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狼孩的故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健全人格:理解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社会化内涵,理解个人通过学习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及扮演社会角色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责任意识:初步养成关心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社会化的含义?2、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3.社会化的具体体现?(如何实现社会化?)重点:社会化的具体体现难点: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呱呱坠地时,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仅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家庭、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化社会人生物人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1.社会化的含义?P10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时政链接:16岁陈妤颉揽获众多冠军奖杯,亚洲第一!2025年8月11日,16岁的“小飞人”陈妤(yú)颉(jié)以11秒29的成绩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100米冠军,并创造该项目赛会纪录。8月15日,以24秒34的成绩获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200米冠军。而在此前的2025年5月31日下午,在韩国龟尾市进行的第2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中,陈妤颉跑出22.9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并夺得该项目冠军。来自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的陈妤颉年龄不大,却接连打破多项赛事纪录,揽获众多冠军奖杯,被网友亲切地誉为“天才少女”,成为田径界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 陈妤颉的成长离不开多重社会支持:在家庭,父母每天凌晨 5 点陪她赶往训练基地,从未缺席一次重要比赛;在学校,因频繁参赛缺课,老师为她定制 “一对一辅导计划”—— 数学老师录制知识点微课,英语老师通过线上平台批改作文,即便她在备战亚洲田径锦标赛,也能通过网课跟上课程进度;在田径队,教练吴亚存为她制定科学训练计划,用运动传感器分析跑姿;品牌方为她提供专业装备支持。而陈妤颉也用行动回报这份支持:她在学校校运会前,主动利用午休时间教班级同学接力跑技巧,还承诺世锦赛后带大家体验专业训练方法。 成长路:社会化支撑的 “双向奔赴”陈妤颉在田径领域的成功,离不开哪些关键因素?①外在支持——成长基石(家庭、学校、社会提供资源)②内在追求——根本动力(发展自我、实现价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生物个体社会化社会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父母的抚养社会人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从刚出生开始我们的“的成长历程: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由自然生物个体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说明什么道理?社会化的结果2.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10①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外在支持)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内在追求)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说话、吃饭、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生活技能?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生活技能?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生活技能?3.如何实现社会化?(表现)P11-12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a.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说话、吃饭、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b.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c.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生活技能?当五星红旗升起,一群“余华”举起了“铁生”近日,北京天安门广场4个男生托举轮椅男孩看升旗的一幕,感动了许多网友,有人在视频下留言“一群‘余华’举起了‘铁生’”。长沙女生小范带着脑瘫朋友小龙到北京看升国旗,小龙坐在轮椅上,视线被密集的人群完全遮挡,看不到升旗场景。眼见小龙乘坐轮椅视线较低,身旁几个陌生人合力抬起小龙,稳稳托举直到国歌结束。伸出援手的是趁着暑假来北京旅游的小学教师郑家磊,当时他恰好站在小龙旁边,“他腿脚非常不方便,如果这次没看到升国旗的完整过程,可能会是人生中的遗憾。”于是郑家磊招呼了另外三个小伙4个人在国歌响起时合力举起轮椅。被举起来的瞬间,小龙的视野一下开阔了,他和大家一起唱国歌,看和平鸽飞过天空,小龙说:“那一瞬间带来的惊喜,可能仅次于双腿能恢复走路。”郑家磊说:“轮椅加上小龙确实有些重,但我举起来的时候非常开心,感觉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少网友为郑家磊和3个小伙点赞“成全了一个人,快乐了一群人,温暖了全网的人。”在这群“余华”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道德品质?2025年8月2日晚,四川省江油市一名14岁少女在校外遭遇三名同龄女生暴力殴打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画面中少女遭受推搡、踢打等暴力行为的场景,刺痛了公众的神经,也让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警方通报14岁女孩遭殴打,两人被送专门学校矫正最终,刘某甲、彭某某因涉嫌殴打他人已被依法治安处罚,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的规定,被送至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未成年人最低行政拘留年龄下调至14岁“对14周岁至16周岁以及16周岁至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者14周岁至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执行拘留。” 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修订提出,对特定情形下可拘留未成年人的年龄下调至14岁。3.如何实现社会化?(表现)P11-12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哪些行为规范?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在家里,我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忧,做个好孩子。在社区,我学会 ,做个好居民。在学校,我学会,做个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完成学习任务关爱老人爱护环境请你补充好角色活动内容?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探究与分享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培养责任感;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3.如何实现社会化?(表现)P11-12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社会生活中,我们如何扮演好社会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对生活技能、社会规则、社会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后,社会化就可以停止了。微辩论:正方反方赞同!不赞同!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④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3.如何实现社会化?(表现)P11-123.如何实现社会化?(表现)P11-12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④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社会化的含义?2.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A.学习生活技能。B.学习行为规范。C.学习扮演社会角色。D.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3.社会化的表现?人的社会化 1.角色选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角色(如教师、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提前与角色扮演者沟通,了解其工作内容、责任及所需技能。 2.体验阶段:跟随角色扮演者体验 1 天工作(或模拟关键工作场景),记录体验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如 "协助老师批改作业时,我学会了耐心和责任")。 3.反思总结:撰写 "角色体验日记",对比体验前后对该角色的认知差异,分析: 该角色需要具备哪些社会规范和道德素养; 这次体验让自己对 "社会化是 ' 学习社会角色 ' 的过程" 有了哪些新理解。课后实践作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体验日" 活动学习目标1. 基本社会化(或早期社会化)是社会化的类型之一,它发生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即婴儿至青少年时期。这一过程对个体而言,是基本的但至关重要的社会化阶段。这一阶段,我们( )①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②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③提升自身素养,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④学会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承担相同的社会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学习目标2. 以下是小秦预习课本时画的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导图说明( )A.父母的抚育和老师的教诲是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决定性因素B.只要在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C.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D.社会环境的好坏与我们能否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无关3. 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让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课堂。这( )①有助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②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践任务③可以从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④可以取代校园学习,更快地适应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学习目标4. “人不学,不知义”说明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 )A.找到自己的位置B.与他人友好相处C.学习行为规范D.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