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遵德守法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2 学会依法办事
新知导入
此时,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做呢?
依法维权,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1.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2.明确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知道在不同的法律问题和纠纷情境中,能够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诉讼类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法治观念: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49-53,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2.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
3.诉讼的地位及类型。
生活观察
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老板和20多名工友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决定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悄况。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很快请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
县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并向公司负责人讲理讲法,劳动仲裁部门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取考勤记录,确认应付工资数额,银行根据要求将公司账户余额优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多部门联动,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思考:结合案例,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你法办事。
点拨: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并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
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案例剖析)
这两种方式的后果分别是什么?哪种方式是正确的,为什么?
消费行为的 “法律标尺”
方式一的后果:小明赔偿门店损失,且无法拿到自己手机的赔偿
方式二的后果: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拿到赔偿
探究分享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
思考:以上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探究分享
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栽,无法参加高考。
村民张某等人将各自家庭承包的土地流转给李某经营。李某因发展柑橘种植获利颇丰,张某等人看着眼红,想毁约。村干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张某等人进行教育,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情境一
情境二
思考:以上两个情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点拨:(1)自觉守法。(思想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2)遇事找法,在遇到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相关链接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
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探究拓展
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探究新知
小明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后商家仍拒绝赔偿,于是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最终成功拿到赔偿。
消费纠纷的 “法律途径”(深度探究)
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小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做法对我们遇到此类问题时有什么借鉴意义?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相关链接
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什么是诉讼呢?
探究新知
民事
诉讼
行政
诉讼
刑事
诉讼
1.查阅相关法律→投诉→民事诉讼。
1.从小明维权的过程来看,他是如何依法维权的?
2.小明的经历带给你哪些感悟?
2.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小组讨论
探究新知
(1)通过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教材P51-P52)
探究新知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小明成功维权后,在班级开展了“消费法治小课堂”,分享维权经验,提醒同学“购物时留痕、维权时依法”。
从“维权者”到“法治践行者”
如何将“消费维权”中的法治思维延伸到其他生活场景(如校园纠纷、家庭矛盾)?
探究新知
(1)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2)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如何做到依法办事?(教材P50-P53)
学会依法办事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地位
类型
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自觉守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
靠法
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依法办事的做法
维护权益的做法
诉讼的
地位及
类型
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通过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课堂小结
启思导行
某村进行“村改居”,村民搬进了楼房,没有了自家院子里的菜园。一些人一时不习惯,就将小区的绿地开垦成菜园。后来,从圈地种菜发展到在花坛养鸡,草坪、花坛逐渐不见踪迹。噪声扰民,施肥异味、“争抢地盘”等导致邻里产生纠纷。为了解决矛盾,小区成立了“援法议事会”。面对居民的各种疑惑,该议事会的律师代表现场普法指出,根据民法典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圈地种菜、花坛养鸡等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共有权。
“援法议事会”秉持“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法服人”的宗旨,引导居民认识到拥有一个环境优美、舒适方便、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是每位业主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需要全体业主共同维护。“援法议事会”听民声、纳民智、解民忧,逐渐成为引导居民依法办事的新阵地。
思考:该小区通过“援法议事会”解决矛盾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点拨:(1)启示我们自觉守法、遇事找我,解决问题靠法。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名尚德守法公民。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启思导行
第一问:该小区通过“援法议事会”解决矛盾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小区“援法议事会”借《民法典》明确权利义务,启示我们法律是行为准则,基层治 理要用法化解纠纷;还让居民懂依法行事,启示我们要借这类实践,增强法治观念,知 法守权、履行义务。
第二问: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名尚德守法的公民?
要做尚德守法公民: 尚德要践行道德,像维护小区环境(社会公德)、孝亲敬长(家庭美德),用道德润 心;
守法要学法知边界(如学《民法典》懂绿地权属),日常守规则(不圈地种菜、养鸡 ),遇纠纷找合法途径(如“援法议事会”),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靠法”习惯, 让法治融入生活。
(注:本题考查七八年级道法核心知识点——
法律是行为规范、基层治理与法治结合、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学法守法用法等,答案紧 扣这些呈现。)
探究新知
单元思考与行动
材料一
近些年,广场舞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广场异洋滋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但噪声扰民、争抢场地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有的地方发布了广场拜活动文明公约,有的地方出台了广场舞活动管理办法。
材料二
依据相关法偉规定,手我我国针对失值被执行人推出了多项信用戒措施,如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贷款和办理伯用卡,不得担任企业高管,等等。这些措施让失信者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有力弘扬了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①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保障公民自由以及维护公平 正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它能维护社会秩序,让社会生活有序进行;
③划定自由边界并保障自由;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规则重要性的认识
探究新知
单元思考与行动
调查主题
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法
我们的建议
活践活动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乱扔垃圾、不按顺序排队、占用消防通道等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请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社会生活中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开展调查活动,确定调查主题和调查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调查表
探究新知
单元思考与行动
校园及周边不遵守社会规则行为的现状与对策
1.观察法:在校园、校门口、周边街道,观察乱扔垃圾、插队、非机动车乱停放等行为,记录频次、场景。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同学、居民发放,了解是否曾有不遵守规则行为(如闯红灯、破坏公共设施)及原因。
3.访谈法:与学校老师、社区工作人员交流,询问常见不遵守规则问题及处理难
1.行为层面:学生课间乱扔纸屑、买饭插队;居民遛狗不牵绳、电动车占用消防通道。
2.意识层面:部分人觉得“小事无所谓”,规则意识淡薄;还有人因从众心理,跟风违规。
1.宣传教育:学校、社区开展“规则守护生活”主题活动,用短视频、案例分享,讲清规则重要性(如消防通道堵塞的害)。
2.监督引导:成立“文明监督小组”,学生志愿者在校园、社区劝导;设置“文明积分奖励”,违规者参与志愿活动抵扣,守规则者兑换小礼品。
3.完善设施:校园增加分类垃圾桶、排队引导标识;社区优化非机动车停放区,让规则“有处可依”,减少违规诱因。
调查主题
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法
我们的建议
调查表
课堂练习
早晨,小宇在小区健身步道捡到一个手提包,里面有社保卡、银行卡和若干现金。他记得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于是,小宇第一时间将手提包交给社区警务室,民警通过社保卡信息联系到失主。失主王先生感激地说:“现在年轻人法治意识真强,多亏你!”小宇的行为体现了( )
A.依法办事,遵守社会规则
B.依法自律,杜绝不良行为
C.依法维权,增强权利观念
D.遇事找法,获得法律帮助
1.
→说法正确
→未体现
A
→未体现
→未体现
课堂练习
2.中学生小华发现在超市购买的火腿肠已经发生变质,他要求超市10倍赔偿,经过多次协商未果后,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最终在消费者协会的调解下获赔。这告诉我们( )
→未体现
→未体现犯罪
→说法正确
→未体现
C
A.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寻求法律救济
B.要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C.遇事找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D.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权手段
课堂练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一天下午,李某到某公园散步游玩,被公园内的腊梅花吸引,便倚靠在公园内一木质护栏上拍照。没承想护栏竟意外脱落,李某在护栏边倒地摔伤,在治疗中花费6万多元。为了维护权益,李某的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①向公园的工作人员讨说法,要求他们赔偿
②在网络上大量发布公园管理不善的视频
③与公园管理部门协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做法正确
→做法错误
→做法正确
→做法正确
B
课堂练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下列情境与诉讼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①王某对遗产继承份额不满,向法院上诉要求重新分割——民事诉讼
②小华被殴打致重伤,检察院对施暴者提起诉讼——刑事诉讼
③小明父母因邻居装修扰民,协商无果上诉至法院——刑事诉讼
④李某诉当地政府确认招商引资协议无效案——行政诉讼
→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
属于民事诉讼
→说法正确
D
课堂练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林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部价值2999元的品牌手机,收到货后发现摄像头存在质量问题,多次与商家沟通换货未果,商家甚至拉黑了小林的联系方式。小林的爸爸打算召集几个朋友去商家门店闹事,小林及时劝阻了爸爸。
(1)请结合“依法办事”的知识,对小林爸爸的想法进行评析。(5分)
【答案】小林爸爸的想法是错误的,是没有依法办事的体现。(1分)
①依法办事要求我们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召集朋友闹事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2分)
②依法办事要求我们解决问题靠法,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闹事不仅不能有效维权,还会激化矛盾,破坏社会秩序。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2分)
设问类型:评析类
课堂练习
(2)如果你是小林,在与商家协商无果后,会通过哪些具体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分)
【答案】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可以联系律师事务所咨询法律意见,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2分)
寻求国家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控告商家的质量问题,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诉讼途径维护合法权益。(2分)
设问类型:做法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