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光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光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光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矗立在城市道路两旁的一幢幢玻璃幕墙大厦,就像一块块巨大的镜子,在太阳光下熠熠闪光。这些玻璃幕墙很容易造成( )。
A.光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2.小欢在看动画片时,对“海底小纵队”中潜水艇配备的潜望镜很感兴趣。利用下列材料,小欢最有可能制作出潜望镜的是( )。
A.一块平面镜,两个牙膏盒 B.一块透明玻璃,两个牙膏盒
C.两块平面镜,一个牙膏盒 D.两块透明玻璃,一个牙膏盒
3.打开的手电筒是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球 B.镜子 C.点燃的蜡烛
4.陆丰皮影戏是海陆丰地区有名的戏剧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皮影戏表演中,人偶在白色幕布上形成影子的关键因素是( )。
A.兽皮的厚度 B.幕布的颜色 C.灯光的照射
5.我们利用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雨后的彩虹是( )把阳光进行了分散。
A.空气 B.空中的尘埃 C.空中的小水滴 D.地面的水
6.“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这首诗描写的是水面反射光的现象。下列物体中能够反射光的是( )。
A.平面镜 B.水杯 C.课本上的文字 D.以上都是
7.小明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三种颜色交替出现 B.彩色轮逐渐变成白色
C.彩色轮逐渐变成黑色 D.彩色轮逐渐变成紫色
8.诗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半江水呈现青绿色(瑟瑟),一半呈现红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江水成分不同
B.观察角度不同导致看到的光不同
C.江水温度不同
D.江水深度完全一样
9.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是( )。
A.小孔成像 B.皮影戏 C.彩虹
10.( )不是平面镜的作用。
A.医生用它给病人看病 B.对着镜子打扮自己 C.用它看字会使字放大,使人看得更清楚
二、填空题
11.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 就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的变化,叫作 。
13.雨后空中出现彩虹,彩虹的颜色由外向里依次是 、 、 、 、 、 、 。
14.如图所示,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使用潜望镜时,两个平面镜的摆放方式应该是 的(填“垂直”或“平行”)。
15.许多潜艇都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有效减小水对潜艇的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原理制成的,它的两面镜子需要与水平方向成 度角放置,且镜面相对平行。
三、判断题
1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是光源。( )
17.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
18.封闭的房间有一个苹果,如果没有光能进入,则无论呆多长时间我们都看不到苹果。( )
19.无论怎么调整观察角度,鱼缸的一株水草都不会变成两株。( )
20.一束白光照射进潜望镜里,反射出来的是七色光。( )
四、连线题
21.将生活用具的使用与光的相应特性或现象连线。
用潜望镜观察战壕外的情况
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 光沿直线传播
点蜡烛演皮影戏 光的反射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光的折射
立竿见影
五、排序题
22.将下列用长方体纸盒制作潜望镜的步骤进行排序,用1、2、3、4、5、6表示。
( )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 )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 )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 )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 )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 )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六、简答题
23.名侦探柯南接受了一个珠宝盗窃案:珠宝商把购买来的宝石装在了一个红色木盒内,把它锁在了一个没有窗没有灯、连门都没有缝隙的A房间内,并在对门B房间内安排了几名保安轮流值班看守宝石。可是第二天早上却发现装宝石的盒子不见了。问过值班保安,都说晚上没发现任何情况。柯南经过排查把目标锁定在其中一名保安身上。柯南让他把晚上巡查经过说一遍,保安说,晚上所有的灯都关闭了,他巡查进到A房间查看时,还清楚地看到桌子上的盒子。柯南听完马上指出他撒谎了,宝石是他盗走的。同学们,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柯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4.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列举生活中哪些仪器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各举3例)
七、实验题
25.
(1)小科将激光笔的光照向一面镜子(如图1),此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将平面镜换成三棱镜(如图2),激光笔的光会发生光的( )现象。
A.反射 B.折射 C.放大
(2)请用带箭头的直线在图1和图2中分别画出光的传播线路。
(3)将图2中激光笔的光换成一束白光,此时可以在纸屏上接收到( )。
A.多种色光 B.白色光斑 C.红绿蓝三色光
(4)上面两个实验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 )。
A.可以改变的 B.不可以改变的 C.曲线传播的
(5)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图1的实验解释的是( );可以用图2实验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B.彩虹的产生 C.潜望镜能在地下室观察地面上的情况
(6)小科利用手电筒和白墙表演手影戏(如下图)。如果想把墙上的影子放大一些,下列哪两种办法可以实现?( )和( )。
A.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近一些
B.手电筒不动,手靠近手电筒
C.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远一些
(7)白墙上之所以出现手影,是因为( )。
A.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被遮挡物挡住形成了影子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26.下图是“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请你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用手电筒照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图1的纸屏上 ,图2的纸屏上 。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3)要想使图2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怎样操作?
八、综合题
27.某科学兴趣活动小组在开展“关于潜望镜的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请你结合本学期关于《光》这个单元的知识,帮他们解决以下的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在图1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2)潜望镜的工作是利用光的( )(选填“折射”或“反射”)原理。
(3)根据潜望镜的特征,在选择材料方面,我的建议是( )。
A.选两面平面镜和透明的长方体纸盒
B.选两面凸透镜和不透明的长方体纸盒
C.选两面平面镜和不透明的长方体纸盒
(4)如图1所示,两块平面镜跟水平方向最好形成( )度角才会使观察视野最大。
A.30 B.45 C.60
(5)图1是同一方向放置的两个平面镜,代表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 )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
A.1 B.2 C.3
28.暑假,小科和父母一起到贵州参观了“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小科了解到“中国天眼”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建设了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射电望远镜,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类的视野,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也知道了中国科学家南仁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精神的伟大魅力。
射电望远镜原理是通过接收宇宙中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的,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不是通过可见光进行探测,而是通过接收宇宙物体发出的电磁波来进行观测。小科对可见光的知识也有了研究的想法,回家后他准备了相关材料对“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吗?”进行了实验探究:
(1)图1中小科用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 ,图2中小科用激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 (选填“改变”和“不改变”)。
图1 图2
(2)小科找来家中的筷子,将其斜插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3)小科想到了听爸爸讲过的唐代诗人储光羲《钓绿湾》一诗:“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其中“潭清疑水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清澈的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这是光的( )造成的。
A.浅,反射 B.深,折射 C.浅,折射
(4)“荷动知鱼散”主要是因为荷叶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下面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一叶障目 B.坐井观天 C.车的后视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一单元 光单元测试(A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D B B C C
1.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光污染是指由过度或不适当的光线反射或照射引起的环境问题。玻璃幕墙表面光滑,能强烈反射太阳光,形成刺眼的光线,干扰视线或影响周围环境,属于白亮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由有害气体或颗粒物排放导致,白色污染主要指塑料垃圾,与玻璃幕墙无关。故选A。
2.C
【知识点】潜望镜
【详解】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需要两块平面镜成45度角放置,使光线经两次反射后进入视线。透明玻璃无法有效反射光线,因此排除B、D选项。A选项仅有一块平面镜,无法完成两次反射。C选项包含两块平面镜和一个牙膏盒,符合潜望镜制作需求。故选C。
3.C
【知识点】识别光源和非光源
【详解】光源是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月球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镜子反射其他光源的光,也不自行发光。点燃的蜡烛能通过燃烧产生火焰发光,属于光源。故选C。
4.C
【知识点】阴影的形成
【详解】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皮影戏中,灯光作为光源,人偶遮挡光线后在幕布(屏)上形成影子。若没有灯光照射,则无法产生影子,因此灯光的照射是关键因素。A选项兽皮的厚度影响人偶是否透光,但皮影通常足够遮挡光线,厚度并非关键;B选项幕布颜色仅影响影子清晰度,不影响影子是否存在。故选C。
5.C
【知识点】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详解】彩虹的形成是由于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分散,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与三棱镜分散阳光的原理相似。选项C中的小水滴起到了类似三棱镜的作用,而其他选项(空气、尘埃、地面水)均无法有效分散光线形成彩虹。故选C。
6.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A. 平面镜表面光滑,能够形成清晰的反射现象,属于镜面反射。A选项正确。
B. 水杯(如玻璃或透明塑料材质)表面光滑,光线照射时会发生反射。B选项正确。
C. 课本上的文字通过反射光线才能被人眼看到,虽然反射能力较弱,但仍属于漫反射。C选项正确。
D. 以上三个物体均能反射光,因此D选项正确。
故选D。
7.B
【知识点】七种色光合成白光
【详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混合后会呈现白色。当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人眼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会将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最终观察到白色。A选项描述的是颜色交替出现,这需要旋转速度较慢时才会发生;C选项黑色是颜料混合的结果,与色光无关;D选项紫色是红色和蓝色光混合后的颜色,但三种原色光混合不会出现紫色。故选B。
8.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半江瑟瑟”:指的是未被夕阳直接照射到的江水部分。这部分江水主要反射的是天空的光。傍晚的天空常常带有青、蓝色调,或者水本身对绿光有较强的反射和透射,所以这部分江水看起来是青绿色的。
“半江红”:指的是被夕阳直接照射到的江水部分。傍晚的太阳光线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因此,夕阳本身呈现红色或橙色,江水反射了夕阳的光,所以这部分江水看起来是红色的。
所以,造成“半江瑟瑟半江红”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观察者看到的是江水反射的不同光源(天空光和夕阳光),这取决于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照射到江面的角度,而不是江水本身的成分、温度或深度。故选B。
9.C
【知识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详解】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蜡烛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错误。
B.皮影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皮影上,在幕布上形成影子,从而展现出各种形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错误。
C.彩虹是阳光进入雨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雨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雨滴时再折射一次而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本质是光的折射,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故正确。
故选:C。
10.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A.医生使用平面镜(如口腔镜)观察患者口腔内部,利用反射成像,属于平面镜的应用。A选项正确。
B.通过镜子整理仪容,利用平面镜成像功能。B选项正确。
C.平面镜无法放大文字,放大功能是凸透镜(如放大镜)的作用。C选项错误。
故选C。
11.墨子
【知识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详解】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就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重要光学原理记载于《墨经》中,描述了光线通过小孔成像的现象,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12.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详解】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知识点】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详解】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雨后的天空、瀑布面前都可看到彩虹。彩虹颜色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彩虹的颜色由外向里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4. 反射 平行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最少需要两面平面镜,为了保证效果,两面镜子平行、相对放置,且呈45°倾斜。
15. 阻力 反射 45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潜艇做成鱼的形状是因为这样在水里游动时,水对它的阻挡力会变小游得更快更省力,就像真正的鱼儿在水里灵活游动一样。潜水艇在水下想看海面上的东西时会用一个叫潜望镜,这个管子里面有两面镜子,它们能把海面上的光线通过反射传递到潜艇里面,为了让光线能正好拐弯传递,这两面镜子都要斜着45度角摆放,而且要保持平行。
16.×
【知识点】识别光源和非光源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17.√
【知识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封闭的房间有一个苹果,如果没有光能进入,苹果本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的光进入眼睛中,所以无论待多长时间我们都看不到苹果。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9.×
【知识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果从鱼缸的一条棱上观察水草,由于光的折射,一株水草看起来变成了两株。
20.×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一束白光照射进潜望镜里,反射出来的也是白光。
21.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运用光的反射的汽车的后视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用潜望镜观察战壕外的情况。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立竿见影、手影游戏、皮影戏等。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河水变浅、雨后天空出现彩虹、鱼缸里的鱼变“大”了、海市蜃楼等。
22. 1 4 3 2 5 6
【知识点】观察与测量工具
【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当镜面与盒底边成45度角,两块镜面平行时,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子上,然后全部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详解】用长方体纸盒制作潜望镜的步骤进行排序: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23.来自于光源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晚上所有的灯都关闭了,缺少光源,不可能看到桌子上的盒子。
【知识点】发光的物体
【详解】来自于光源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保安说,晚上所有的灯都关闭了,他巡查进到A房间查看时,还清楚地看到桌子上的盒子,当的灯都关闭,没有光,我们是不能看到桌子上的盒子的,所以柯南听完马上指出他撒谎了,宝石是他盗走的。
24.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潜望镜、医生用的额镜、万花筒、灯罩等
光的折射:水里的筷子变弯、水中石头变浅、海市蜃楼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生活中对光的折射应用的例子有水里的筷子变弯、水中石头变浅、海市蜃楼等。
25.(1) A B
(2)
(3)A
(4)A
(5) C B
(6) A B
(7)A
【知识点】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阴影的形成、光的反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详解】(1)光遇到镜面后,主要发生反射现象,称为镜面反射;遇到三棱镜时,主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2)光遇到镜面发生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光遇到三棱镜会发生两次折射: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发生一次折射,由三棱镜进入空气发生一次折射。
(3)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混合光,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将图2中激光笔的光换成一束白光,此时可以在纸屏上接收到多种色光,称为光的色散现象。故选A。
(4)无论是光的反射现象还是光的折射现象,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故选A。
(5)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彩虹的产生是由于光的折射(色散);潜望镜能在地下室观察地面上的情况是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因此,可以用图1的实验解释的是C,可以用图2实验解释的是B。
(6)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阻碍时无法通过会在物体前方留下一个影子。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大。因此,“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近一些”使手靠近光源,可以将影子放大;“手电筒不动,手靠近手电筒”使手靠近光源,影子放大;“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远一些”使手远离光源,影子变小。故选A和B。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过程中被遮挡物挡住就形成了影子。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无关。故选A。
26. 出现光斑 没有光斑 光沿直线传播 移动卡纸,保持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详解】(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的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3)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但是在图2中,移动第2张卡纸,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7.(1)或
(2)反射
(3)C
(4)B
(5)B
【知识点】光的反射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平面镜具有反光的作用。
【小题1】在潜望镜中,光线会从物体发出,经过两次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光线在每次反射时都会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小题2】潜望镜中使用的平面镜会反射光线,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视线水平线以下的物体。
【小题3】潜望镜需要使用平面镜来反射光线,而不透明的长方体纸盒可以用来固定镜子和保护内部结构。故选C。
【小题4】当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形成45度角时,可以最大化观察者的视野范围,因为这样可以使光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较好的覆盖。故选B。
【小题5】在潜望镜中,光线通常会经过两次反射:一次是在上面的平面镜,另一次是在下面的平面镜,然后进入观察者的眼睛。故选B。
28.(1) 不改变 改变
(2)C
(3)C
(4)C
【知识点】光的折射
【分析】光能在透明物体中传播。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详解】(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把筷子斜插入水中,水是光密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大,故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清澈的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车的后视镜同样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