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 6课 《散步》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在她的______下,你才能敖过稚嫩,走向成熟□家庭是力量的源泉,在她的______下,你才能茁壮成长□家庭是灵魂的火焰,在她的光芒里,你才能走向成功。家庭里充满温xīn,是因为有责任和担当;家庭里也会存在分qí,但爱能化解一切。鸟需要蓝天来______姿态,人需要家庭来______生命。春晚中,有很多有关时间、家庭、亲情的歌曲,一唱就火了。也许正是因为亲情这种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是我们内心最珍贵的火种,始终燃烧着爱与希望。(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稚嫩( ) 茁( )壮 温xīn( ) 分qí(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语段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护 哺育 展现 保护 B.呵护 浇灌 展现 维护C.呵护 哺育 展露 维护 D.保护 浇灌 展露 保护(4)下列 (填名字)关于语段中“□”处标点符号的说法是正确的。小荣:语段中“□”处都是语气的停顿,而且每句话都有一个新的开头,因此应该都填句号。小德:语段中“□”处都是语气的停顿,但语段第一段围绕着“家庭”这个主题展开,因此应该都填逗号。小宁:语段第一段围绕着“家庭”这个主题展开,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分句,因此“□”处应该都填分号。(5)语段中画线的“火”字是多义词,第一个“火”是 的意思,第二个“火”是 的意思。A 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B 形容红色C 比喻发怒 D 兴旺;兴隆 E 形容紧急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酷冬(kù) 散步(sǎn) 信服(fú) 散(sàn)落 水泡(pào)B.嫩芽(nèng) 铺着(pū) 很累(lèi) 熬(áo) 果实累累(léi)C.分歧(qí) 还小(huán) 拆散(chāi) 蹲(dūn) 勉强(qiǎng)D.一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lín) 鱼塘(táng) 稳(wěn) 强(qiáng)壮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B.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有的浓,有的淡。C.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这景象真是美极了。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C.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服。D.他俩在某个问题上有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使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B.孝敬父母尽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的美德。C.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D.这次实践活动,为老人带去了精神关怀,传递了社会关爱,弘扬了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三、综合性学习6.小豫邀请你参加“传统美德我传承”主题活动。(1)【活动一:悟名句】请用正楷把“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活动二:选对联】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但门口的对联因为风吹日晒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依稀可辨其中的上联为“孝亲似锦心中系”,请你选一个合适的下联( )A.颐养春风拂面来 B.敬老如花脸上开 C.情融孝道沐春晖 D.敬老尊老崇大义(3)【活动三:观漫画】下面是一幅与传统美德相关的漫画,请你认真观察,简述漫画的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四、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为了深入体验课文情境,我们配乐朗读《散步》,背景音乐选用哪种风格更适合?为什么?A.舒缓轻柔B.高亢激越C.热烈庄重(2)【旁白朗读】班级选择划线句作为旁白,请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从重音、停连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朗读设计,并写出你的理由。设计提示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用“|”和“∧”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停顿,后者用于较长停顿。连接可以用“⌒”来标示。设计方案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理由8.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散 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动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我们”全家人一起散步—— —— 于是“我”背着母亲走,妻子背起了儿子。(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取题《散步》,不仅因为散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还是全文线索。B.在散步发生分歧时,文章重点描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C.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儿子的活泼机灵,体现了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D.《散步》主要描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想陪母亲散步孙琴安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②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到散步?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④那年孩子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活对她是小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儿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⑦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上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着走着,便会慢慢靠拢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只好耐心倾听,不敢打扰,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⑩在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看望母亲,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她听后自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选自《文摘报》,有删改)9.请以“散步”为线索,将文中“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四件事补充完整。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 →“我”接母亲来照看孩子, →母亲刚退休的那几年,“我”回家看望父母, →“我”的书获奖后,回家看望母亲, 。10.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情感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为【A】【B】两处语句各写一则批注。【A】处批注:【B】处批注:11.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都讲述了“陪母亲散步”的事情,请从主题和选材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题号 2 3 4 5答案 D D B D1.(1) nèn zhuó 馨 歧(2) 敖过 熬过(3)B(4)小宁(5) A D【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稚嫩,读作zhì nèn,意思是幼稚娇嫩。②茁壮,读作zhuó zhuàng,形容植物和动物成长,还可以解释为某人或某植物与事物成长得很结实。③温馨,读作wēn xīn,意思是温暖、馨香,需注意“馨”字的结构与写法。④分歧,读作fēn qí ,意思是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歧”字易写错。(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熬过”意思是忍受、忍耐过去。语段中“敖过”一词写错,正确写法应为“熬过”。(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带有一定目的性;呵护:爱护、保护,发自内心的、处于自觉性的行为。结合语境,家庭带来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护,应选“呵护”。浇灌:浇水灌溉;哺育:喂养,培育。联系前一句中的“源泉”,可知此处应选择“浇灌”。展露:展现,显露,主要用于表示人显露才华;展现:显现出,展示。结合语境,此处用于鸟,故而选用“展现”。维护: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结合语境,对于生命来说,“维护”更恰当。故选B。(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根据语境,“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力量的源泉……”“家庭是灵魂的火焰……”可知,语段是围绕“家庭”的主题展开,“□”隔开的是并列的分句,句间并列使用分号,因此,小宁的说法是正确的。(5)本题考查字义。①“火焰”指火的灼热发光的气化部分,故第一个“火”是指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故选A;②结合语境,“有很多有关时间、家庭、亲情的歌曲,一唱就火了”中“火”指的是受欢迎、兴起,第二个“火”是“兴旺;兴隆”的意思,故选D。2.D【详解】考查字音。A.散步(sǎn)——sàn;B.嫩芽(nèng)——nèn;C.还小(huán)——hái;故选D。3.D【详解】A.敖——熬;B.扑——铺;C.岐——歧;D.正确。故选D。4.B【详解】A.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使用正确;B.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在此形容马的神情与颈部的美相互配合得很好,使用有误;应使用“相得益彰”;C.信服:相信并佩服。使用正确;D.分歧: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使用正确;故选B。5.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尽管”改为“不仅”;C.表意不明,“几个单位先进人物”歧义,既可以理解为“不同单位的几个人物”,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可改为“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的事迹”;故选D。6.(1)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2)B(3)(示例)画面中的妈妈在擦拭玻璃,奶奶坐下来听孙女给她读书、讲故事。整幅画传达了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表现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只要将“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用正楷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即可。(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仄起平收。分析上联结构与内容:孝亲(动宾短语)似(比喻词)锦(名词)心中系(主谓短语),整个句子强调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每个人心中应时刻牵挂的责任,像美好的锦缎一样珍贵。A. 颐养(动词)春风(偏正短语)拂面(动宾短语)来(补语),描述氛围,且与上联的结构和内容不匹配。B. 敬老(动宾短语)如(比喻词)花(名词)脸上开(主谓短语),强调敬老带来的美好效果,与上联中“孝亲”的意义和对仗关系相符。C. 情融(主谓短语)孝道(偏正短语)沐春晖(动宾短语),虽有孝道元素,但与上联结构与词性不对应。D. 敬老尊老(并列短语)崇大义(动宾短语),内容偏重于道德教诲,与上联风格、词性及结构均不一致。故选B。(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中有三个人,从年龄上分析,分别是妈妈,奶奶,孙女。孙女正在给奶奶读书讲故事,妈妈正在擦玻璃,三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女孩用行动表达了对长辈的关心和孝顺,显示出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而妈妈的忙碌则反映了对家庭的责任感与付出精神。画面强调了敬老孝亲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的意义,令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据此回答即可。示例:画面中的一位小女孩正在给奶奶读书讲故事,旁边的妈妈则在擦玻璃,三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画面传递出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关心与爱护。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孝敬长辈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珍惜与长辈相处的时光,弘扬中华民族的孝亲文化。7.(1)A.舒缓轻柔风格的音乐更适合。因为《散步》这篇文章的整体氛围是温馨、和谐且充满家庭亲情的。文章叙述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过程中的温馨场景,如欣赏初春田野的景色、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激昂的情绪。舒缓轻柔的音乐能够更好地配合文章的节奏,让读者在聆听朗读时更能沉浸在这种轻松、惬意的家庭氛围之中,与文中展现的亲情之美相得益彰。(2)示例一: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理由:“我”和妻子走得小心仔细,怕有闪失带给老人孩子伤害,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故在“我和妻子”后面停顿。示例二: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理由:重读“整个世界”,强调“我”作为中年人身上所肩负着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导语】《散步》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朗读。《散步》一文描绘的是一家人在初春田野散步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关爱,如母亲与“我”的相互体谅、祖孙之间的互动等情节,整体氛围轻松、惬意、充满亲情,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激昂热烈的情绪。根据文章第④段中“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以及第⑧段中描述的散步场景,“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可以感受到整篇文章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对生命、亲情的珍视和呵护。因此,在选择配乐风格时,应该选择与文章情感基调相符合的音乐。A选项“舒缓轻柔”的音乐风格更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温馨、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增强读者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和共鸣。相比之下,B选项“高亢激越”的音乐风格过于激昂、热烈,与文章所表达的宁静、和谐氛围不符;C选项“热烈庄重”的音乐风格则显得过于庄重、正式,也不适合作为这篇文章的配乐。综上所述,选择A选项“舒缓轻柔”的音乐风格作为《散步》的配乐更为合适。(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从重音、停连等角度任选其一对选句进行朗读设计,并写出理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现了“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越过难走的地方时的情景。“但我和妻子”后面较长停顿,强调出“我”和妻子勇于承担责任,背负生活的重责。“都是”表现了“我”和妻子在背人行走时小心翼翼的情态,在此表示强调与确定感,强调“我和妻子”走得慢、稳、仔细,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关心与爱护;可在“都是”后面稍做停顿。“好像”后面较长停顿,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出后面的内容,表示“我”和妻子背负的人很重要;“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这两个内容要连读,表明“我和妻子”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我和妻子”两人背负的责任与使命。“慢慢地”“稳稳地”“仔细”“整个世界”应重读。这些词,描述了作者在背负母亲和妻子背起孩子时的谨慎和责任感,因而这些词需要重读以体现这份慎重和认真。此外,“整个世界”表达了家庭在他心中的分量和意义,是情感的升华点,也应重读以突出全家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传承的重要性。这样重读强调不仅反映了对于家庭的责任,也表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使命感,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文章的情感厚度和人物之间的深厚羁绊,传达出文本中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珍视。重读和停顿的处理尤其能突出中年人肩负的双重责任: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使命感。8.(1) 在散步中出现分歧 母亲决定走小路(2)D【导语】作者通过对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小事件,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亲密关系和责任感。文中“我”作为儿子和父亲的角色,体会到需要在母亲与儿子之间找到平衡,体现出一种代际关怀和责任感。文章细腻捕捉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如南方初春的景致与生命的象征。母亲的体谅和“我”与妻子的承担,最终展示出一家人互相关心、相互依赖的温馨氛围,将散步这一简单的活动升华为深刻的生命哲思。【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题干“‘我们’全家人一起散步”的提示,可知此部分对应文章第①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⑤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即①至⑤段;根据题干“于是‘我’背着母亲走,妻子背起了儿子”的提示,可知此部分对应文章第⑧段“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据此可知,①空和②空集中在第⑥至⑦段;结合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可概括为:在散步中出现分歧;结合第⑦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概括为:母亲决定走小路;据此可填写第①空:散步中出现分歧;第②空:母亲决定走小路。(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D.“主要描写儿童的世界”的说法有误:文中对儿童(儿子)的描写篇幅有限,仅为点缀。例如第⑤段儿子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第⑥段儿子想走小路,这些内容仅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并非全文核心。文章的重心始终围绕“我”与母亲的互动展开:第②段写“我”劝说母亲散步,体现对老人的关怀;第⑥段“我”在分歧中优先考虑母亲,体现“尊老”;第⑧段“我”背起母亲,更是直接凸显对长辈的责任。此外,母亲的形象(从不愿出门到为孙儿改变主意)、妻子的配合(背起儿子)等内容,共同构成了“三代人”的家庭群像,而非以儿童为中心。“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说法有误:文中的“分歧”(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并非“思想矛盾”,而是家庭成员间不同需求的自然呈现,且这一分歧很快被温情化解:“我”决定走大路是体谅母亲,母亲改走小路是疼爱孙儿,双方的出发点都是“爱”而非对立。因此全文贯穿的是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包容:母亲听从儿子、儿子听从父亲、妻子配合丈夫,最终一家人在相互理解中同行,尤其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凸显的是家庭的责任与温情,而非矛盾冲突。综上,《散步》通过散步这一日常场景,展现的是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而非以儿童为核心或强调矛盾;故选D。9. “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 陪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索然无味 陪母亲散步,讲小说,唠家常 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 10.A处批注(示例)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叙述“我”与母亲的对话,写出了“我”的细心与自私。B处批注(示例一)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相比算不了什么,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示例二)语言平实,将自己获得荣誉的幸福感与母亲存在的幸福感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1.(示例)主题上:本文侧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选材上:本文选取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莫怀戚的《散步》则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散步场景。【导语】此文通过作者与母亲的散步经历,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家庭生活的珍视。文章采用时间顺序结构,从小时候的愿望到成年后的实际陪伴,再到母亲去世后的怀念,层层递进,感情愈发浓烈。细腻地刻画了与母亲的日常交谈,展现出母亲的勤劳与对子女的深切关爱。结尾处表达出失去母亲后对曾经与母亲相处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文中第①段描述“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在看到别人陪母亲散步的温馨场景后,通过母亲的介绍了解到其中缘由,由此“我”在心里暗暗许下长大后也要陪母亲散步的愿望,这件事开启了“我”关于陪母亲散步的一系列情感与经历。据此可概括为:“我”萌生长大后陪母亲散步的愿望。第二空:在第④段提到“那年孩子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先是因为孩子岳母有事,“我”请母亲来帮忙,然后利用黄昏时间主动拉母亲在附近散步,可过程中发现母亲有心事,最终这次散步的体验变得索然无味,这就是这一阶段围绕“散步”发生的具体事件。据此可概括为:“我”接母亲来照看孩子,陪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索然无味。第三空:第⑥段“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说明了母亲退休那几年“我”去看望时,一起去买菜的路上她会讲小说内容的情况。第⑦段“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上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进一步体现出母亲讲小说时那种投入、兴致高的状态,而这些讲述往往是在和“我”一起的过程中发生的,比如散步去买菜的路上等。第⑧段“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只好耐心倾听,不敢打扰”,明确指出和母亲散步时除了谈小说,更多的是唠家常。据此可概括为:陪母亲散步,讲小说,唠家常。第四空:第⑩段描述“在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看望母亲,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在“我”书获奖后看望母亲,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的这次散步过程中,母亲不像以往更多说家常等内容,而是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这便是此时围绕“散步”所发生的具体事件。据此可概括为:“我”的书获奖后,回家看望母亲,母亲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写法及情感主旨。题目明确指出可以从内容、写法、语言、情感等角度来进行批注,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A】【B】两处语句,找准其在这些方面呈现出的值得关注和点评的地方。比如从内容角度看语句讲述了怎样的具体情节或事物;写法上是否运用了特定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语言方面有无独特的用词风格、句式特点;情感角度则要考量传达出了怎样的情绪、情感以及情感的强烈程度等。【A】处语句第④段“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儿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从内容角度看:此句呈现了“我”与母亲在散步返回途中的交流内容,揭示出生活中一个很真实的小细节。母亲心里牵挂着独自在家不会烧饭的父亲,体现出她对家庭、对父亲的那份操心,而“我”虽察觉到母亲有心事,却没能站在母亲角度去考虑,只是想着让父亲克服一下,简单的对话将家庭成员间不同的心思与状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生活里那种平淡又真实的情感互动。从写法角度看:运用了对话描写的手法,通过“我”询问母亲、母亲回应以及“我”后续的回答这一来一往的对话,生动且自然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母亲的担忧尽显她作为妻子对家庭照顾的用心,“我”的回应则暴露出当时的我有些自我、考虑不够周全,把人物性格特点在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这次散步的情节更丰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从语言角度看:语言平实、口语化,像日常聊天一般自然。“您好像有心事”“不知你爸爸这儿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等语句,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却精准地传达出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符合生活情境,也体现出文章整体质朴、贴近生活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容易产生共鸣。从情感角度看:蕴含着多重情感,“我”最初对母亲的询问体现了对母亲情绪的关心,母亲的回答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牵挂之情,而“我”后面的回应又凸显出自己当时的自私,没太顾及母亲的感受,这几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丰富且细腻,为后文“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感到愧疚做了情感铺垫,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家庭生活中情感的复杂变化。【B】处语句第⑩段“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从内容角度看:处在文章结尾处,内容上起到了升华主题的关键作用。在陈述母亲离世的现实后,将自己所获得的荣誉与母亲的存在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无比重要性,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相较于外在的荣誉,母亲曾经的陪伴以及她生命的存在才是“我”最为珍视的,点明了文章怀念母亲、珍惜与母亲相处时光的主题核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促使读者去思考亲情的真正价值。从写法角度看: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我”取得的荣誉这种相对较虚的、偏物质层面的东西,和母亲实实在在的、无比珍贵的生命存在进行对照,形成强烈反差,以此更加突出母亲对于“我”的不可替代性,强化了情感表达效果。同时,连续使用反问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比……更重要的呢?”增强了语气,让情感的抒发更具冲击力,使文章结尾收束有力,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语言角度看:语言简洁却饱含深情,虽用词朴素,没有过多复杂的修饰语,但通过反问句式的运用,使表达更有力度,更能传达出“我”内心深处那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重要性的强烈认知。这种质朴而又直击人心的语言风格,契合文章整体表达亲情的真挚情感氛围,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我”的情感波澜,进而沉浸在文章所营造的浓厚情感之中。从情感角度看:浓烈地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母亲在世时给予关爱的感激之情,在与荣誉对比的衬托下,这种情感愈发显得深沉且真挚。母亲的离去让“我”意识到曾经有母亲陪伴的时光是多么珍贵,此刻所有的荣誉都无法填补失去母亲的遗憾,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我”的痛惜与不舍,也使文章所传达的亲情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唤起读者珍惜身边亲人的情感共鸣。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比较阅读。主题方面:本文《想陪母亲散步》在文中多处体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一主题。例如文章开篇,第①段“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作者看到别人陪母亲散步的温馨场景后,便暗自许愿长大后也要常陪母亲散步,开启了自己对于陪母亲散步这件事的情感历程。随着文章叙述,中间经历了几次陪母亲散步的不同情况,有像第④段中陪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却因母亲牵挂父亲而变得索然无味的经历,也有母亲退休后一起去买菜路上讲小说、唠家常的时光等。直到文章结尾处,第⑩段“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更是直白地表达出在母亲离世后,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觉得母亲的存在远比自己所获得的荣誉重要得多,过往那些陪母亲散步的日子成为了最值得回味、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整个文章围绕着不同阶段陪母亲散步的故事,核心主题落脚在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上,是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散步时光来抒发这种情感。莫怀戚的《散步》:文章主题更侧重于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文中写道“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在这里,一家人出去散步,在面对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时,“我”作为中间的一辈,既要考虑到年迈母亲的需求,又要兼顾年幼孩子的想法,最终选择了走大路,而母亲又心疼孙儿,主动提出走小路,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情感状态,大家都在为他人着想,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传递出一种家庭生活中应有的互敬互爱、相互包容的相处之道,主题围绕着这次散步所体现出的家庭和谐关系来展开。选材方面:本文《想陪母亲散步》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来进行叙述。先是在第④段选取了孩子两岁时,因岳母有事回家,请母亲来帮忙,黄昏时分陪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的场景,这次散步因为母亲牵挂父亲而有些不尽如人意,呈现出当时那种略显尴尬又真实的生活状态。接着又选取了母亲刚退休那几年,第⑥⑦⑧段“我”回家看望父母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路上陪母亲散步的情景,此时母亲会兴致勃勃地讲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也会唠家常,展现出另一种温馨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步画面。第⑩段在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书获奖后,陪母亲去菜市场买菜路上散步,母亲难得地问起“我”工作情况的场景。通过这些不同时间段、不同情境下陪母亲散步的事例,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以及情感变化,体现出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又复杂的亲情关系。莫怀戚的《散步》:主要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散步场景进行详细描写。就是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这一特定场景,然后重点围绕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分歧上展开情节,细致刻画了每个人的想法和表现,像母亲出于对孙儿的疼爱改变主意走小路,“我”出于对母亲的尊重一开始决定走大路等细节,通过对这一个完整且典型的散步场景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深入挖掘出家庭生活中那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的和谐关系,以小见大,用这一个散步场景传达出文章想要表达的关于家庭和谐氛围的主题思想,选材相对更加集中在这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散步事件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