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江西省鄱阳县四十里街友谊联考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 分。1.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与材料中的“战争”有关的是( )A.以义和团运动兴起为导火线 B.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2.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述情况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C.《天津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是孙中山与留日学界中来自国内各地的革命分子相结合的结果,实际上是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联合。其成立后的政治纲领是( )A.“振兴中华”B.“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4.这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但国家政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仍然没有改变。上述材料评价的是( )A. 五四爱国运动 B. 护国战争C. 武昌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5.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 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 106号)到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见证了( )第 1页,共 9页A.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历史印记 B.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的明确提出 D.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6.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盘踞的湖南、湖北的军阀进军。第七军钟祖培旅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盘踞的湖南、湖北的军阀”是(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皖系军阀 D.滇系军阀7.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重新鼓舞起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材料中的“会议”( )A.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8.历经 380余次战斗,攻占 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 14个省,翻越 18座大山,跨过 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以大会师而宣告胜利结束。对材料中所描述“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四渡赤水后完全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B.遵义会议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C.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D.陕北吴起镇的主力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9.这支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十八万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支军队是(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国民党二十九军 D.东北抗日联军10.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材料来自(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论联合政府》11.如图是某位同学摘抄的历史笔记。其中“?”处应该是( )第 2页,共 9页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12.1937年 7月 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中共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3.正面战场是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下列对正面战场的解读正确的是( )A.武汉会战前,日军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感觉困难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C.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中国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是国民党积极抗日,消极反共的结果14.对如图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A.参与战争的部队是八路军 129师B.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C.打破日军 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5.自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的百余年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对此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C.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第 3页,共 9页16.1945年 8月 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柳亚子称赞的“弥天大勇”指的是( )A.签订了《双十协定》 B.建立了联合政府C.实现了民主统一 D.制定了外交政策17.它安定了民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吸引国民党大量兵力于西北,采取巧妙的周旋、“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既歼灭了敌人,又减轻了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百团大战 B. 转战陕北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18.“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该措施( )A.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取得完全胜利的有力保障 B.彻底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改变中国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度19.如图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曲线图。“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第 4页,共 9页A.实业救国思想刺激经济的发展 B.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投资与扩张C.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 D.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20.《申报》从发刊到终刊,历时 77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通过这份报纸,我们看到的内容有( )①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 ②英国军队驻守在北京东交民巷③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举行通车典礼 ④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21.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浏览栏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2)浏览栏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图片中宣誓就职人的历史功绩,分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历史地位。(3)浏览栏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怎样的罪行?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怎样的本质?(4)浏览栏目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解放”有何历史性标志?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2)请依据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一个观点,并利用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事件之间的联系性。)第 5页,共 9页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批评运动只重视练兵,购械等具体事务,而没有触及中国的根本问题。认为这种只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变革社会制度的方式是无法使中国强大的。——《中国近代探索史》材料二中国近代一些先进的改良主义者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全球通史》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指什么?分析他批评的“这场运动”的进步性。(2)根据所学知识,“不流血的和平手段的改革”是指什么?写出能体现这一阶层人士经济利益的改革措施。(3)例举材料三中卡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写出一位即可)写出事件所标举的两大口号。(4)综合以上材料的探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24.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民创造民主革命】材料一这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人民创造革命道路】材料二《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因为继续进攻长沙,是中共临时中央原来的决定,不这样做无疑会被扣上逃跑的罪名。这更是一个创新的决策……无情的事实证明,苏联革命的一些模式在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要成功,只有独辟蹊径。……毛泽东是最先觉悟到的,并果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人民创造战争奇迹】材料三如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运用战略战术,并与农民融成一片。第 6页,共 9页【人民创造战争胜利】材料四在战役的壮阔前线和广袤后方,各解放区的人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支援前线的运动。据统计,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在这场战役中共计动员了 543万民工。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爱国运动”是指什么?哪一口号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迈出的第一步”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中国革命“独辟蹊径”的特点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图片反映的战略战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并分析概括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四中的“战役”是哪一场战争?几乎与其同时期进行的战役的成果是什么?(5)综合以上材料的探究,谈谈你的感悟。第 7页,共 9页参考答案1.C2.B3.D4.B5.B6.A7.C8.B9.D10.A11.C12.D13.B14.D15.B16.A17.B18.C19.D20.D21.【小题 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题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临时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共和国政权,其建立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终结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初步实践。【小题 3】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万人以上。凶恶残暴的本质。【小题 4】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22.【小题 1】事件:《辛丑条约》的签订。【小题 2】示例:观点:列强的一系列侵华行为,使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九一八事变后,日第 8页,共 9页军占领沈阳,东北逐步沦陷,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民族危机加深;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些列强侵华事件,一步一步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反映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综上可知,列强的一系列侵华行为,使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3.【小题 1】社会制度问题;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小题 2】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小题 3】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民主与科学。【小题 4】从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24.【小题 1】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小题 2】井冈山地处边界,地势险要;湘赣军阀之间存有矛盾;敌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小题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小题 4】淮海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小题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