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涉 江 采 芙 蓉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501-531)526年,42岁的丁贵嫔去世。萧统(小字维摩)悲伤至极,孝顺的萧统选中一块地,准备为母亲修坟建墓。宦官俞三副为了从中谋利,蛊惑梁武帝萧衍,说他看中的一块风水宝地比太子看中的地方好。萧衍听信,豪掷三百万钱,购买了他推荐的那块地。太子萧统迫于父皇权威,只好顺从。不久后,萧统熟识的白云观道士陈羽生却对萧统说:“贵嫔安葬之地对太子你不吉利,如果用蜡鹅等物埋进墓侧,便可消灾解晦。这是一种诅咒人的巫术,叫“厌祷”,在那个时候是大忌。但萧统信以为真,没有报告父皇,直接按照道士的建议做了。太监鲍邈之因老奸巨猾不受太子萧统待见,心存怨气。向武帝面前添油加醋禀报此事,诬陷太子诅咒皇帝。武帝大怒,杀死道士陈羽生。虽然没有严厉责备萧统,但在心里对萧统有了猜疑,怀疑萧统为早日登上皇位而通过巫术来诅咒他早死,并且萧统的势力日益壮大,给武帝的心里造成了一些威胁。所以武帝慢慢疏远了萧统,并有意无意地打压他。一身抱负的太子萧统无法自我澄清,于是忧愤交加郁郁寡欢,从此寄情山水之间。有一次,他坐船的时候不小心落水,伤了大腿,一直没有治疗痊愈,但他默默承受着心伤和体伤,没有让武帝知道,没多久,竟然抑郁而终,仅30岁,谥号昭明,后世称为“昭明太子”,其所编文选也被称为《昭明文选》。蜡鹅厌祝(蜡鹅厌祷)题目:《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木芙蓉水芙蓉荷花荷花别称:莲花、芙蓉、水芙蓉、藕花、芙蕖、菡萏、水芝、水华、泽芝、六月花神、水宫仙子整体感知初悟诗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听朗读小小畅想诗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空间,创设诗歌画面,并用语言描摹出来。写好之后交流分享。诗中描绘了两幅图画,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描绘前四句:采莲图五六两句:望乡图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水过江去采摘芙蓉,那青青的湿地里长着许多的兰草。摘了这些花草想要送给谁呢 送给我思念的远方的那个人。回头遥望自己的故乡,那归乡的路途又远又长。我俩情投意合却分居两地不能相守,只有怀着这颗忧伤的心直到地老天荒。1、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相思之情2、请找出直接表明抒情主人公的词语?忧伤3、为何忧伤?所思在远道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终老)有情人不能相见相守的无奈忧伤—漫长而无望的等待4、谁在忧伤?本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游子(离家的丈夫);有人认为是思妇(家乡的妻子)……你认为本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请结合诗歌加以探讨。四人为一组自由讨论,推选代表发言1)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这个男子也许是东汉末年在外游学,或离乡为官,或四处谋生,总之他远离了家乡,远离了妻子。某一天,他渡江而过,看到江边盛开的芙蓉花,想起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妻子,便横舟入兰泽,摘下芙蓉花,想要送给妻子。可是他深深思念着的妻子却在遥远的故乡,他只能捧着满怀的芙蓉,回头遥望千里之外的地方。山一程,水一程,长路漫漫,他看不见村口的那棵树,见不着那个心上的女子。他只得长叹一声命运的无奈。明明他与妻子感情深厚,却不得不因前程或生存分居两地。这样的伤痛将会伴随他一生,终老不休。2)抒情主人公为思妇:采莲多为女子的行为,女子采摘芙蓉更合情合理。此外“芙蓉”谐音“夫容”,应是女子见芙蓉花盛开,联想到远游在外的丈夫,不自觉地摘花入手,想要把满腔的思念送到丈夫手中。但是丈夫身在遥远的地方,她的相思无法送达。思念的风已经吹起,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于是,她想象着她的丈夫身处异乡,频频回头遥望故乡的她,就算水阔山长,他也情难自已。想到两人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各守着一份相思,各怀着一份虔诚,约定他们的爱情至死不渝。[名家观点]我选择了第二个解释(注:“还顾” 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这有两点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其次,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像,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朱光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对写法:抒情主人公思乡怀人,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想象,写对方思念自己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怀想。(又称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好处:①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②使抒情更加婉曲蕴藉,富有含蓄之美。再悟诗情主人公情绪是如何变化的?欣喜、热情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失落、伤感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热切、希望还顾望旧乡惆怅、忧伤长路漫浩浩欣慰 同心而离居绝望 忧伤以终老“采芙蓉”赠送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在全诗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采莲赋》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芙蓉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送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同时“芙蓉”与“夫容”谐音,有丈夫容颜的含义。作用同心而离居?同居而离心?情感的美好意象的选取意境的高洁本诗出色的地方在哪里?广阔的江面 清幽的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 芳香的花草总结芙蓉江中采思从对面来对写添诗意美好千古传该诗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自古以来,世间的凄楚悲怆可以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没有一种生命可以和时间匹敌,即使是目睹沧海桑田的神仙。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是那不可超越的无奈以外,偏偏还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年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只因缘起时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