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珍视自由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珍视自由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7.1珍视自由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 八上第二单元第七课《追求自由平等》
健全人格:认识到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培养尊重规则、理性看待自由的品格
法治观念:掌握珍视自由需“珍惜法定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的要求,明确自由受法律约束的边界,增强在规则内追求自由的自觉性。
责任意识:联系合法出行自由促进社会活力、市场自由推动经济繁荣等教材内容,理解自由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得到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知道自由的含义、地位与价值,理解珍视自由的具体要求,增强在规则内追求自由、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学习难点: 将珍视自由的要求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克服 “自由即随心所欲” 的错误认知。
学习目标
要求:阅读教材P58-61,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自由的含义及其地位?
3.珍视自由的要求?
2.自由的重要作用或价值?
自主学习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我们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小组讨论:综合上述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生活观察1
1.自由的含义及地位
含义:自由意味着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在思想、言论和行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位: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探究一:自由的含义及其地位
遛狗不牵绳
高空抛物
网络暴力
网上发布小说
在国旗上打广告
情境思考:他们的行为是个人的自由吗?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深圳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住法律的底线,才能享有自由。
2025年4月18日13时许,途经深圳北站的D2404次(东莞南-厦门)列车停靠在3站台办理旅客乘降,作业完毕车门关闭过程中,1名女性旅客强行用身体阻拦车门试图等待同行人上车,站台工作人员极力制止未果,随后同行人上车,列车关门开出,未造成列车晚点。
  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旅客阻挡车门关闭的行为进行处理。
生活观察2
01
02
03
不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
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的自由;
当下热门的自媒体行业使得创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分享也收获了粉丝。有人擅长烹饪,就通过视频展示美食制作,展现独特个性;有人热爱旅行,就分享旅途中的奇闻趣事,有的人科普知识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大众能理解的内容。
情境思考:这体现了自由对个人发展的什么作用?
生活观察3
探究二:自由的重要作用或价值
2.自由的重要作用或价值
(1)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个人角度)
①自由表现为人们免于恐吓、羞辱和歧视,过有尊严的生活,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探究新知
如今,中国交通网络的多元化发展。高铁与民航的高效运行,日均服务超 200 万人次的民航系统,以及动车组 32.72 亿人次的年发送量,不仅让人们跨越千里如履平地,更催生出 “轨道上的城市群”——从长三角到成渝,跨区域协同发展因快速交通而加速融合。这种自由选择的出行方式,既营造了 “天涯若比邻” 的民主包容氛围,也激发了各地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创造力:新疆依托高铁枢纽打造国际物流中心,海南借助民航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同地区在自由竞争中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探究与分享1
2.从“轨道上的城市群”到城市交通效率提升,再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发展,多元出行自由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1.新闻中高铁、自驾、公交等多种出行方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这种“各取所需”的出行自由,体现了社会怎样的氛围特征?
多种出行方式满足不同需求,体现自由营造了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跨区域协同、经济增长、不同城市差异化发展等,说明自由使社会充满创新力量,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2.自由的重要作用或价值
(2)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社会角度)
①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②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探究新知
(1)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2)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自由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由,实现自由的价值。
2.自由的重要作用或价值
时政新闻
河南洛阳涧西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案例, 12岁的小萧使用爸爸的账号,扫码开锁共享电动自行车,结果在骑行中,逆行的小萧与驾驶两轮电动车的夏女士相撞。事后,小萧哭诉到自己只是想自由骑车。经司法鉴定,夏女士因脑外伤导致精神障碍,属于一级精神伤残,即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法院审理后认为,小萧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年仅12周岁,违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的规定。因此,法院判决小萧父母赔偿夏女士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10余万元。
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车交通事故频发,老师进行教育劝阻。部分学生不以为意:“出行是我的自由,我想骑车就骑车!”
未成年人骑共享电单车发生交通事故,谁担责?
部分学生的向往很真实,但“骑行自由”不是无差别享有的,而是法律规定的“16 周岁以上才能驾驶电动自行车 —— 这就是 “法定范围内的权利”,享有骑行自由前需要弄明白 “年龄限制”,知晓权利的边界。
当合法权利被侵犯时,要敢于捍卫(如报警、索赔)。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原因:自由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做法:
①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
②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3.珍视自由的要求
小萧的 “越界行为”
行为 1:
年龄造假(用爸爸账号扫码,隐瞒12岁年龄)
行为 2:
逆行(违反交通流向,偏离规定车道)
小萧的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规则?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年龄限制:
① 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 12 周岁;
② 驾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 16 周岁。
行为规范(与未成年人相关):
不得醉酒驾驶、闯红灯、逆行、双手离把、违规载人等
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道德等社会规则范围内,不可超越边界。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
(2)依法行使权利。
①原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②做法: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
3.珍视自由的要求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祈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持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但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起飞了。
挣脱束缚的风筝为什么再也无法起飞了?
如何理解自由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 ?
风筝的飞行需要线的牵引和约束。线看似限制了风筝的自由,实则为它提供了方向引导和拉力支撑,让它能在风力作用下稳定升空。当线断裂后,风筝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和保护,在狂风中无法保持平衡,最终坠落。这就像现实中的自由:没有规则约束的 “自由”,看似摆脱了限制,实则会失去稳定的支撑,最终导致混乱或伤害,反而无法真正 “飞翔”。
探究与分享2
就像交通规则限制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路线,却保障了所有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学校的纪律限制了课堂上的随意打闹,却保障了大家安静学习的自由。没有这些限制,自由会变成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的任性,最终伤害自己或他人。
限制是自由的保障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范围内的自主。比如,我们有说话的自由,但不能造谣诽谤他人;有上网的自由,但不能传播不良信息。这些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让每个人的自由都能被尊重。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正是因为有了对 “伤害他人、破坏秩序” 的限制,我们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真正的自由 —— 比如免于被欺负的安全感、发挥个性的空间、追求梦想的机会。就像风筝的线,看似约束,实则让它能稳定地拥抱蓝天。
限制让自由更有意义
必要的限制
总之,必要的限制不是自由的敌人,而是自由的 “保护伞”,
只有在规则的框架内,我们才能享有真正、持久的自由。
保障、规范、约束自由( )
束缚、限制自由( )
×

请你评论唐某的言行。如果你是关某,你会怎么做
小玫:唐某虽能逞一时口舌之快,但网络空同不是法外之地。
石头:言论自由必须以尊重和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为前提,唐某咎由自取!
小聪:言论自由一旦超越法律边界就是对自由的滥用,行为人要承担法律后果。
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了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格律不对”,招致唐某不满。唐某回帖骂关某,称其“驴不对马",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该回复在网上大量转发,关某以遭受精神损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唐某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
众多网友跟帖评论唐某“微博骂人”事件。
探究与分享3
请你评论唐某的言行。
如果我是关某,我会怎么做?
唐某的行为是对言论自由的滥用,既不道德也违法。关某指出其诗歌格律问题是合理交流,唐某却辱骂对方并虚构不检事例,侵犯了关某的名誉权,违反法律规定。这说明言论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权利为前提,超越法律边界就要承担道歉、赔偿等法律后果,网络空间同样受法律约束。
我会先保留唐某辱骂、虚构事实的证据,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要求唐某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损失。因为当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能警示他人遵守法律,守住自由的边界。
01
02
(3)尊重他人的权利。
①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②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3.珍视自由的要求
(3)尊重他人的权利。
(2)依法行使权利。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3.珍视自由的要求
7.1珍视自由
1.含义、地位
3. 要求
2.作用(影响 )
(3)尊重他人的权利。
(2)依法行使权利。
(1)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2)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课堂总结
1.某中学提出“把课间还给学生”,在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前提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有益的课间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的原因有( )
①给予学生自由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②能够确保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③能够完全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
④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2.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和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下列做法能体现珍视自由的是
( )
A.悄悄把手机带进校园里,享有手机使用自由
B.在网络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享有言论自由
C.拒绝超市工作人员非法搜身,维护人身自由
D.骑电动车出行时不佩戴头盔,享有出行自由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