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5 g k 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汉语拼音“g k h”单元的起始课,核心围绕“g k h”三个舌根音的“音、形、初步拼读”展开,是学生从“双唇音/唇齿音”过渡到“舌根音”的关键衔接内容。【学情分析】学习优势:模仿能力强,喜欢“动手、动口、游戏”类互动,能通过“儿歌、手势、情境”快速记忆,且乐于展示自己,适合采用“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式。学生已掌握8个基础声母的认读与简单两拼,能独立拼读“mā ma、tǔ dì”等词语。潜在困难:难以感知“舌根抬起”的动作,易混淆“g”与“q”(外形相似,均带“弯”)、“k”与“h”(发音相近,均为舌根音);集中注意力时间约15-20分钟,对枯燥认读易抵触,需依赖趣味活动维持兴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和书写声母g k h,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音节。2.了解汉语拼音的构成,增强对母语的认同感。在模仿正确发音的过程中,体会语音的节奏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书写声母g k h。【教学难点】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学习评价】采用“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聚焦“知识掌握”与“课堂参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鸽子衔橄榄枝”“蝌蚪游水”“小椅子”的彩色插图,提问:“小朋友们,拼音小镇今天来了三位新朋友,它们藏在图片里?”1.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举手分享发现。2.跟着教师用手摸舌根,模仿发音,练习“g、k、h”各3遍,感受发音部位。设计意图:用生活化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二、趣味学习1.分别展示“g、k、h”的声母卡片与对应插图卡片,讲解形记方法。学生边读边用手比画声母外形。2.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发音,及时纠正。学生听音频对比自己的发音,同桌互相检查:一人发音,另一人判断“对不对”,并帮忙纠正。设计意图:通过“口诀+手势”强化字形记忆,借助音频对比提升发音准确性。三、展示1.组织“两轮展示”让学生抢答。学生积极举手参与展示。2.为表现优秀的学生贴“拼音小达人”贴纸,鼓励大胆展示。学生认真听同伴展示,对错误发音或形记方法举手补充纠正。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抢答”激发表现欲,增强课堂互动性。四、讲解1.以“gā”为例,讲解两拼方法2.出示“gē、kě、hú”的词语卡片,带领学生练习。1.跟着教师做“滑动”手势,模仿拼读节奏。2.同桌互相拼读词语卡片,共同改进。设计意图:用“动作+口诀”拆解两拼难点,让抽象的拼读方法具象化。五、练习1.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发放“g k h与a、e、u”的两拼词语卡片。2.讲解游戏规则:巡视时重点指导发音不准、拼读慢的学生。小组内按顺序参与“火车接力”,读卡片时大声清晰,遇到困难时同伴帮忙提醒(如“kāi要快一点,k和ā连起来”)。全班学习。设计意图:用竞赛游戏激发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拼读。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强化学习成就感。【课堂作业】基础性训练:g k h在四线格本上各写一行。巩固性训练:跟小伙伴一起唱一唱新学的儿歌。拓展性训练:试着用g k h编个小故事,在班级展示。【作业布置】g k h在四线格本上各写一行。【板书设计】5 g k h声母形记(图+口诀) 拼读练习第二课时(共2课时)【教材分析】巩固声母“g、k、h”的发音及形,重点突破“g”与“k”的发音区别(“g”不送气,“k”送气)。学习“g、k、h”与单韵母“a、e、u”组成的两拼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声母+韵母”的拼读方法。认识“哥、弟、个”3个生字,会读、能结合图片理解字义。【学情分析】学生已在第一课时初步认识“g、k、h”的形和粗略发音,但易混淆“g”和“k”的送气与否,拼读时存在“拼不准、拼得慢”的问题。2.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直观、趣味化的学习方式,需通过游戏、情境活动维持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能准确区分“g、k、h”的发音,熟练拼读“g、k、h”与“a、e、u”组成的两拼音节;认读“哥、弟、个”3个生字。2.通过“发音对比、拼读游戏”等活动,掌握两拼音节拼读技巧,提升拼读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意识。【教学重点】准确拼读“g、k、h”与“a、e、u”组成的两拼音节。【教学难点】区分“g”(不送气)和“k”(送气)的发音;熟练掌握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方法。【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2.结果性评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鸽子(g)、蝌蚪(k)、荷花(h)”图片,提问:“还记得这些小动物和植物对应的声母吗?”学生抢答图片对应的声母,集体跟读“g、k、h”。2.示范“g”和“k”的发音。学生手放嘴前模仿发音,对比感受“g、k”的不同。设计意图:用“手感送气”直观突破“g、k”发音难点,快速集中注意力。二、趣味学习1.出示音节卡片讲解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学生跟教师读口诀,模仿分步拼读。2.示范拼读带领学生分步练。同桌互相拼读卡片,纠正对方发音。设计意图:用口诀明确拼读方法,分步练习降低难度,同桌互助提升学习效率。三、展示1.组织“拼读小火车”游戏。小组参与“小火车”游戏,积极拼读。2.出示“哥、弟、个”生字图片,引导学生用音节尝试拼读生字。学生尝试用已学音节读生字,举手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在展示中检验学习效果,同时衔接生字认读。四、讲解1.针对“展”环节中错误较多的音节,再次示范拼读,强调“声母轻、韵母重”。学生重点跟读易错音节,纠正发音。2.讲解“哥、弟、个”的字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生字意思,举例说“我的哥哥”“一个玩具”。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生字意思。五、练习发放练习纸:①拼读“gǔ、kè、hú”;②给“哥、弟、个”连线对应的图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桌互相检查,针对错误再次练习。设计意图:通过书面+实践练习,巩固拼读和生字,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并集体齐读:“g、k、h,发音清,拼音节,要轻重;哥弟个,记心里,拼音识字真有趣!【课堂作业】基础性训练:拼读课本中“g、k、h”的两拼音节。巩固性训练:用“哥、弟、个”各说一句话。拓展性训练:背诵儿歌。【作业布置】1.拼读课本中“g、k、h”的两拼,三拼音节。2.背诵儿歌。【板书设计】5 g k h(第二课时)发音对比:g(不送气)—k(送气)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