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结构(第2课时)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原子结构(第2课时)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原子结构(第2课时)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对一些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可表示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B.:可表示2个碳原子
C.:可表示每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可判断出该物质中、元素的个数比为
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错误的是
A. B.
C. D.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如图为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钙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外有四层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20
C.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钙的化学性质和氖的化学性质相似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核外电子数
D.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电子数
5.如下图所示是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 B.微粒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C.稳定性: D.转变性:在化学变化中b得到电子可以转化成a
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没有什么差别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E.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7.在医学工作中,主要用作“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
B.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
D.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8.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粒子(带正电荷的氦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金原子核带负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的质量大得多 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D.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不一定相等
10.大多数手机中使用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已知锂离子(Li+)的核内质子数为 3,中子数为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离子核外只有 1 个电子层 B.1 个锂离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C.锂离子得到 1 个电子可以变成锂原子 D.锂原子的中子数为 3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有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2.已知M2+离子核外有n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n B.n+2 C. D.
二、填空与简答
1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 。
(2)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
①A、B、C、E所示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是 (填字母)。
②若D为原子,m= 。
③E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2)图2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参加反应的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5.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①2H2O②Mg2+③Ar④H2⑤Hg⑥N⑦3O
以上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填序号)
(2)模型建构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图是研究原子结构历史上的一种模型。对下列图示理解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乙和丙为同种元素
C.丙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回答有关以下微粒的问题
①a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写出b与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c表示的微粒所对应的元素在第 周期。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B B A C C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C B
1.D
【详解】A、O2 :表示氧气,也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B、2C可以表示2个碳原子 。在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因此,2C表示有两个碳原子 ,正确;
C、在化学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通常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因此,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正确;
D、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两者都是化学反应且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由图知,钙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故B不符合题意;
C、钙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钙的化学性质和氖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该选项叙述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为质子数和中子数,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则质子数:a=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a、d的质子数分别是11、17,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a、d分别表示钠元素、氯元素,a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钠离子,d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氯离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即氯化钠由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稳定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转变性:在化学变化中b失去1个电子可以转化成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与原子质量含义是不同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E、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C
【详解】A、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6+8=14。B正确;
C、核电荷数=质子数,故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6。C不正确;
D、由于与质子、中子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结合题中信息有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也说明了金原子的原子核带的是正电,故A错误;
B、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由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了金箔,故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误;
C、由题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α粒子碰到了金的原子核,根据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故C正确;D、由题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α粒子碰到了金的原子核,根据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金原子质量比氦核质量大很多,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错误;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D、原子核所带电荷来自于质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一定相等,故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 锂原子有3个电子,电子排布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1个。锂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只剩第一层的2个电子,因此锂离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B. 由锂离子符号Li+,可知1个锂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选项正确;
C. 锂离子(Li )有3个质子和2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后,电子数变为3,与质子数相等,变为中性锂原子。选项正确;
D. 题干明确锂离子(Li )的中子数为4,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都不发生改变,因此锂原子的中子数也应为4,而不是3。选项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能变成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M2+离子是M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该离子核外有n个电子,所以M原子核外有n+2个电子,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n+2。
故选B。
13.(1)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不会
(3)在原子内部有一个较大的空间
【详解】(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推测原子中存在这个“很小的结构”的证据是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极少数的α粒子碰撞到了相对于α粒子质量极大的微粒;
(2)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不会发生偏转。因为各部分α粒子受到的正电荷的影响相互抵消;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在原子内部有一个较大的空间,绝大多数α粒子不会受到原子核的影响。
14.(1) B 6 得到
(2) 2:1 化合
【详解】(1)①A、C、E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时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A、B、C、E所示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是B;
②若D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6-2-8=6;
③E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A的分子有两个,反应后没有A的分子,说明参加反应的A的分子为2个,反应前B的分子有两个,反应后B的分子有一个,说明参加反应的B的分子为1个,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15.(1)①②⑦
(2)AC
(3) 得到 Al2(SO4)3 3/三
【详解】(1)对于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只表示微观意义;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只表示微观意义;离子符号表示微观意义。
①2H2O表示2个水分子,只有微观意义。 ②Mg2+表示镁离子,只有微观意义。③Ar表示氩气这种物质(宏观),还表示一个氩原子(微观)。④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宏观),还表示一个氢分子(微观)。 ⑤Hg表示汞这种物质(宏观),还表示一个汞原子(微观)。 ⑥N表示氮元素(宏观),还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 ⑦3O表示3个氧原子,只有微观意义。 故只有微观意义的是①②⑦。
(2)A、甲中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1,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A正确。
B、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B错误。
C、丙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C正确。
故选AC。
(3) ①a表示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②b是铝离子Al3+,d是硫酸根离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它们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O4)3。
③c表示的微粒是镁离子Mg2+,镁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所以镁元素在第三周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