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八上道法阶段测试】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综合能力测评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八上道法阶段测试】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综合能力测评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2025秋八上道法阶段测试】
八上道法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评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70分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如今,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加多元:在学校里,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完 成项目;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和不同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兴趣小组 中,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探讨共同爱好。这体现了( A )
A.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
B.网络社交会让人变得冷漠
C.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D.参与兴趣小组会影响学习
2.2025年,不少家庭开始普及智能家居系统。小辉家安装后,能通过手机 App远程控制家电开关、调节室内温度,还能让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查询信 息。这体现了( C )
A.科技让生活更复杂,增加生活负担
B.智能家居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没有实用价值
C.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只有高收入家庭才能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3.某城市新建的智慧公园内设置了共享健身器材、电子阅读角等设施。中学 生小敏和同学在公园游玩时,主动将随意停放的共享滑板车归位,并提醒其 他游客爱护公共设施。小敏的行为体现了( B )
A.公共设施是个人财产,使用后可随意处置
B.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C.只有公园管理员才需要负责公共设施的管理
D.爱护公共设施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必要
4.在乒乓球赛场上,孙颖莎是冷静果敢的中国运动员;在乒乓球队,她是大 家都喜欢的队友小豆包;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女儿……这表明( C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在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④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5河北张家 口期末)从古代的“ 同砚 ”“砚台 ”“ 窗友 ”“ 同门 ”“ 同 窗 ”“ 同席 ”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古代对同乡也有 “ 乡党 ”“ 乡亲 ”“ 同里 ”“ 同邑 ”等称呼。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分别基 于( D )
①法律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地缘关系 ④业缘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某社区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建成“青少年成长中心 ”。这里不仅设有免 费的编程、绘画、乐器等兴趣课程,还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 心理疏导服务。中学生小宇在这里学习了机器人编程,性格也变得更加开 朗。这表明( B )
A.社区建设与青少年发展没有直接联系
B.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C.兴趣课程会占用学习时间,不应开设
D.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有限
7.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呵护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 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 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告诉我们( B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置身社会生活中,个人成长只能是被动 的 ③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④在同一时代,每个人的人 生道路完全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社区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2.0 ”项目,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中 学生小陈报名参与后,在线上学习急救知识和沟通技巧,在线下为独居老人 提供代买生活用品、线上缴费等服务。通过实践,小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 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规划时间。这表明( D )
A.参与志愿服务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
B.中学生年龄太小,不应该参与志愿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D.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
9.学校开展“ 网络文明小卫士 ”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 约》,并通过模拟网络社交场景,辨别网络谣言、抵制不良信息。小涵在活 动后,主动提醒同学不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这体现了( B )
A.网络信息无需辨别,随意转发也无妨
B.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
C.遵守网络规范会限制网络自由,不应遵守
D.抵制不良信息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10.暑假期间,小浩参加“乡村振兴实践营 ”,在农田里当“小农夫 ”,学习 种植农作物;在乡村小学当“小老师 ”,给当地孩子辅导功课。小浩的实践 经历表明( B )
A.短期实践无法胜任社会角色,浪费时间
B.在不同社会实践情境中,能学习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促进自我发展
C.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D.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只需要理论知识,不需要实践
11.(2025广东深圳期中)某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将课堂搬出校园,让学 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体验、感悟。根据以下活动内容,“行走的思政课 ”
有利于学生( A )
A.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B.学习手工技艺,参与社会生产
C.参加志愿服务,感受社会巨变
D.积极讲解文物,忽略书本学习
12.(2025山东青岛期中改编)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 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D )
①小刚平时主动关心父母 ②小明经常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活动 ③小晴踊跃 参加校运动会 ④小优认真参加学校的研学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5河南驻马店期末)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 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河南某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开 展研学旅行……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 C )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养成 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5山东临沂期末改编)2025年,某智能软件横空出世,其受众范围广 泛,学生在使用时直呼有“真人感 ”,借助网络它可以理解我们说的话,回 答我们的问题。无论是写作业时遇到的难题,还是生活中不懂的知识,它都 能帮我们解答。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C )
A.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水平
B.阻碍人际交往,打破时空限制
C.改变生活方式,带来诸多便利
D.促进资金流动,加速资源共享
15.(2025湖南常德期末)下图选自《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由
此可见网络( D )
①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②拓展了青少年学习的新渠道 ③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④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5河北保定期末)右图所示的这种助农现象反映了( A )
①网络催生了新业态
②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③网络发挥监督作用
④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5山东枣庄期末改编) 2024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 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将 分散的功能集成化,将分段保护一体化,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三重防 线 ”。施行该指南旨在( B )
A.认识网络弊端,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网络
B.营造清朗空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C.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引导遵纪守法,彻底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18.(6分)(2025山西运城期中)某校八年级学生利用暑假对“未成年人上网现状 ” 进行了调研活动,下列是部分总结内容: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7.2%,上 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5% 以上,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 比例达到62.8%,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非常依赖 ”或“ 比较 依赖 ”互联网。
一到假期,未成年人和网络就“ 绑 ”在了一起 。打游戏、刷视频、看小 说,一方小小的电子屏幕,似乎占据了未成年人假期的大部分时光。
看到这些信息,同学们非常担忧,决定向所有未成年人写一封信,劝导他们 “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的助力 ”,请你与他们一起来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看到大家使用网络这一科技成果,我非常欣慰,因为我们可以 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丰富、便利和美好。
但看到大家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我却充满深深的担忧。我们 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 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
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 ”中 , 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并且网络中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 曲事实,误导我们对真实事情的判断,甚至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 对于网络,要适可而止,不能沉迷。
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 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9.(8分)2025年5月,刘女士带着读初中的女儿小灵到古都开封旅游。到了酒 店,刘女士打算带小灵出门,可是小灵不愿意。无奈之下,刘女士只能在酒 店陪着小灵看电视。刘女士劝小灵一起出门走走,多了解社会、亲近社会, 小灵却认为:“我就是一个个体,与社会联系不大,每天学习那么累,没有 必要再去了解社会、亲近社会了。 ”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灵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小灵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 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 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 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方方面面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 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 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③因此,小灵应该主动了解社会、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20.(10分)(2025重庆期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 天地,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研学旅游,小凯
正与家人聊起此事。请你观察下面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4分)
参观博物馆、收看新闻联播、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学习活动等。
(2)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 ”的相关知识,完善爸爸的话并给出依据。(6分)
大胆尝试,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依据:亲社会行为有利于 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 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21.(12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某
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正确认识网络】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同时互联网也暗藏急 流和险滩,暗礁陷阱也时时起波澜。
(1)请你列举一些网络中的暗礁陷阱。(2分)
①出现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有的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等等。
【营造清朗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 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 日和法定 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对未成年人每周的游戏时间做出 了相当严格的限制。
(2)请你说说青少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6分)
①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 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②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 , 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中秋节期间,小亮刷着微信朋友圈,发现好友们分享的节日贺词大多是 复制粘贴而来。千篇一律的直白现代文,与古诗文中描绘的中秋意境相比, 总觉得少了几分韵味。于是突发奇想, 引用诗句创作了几条祝贺中秋节的段 子,并推荐给了同学们,得到了许多点赞。
(3)小亮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4分)
①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②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2025秋八上道法阶段测试】
八上道法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评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70分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如今,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加多元:在学校里,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完 成项目;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和不同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兴趣小组 中,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探讨共同爱好。这体现了( A )
A.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
B.网络社交会让人变得冷漠
C.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D.参与兴趣小组会影响学习
2.2025年,不少家庭开始普及智能家居系统。小辉家安装后,能通过手机 App远程控制家电开关、调节室内温度,还能让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查询信 息。这体现了( C )
A.科技让生活更复杂,增加生活负担
B.智能家居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没有实用价值
C.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只有高收入家庭才能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3.某城市新建的智慧公园内设置了共享健身器材、电子阅读角等设施。中学 生小敏和同学在公园游玩时,主动将随意停放的共享滑板车归位,并提醒其 他游客爱护公共设施。小敏的行为体现了( B )
A.公共设施是个人财产,使用后可随意处置
B.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C.只有公园管理员才需要负责公共设施的管理
D.爱护公共设施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必要
4.在乒乓球赛场上,孙颖莎是冷静果敢的中国运动员;在乒乓球队,她是大 家都喜欢的队友小豆包;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女儿……这表明( C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在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④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5河北张家 口期末)从古代的“ 同砚 ”“砚台 ”“ 窗友 ”“ 同门 ”“ 同 窗 ”“ 同席 ”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古代对同乡也有 “ 乡党 ”“ 乡亲 ”“ 同里 ”“ 同邑 ”等称呼。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分别基 于( D )
①法律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地缘关系 ④业缘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某社区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建成“青少年成长中心 ”。这里不仅设有免 费的编程、绘画、乐器等兴趣课程,还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 心理疏导服务。中学生小宇在这里学习了机器人编程,性格也变得更加开 朗。这表明( B )
A.社区建设与青少年发展没有直接联系
B.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C.兴趣课程会占用学习时间,不应开设
D.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有限
7.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呵护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 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 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告诉我们( B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置身社会生活中,个人成长只能是被动 的 ③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④在同一时代,每个人的人 生道路完全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社区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2.0 ”项目,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中 学生小陈报名参与后,在线上学习急救知识和沟通技巧,在线下为独居老人 提供代买生活用品、线上缴费等服务。通过实践,小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 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规划时间。这表明( D )
A.参与志愿服务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
B.中学生年龄太小,不应该参与志愿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D.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
9.学校开展“ 网络文明小卫士 ”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 约》,并通过模拟网络社交场景,辨别网络谣言、抵制不良信息。小涵在活 动后,主动提醒同学不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这体现了( B )
A.网络信息无需辨别,随意转发也无妨
B.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
C.遵守网络规范会限制网络自由,不应遵守
D.抵制不良信息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10.暑假期间,小浩参加“乡村振兴实践营 ”,在农田里当“小农夫 ”,学习 种植农作物;在乡村小学当“小老师 ”,给当地孩子辅导功课。小浩的实践 经历表明( B )
A.短期实践无法胜任社会角色,浪费时间
B.在不同社会实践情境中,能学习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促进自我发展
C.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D.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只需要理论知识,不需要实践
11.(2025广东深圳期中)某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将课堂搬出校园,让学 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体验、感悟。根据以下活动内容,“行走的思政课 ”
有利于学生( A )
A.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B.学习手工技艺,参与社会生产
C.参加志愿服务,感受社会巨变
D.积极讲解文物,忽略书本学习
12.(2025山东青岛期中改编)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 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D )
①小刚平时主动关心父母 ②小明经常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活动 ③小晴踊跃 参加校运动会 ④小优认真参加学校的研学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5河南驻马店期末)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 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河南某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开 展研学旅行……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 C )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养成 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5山东临沂期末改编)2025年,某智能软件横空出世,其受众范围广 泛,学生在使用时直呼有“真人感 ”,借助网络它可以理解我们说的话,回 答我们的问题。无论是写作业时遇到的难题,还是生活中不懂的知识,它都 能帮我们解答。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C )
A.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水平
B.阻碍人际交往,打破时空限制
C.改变生活方式,带来诸多便利
D.促进资金流动,加速资源共享
15.(2025湖南常德期末)下图选自《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由
此可见网络( D )
①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②拓展了青少年学习的新渠道 ③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④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5河北保定期末)右图所示的这种助农现象反映了( A )
①网络催生了新业态
②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③网络发挥监督作用
④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5山东枣庄期末改编) 2024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 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将 分散的功能集成化,将分段保护一体化,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三重防 线 ”。施行该指南旨在( B )
A.认识网络弊端,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网络
B.营造清朗空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C.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引导遵纪守法,彻底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18.(6分)(2025山西运城期中)某校八年级学生利用暑假对“未成年人上网现状 ” 进行了调研活动,下列是部分总结内容: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7.2%,上 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5% 以上,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 比例达到62.8%,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非常依赖 ”或“ 比较 依赖 ”互联网。
一到假期,未成年人和网络就“ 绑 ”在了一起 。打游戏、刷视频、看小 说,一方小小的电子屏幕,似乎占据了未成年人假期的大部分时光。
看到这些信息,同学们非常担忧,决定向所有未成年人写一封信,劝导他们 “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的助力 ”,请你与他们一起来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看到大家使用网络这一科技成果,我非常欣慰,因为我们可以 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丰富、便利和美好。
但看到大家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我却充满深深的担忧。我们 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 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
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 ”中 , 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并且网络中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 曲事实,误导我们对真实事情的判断,甚至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 对于网络,要适可而止,不能沉迷。
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 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9.(8分)2025年5月,刘女士带着读初中的女儿小灵到古都开封旅游。到了酒 店,刘女士打算带小灵出门,可是小灵不愿意。无奈之下,刘女士只能在酒 店陪着小灵看电视。刘女士劝小灵一起出门走走,多了解社会、亲近社会, 小灵却认为:“我就是一个个体,与社会联系不大,每天学习那么累,没有 必要再去了解社会、亲近社会了。 ”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灵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小灵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 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 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 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方方面面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 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 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③因此,小灵应该主动了解社会、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20.(10分)(2025重庆期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 天地,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研学旅游,小凯
正与家人聊起此事。请你观察下面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4分)
参观博物馆、收看新闻联播、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学习活动等。
(2)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 ”的相关知识,完善爸爸的话并给出依据。(6分)
大胆尝试,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依据:亲社会行为有利于 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 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21.(12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某
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正确认识网络】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同时互联网也暗藏急 流和险滩,暗礁陷阱也时时起波澜。
(1)请你列举一些网络中的暗礁陷阱。(2分)
①出现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有的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等等。
【营造清朗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 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 日和法定 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对未成年人每周的游戏时间做出 了相当严格的限制。
(2)请你说说青少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6分)
①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 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②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 , 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中秋节期间,小亮刷着微信朋友圈,发现好友们分享的节日贺词大多是 复制粘贴而来。千篇一律的直白现代文,与古诗文中描绘的中秋意境相比, 总觉得少了几分韵味。于是突发奇想, 引用诗句创作了几条祝贺中秋节的段 子,并推荐给了同学们,得到了许多点赞。
(3)小亮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4分)
①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②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道德与法治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道法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道法第1单元综合能力测评
范围:第1单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如今,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加多元:在学校里,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和不同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兴趣小组中,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探讨共同爱好。这体现了( )
A.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
B.网络社交会让人变得冷漠
C.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D.参与兴趣小组会影响学习
A
2.2025年,不少家庭开始普及智能家居系统。小辉家安装后,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家电开关、调节室内温度,还能让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查询信息。这体现了( )
A.科技让生活更复杂,增加生活负担
B.智能家居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没有实用价值
C.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只有高收入家庭才能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C
3.某城市新建的智慧公园内设置了共享健身器材、电子阅读角等设施。中学生小敏和同学在公园游玩时,主动将随意停放的共享滑板车归位,并提醒其他游客爱护公共设施。小敏的行为体现了( )
A.公共设施是个人财产,使用后可随意处置
B.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C.只有公园管理员才需要负责公共设施的管理
D.爱护公共设施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必要
B
4.在乒乓球赛场上,孙颖莎是冷静果敢的中国运动员;在乒乓球队,她是大家都喜欢的队友小豆包;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女儿……这表明(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④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5.(2025河北张家口期末)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古代对同乡也有
“乡党”“乡亲”“同里”“同邑”等称呼。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分别基
于( )
①法律关系 ②血缘关系 ③地缘关系 ④业缘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6.某社区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建成“青少年成长中心”。这里不仅设有免费的编程、绘画、乐器等兴趣课程,还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中学生小宇在这里学习了机器人编程,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这表明( )
A.社区建设与青少年发展没有直接联系
B.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C.兴趣课程会占用学习时间,不应开设
D.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有限
B
7.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呵护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致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告诉我们(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置身社会生活中,个人成长只能是被动的 ③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④在同一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完全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8.社区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2.0”项目,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中学生小陈报名参与后,在线上学习急救知识和沟通技巧,在线下为独居老人提供代买生活用品、线上缴费等服务。通过实践,小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规划时间。这表明( )
A.参与志愿服务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
B.中学生年龄太小,不应该参与志愿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D.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
D
9.学校开展“网络文明小卫士”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通过模拟网络社交场景,辨别网络谣言、抵制不良信息。小涵在活动后,主动提醒同学不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这体现了( )
A.网络信息无需辨别,随意转发也无妨
B.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
C.遵守网络规范会限制网络自由,不应遵守
D.抵制不良信息是成年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B
10.暑假期间,小浩参加“乡村振兴实践营”,在农田里当“小农夫”,学习种植农作物;在乡村小学当“小老师”,给当地孩子辅导功课。小浩的实践经历表明( )
A.短期实践无法胜任社会角色,浪费时间
B.在不同社会实践情境中,能学习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促进自我发展
C.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D.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只需要理论知识,不需要实践
B
11.(2025广东深圳期中)某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搬出校园,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体验、感悟。根据以下活动内容,“行走的思政课”有利于学生( )
A.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B.学习手工技艺,参与社会生产
C.参加志愿服务,感受社会巨变
D.积极讲解文物,忽略书本学习
A
12.(2025山东青岛期中改编)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同学的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小刚平时主动关心父母 ②小明经常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活动 ③小晴踊跃参加校运动会 ④小优认真参加学校的研学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13.(2025河南驻马店期末)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河南某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开展研学旅行……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 )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14.(2025山东临沂期末改编)2025年,某智能软件横空出世,其受众范围广泛,学生在使用时直呼有“真人感”,借助网络它可以理解我们说的话,回答我们的问题。无论是写作业时遇到的难题,还是生活中不懂的知识,它都能帮我们解答。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
A.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水平
B.阻碍人际交往,打破时空限制
C.改变生活方式,带来诸多便利
D.促进资金流动,加速资源共享
C
15.(2025湖南常德期末)下图选自《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由此可见网络( )
①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②拓展了青少年学习的新渠道 
③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④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16.(2025河北保定期末)右图所示的这种助农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催生了新业态 
②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③网络发挥监督作用 
④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17.(2025山东枣庄期末改编) 2024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将分散的功能集成化,将分段保护一体化,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三重防线”。施行该指南旨在( )
A.认识网络弊端,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网络
B.营造清朗空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C.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引导遵纪守法,彻底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B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18.(6分)(2025山西运城期中)某校八年级学生利用暑假对“未成年人上网现状”进行了调研活动,下列是部分总结内容: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7.2%,上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5%以上,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8%,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
  一到假期,未成年人和网络就“绑”在了一起。打游戏、刷视频、看小说,一方小小的电子屏幕,似乎占据了未成年人假期的大部分时光。
看到这些信息,同学们非常担忧,决定向所有未成年人写一封信,劝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的助力”,请你与他们一起来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看到大家使用网络这一科技成果,我非常欣慰,因为我们可以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丰富、便利和美好。
  但看到大家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我却充满深深的担忧。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并且网络中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曲事实,误导我们对真实事情的判断,甚至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对于网络,要适可而止,不能沉迷。
  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9.(8分)2025年5月,刘女士带着读初中的女儿小灵到古都开封旅游。到了酒店,刘女士打算带小灵出门,可是小灵不愿意。无奈之下,刘女士只能在酒店陪着小灵看电视。刘女士劝小灵一起出门走走,多了解社会、亲近社会,小灵却认为:“我就是一个个体,与社会联系不大,每天学习那么累,没有必要再去了解社会、亲近社会了。”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灵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小灵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方方面面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③因此,小灵应该主动了解社会、亲近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20.(10分)(2025重庆期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研学旅游,小凯正与家人聊起此事。请你观察下面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4分)
参观博物馆、收看新闻联播、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学习活动等。
(2)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完善爸爸的话并给出依据。(6分)
大胆尝试,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依据: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21.(12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正确认识网络】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同时互联网也暗藏急流和险滩,暗礁陷阱也时时起波澜。
(1)请你列举一些网络中的暗礁陷阱。(2分)
①出现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有的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等等。
【营造清朗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对未成年人每周的游戏时间做出了相当严格的限制。
(2)请你说说青少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6分)
①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②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中秋节期间,小亮刷着微信朋友圈,发现好友们分享的节日贺词大多是复制粘贴而来。千篇一律的直白现代文,与古诗文中描绘的中秋意境相比,总觉得少了几分韵味。于是突发奇想,引用诗句创作了几条祝贺中秋节的段子,并推荐给了同学们,得到了许多点赞。
(3)小亮的做法启示我们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4分)
①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