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人身权利的保护课内综合[案情回顾] 某餐饮公司向消费者推出手机扫码点餐服务。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某餐饮公司”公众号,授权商家获取消费者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进行线上点餐;若不同意授权商家获取上述信息,则无法进行线上点餐。2023年7月27日,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孔某使用手机进行线上点餐,并被注册为某餐饮公司的议题驱动会员。孔某结账后发现,其取消关注“某餐饮公司”公众号后,仍是某餐饮公司的会员,被获取的个人信息仍存储在某餐饮公司处无法删除。孔某以个人信息权受到侵害为由,将某餐饮公司诉至人民法院。[法院裁判]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服务人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且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故某餐饮公司构成侵权。遂依法作出如下判决:某餐饮公司停止侵害,删除信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问题探究]1.试分析人民法院对本案判决的依据。提示:公民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某餐饮公司变相强制收集、储存孔某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侵权行为。2.本案中被告的行为违背了哪些民法基本原则?提示:①某餐饮公司强制授权获取孔某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且不明示删除方法,违背了自愿原则。②某餐饮公司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③某餐饮公司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且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违反了诚信的原则。3.本案对企业的经营有何警示意义?提示: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维权,有利于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依法经营;依法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全面认识民法基本原则(1)目的: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2)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综合融通(3)内容原则 内涵 案例中违反原则的表现平等 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被告强制授权获取个人信息——违反自愿原则公平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被告不告知原告可以用其他方式点餐,也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违反诚信原则守法和 公序良 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案例中,被告的行为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违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续表2.全面认识人身权利比较 法律保护 法律要求/禁止生命权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身体权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 和 荣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续表隐私权 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 息保护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续表回眸析材料:案例中的餐饮公司强制收集、储存孔某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侵权行为。应用拓展1.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商业推广文章中,使用了一张对知名艺人甲某的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文章中介绍公司即将迎来一名神秘朋友并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人物线索,该文章的评论区中大量留言均提及了甲某的名字或其网络昵称。该科技公司的行为( )①侵犯了甲某的肖像权 ②应停止使用甲某的肖像并赔偿甲某的经济损失 ③侵犯了甲某的隐私权 ④应向甲某公开道歉以消除社会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由材料可知,该科技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某的肖像权,应向甲某公开道歉以消除社会影响,①④符合题意。本案中没有涉及该科技公司对甲某造成经济损失,②排除。本案中该科技公司的行为侵犯的是甲某的肖像权,没有涉及隐私权,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024年是民法典颁布的第四年,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①张某用赝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诚信原则 ②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 ③某快递公司招聘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公平原则 ④在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张某用赝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以假充真,违反了诚信原则,①正确。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违反了自愿原则,②正确。某快递公司招聘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存在性别歧视,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③错误。在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④错误。故本题选A。3.某小区业主吴某与该小区宠物店老板赵某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某,并在发布的信息中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语言,且使用赵某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某及宠物店的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如果吴某在小区业主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吴某在小区业主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某的名誉权 ③吴某使用赵某的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隐私权 ④赵某有权要求吴某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即便吴某在小区业主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但因包含侮辱、诽谤成分,侵犯了赵某的名誉权,且对赵某及宠物店的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其做法也是不当的,故赵某有权要求吴某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①错误,②④正确。吴某使用赵某的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肖像权,而不是隐私权,③错误。4.2023年,张某通过网络购买了大量公民手机号码信息,并进行出售以获取利益。公安机关根据线索当场查获其使用的手机,并从手机中发现了10个包含公民手机号码的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中包含手机号码58 760个。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手机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张某危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②张某盗卖个人信息,可能造成当事人人身和财产权益受损 ③张某处理个人信息未遵循诚信原则,违反了民法的相关规定 ④公民的个人信息均属于隐私,未经他人许可不得利用和处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手机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张某通过网络购买了大量公民手机号码信息,并进行出售以获取利益,故张某危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可能造成当事人人身和财产权益受损,①②正确。张某处理个人信息不仅未体现诚信原则,而且违反了民法及刑法的相关规定, ③错误。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均属于隐私”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A。课题综合检测1234567891011121314A级——夯基础·重综合1.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关怀可谓是“从摇篮到坟墓”,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 )①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民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 ④民法追求理性至上,保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1617√67891011121314解析: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明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①③符合题意;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错误;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④不选。1234515161715678910111213142.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①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 ②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 ③甲因交通违规被扣3分、罚款200元 ④甲赠给其18岁侄女丙一台电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甲与乙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②应选;甲与丙的赠与关系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④应选;甲与 税务机关之间、甲因交通违规被罚款扣分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①③不选。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3.2024年6月10日,小明(未满8周岁)与小军(未满8周岁)一同在外追逐嬉戏。其间,小明伸脚将小军绊倒,导致小军两颗门牙受损,双方父母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明的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②小明和小军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小军的人格利益 ④小明因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能承担赔偿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监护职责,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此纠纷中小明侵犯了小军的身体权、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①正确。小明和小军都未满8周岁,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小明和小军的纠纷涉及人身关系中的人格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小军的人格利益,③正确。小明未满8周岁,有民事权利能力,没有民事行为能力,④错误。故本题选B。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2344.小明已年满17周岁,因家庭困难辍学进城打工,每月有3 000元的收入。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小明应被认定为(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既可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又可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符合上述条件,应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5.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至人民法院。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张某是权 利人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是李某和快递公司,客体是快递物品,与张某无关,D正确,A、B错误。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和义务人,C错误。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6.原告薄某与被告李某要求离婚,对于未成年男孩小李,薄某称其无抚养能力拒绝抚养,李某亦称无抚养能力,不愿意继续抚养。两人违背的原则是( )A.诚信 B.绿色C.守法和公序良俗 D.平等解析:薄某和李某离婚,对于未成年子女双方均拒绝抚养,二人的做法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7.某知名节目因发布了一则含有明显侮辱烈士言论的短视频而引发社会公愤,该节目也被迅速叫停。被侮辱烈士的后人对此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最终判决,该节目所属公司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是( )①侮辱英烈既是对英烈人格权的侵害,也有损公共利益 ②维护英烈的人格权益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该节目的行为侵犯了英烈及其后人的荣誉权 ④被侮辱的烈士仍有后人,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是该节目的行为侵犯了英烈及其后人的荣誉权,侮辱英烈既是对英烈人格权的侵害,也有损公共利益,①③正确。②是维护英烈的人格权的意义,不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排除。被侮辱的烈士有无后人不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④排除。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8.(2024·北京大兴期末)“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各编中都得到了贯彻。第三百四十六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 )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①让破坏环境者的违法成本提高,倒逼企业调控宏观政策变化 ②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③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 ④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政府调控宏观政策变化,企业没有这个权力,①错误。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材料表明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③正确。绿色原则的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愿原则的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且“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C。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医院为了宣传,分别在手术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同时介绍该照片时使用了甲的真实姓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医院侵犯了甲的肖像权,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B.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C.丙网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但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D.乙医院和丙网站都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相应责任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本案中甲的照片仅见鼻子和嘴部,不能识别是甲的照片,因此乙医院和丙网站均没有侵犯甲的肖像权,A、C错误。丙网站并未采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导致甲的社会评价降低,故未侵犯甲的名誉权,B错误。乙医院和丙网站未经甲同意使用了甲的真实姓名,构成对甲姓名权的侵犯,应承担相应责任,D正确。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10.(2024·北京朝阳期末)张先生制止15周岁的小李在小区内不应踢球的区域踢球,小李不听劝阻并继续踢球。于是张先生将小李踢球的“背影”拍成了小视频,并以“这么小就不守规矩、不讲道理,请求转发,制止社会不良风气”为题在网络上发布,被众多网民转发,导致小李遭到网民谩骂。小李的同学也从小视频“背影”看出确实是小李在踢球,议论纷纷。小李的家长将张先生起诉至人民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①张先生所拍的视频是小李踢球的“背影”,不构成对小李肖像权的侵害 ②张先生和跟进转发的网民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小李的名誉权 ③对于未成年人的不恰当行为给予批评,目的正当就意味着行为合法 ④发布有关未成年人的言论时,要注意最大程度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影像,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而张先生所拍的视频是小李踢球的“背影”且从小视频“背影”能够看出是小李在踢球,所以构成对小李肖像权的侵害,①不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他人的名誉权,而材料既表明张先生和跟进转发的网民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小李的名誉权,也表明发布有关未成年人的言论时,要注意最大程度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对于未成年人的不恰当行为给予批评,目的正当并不意味着行为合法,③不选。故本题选D。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11.(2024·河南洛阳高二统考期末)高中生吴某在全市诗词大会中夺得总冠军,她的获奖照片被以新闻的形式刊登在当地一家报刊上。某日她偶然发现,一家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上印有她的获奖照片和名字。吴某和同学就此事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①报刊和培训机构的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吴某的知名度,谈不上 侵权 ②报刊和培训机构都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荣誉权,需承担侵权责任 ③报刊刊登吴某获奖照片的行为属于公益性新闻传播,不涉及侵权 ④培训机构未经吴某同意且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和肖像有依法使用的权利,民法典保护自然人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不受侵犯。一家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上印有吴某的获奖照片和名字,说明培训机构未经吴某同意且以营利为目的,属于侵权行为,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①错误,④正确。报刊刊登吴某获奖照片的行为属于公益性新闻传播等合理利用情形,不涉及侵权,而培训机构将其姓名和肖像用于宣传招生则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需承担侵权责任,②错误,③正确。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春节年假前夕,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亮亮为了面子到商店购买奖状,家长发现后找商家讨要说法,商家认为奖状是孩子买的,2元一张,价格不贵,不存在不公平交易,家长无权干涉。结合材料,从亮亮家长的角度反驳商家的错误主张。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答案示例:①小学一年级的亮亮不满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家长有权监督亮亮的市场交易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②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任何一条都要承担民事责任。商家卖奖状给未成年人,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合理监督,是不合适的。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B级——通应用·融创新13.某儿童游乐园经常给前来游玩的儿童拍照,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效果较好的照片制作游乐园宣传广告。有些孩子的家长发现后,随即向游乐园方提出停止此侵权行为。在该起民事法律关系中,游乐园方( )①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②侵犯了孩子人格权中的姓名权 ③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侵犯了孩子人格权中的肖像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该起民事法律关系中,游乐园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是客体,①正确,③排除。游乐园方未经过儿童家长同意,私自把照片用于宣传,侵犯的是孩子们的肖像权,而不是姓名权,④正确,②排除。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14.(2024·北京海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中的上述条款被称为“好人条款”。这些条款表明( )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A.行为人只要是善意的就不用承担民事责任B.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C.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D.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 “行为人只要是善意的就不用承担民事责任”的说法过于绝对,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没有体现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也未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B、C不符合题意。民法典中的这些条款被称为“好人条款”,表明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15.(2024·云南楚雄期末)12周岁的小孙在同学的陪同下到当地一家手机店用现金购买了一部高价品牌手机。小孙的父母知道后马上到该手机店退货,要求商家全额退款,双方协商未果后报警。本案中( )A.该手机店向未成年人售卖手机是违法行为B.小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手机的行为无效C.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该高价品牌手机D.本次买卖合同只有经过小孙父母的追认才能生效234√1516171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给未成年人手机并不违法,但在一定条件下法律效力存在瑕疵,A错误。小孙12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错误。本案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然人,C错误。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民事行为的(不涉及纯获利益的),该民事行为属于法律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12周岁的小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高价品牌手机的行为需要经过其父母(法定监护人)的认可和追认才能生效,因其父母不予追认,其购买行为无效,D正确。2341516171567891011121316.陈某与祝某原同属一家公司,系同事关系。因在工作中产生积怨,陈某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辱骂、诽谤祝某的文字。8分钟后,陈某在熟人劝说下删除,却因朋友圈中与祝某互相熟悉的同事包括公司领导有很多,致使大家对祝某议论纷纷,工作安排受到影响。本案中( )①陈某将祝某个人私密信息非法公之于众误导了公众舆论 ②陈某的侮辱行为导致祝某在工作单位中的评价实际降低 ③陈某在朋友圈发布的辱骂祝某的文字已构成名誉侵权 ④陈某在朋友圈公开发布辱骂祝某的文字构成隐私侵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414151617√15678910111213解析: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陈某并没有将祝某个人私密信息非法公之于众,①不选;在朋友圈中与祝某互相熟悉的同事包括公司领导有很多,致使大家对祝某议论纷纷,工作安排受到影响,这说明陈某的辱骂行为导致祝某在工作单位中的评价实际降低,②应选;因在工作中产生积怨,陈某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辱骂、诽谤祝某的文字,陈某的行为已构成对祝某名誉权的侵害,③应选;陈某在朋友圈公开发布辱骂祝某的文字构成名誉侵权,而不是隐私侵权,④不选。2341415161715678910111213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紧紧围绕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制定了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2341415161715678910111213某地公安机关工作发现,本地群众大量收到F儿童照相馆的广告骚扰电话。经查实,F儿童照相馆实际控制人席某为推广儿童照相业务,从家政公司、妇婴用品销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雇佣工作人员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同时,F儿童照相馆还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转卖至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牟利。(1)结合材料,运用人身权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席某的做法。2341415161715678910111213解析: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人身权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本案中席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买卖个人信息,侵犯了个人信息权,应承担侵权责任。答案示例: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席某从家政公司、妇婴用品销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雇佣工作人员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同时,F儿童照相馆还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转卖至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牟利。席某侵犯了个人信息权,应该承担侵权责任。2341415161715678910111213(2)信息技术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从自然人或商家中任选一个角度,就正确对待个人信息提两点意见。解析: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2341415161715678910111213答案示例:示例:自然人角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需填写个人信息的操作,确保不会泄露个人信息。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如若泄露个人信息,及时报警。商家角度:要诚信经营、合法经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随意收集、转发、买卖公民个人合法信息。234141516171 / 5课题综合检测(一)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A级——夯基础·重综合1.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关怀可谓是“从摇篮到坟墓”,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 )①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民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 ④民法追求理性至上,保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①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 ②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 ③甲因交通违规被扣3分、罚款200元 ④甲赠给其18岁侄女丙一台电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年6月10日,小明(未满8周岁)与小军(未满8周岁)一同在外追逐嬉戏。其间,小明伸脚将小军绊倒,导致小军两颗门牙受损,双方父母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明的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②小明和小军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小军的人格利益 ④小明因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能承担赔偿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小明已年满17周岁,因家庭困难辍学进城打工,每月有3 000元的收入。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小明应被认定为(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既可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又可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5.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至人民法院。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6.原告薄某与被告李某要求离婚,对于未成年男孩小李,薄某称其无抚养能力拒绝抚养,李某亦称无抚养能力,不愿意继续抚养。两人违背的原则是( )A.诚信 B.绿色C.守法和公序良俗 D.平等7.某知名节目因发布了一则含有明显侮辱烈士言论的短视频而引发社会公愤,该节目也被迅速叫停。被侮辱烈士的后人对此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最终判决,该节目所属公司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是( )①侮辱英烈既是对英烈人格权的侵害,也有损公共利益②维护英烈的人格权益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该节目的行为侵犯了英烈及其后人的荣誉权④被侮辱的烈士仍有后人,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北京大兴期末)“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各编中都得到了贯彻。第三百四十六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 )①让破坏环境者的违法成本提高,倒逼企业调控宏观政策变化 ②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③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 ④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医院为了宣传,分别在手术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同时介绍该照片时使用了甲的真实姓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医院侵犯了甲的肖像权,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B.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C.丙网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但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D.乙医院和丙网站都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相应责任10.(2024·北京朝阳期末)张先生制止15周岁的小李在小区内不应踢球的区域踢球,小李不听劝阻并继续踢球。于是张先生将小李踢球的“背影”拍成了小视频,并以“这么小就不守规矩、不讲道理,请求转发,制止社会不良风气”为题在网络上发布,被众多网民转发,导致小李遭到网民谩骂。小李的同学也从小视频“背影”看出确实是小李在踢球,议论纷纷。小李的家长将张先生起诉至人民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张先生所拍的视频是小李踢球的“背影”,不构成对小李肖像权的侵害 ②张先生和跟进转发的网民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小李的名誉权 ③对于未成年人的不恰当行为给予批评,目的正当就意味着行为合法 ④发布有关未成年人的言论时,要注意最大程度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1.(2024·河南洛阳高二统考期末)高中生吴某在全市诗词大会中夺得总冠军,她的获奖照片被以新闻的形式刊登在当地一家报刊上。某日她偶然发现,一家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上印有她的获奖照片和名字。吴某和同学就此事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报刊和培训机构的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吴某的知名度,谈不上侵权 ②报刊和培训机构都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荣誉权,需承担侵权责任 ③报刊刊登吴某获奖照片的行为属于公益性新闻传播,不涉及侵权 ④培训机构未经吴某同意且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春节年假前夕,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亮亮为了面子到商店购买奖状,家长发现后找商家讨要说法,商家认为奖状是孩子买的,2元一张,价格不贵,不存在不公平交易,家长无权干涉。结合材料,从亮亮家长的角度反驳商家的错误主张。B级——通应用·融创新13.某儿童游乐园经常给前来游玩的儿童拍照,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效果较好的照片制作游乐园宣传广告。有些孩子的家长发现后,随即向游乐园方提出停止此侵权行为。在该起民事法律关系中,游乐园方( )①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②侵犯了孩子人格权中的姓名权 ③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侵犯了孩子人格权中的肖像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4.(2024·北京海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中的上述条款被称为“好人条款”。这些条款表明( )A.行为人只要是善意的就不用承担民事责任B.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C.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D.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2024·云南楚雄期末)12周岁的小孙在同学的陪同下到当地一家手机店用现金购买了一部高价品牌手机。小孙的父母知道后马上到该手机店退货,要求商家全额退款,双方协商未果后报警。本案中( )A.该手机店向未成年人售卖手机是违法行为B.小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手机的行为无效C.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该高价品牌手机D.本次买卖合同只有经过小孙父母的追认才能生效16.陈某与祝某原同属一家公司,系同事关系。因在工作中产生积怨,陈某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辱骂、诽谤祝某的文字。8分钟后,陈某在熟人劝说下删除,却因朋友圈中与祝某互相熟悉的同事包括公司领导有很多,致使大家对祝某议论纷纷,工作安排受到影响。本案中( )①陈某将祝某个人私密信息非法公之于众误导了公众舆论 ②陈某的侮辱行为导致祝某在工作单位中的评价实际降低 ③陈某在朋友圈发布的辱骂祝某的文字已构成名誉侵权 ④陈某在朋友圈公开发布辱骂祝某的文字构成隐私侵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紧紧围绕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制定了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某地公安机关工作发现,本地群众大量收到F儿童照相馆的广告骚扰电话。经查实,F儿童照相馆实际控制人席某为推广儿童照相业务,从家政公司、妇婴用品销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雇佣工作人员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同时,F儿童照相馆还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转卖至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牟利。(1)结合材料,运用人身权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席某的做法。(2)信息技术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从自然人或商家中任选一个角度,就正确对待个人信息提两点意见。课题综合检测(一)1.选B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明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①③符合题意;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错误;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④不选。2.选C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甲与乙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②应选;甲与丙的赠与关系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④应选;甲与税务机关之间、甲因交通违规被罚款扣分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①③不选。3.选B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监护职责,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此纠纷中小明侵犯了小军的身体权、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①正确。小明和小军都未满8周岁,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小明和小军的纠纷涉及人身关系中的人格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小军的人格利益,③正确。小明未满8周岁,有民事权利能力,没有民事行为能力,④错误。故本题选B。4.选B 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符合上述条件,应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5.选D 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是李某和快递公司,客体是快递物品,与张某无关,D正确,A、B错误。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和义务人,C错误。6.选C 薄某和李某离婚,对于未成年子女双方均拒绝抚养,二人的做法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7.选B 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是该节目的行为侵犯了英烈及其后人的荣誉权,侮辱英烈既是对英烈人格权的侵害,也有损公共利益,①③正确。②是维护英烈的人格权的意义,不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排除。被侮辱的烈士有无后人不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④排除。8.选C 政府调控宏观政策变化,企业没有这个权力,①错误。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材料表明民法典新增“绿色原则”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③正确。绿色原则的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愿原则的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且“确保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C。9.选D 本案中甲的照片仅见鼻子和嘴部,不能识别是甲的照片,因此乙医院和丙网站均没有侵犯甲的肖像权,A、C错误。丙网站并未采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导致甲的社会评价降低,故未侵犯甲的名誉权,B错误。乙医院和丙网站未经甲同意使用了甲的真实姓名,构成对甲姓名权的侵犯,应承担相应责任,D正确。10.选D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影像,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而张先生所拍的视频是小李踢球的“背影”且从小视频“背影”能够看出是小李在踢球,所以构成对小李肖像权的侵害,①不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而材料既表明张先生和跟进转发的网民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小李的名誉权,也表明发布有关未成年人的言论时,要注意最大程度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对于未成年人的不恰当行为给予批评,目的正当并不意味着行为合法,③不选。故本题选D。11.选D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和肖像有依法使用的权利,民法典保护自然人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不受侵犯。一家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上印有吴某的获奖照片和名字,说明培训机构未经吴某同意且以营利为目的,属于侵权行为,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①错误,④正确。报刊刊登吴某获奖照片的行为属于公益性新闻传播等合理利用情形,不涉及侵权,而培训机构将其姓名和肖像用于宣传招生则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和肖像权,需承担侵权责任,②错误,③正确。12.答案示例:①小学一年级的亮亮不满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家长有权监督亮亮的市场交易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②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任何一条都要承担民事责任。商家卖奖状给未成年人,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合理监督,是不合适的。13.选B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该起民事法律关系中,游乐园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是客体,①正确,③排除。游乐园方未经过儿童家长同意,私自把照片用于宣传,侵犯的是孩子们的肖像权,而不是姓名权,④正确,②排除。14.选D “行为人只要是善意的就不用承担民事责任”的说法过于绝对,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没有体现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也未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B、C不符合题意。民法典中的这些条款被称为“好人条款”,表明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5.选D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给未成年人手机并不违法,但在一定条件下法律效力存在瑕疵,A错误。小孙12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错误。本案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然人,C错误。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民事行为的(不涉及纯获利益的),该民事行为属于法律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12周岁的小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高价品牌手机的行为需要经过其父母(法定监护人)的认可和追认才能生效,因其父母不予追认,其购买行为无效,D正确。16.选C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陈某并没有将祝某个人私密信息非法公之于众,①不选;在朋友圈中与祝某互相熟悉的同事包括公司领导有很多,致使大家对祝某议论纷纷,工作安排受到影响,这说明陈某的辱骂行为导致祝某在工作单位中的评价实际降低,②应选;因在工作中产生积怨,陈某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辱骂、诽谤祝某的文字,陈某的行为已构成对祝某名誉权的侵害,③应选;陈某在朋友圈公开发布辱骂祝某的文字构成名誉侵权,而不是隐私侵权,④不选。17.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人身权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本案中席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买卖个人信息,侵犯了个人信息权,应承担侵权责任。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1)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席某从家政公司、妇婴用品销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雇佣工作人员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同时,F儿童照相馆还将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转卖至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牟利。席某侵犯了个人信息权,应该承担侵权责任。(2)示例:自然人角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需填写个人信息的操作,确保不会泄露个人信息。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如若泄露个人信息,及时报警。商家角度:要诚信经营、合法经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随意收集、转发、买卖公民个人合法信息。3 / 4课内综合——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人身权利的保护[议题驱动][案情回顾] 某餐饮公司向消费者推出手机扫码点餐服务。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某餐饮公司”公众号,授权商家获取消费者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进行线上点餐;若不同意授权商家获取上述信息,则无法进行线上点餐。2023年7月27日,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孔某使用手机进行线上点餐,并被注册为某餐饮公司的会员。孔某结账后发现,其取消关注“某餐饮公司”公众号后,仍是某餐饮公司的会员,被获取的个人信息仍存储在某餐饮公司处无法删除。孔某以个人信息权受到侵害为由,将某餐饮公司诉至人民法院。[法院裁判]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服务人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且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故某餐饮公司构成侵权。遂依法作出如下判决:某餐饮公司停止侵害,删除信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问题探究]1.试分析人民法院对本案判决的依据。2.本案中被告的行为违背了哪些民法基本原则?3.本案对企业的经营有何警示意义?[综合融通]1.全面认识民法基本原则(1)目的: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2)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3)内容原则 内涵 案例中违反原则的表现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被告强制授权获取个人信息——违反自愿原则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被告不告知原告可以用其他方式点餐,也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违反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案例中,被告的行为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违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全面认识人身权利比较 法律保护 法律要求/禁止生命权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身体权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健康权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回眸析材料:案例中的餐饮公司强制收集、储存孔某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侵权行为。[应用拓展]1.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商业推广文章中,使用了一张对知名艺人甲某的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文章中介绍公司即将迎来一名神秘朋友并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人物线索,该文章的评论区中大量留言均提及了甲某的名字或其网络昵称。该科技公司的行为( )①侵犯了甲某的肖像权 ②应停止使用甲某的肖像并赔偿甲某的经济损失 ③侵犯了甲某的隐私权 ④应向甲某公开道歉以消除社会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是民法典颁布的第四年,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①张某用赝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诚信原则 ②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 ③某快递公司招聘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公平原则 ④在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某小区业主吴某与该小区宠物店老板赵某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某,并在发布的信息中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语言,且使用赵某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某及宠物店的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如果吴某在小区业主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吴某在小区业主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某的名誉权 ③吴某使用赵某的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隐私权 ④赵某有权要求吴某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2023年,张某通过网络购买了大量公民手机号码信息,并进行出售以获取利益。公安机关根据线索当场查获其使用的手机,并从手机中发现了10个包含公民手机号码的电子文档,电子文档中包含手机号码58 760个。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手机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张某危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②张某盗卖个人信息,可能造成当事人人身和财产权益受损 ③张某处理个人信息未遵循诚信原则,违反了民法的相关规定 ④公民的个人信息均属于隐私,未经他人许可不得利用和处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课内综合——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人身权利的保护[议题驱动] 1.提示:公民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某餐饮公司变相强制收集、储存孔某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侵权行为。2.提示:①某餐饮公司强制授权获取孔某的社交账号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且不明示删除方法,违背了自愿原则。②某餐饮公司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③某餐饮公司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且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违反了诚信的原则。3.提示: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维权,有利于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依法经营;依法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拓展] 1.选B 由材料可知,该科技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某的肖像权,应向甲某公开道歉以消除社会影响,①④符合题意。本案中没有涉及该科技公司对甲某造成经济损失,②排除。本案中该科技公司的行为侵犯的是甲某的肖像权,没有涉及隐私权,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选A 张某用赝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以假充真,违反了诚信原则,①正确。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违反了自愿原则,②正确。某快递公司招聘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存在性别歧视,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③错误。在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④错误。故本题选A。3.选C 即便吴某在小区业主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但因包含侮辱、诽谤成分,侵犯了赵某的名誉权,且对赵某及宠物店的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其做法也是不当的,故赵某有权要求吴某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①错误,②④正确。吴某使用赵某的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肖像权,而不是隐私权,③错误。4.选A 手机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张某通过网络购买了大量公民手机号码信息,并进行出售以获取利益,故张某危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可能造成当事人人身和财产权益受损,①②正确。张某处理个人信息不仅未体现诚信原则,而且违反了民法及刑法的相关规定,③错误。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均属于隐私”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课内综合 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人身权利的保护.doc 第一课 课内综合.pptx 课题综合检测(一)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