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学业质量评价单元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学业质量评价单元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物理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学业质量评价单元卷
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5.5℃ B.3℃ C.1.5℃ D.0.5℃
2.以下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乙图中,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丙图中,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丁图中,冬天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3.“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已经广泛流行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省油的灯”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图甲即为我国古代的“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少油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D.增加油的表面积
4.制作糖画时,艺人晋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将其绘制成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测量了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温度一直在降低 B.如图乙所示过程,糖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非晶体
5.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水时,看到壶嘴胃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要吸热
C.利用制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D.沸腾的油锅中溅入水滴后会有剧烈响声并溅起油花,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
6.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雨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7.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需要11min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8.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示数为   ℃,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9.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③属于   ;⑤属于   ;其中①、④、⑥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
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的“白气”,这是由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产生的。
1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糖画”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将特制的糖放在锅里加热,使其   成高温糖汁,再舀出来细心地倒在石板上,画出造型,绘画过程中糖汁将   (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把馒头蒸熟;馒头蒸熟后,通常会把手先沾上一些水再去拿馒头,这样手上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避免手会烫伤。
13.如图所示是加热一块冰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冰的熔点是   ,该冰块熔化阶段为   (选填“AB”“BC”“CD”或“AD”),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4.如题图所示为酒精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t1时刻酒精处于   (选填“固”“固液共存”或“液”)态;酒精沸点为   ℃。
三、作图题(共6分)
15.(1)某实验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在加热过程中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记录表在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0 93 95 96 97 98 98 98 98 …
(2)已知海波的熔点为48℃,温度为60℃的海波液体经过2min后开始凝固,第5min时全部变成固态,然后在第7min温度降低到40℃。请在图-2中作出海波整个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四、实验题(共4小题,共24分)
16.(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是实验中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而制成的,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是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情景.实验前,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是   (选填“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当水沸腾时,他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中   (选填“A”或“B”)的情景;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变化(选填“会”或“不会”).
17.
(1)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s
(2)小晋发现:妈妈在煮粥时,沸腾后就调为小火了.他想探究:沸腾后调成小火,水温如何变化 于是他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①组装图乙的实验器材应该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如图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为    ℃:
②如图丁数据所示,分析可知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水的质量少一些;
③小晋通过实验,知道了沸腾后改用小火不仅能够节省燃料,而且水在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④小晋在探究过程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发现盐水温度达到102℃才沸腾,老师认为他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18.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题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题1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    (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由此可以说明蜂蜡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由此可见,蜂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9.11月6日,沈阳故宫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场冬雪,金瓦白雪,红墙银衣,漫天飞雪与古建筑相互映衬,素色如锦,岁月从容。而雪后的街道又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环卫工人寒风中昼夜除雪让大家特别感动。小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除雪”展开项目探究。
【项目分解】
A认识雪的形成
B了解除雪剂清除积雪的原理
【项目实施】
(1)认识雪的形成原因。雪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明同学说“下雪的时候不觉得怎么冷,而化雪时好像更冷一些。”小组同学的感觉也是这样的,请你说说化雪更冷的科学依据是:   ;
(2)小组同学还发现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除雪剂,经了解除雪剂就是工业盐(不能食用),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①组装乙实验装置,在固定铁圈A的位置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
③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项目拓展】
(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则试管内的冰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小组受实验启发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
A.常用冰块 B.盐水结成的冰 C.的水
五、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共26分)
20.某同学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白气”,如题1图所示。
(1)这“白气”实质上是些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该同学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选填“固”、“液”或“气")态,无色透明;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该同学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题2图所示,可以判断出   (选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21.
(1)小明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该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将该装置放在室内观察到液柱向右移动,说明室内温度在    (选填“升高”或“降低”).
(2)干湿泡温度计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中一个是干泡温度计,另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入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8℃,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8℃,原因是   。
(3)如图丙所示是气象站所用的百叶箱.为了观测大气的自然状况,要求百叶箱不仅通风要好,而且还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层百叶条应采用    (选填“甲”或“乙”)图方式倾斜.箱内的温度计是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该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22.厨房中有很多物理知识。
(1)比如对于较名贵的补品,一般会使用“隔水炖”的做法,以有效锁住营养成分。其原理如图,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如果要使试管中在水沸腾,可以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
①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盖子盖住烧杯,但不盖试管;
②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盖子盖住试管,但不盖烧杯;
③用火力更大酒精灯加热;
④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盖子盖住试管,并往外抽气;
⑤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盖子盖住烧杯,并往外抽气。
(2)图是一种家用消毒柜的结构图。紫外线灯可发出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图为紫外线的三个波段示意图,其中UVC对人体伤害最大。UVC能通过石英玻璃,普通玻璃可有效阻碍UVC的传播。
① 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属于   波段(选填“UVC”“UVB”“UVA”);
② 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从紫外线灯的密封透明灯管内透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柜门透明部分的材料应选   ,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   。(选填“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根据已学知识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由上表可知混合液中,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凝固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热胀冷缩;37.8;不会
9.【答案】凝固;凝华;吸热
10.【答案】汽化;吸热;液化
11.【答案】熔化;凝固;放出
12.【答案】汽化;液化;放出;汽化;吸收
13.【答案】0;BC;晶体
14.【答案】晶体;液;78
15.【答案】(1)
(2)
16.【答案】(1)1;2.20cm
(2)热胀冷缩;-6
(3)从下到上;A;不会
17.【答案】(1)347.9
(2)自下而上;96;a;不变;盐水的沸点是否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18.【答案】(1)受热均匀
(2)B;41
(3)BC;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
19.【答案】(1)凝华;雪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
(2)需要;-3;晶体;冰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下降
(3)变多
(4)B
20.【答案】(1)小水滴
(2)高;气;液化;汽化
(3)B
21.【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降低
(2)低于;湿泡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3)甲;体温计
22.【答案】不会;温度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①④;UVC;普通玻璃;石英玻璃
23.【答案】达到凝固点,且不断放热;先降低再升高;B;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