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复习 综合能力提升(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册复习 综合能力提升(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全册复习 综合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25年陕西中考)2025年春季,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黔中花事”“赣东春韵”等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据此完成第1~3题。
1.“黔中花事”“赣东春韵”两条乡村旅游线路分别位于 ( )
A.湖北 湖南 B.贵州 江西
C.甘肃 青海 D.云南 广西
2.游客在“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中体验不到的是 ( )
A.花田漫步,舌尖美食 B.花间栖居,特色民宿
C.摩天大楼,俯瞰花海 D.多彩文创,妙手生花
3.推广“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的意义有 ( )
①带动餐饮、住宿等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②促进城市居民向乡村大规模迁移定居 ③加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 ④促进传统民俗、手工艺和非遗项目传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5年山西中考)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稠密区的人口密度>100人/千米2,人口稀疏区的人口密度<10人/千米2。图1示意202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第4~5题。
图1
4.图中人口密度差异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 )
A.河南、甘肃 B.山西、青海
C.河南、陕西 D.山东、西藏
5.图中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
A.北密南疏 B.北疏南密
C.东密西疏 D.东疏西密
  (2024年四川凉山州期末)图2为20元和50元人民币背面景观图。读图,完成第6~7题。
图2
6.20元和50元人民币背面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少数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 )
A.20元—广东省—苗族 B.20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
C.50元—青海省—藏族 D.50元—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
7.下列对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民族分布特点是“小杂居、大聚居、交错居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
C.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地位一律平等
D.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中央集中管理
  (2025年四川成都期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描述了长征的路线与路途艰难。图3为长征路线简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3
8.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 )
A.黄河上游 B.长江上游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9.从瑞金到遵义的长征路线 ( )
A.穿过了长江和黄河 B.途经地区属于北方地区
C.途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依次经过地势的第二、第一级阶梯
10.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 ( )
A.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B.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025年河北保定期末)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其发展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图4示意长江经济带。据此完成第11~13题。
图4
1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
①淡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②交通网密集,便于运输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长江经济带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条件是 (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C.落差大,流速快 D.水量巨大,通航里程长
13.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各省份的做法合理的有 ( )
①青海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 ②湖北实行退田还湖,减轻洪灾造成的威胁 ③湖南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等重化工业 ④江苏加强工农业的水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年广东惠州期末)“蚝宅”是我国某地的传统民居。当地原住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整齐粘在墙上,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蚝宅”夏季凉爽。图5为“蚝墙体”景观图,图6为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图5
图6
14.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 ( )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蚝宅”可能出现在 ( )
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 D.横断山区
图7
  (2024年辽宁抚顺期中)东北平原(图7)黑土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肥沃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压舱石”。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东北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人文方面的优势是 ( )
A.农业种植历史悠久
B.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
C.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
D.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
17.下列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的做法是 ( )
A.开发优质牧场,发展畜牧业
B.开垦湿地,增加黑土地面积
C.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黑土退化
D.充分发挥黑土价值,实现一年两熟
图8
  (2025年山西朔州期中)2024年中国大兆瓦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于3月21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焦新能源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发展前景等问题,为内蒙古新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制造新高地。图8为风力发电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8~20题。
18.风力发电利用的是 (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19.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内蒙古发展风电的优势条件是 ( )
A.降水多且四季均匀 B.煤炭丰富且埋藏较浅
C.河流少且多内流河 D.风力大且持续时间长
20.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制造新高地的关键是 ( )
A.开采煤炭资源 B.提高经济收入
C.加大科技投入 D.扩大生产规模
  (2025年广东佛山期末)碳汇渔业是指能够发挥生物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渔业生产活动。海南省积极推动碳汇渔业的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图9为海南省全图。据此完成第21~23题。
图9
21.海南省濒临我国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2.海南省发展碳汇渔业的主要优势是 ( )
A.劳动力丰富 B.海洋运输便捷 C.海域面积广 D.养殖历史悠久
23.我国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的生态意义是 ( )
A.提高水体固碳能力,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B.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渔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
D.助力我国成为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
图10
  (2025年山东临沂期末)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办,这次航展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最新成就,也成为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展示窗口。图10为珠海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珠海航展选在11月举办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
A.晴天较多,能见度较高 B.白昼时间短,温度适宜
C.台风过境引发的洪涝灾害减少 D.受冬季风影响,风力逐渐增大
25.与北京、上海相比,珠海举办航展的优势条件是 ( )
A.技术更先进 B.人口密度大
C.机场跑道空闲时间长 D.距海近,更安全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江苏省绿茶享誉海内外。茶树喜温喜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图11示意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12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第26~28题。
图11
图12
26.根据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推测,江苏省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
A.太湖周边地区 B.洪泽湖周边地区 C.淮河以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27.“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有 ( )
①山地易排水 ②山地坡度大 ③山地风力大 ④山地云雾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与江苏省所处纬度相近的四川省春茶上市时间比江苏省早,主要原因是 (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C.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或“热干风”,属于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程度的风力,常见于温暖季节,对小麦乳熟期造成损害,导致籽粒不饱满。图13为我国2024年5月17日至19日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预警图。据此完成第29~30题。
图13
29.此次干热风现象主要影响我国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30.图示区域该季节出现干热风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 )
①该季节高温多雨 ②气温回升伴随湿度迅速降低 ③空气干燥,风力较强 ④该季节降水较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2小题。
31.(2025年山西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游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曾经草原沙化严重,湖泊湿地水量减少。近年来,玛曲县采取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几”字形河道的最北端,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陕北黄土高原某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材料三 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入海,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据调查,黄河三角洲每年以3千米的速度向海湾推进。但近年来,这片土地推进的速度明显放缓。
材料四 图14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4
(1)分析玛曲县出现草原沙化严重、湖泊湿地水量减少现象对河套平原产生的影响。
(2)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的有利条件。
(3)请分别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可采取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4)分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推进速度放缓的原因。
32.(2024年广东东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是我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无塘无库,人们依当地山势巧妙建成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惊叹。该地区共有2万余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梯田,撂荒率为20%左右;景区对外的主要交通路线为约36千米的“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景区”县道,全天只有4趟公交车;紫鹊界景区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因农业种植收益低,当地青年男性基本外出务工,务农人群年龄集中在56~65岁。图15为紫鹊界梯田地理位置及景观图。
图15
(1)简要分析紫鹊界梯田天然自流灌溉系统形成的原因。
(2)分析紫鹊界梯田撂荒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分析紫鹊界梯田撂荒对当地农村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为解决耕地撂荒现象,实现乡村振兴,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全册复习 综合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25年陕西中考)2025年春季,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黔中花事”“赣东春韵”等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据此完成第1~3题。
1.“黔中花事”“赣东春韵”两条乡村旅游线路分别位于 ( B )
A.湖北 湖南 B.贵州 江西
C.甘肃 青海 D.云南 广西
2.游客在“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中体验不到的是 ( C )
A.花田漫步,舌尖美食 B.花间栖居,特色民宿
C.摩天大楼,俯瞰花海 D.多彩文创,妙手生花
3.推广“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的意义有 ( B )
①带动餐饮、住宿等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②促进城市居民向乡村大规模迁移定居 ③加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 ④促进传统民俗、手工艺和非遗项目传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5年山西中考)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稠密区的人口密度>100人/千米2,人口稀疏区的人口密度<10人/千米2。图1示意202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第4~5题。
图1
4.图中人口密度差异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 D )
A.河南、甘肃 B.山西、青海
C.河南、陕西 D.山东、西藏
5.图中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C )
A.北密南疏 B.北疏南密
C.东密西疏 D.东疏西密
  (2024年四川凉山州期末)图2为20元和50元人民币背面景观图。读图,完成第6~7题。
图2
6.20元和50元人民币背面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少数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 B )
A.20元—广东省—苗族 B.20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
C.50元—青海省—藏族 D.50元—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
7.下列对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C )
A.民族分布特点是“小杂居、大聚居、交错居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
C.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地位一律平等
D.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中央集中管理
  (2025年四川成都期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描述了长征的路线与路途艰难。图3为长征路线简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3
8.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 B )
A.黄河上游 B.长江上游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9.从瑞金到遵义的长征路线 ( C )
A.穿过了长江和黄河 B.途经地区属于北方地区
C.途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依次经过地势的第二、第一级阶梯
10.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 ( D )
A.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B.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025年河北保定期末)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其发展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图4示意长江经济带。据此完成第11~13题。
图4
1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A )
①淡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②交通网密集,便于运输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长江经济带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条件是 ( D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C.落差大,流速快 D.水量巨大,通航里程长
13.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各省份的做法合理的有 ( B )
①青海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 ②湖北实行退田还湖,减轻洪灾造成的威胁 ③湖南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等重化工业 ④江苏加强工农业的水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年广东惠州期末)“蚝宅”是我国某地的传统民居。当地原住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整齐粘在墙上,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蚝宅”夏季凉爽。图5为“蚝墙体”景观图,图6为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图5
图6
14.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 ( C )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蚝宅”可能出现在 ( B )
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 D.横断山区
图7
  (2024年辽宁抚顺期中)东北平原(图7)黑土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肥沃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压舱石”。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东北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人文方面的优势是 ( D )
A.农业种植历史悠久
B.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
C.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
D.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
17.下列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的做法是 ( C )
A.开发优质牧场,发展畜牧业
B.开垦湿地,增加黑土地面积
C.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黑土退化
D.充分发挥黑土价值,实现一年两熟
图8
  (2025年山西朔州期中)2024年中国大兆瓦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于3月21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焦新能源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发展前景等问题,为内蒙古新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制造新高地。图8为风力发电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8~20题。
18.风力发电利用的是 ( B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19.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内蒙古发展风电的优势条件是 ( D )
A.降水多且四季均匀 B.煤炭丰富且埋藏较浅
C.河流少且多内流河 D.风力大且持续时间长
20.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制造新高地的关键是 ( C )
A.开采煤炭资源 B.提高经济收入
C.加大科技投入 D.扩大生产规模
  (2025年广东佛山期末)碳汇渔业是指能够发挥生物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渔业生产活动。海南省积极推动碳汇渔业的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图9为海南省全图。据此完成第21~23题。
图9
21.海南省濒临我国 ( D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2.海南省发展碳汇渔业的主要优势是 ( C )
A.劳动力丰富 B.海洋运输便捷 C.海域面积广 D.养殖历史悠久
23.我国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的生态意义是 ( B )
A.提高水体固碳能力,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B.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渔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
D.助力我国成为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
图10
  (2025年山东临沂期末)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办,这次航展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最新成就,也成为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展示窗口。图10为珠海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珠海航展选在11月举办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 )
A.晴天较多,能见度较高 B.白昼时间短,温度适宜
C.台风过境引发的洪涝灾害减少 D.受冬季风影响,风力逐渐增大
25.与北京、上海相比,珠海举办航展的优势条件是 ( C )
A.技术更先进 B.人口密度大
C.机场跑道空闲时间长 D.距海近,更安全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江苏省绿茶享誉海内外。茶树喜温喜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图11示意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12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第26~28题。
图11
图12
26.根据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推测,江苏省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 )
A.太湖周边地区 B.洪泽湖周边地区 C.淮河以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27.“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有 ( B )
①山地易排水 ②山地坡度大 ③山地风力大 ④山地云雾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与江苏省所处纬度相近的四川省春茶上市时间比江苏省早,主要原因是 ( B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C.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或“热干风”,属于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程度的风力,常见于温暖季节,对小麦乳熟期造成损害,导致籽粒不饱满。图13为我国2024年5月17日至19日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预警图。据此完成第29~30题。
图13
29.此次干热风现象主要影响我国 ( B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30.图示区域该季节出现干热风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 D )
①该季节高温多雨 ②气温回升伴随湿度迅速降低 ③空气干燥,风力较强 ④该季节降水较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2小题。
31.(2025年山西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游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曾经草原沙化严重,湖泊湿地水量减少。近年来,玛曲县采取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几”字形河道的最北端,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陕北黄土高原某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材料三 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入海,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据调查,黄河三角洲每年以3千米的速度向海湾推进。但近年来,这片土地推进的速度明显放缓。
材料四 图14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4
(1)分析玛曲县出现草原沙化严重、湖泊湿地水量减少现象对河套平原产生的影响。
(2)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的有利条件。
(3)请分别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可采取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4)分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推进速度放缓的原因。
【答案】(1)①黄河上游水量减少,河套平原水源减少;②河道、灌溉设施等场所泥沙淤积加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①地形平坦,便于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机械化作业;②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③有黄河水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3)①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
(4)①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减轻,黄河挟带的泥沙量减少;②水利工程(如水库等)的建设,拦截了部分泥沙,使得流入黄河三角洲的泥沙量减少。
32.(2024年广东东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是我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无塘无库,人们依当地山势巧妙建成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惊叹。该地区共有2万余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梯田,撂荒率为20%左右;景区对外的主要交通路线为约36千米的“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景区”县道,全天只有4趟公交车;紫鹊界景区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因农业种植收益低,当地青年男性基本外出务工,务农人群年龄集中在56~65岁。图15为紫鹊界梯田地理位置及景观图。
图15
(1)简要分析紫鹊界梯田天然自流灌溉系统形成的原因。
(2)分析紫鹊界梯田撂荒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分析紫鹊界梯田撂荒对当地农村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为解决耕地撂荒现象,实现乡村振兴,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气候湿润多雨,雨季长;②地势起伏大,水可顺势自流;③植被茂密,有利于涵养水源。
(2)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②耕地破碎,地块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④种植农作物收益低,耕种积极性不高;⑤交通不便,产品销售难。
(3)①播种面积减少,粮食自给率降低;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
(4)①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生态旅游;③开展土地整理以及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