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课时练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与/儿女/讲论/文义C.即公/大兄/无奕/女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不久,一会儿) 因风起(趁)B.已去(离开) 则是无信(就)C.差可拟(相比) 入门不顾(看)D.未若(不如) 与人期行(约定)3.下列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B.白雪纷纷何所似C.陈太丘与友期行D.俄而雪骤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C.王凝之,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二、填空题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 (4)白雪纷纷何所似(5)撒盐空中差可拟(6)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因风:三、古今义6.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今义:因为;原因。四、名句名篇默写7.理解性默写。①《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②《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③《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五、文言文阅读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南宋刘义庆《咏雪》)【乙】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已婴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唐无名氏《一字师》)【注释】①郑谷:唐朝诗人。②齐己:唐朝和尚,善诗。③谒焉:拜见他。④婴然:惊讶的样子。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内衣合称三衣。⑦士林:读书人之中。10.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可解释为子侄辈。B.“文义”在这里应解释为“文章的义理”。C.古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今天已不常见,如“俄而雪骤”的“俄而”,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很久”。D.乙文中的画线句除逗号外,朗读时还有两处应稍作停顿: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11.下列各项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乙】文“一字之师”中“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A.王凝之妻也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C.下车引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1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2)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13.文中齐已与郑谷讨论诗文。郑谷帮他改了一个字,便使诗句意境更加完美。古人强调,只要身边有可学之人,就应有虚心求教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说的 。14.【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文人在赏雪时题诗的故事,但诗中描写对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你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答案 C C A A1.C【详解】本题考查断句。C.句意: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即”在这里是“就是”的意思,起到承接上文、引出对人物身份说明的作用,所以要单独断开;“公大兄”指的是谢太傅(谢安)的大哥,是一个整体的称谓;“无奕”是谢太傅大哥的名字,用以明确具体是谁,“女”则点明了性别与身份,说明是其女儿;即断句为:即/公大兄/无奕女;故选C。2.C【详解】C.“顾”是“回头看”的意思。故选C。3.A【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A.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古义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儿子和女儿”;B.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似”古今义均为“像”;C.句意: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期”古今义均为“约定”;D.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古今义均为“急”;故选A。4.A【详解】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他本人编写。故选A。5.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急 像什么 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不及 乘风【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2)句意为: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3)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紧。(4)句意为: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像什么。(5)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不多可以相比。(6)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未若:不如。因风:趁着风、乘风。6.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趁、乘【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1)句意:和子侄辈讨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因:趁、乘。7.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等字容易写错。8. 不久,一会儿 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9.(1)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导语】这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通过谢安与子女咏雪对话的日常片段,展现了东晋名士的清雅情趣。文中“撒盐”“柳絮”两个比喻形成精妙对比,前者直白后者灵动,暗含对才情的品评。结尾补叙谢道韫身份,既收束场景又凸显其家学渊源。全文语言简净,以雪喻才,以笑传神,在生活细节中渗透着魏晋人物品藻的风尚。8.本题考查文言文字义。(1)句意: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2)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3)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翻译完整,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语序的变化,整体要流畅。重点词语如下:(1)寒:寒冷。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和。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谈论。文义:文章的义理。(2)公:指谢太傅。乐:高兴。即:是。大兄:大哥。无奕:谢奕,字无奕。【点睛】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0.C 11.B 12.(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2)从此文人(读书人)之中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甲文诗句主要从雪花飘洒的情形来描写;乙文诗句主要写雪中梅花绽放的情形。【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文言文故事,展现了古代文人在自然景象中的诗意互动。甲文《咏雪》以谢太傅与子侄辈的对话为主,通过“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比喻,体现了文人雅士对雪景的不同感受与诗意表达,突显了家族文化氛围的温馨与智慧。乙文《一字师》则通过郑谷与齐己的讨论,展现了文人之间的切磋与虚心求教的精神,强调了“一字之师”的深刻影响。两文虽同为赏雪题诗,但甲文侧重于家庭内部的文学交流,乙文则更注重文人间的学术互动,共同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文学的细腻感悟。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古文朗读的节奏与停顿。C.“俄而”表示时间短暂,译为“不一会儿”;故选C。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一字之师”的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之”结构助词,的。A.名词,人名;B.结构助词,的;C.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这里指元方;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1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未若:倒不如;因:趁、乘。(2)句重点词语:自是:从此以后。士林:文人士大夫。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表示把某物或某人当作或作为什么。13.本题考查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文中齐已没有因为自己是诗人就自高自大,而是愿意向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学习,并接受了郑谷的建议,使诗句更加完美。题干中“只要身边有可学之人,就应有虚心求教的态度” ,这句话强调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我们与他人相处,就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这与孔子的《<论语>十二章》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符。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咏雪》中的诗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及“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都是从雪花飘洒的情形来描写的。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撒在空中的盐和随风起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纷扬扬、轻盈飘洒的景象。乙文《一字师》中的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则主要写雪中梅花绽放的情形。诗人以“深雪”为背景,突出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坚韧和美丽。让读者在感受到雪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梅花的高洁和坚韧。据此可知,甲文更注重雪花本身的飘洒之美,而乙文则更侧重于雪中梅花的绽放之姿。【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起三衣,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