5g;(4),,反应后所得溶液 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5)当加入16.8g铁粉时,剩余铁粉质量为16.8g-11.2g=5.6g,铜的质量为6.4g,故剩余固体中铁和铜的质量比为5.6g:6.4g=7:8。【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铁粉质量为0-5.6g时,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当铁粉质量为5.6g-11.2g时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当铁粉质量大于11.2g时,剩余固体增加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故当铁粉质量为11.2g时氯化铜已经反应结束,利用铁好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的方程式计算来解答。(1)根据分析,加入ag铁粉时,铁与部分氯化铁反应,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有未反应的Fe3+、Cu2+及生成的Fe2+;(2)m(剩余固体)>6.4g时,铁粉过量,剩余固体中还含有与部分氯化铜反应生成的铜,故剩余固体为铁、铜;(3),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为32.5g;(4),,反应后所得溶液 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5)当加入16.8g铁粉时,剩余铁粉质量为16.8g-11.2g=5.6g,铜的质量为6.4g,故剩余固体中铁和铜的质量比为5.6g:6.4g=7:8。17.(2025·中山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表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 (选填“大”或“小”)。(2)《本草纲目》记载:“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瓶,蒸令气上,用器取滴露。”粮食放入甑桶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发生的是 (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该酿酒工艺中还利用了化学实验操作中 原理。(3)菜熟后关闭燃气灶开关,灶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4)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 同时接触而生锈。(5)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海盐中的氯化钠由 构成。(填微粒符号)【答案】(1)大(2)缓慢氧化;蒸馏(3)清除可燃物;太阳能(合理即可)(4)和(5)和【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解答】(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表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2)粮食放入甑桶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酒曲与氧气发生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根据“蒸令气上,用器取滴露”,该过程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液态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物质先汽化,然后冷凝收集,从而将不同沸点的物质分离,是蒸馏原理;(3)菜熟后关闭燃气灶开关,灶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而生锈;(5)海盐中的氯化钠由构成。【分析】(1)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2)根据酒曲发酵酿酒为发生的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3)根据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新能源种类分析;(4)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分析;(5)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表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2)粮食放入甑桶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酒曲与氧气发生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根据“蒸令气上,用器取滴露”,该过程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液态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物质先汽化,然后冷凝收集,从而将不同沸点的物质分离,是蒸馏原理;(3)菜熟后关闭燃气灶开关,灶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而生锈;(5)海盐中的氯化钠由构成。18.(2025九下·龙川月考)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以“金属材料”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一】金属材料的应用小组中的同学寻找了家中几种金属制品,请你帮助他说出分别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系。(1)结合图可知,铁可做炊具说明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2)铝制垃圾桶相对于铁质垃圾桶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项目二】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小组同学取三枚大小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试管编号 A B C一周后铁钉表面现象 有一层铁锈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3)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化学反应。(4)经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的条件为_____。(填字母)A. 和 B. 和 C. 和 D. 和【项目三】金属活动性探究为了验证生活中常见的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探究。【设计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Ⅰ、Ⅱ所示。(所用金属均已打磨,形状与大小均相同)【进行实验】(5)实验Ⅰ中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交流与讨论】(6)同学们发现通过此实验方案不能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图Ⅲ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若X是铜片,则Y可能是________溶液。(7)小组中又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调整反应顺序,只用Ⅰ、Ⅱ中所用的药品(即铁片、铜片和硝酸银溶液)就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此同学说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实验结论】最终同学们成功地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答案】(1) 导热性(2) 耐腐蚀、质轻(3) O2、H2O(4) B(5) 由无色变为浅绿色(6) 硝酸亚铁(7) 合理【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1)铁可做炊具说明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垃圾桶相对于铁质垃圾桶的优点是耐腐蚀;(3)A试管中铁钉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对比A、B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A、C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故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O2、H2O发生化学反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由Cu、C、H、O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故反应物中还应含C、H、O元素;A、和中含有H、O元素,不符合题意;B、和中含有C、H、O元素,符合题意;C、和中含有C、O元素,不符合题意;D、和中含有C、H、N、O元素,不符合题意。(5)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则实验Ⅰ中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实验Ⅱ中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6)实验Ⅰ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说明金属活动性;实验Ⅱ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不能验证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此需要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由于铜与硝酸亚铁不反应,可说明金属活动性,由此可得金属活动性,因此若X是铜片,则Y可能是硝酸亚铁溶液;(7)只用I、Ⅱ中所用的药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先做实验Ⅱ,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充分反应后,加入铁片,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从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此同学的说法合理。【分析】(1)根据金属的导热性分析;(2)根据铝的抗腐蚀性分析;(3)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5)根据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分析;(6)根据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7)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活动性弱的金属发生反应分析。19.(2025九上·花都期末)金属的冶炼和利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1)明代的《菽园杂记》中记载:“用矿二百五十箩…入大旋风炉,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铜。”文中的矿指硫化矿,其主要成分是Cu2S。查阅资料得知,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常见含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等,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常见的水龙头材质主要有塑料、锌合金、不锈钢、铜等。其中镀铬的铜质水龙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I.调查铜质水龙头镀铬的目的【查阅资料】资料1:铜质水龙头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表面可能会出现氧化变色现象。资料2: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室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资料3: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分析交流】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 ,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 。Ⅱ.探究铬和铁的活动性顺序②【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将铬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FeCO3溶液。 铬的活动性比铁强③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2(3)铁;防锈;铬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Cr+FeCO3=CrCO3+Fe【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O3中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得,所以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防锈;②由实验结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可知,铬能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铬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该实验中铬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FeCO3=CrCO3+Fe。【分析】(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3)①根据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防锈分析。②根据实验结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进行分析。③铬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O3中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得,所以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防锈;②由实验结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可知,铬能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铬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该实验中铬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FeCO3=CrCO3+Fe。20.(2025·长沙模拟)黄铜(铜锌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作金色饰品。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取黄铜样品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1)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 g。(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6.5(2)解: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4.9%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为铜的质量,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30.0g-23.5g=6.5g;【分析】(1)根据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足量稀硫酸,最终剩余固体为铜分析;(2)根据反应的锌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再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1)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为铜的质量,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30.0g-23.5g=6.5g;(2)见答案。1 / 1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卷)阅卷人 一、选择题得分1.(2025·长沙模拟)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试剂中,能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蒸馏水 B.硝酸锌溶液 C.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2.(2025·河源模拟)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来预测常见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请你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A.铜和稀硫酸 B.铝和硫酸镁溶液C.锌和稀盐酸 D.银和硝酸铜溶液3.(2025·槐荫模拟)《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A.熔点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低B.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大C.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强D.耐磨性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好4.(2025·英德模拟)黄金价格的疯狂上涨成了近期“热搜”。如图为金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原子中含有79个带负电的质子B.金原子中含有118个不带电的中子C.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D.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5.(2025·惠城模拟)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B应加入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B.试管A、E和F对应的铁钉一段时间后生锈C.对比试管E和F可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钉生锈D.对比试管A和C,可推知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6.(2025·广东) 用思维导图对常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物质M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归纳整理,如图,则M可能是( )A.碳 B.铁 C.氧化铜 D.碳酸钙7.(2025·惠州模拟)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A.自来水净水时使用氯气杀菌消毒,这一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8.(2025·齐齐哈尔)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只含有银B.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C.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锌粉的质量相等9.(2025·深圳模拟)甲、乙是与空气中常见气体有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B.甲中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C.乙实验结束后②中的气球变小D.对比乙中的①和③,说明铁生锈需要水10.(2025·深圳模拟)高铁建设因铁锈蚀报废了很多钢铁。同学们对影响铁锈蚀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图1中Ⅳ铁钉比Ⅰ中铁钉锈蚀更严重,Ⅱ、Ⅲ中铁钉无明显变化。按图2利用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分别进行实验,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比较图1中Ⅰ、Ⅱ和Ⅰ、Ⅲ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B.对比Ⅰ与Ⅳ以及图3可知铁生锈还与盐有关C.由图3可知,两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下降D.在三颈烧瓶接压强传感器,生铁粉末生锈后瓶内压强是起始的1/511.常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该金属可能是铁C.R 的活泼性比 Ag弱 D.R表面有固体析出12.(2025·湖北) 中国空间站系统建设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建造空间站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B.制造载人飞船使用的滤紫外线石英玻璃C.制作航天服使用的聚酰胺合成纤维D.制造火箭使用的第三代铝锂合金13.(2025·南山三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方案甲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用方案乙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C.用方案丙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用方案丁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对强弱14.(2025·陕西) 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含有Cu(NO3)2和AgNO3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中有AgNO3,则滤渣中一定没有Cu、AgB.若滤渣成分为Cu、Ag、Fe,则滤液中溶质只有一种C.若滤渣成分为Cu、Ag,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3D.若滤液中有Cu(NO3)2,则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会有气泡产生15.(2025·长沙模拟)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大量使用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金属单质均是固体B.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D.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阅卷人 二、填空题得分16.(2025·丰顺模拟)现有和的混合溶液195.2g,向其中加入铁粉,反应的先后顺序:,,加入铁粉质量与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加入a g铁粉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 。(2)m(剩余固体)>6.4g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3)原和的混合溶液中的质量为 g。(4)当加入11.2g铁粉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5)当加入16.8g铁粉时,剩余固体中和的质量比为 。17.(2025·中山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表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 (选填“大”或“小”)。(2)《本草纲目》记载:“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瓶,蒸令气上,用器取滴露。”粮食放入甑桶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发生的是 (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该酿酒工艺中还利用了化学实验操作中 原理。(3)菜熟后关闭燃气灶开关,灶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4)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 同时接触而生锈。(5)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海盐中的氯化钠由 构成。(填微粒符号)18.(2025九下·龙川月考)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以“金属材料”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一】金属材料的应用小组中的同学寻找了家中几种金属制品,请你帮助他说出分别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系。(1)结合图可知,铁可做炊具说明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2)铝制垃圾桶相对于铁质垃圾桶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项目二】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小组同学取三枚大小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试管编号 A B C一周后铁钉表面现象 有一层铁锈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3)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化学反应。(4)经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的条件为_____。(填字母)A. 和 B. 和 C. 和 D. 和【项目三】金属活动性探究为了验证生活中常见的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同学又进行了以下探究。【设计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Ⅰ、Ⅱ所示。(所用金属均已打磨,形状与大小均相同)【进行实验】(5)实验Ⅰ中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交流与讨论】(6)同学们发现通过此实验方案不能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图Ⅲ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若X是铜片,则Y可能是________溶液。(7)小组中又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调整反应顺序,只用Ⅰ、Ⅱ中所用的药品(即铁片、铜片和硝酸银溶液)就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此同学说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实验结论】最终同学们成功地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9.(2025九上·花都期末)金属的冶炼和利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1)明代的《菽园杂记》中记载:“用矿二百五十箩…入大旋风炉,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铜。”文中的矿指硫化矿,其主要成分是Cu2S。查阅资料得知,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常见含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等,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常见的水龙头材质主要有塑料、锌合金、不锈钢、铜等。其中镀铬的铜质水龙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I.调查铜质水龙头镀铬的目的【查阅资料】资料1:铜质水龙头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表面可能会出现氧化变色现象。资料2: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室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资料3: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分析交流】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 ,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 。Ⅱ.探究铬和铁的活动性顺序②【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将铬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FeCO3溶液。 铬的活动性比铁强③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025·长沙模拟)黄铜(铜锌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作金色饰品。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取黄铜样品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1)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 g。(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铁、铜均不与水反应,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B、铁、铜均不与硝酸锌溶液溶反应,只能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和铜,但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D、铁、铜均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利用金属能否与酸或与盐反应可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分析。2.【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之后,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的活动性比镁弱,铝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之前,即锌的活动性比氢强,所以锌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符合题意;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的活动性比铜弱,银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3.【答案】B【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解析】【解答】“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了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合金比其组分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和抗腐蚀性增强分析。4.【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 质子带有正电荷,故错误,符合题意;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原子序数=7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79,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97-79=118,中子不带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真金不怕火炼,表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质子带正电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D、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5.【答案】C【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几乎不含有溶解的氧气;试管B中加入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可以更好地探究铁只与水接触时是否生锈,A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试管 A 、E、F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因此都会生锈,B不符合题意;C、试管E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其中氧气主要是通过通入空气进入水中,试管F中铁钉与氧气、水、氯化钠同时接触,其中氧气是溶解在水中氧气,与E中氧气浓度不一样,两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不能说明食盐对铁钉生锈的影响,C符合题意;D、试管A中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试管 C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氧气接触,这组实验中的变量为铁钉是否与水接触,变量唯一。对比试管 A 和 C,可推知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铁需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才能生锈。因此防止金属生锈的途径有:(1)把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2)在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如:涂油(3)把金属与空气隔绝(刷油漆、烤瓷);(4)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一些金属制成合金如:铝合金、车圈镀铬。6.【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与潮湿的空气反应,不和酸、碱、盐反应,故M不是碳,不符合题意;B、铁是金属,活泼的金属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在潮湿的空气反应生成铁锈,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M可能是铁,符合题意;C、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不和碱反应,不和氧气、潮湿的空气反应,故M不符合氧化铜,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和氧气反应,不和潮湿的空气反应,不和硫酸铜反应,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故M不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铁与酸反应、某些盐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而氧化铜和酸反应不和碱、氧气等反应;碳酸钙是盐可以和酸反应,不和氧气反应来解答。7.【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发生化学变化,A正确;B、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比铁活泼。铝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则铝制品耐腐蚀,B错误;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上,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则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但氧气本身不可燃,D错误。故选A。【分析】1.净化水的步骤一般为: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品更耐腐蚀。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8.【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滤液呈浅绿色,说明滤液中有硝酸亚铁,锌反应完,则硝酸银可能被反应完,也可能还有剩,硝酸亚铁可能没有被反应。也可能反应去一部分,故滤渣一定有银,可能有铁,故A错误;B、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滤液一定有硝酸锌,可能还有硝酸亚铁,故B错误;C、若滤液为无色,硝酸银和硝酸亚铁都反应完了,滤液只有硝酸锌,故C错误;D、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其次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各固体的质量比如下:Zn+2Ag(NO3)2 =2Ag+Zn(NO3)2 ;Zn+Fe(NO3)2 =Fe+Zn(NO3)265 216 65 56 锌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滤渣质量增重,锌与硝酸亚铁反应所得滤渣质量减轻,如果增重的质量与减轻的质量相等,则滤渣质量就与所加锌粉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滤液呈浅绿色,硝酸亚铁可能反应去了一部分,也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一定由银,可能有铁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滤渣一定有银和铁,硝酸亚铁可能反应完,也可能反应了一部分,所以滤液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硝酸银先反应,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亚铁反应完,则滤液只有硝酸锌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反应前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进行分析解答。9.【答案】C【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甲是电解水实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 错误;B、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为8:1,故B 错误;C、乙中②里铁丝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故C 正确;D、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乙中①是铁丝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③铁丝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不会生锈,出现了两组变量,且两个装置内的铁锈都没有生锈,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乙中②里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分析解答。10.【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 Ⅰ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Ⅱ中铁钉不接触氧气不生锈,由此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氧气; Ⅰ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Ⅲ中铁钉不接触水,不生锈,由此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水,所以实验可得出铁生锈条件,不符合题意;B、 对比Ⅰ与Ⅳ以及图3可知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生锈速率,即铁生锈还与盐有关 ,不符合题意;C、铁生锈消耗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氧气浓度下降,反应速率变慢,所以两曲线呈 “先陡后缓” 的趋势 ,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只消耗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生铁粉末生锈后瓶内压强减少1/5,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对应实验的现象及条件分析;B、根据氯化钠溶液能加快铁生锈速率及实验现象分析;C、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反应物浓度减小,速率减慢分析;D、根据铁生锈消耗氧气,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分析。11.【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 利用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可知,R比银活泼,且R金属在化合物中是正3价,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正3价金属能置换出银的物质是金属铝,一个铝原子的相对质量是27,而一个银原子的相对质量是108,根据方程式的含义表示一个铝置换出3个银,故固体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减小,R表面有金属银析出。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排在银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银,并且在化合物中为+3价的金属是铝,铝的相对质量是27,银的相对质量是108来解答。12.【答案】D【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解析】【解答】A、 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B、 滤紫外线石英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不符合题意;C、 聚酰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 第三代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13.【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存在多个变量:过氧化氢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B、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存在多个变量:水的温度和水的体积,B错误;C、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氧气的浓度,C正确;D,该实验可以比较出铁的活动性比银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没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控制变量法 :科学实验中,如果发现某个事物或问题有多个影响因素(即多个变量),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对多因素的研究分解成对多个单一因素的研究。即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称为自变量),而控制其他因素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可知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该事物(称为因变量)的影响,然后综合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结论。14.【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利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强者置换若,故铁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银被置换完后,铁有剩余时再和硝酸铜反应来置换铜,而铜和银均不和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A、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中一定有金属银;若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铜,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根据铁先置换完硝酸银后置换硝酸铜,若铁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和铁,那么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为硝酸亚铁,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若滤渣中有银和铜,说明铁把硝酸银置换完全,把硝酸铜置换了一部分也可能置换完全,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铜,而铁的置换反应是二价铁,不是三价铁,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若滤液中有硝酸铜,说明铁的量少,没有把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全,故滤渣中一定没有铁,一定有银,可能有铜,而铜和银均不和酸反应,故向滤渣中加入硫酸没有现象(没有气泡产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强者置换弱者,而铁比氢活泼,氢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铁先置换银后置换铜,铜和银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来解答。15.【答案】C【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常温下,金属汞在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是由于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符合题意;D、合金可能是金属与非金属的熔合,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汞常温液态分析;B、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D、根据合金指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分析。16.【答案】(1)、、(2)Cu和Fe(3)32.5(4)25.4%(5)7:8【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根据图示,当铁粉质量为0-5.6g时,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当铁粉质量为5.6g-11.2g时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当铁粉质量大于11.2g时,剩余固体增加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故当铁粉质量为11.2g时反应结束。(1)根据分析,加入ag铁粉时,铁与部分氯化铁反应,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有未反应的Fe3+、Cu2+及生成的Fe2+;(2)m(剩余固体)>6.4g时,铁粉过量,剩余固体中还含有与部分氯化铜反应生成的铜,故剩余固体为铁、铜;(3),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为32.5g;(4),,反应后所得溶液 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5)当加入16.8g铁粉时,剩余铁粉质量为16.8g-11.2g=5.6g,铜的质量为6.4g,故剩余固体中铁和铜的质量比为5.6g:6.4g=7:8。【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铁粉质量为0-5.6g时,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当铁粉质量为5.6g-11.2g时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当铁粉质量大于11.2g时,剩余固体增加的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故当铁粉质量为11.2g时氯化铜已经反应结束,利用铁好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的方程式计算来解答。(1)根据分析,加入ag铁粉时,铁与部分氯化铁反应,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有未反应的Fe3+、Cu2+及生成的Fe2+;(2)m(剩余固体)>6.4g时,铁粉过量,剩余固体中还含有与部分氯化铜反应生成的铜,故剩余固体为铁、铜;(3),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为32.5g;(4),,反应后所得溶液 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5)当加入16.8g铁粉时,剩余铁粉质量为16.8g-11.2g=5.6g,铜的质量为6.4g,故剩余固体中铁和铜的质量比为5.6g:6.4g=7:8。17.【答案】(1)大(2)缓慢氧化;蒸馏(3)清除可燃物;太阳能(合理即可)(4)和(5)和【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解答】(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表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2)粮食放入甑桶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酒曲与氧气发生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根据“蒸令气上,用器取滴露”,该过程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液态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物质先汽化,然后冷凝收集,从而将不同沸点的物质分离,是蒸馏原理;(3)菜熟后关闭燃气灶开关,灶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而生锈;(5)海盐中的氯化钠由构成。【分析】(1)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2)根据酒曲发酵酿酒为发生的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3)根据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新能源种类分析;(4)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分析;(5)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表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2)粮食放入甑桶中,加入酒曲发酵酿酒,酒曲与氧气发生缓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根据“蒸令气上,用器取滴露”,该过程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液态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物质先汽化,然后冷凝收集,从而将不同沸点的物质分离,是蒸馏原理;(3)菜熟后关闭燃气灶开关,灶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发生锈蚀,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而生锈;(5)海盐中的氯化钠由构成。18.【答案】(1) 导热性(2) 耐腐蚀、质轻(3) O2、H2O(4) B(5) 由无色变为浅绿色(6) 硝酸亚铁(7) 合理【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1)铁可做炊具说明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垃圾桶相对于铁质垃圾桶的优点是耐腐蚀;(3)A试管中铁钉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对比A、B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A、C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故对比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O2、H2O发生化学反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由Cu、C、H、O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故反应物中还应含C、H、O元素;A、和中含有H、O元素,不符合题意;B、和中含有C、H、O元素,符合题意;C、和中含有C、O元素,不符合题意;D、和中含有C、H、N、O元素,不符合题意。(5)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则实验Ⅰ中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实验Ⅱ中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6)实验Ⅰ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说明金属活动性;实验Ⅱ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不能验证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此需要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由于铜与硝酸亚铁不反应,可说明金属活动性,由此可得金属活动性,因此若X是铜片,则Y可能是硝酸亚铁溶液;(7)只用I、Ⅱ中所用的药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先做实验Ⅱ,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充分反应后,加入铁片,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从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此同学的说法合理。【分析】(1)根据金属的导热性分析;(2)根据铝的抗腐蚀性分析;(3)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5)根据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分析;(6)根据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7)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活动性弱的金属发生反应分析。19.【答案】(1)(2)+2(3)铁;防锈;铬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Cr+FeCO3=CrCO3+Fe【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O3中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得,所以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防锈;②由实验结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可知,铬能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铬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该实验中铬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FeCO3=CrCO3+Fe。【分析】(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3)①根据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防锈分析。②根据实验结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进行分析。③铬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1)Cu2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O3中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得,所以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①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铜质水龙头镀铬的主要目的是防锈;②由实验结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可知,铬能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铬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该实验中铬与碳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FeCO3=CrCO3+Fe。20.【答案】(1)6.5(2)解: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4.9%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为铜的质量,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30.0g-23.5g=6.5g;【分析】(1)根据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足量稀硫酸,最终剩余固体为铜分析;(2)根据反应的锌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再由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1)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得到滤渣的质量为铜的质量,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30.0g-23.5g=6.5g;(2)见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卷)(学生版).docx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