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五石之瓠》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生命的内在价值——
《五石之瓠》
寒门学子钟芳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却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考古学,很多网友嘲讽她,选了一个没用的专业,将来只会坐冷板凳。近年来,选择金融、会计、律师的学生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些专业才有用,将来能挣钱,实现经济自由。对此,你怎么看?
情境导入:
活动一:认识庄子
01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活动一:认识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现存33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
作品简介
惠子,又名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魏国的相国,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魏齐楚对抗秦国。
根据《庄子》一书,惠子与庄子是有趣的辩友,他们的观点是对立的,他们的论题有“大而无用”“人故无情”和“鱼之乐”等。
惠子(约前369一前286)
另一个参加battle的出场嘉宾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梁之辩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石灰)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以石匠的故事描述了知音难求以及多老友怀念的心情;慨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送葬
活动二:初读文本
02
思考: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本文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请概括出来。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题目解释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五石(shí)之瓠(h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贻yí:赠送
之:前一个,的;后一个,代种子
树:名作动,种植
而:表顺承
实:容纳、充盈
以:用
坚:坚固,形作名,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举:拿起。
以为:把……做成
为wèi:因为
而:表因果,因而,所以
掊pǒu:击破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植起来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重量。剖开它,把它做成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因而击破它了。”
固:固然 拙zhuō:笨,这里作动词,不善于
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善:善于,擅长; 为:v,配制
事:职业 请:要求,请求,方:药方。
为wéi:从事 不过:不超过 一朝:一旦
鬻yù:卖,出售 与yǔ:给。
说yuè:同“悦”,取悦。另一种,游说,劝说。
庄子曰:“夫子固拙zhuō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wéi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yǔ之。’客得之,以(之)说yuè吴王。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个擅长配制不皲手药物的人,世世代代把漂洗丝絮作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百金来购买他的药方。宋人召集全家族的人来商量,说:‘我家世代从事漂洗丝絮的职业,收入不超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制药的技术,就可卖得百金,请大家同意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拿来取悦吴王。
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之)封,或不免于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huò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将jiàng:动词,带兵打仗
水:名作状,在水上
败:使动,使……失败,打败
裂地:划分土
封:封赏; 之:代词,代客人
一:相同,一样的
或:有的人;以:凭借,靠 省宾语“之”
所用:使用方法
乎:于,在
而:表转折,却
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在水上作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割地封赏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那么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解说大意】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植养大,结出果实能容下五石的东西。用它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成瓢,瓢却大得无处可容。(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打破了它。”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物,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
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领军队。在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结果大败越军,(吴王)就割地封赏他。能让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人借此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的缘故啊。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系着把它当作腰舟浮游在江湖之上,反却担忧它太大而无处可用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思考: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本文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请概括出来。
五石之瓠
不龟手之药
活动三:辨析空间
03
请双方辩手陈述自己的观点
惠子:五石之瓠,不能盛水、装东西,只能掊之,所以大而无用。
庄子:五石之瓠,做成大樽浮乎江湖,逍遥游,所以有无用之用。
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
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
观察者分析:
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
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 ,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
观察者分析:
请对方辩手进行反驳
庄子:你听过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吗?
庄子:……(讲故事中)……
惠子:哼,你说说看。
聪明的观察者,你能用一个思维导图将故事梳理一下吗?
并分析庄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表达什么?
不龟手之药
宋人→不免于洴澼絖
客 →获裂地封侯之赏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则所用之异也。
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事物的价值。
聪明的观察者,你能用一个思维导图将故事梳理一下吗?
并分析庄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表达什么?
在这两个故事中,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使用大葫芦的?宋人和客人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
观察者分析:
故事 人物 具体做法 结局 实质
不龟手之药 宋人

五石之瓠 惠子
庄子
世世为洴澼絖
鬻技百金
以说吴王
大败越人,裂地封侯
盛水浆、剖为瓢
为其无用而掊之
虑以为大樽
浮乎江湖
蝇头小利
大价值
蝇头小利
大价值
观察者分析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同样的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智慧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惠子:你庄子的学说就像“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庄子:那是你认识不到无用之用,你就和那些世代靠漂洗丝絮的宋人一样,目光短浅!
惠子讲的“五石之瓠”的故事,与庄子的“不龟手之药”,背后蕴含了什么深意?
暗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证明自己学说有大用,暗讽惠子见识浅薄
KO!完胜
惠子:从功利角度理解,强调事物在外在使用价值上的“有用” 。
庄子: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出发,认为“无用” 很可能有大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
老子认为世间的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而言的:事物中“无”的部分,能让“有”发挥作用,要重视“无”的作用。
庄子的看法和老子一样,他认为从功利的角度看大葫芦是“无用”的,但这种“无用”也是一种“用’”——无用之用。
观察者分析:惠子和庄子争辩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有用VS无用
明晰道理:从这个寓言故事可以看出庄子的追求是什么?
摒弃功利,
追求精神自由
逍遥游
注重追求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
导图引路,总结全文
《五石之瓠》借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展开说理,突显了小大之辩、“无用”之大用。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
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
讽惠子固陋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活动四:悟逍遥之境
04
庄子擅长转换视角,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庄子批判了惠子固执于事物功利价值的认识。庄子的“无用之用”传承了老子的思想,他运用寓言进行说理呈现出和老子不同的说理风格。
诸子百家关注政治秩序重建,将眼光落在短暂而有限的现实社会中。庄子则企图为人类寻找一个摆脱生命困境的途径,庄子蔑视世俗功利、追求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的生命境界的精神,恰好和儒家的群体意识、积极入世形成一种互补。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庄子的大用
古代那些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的士子们,他们桌子上摆着“四书五经”之类的高头讲章,但若我们去翻翻他们枕头底下,一定是放着一本《庄子》。有庄子垫底,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考中的,便高淡阔论高视阔步地去治国平天下,做儒家;考不中的,回到陋室,凄凄凉凉,头枕庄子,做一回化蝶之梦,或南柯之梦,也是一剂镇痛良方。而梦醒之后,悟出“世事庄周蝴蝶梦”,齐贵贱,等生死,则眼前无处不是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身旁无处不是周行不殆的造化之机——庄周,庄周,本即是康庄大道,周行不殆之意也。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你曾早起,无比期待地看过一场日出吗?你曾静静地等待,只为看月亮升起吗?安静地坐在公园听听鸟鸣,感受清风拂面,捡几片叶子做标本;在下雨天去踩水坑,看大雨落下;泡一壶茶,听一首歌……
这个课又不讲题,光学习课文有什么用?
你学这个专业(冷门)有什么用?
看这个闲书有什么用?
收集这些贴纸、手办有什么用?……
不好好学习,净整这些有的没的……
你曾经听过这些话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只追求大葫芦实用价值,而忘记该如何浮乎江湖的惠子。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切都以效率、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科技的效率让我们出行、工作节约了时间,可是我们也失去了时间,失去了属于我们的心灵独处的时间,热热闹闹的世界好像永远没办法填满,蝇营狗苟、追名逐利,时间被充满,心灵却极度空虚,因为我们缺少了精神的自由,要享受生命而不仅是使用生命。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周国平《风中纸屑》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悦己》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李元胜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都被吹到窗外
我已经虚度了世界,它经过我
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
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
一些无意义,像被虚度的电影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
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情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学习任务四』 结合两篇课文,思考老子和庄子阐述“道”有何不同? 试分析《老子》和《庄子》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语言韵味。
在思想上,庄子大体继承了老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他们都能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崇尚自然、无为。
庄子并非仅仅对老子的思想进行发挥,本文中的“无用之用”,不仅发展了老子对“有”和“无”的辩证思考,还体现出庄子不为功利所束缚,自由、自适的精神追求。
【比较鉴赏】
论说风格:
《老子》说理冷静,善于汲取俗世经验,具有辩证色彩。
《庄子》汪洋恣肆,善以寓言故事形象说理,把哲学思想寄托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对话中,留给读者去体悟,将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哲理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庄子创造了一种优美飘逸的说理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鲁迅:“(庄子)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语言韵味:
《老子》语言简约、表意深刻、表达严谨,具有独特的魅力。
有的直接论说道理,简洁有力,观点一目了然。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有的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说理层层推进,气势如虹,寓意鲜明。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庄子》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如文中庄子批评惠子“拙于用大”“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其中“拙”“蓬之心”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突显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经典之用】
再回到上课前讨论的话题,钟芳荣的选择和大众的选择,你有答案了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示例1: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学,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是否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有了高于现实的信仰,就如康德所言的“仰望星空”一样,它给生命以方向、以希望。就像苏轼,远谪黄州,政治失意,人生遇到低谷。但当他让生命融入天地自然,认识到“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东坡。苏轼在所谓的“无用”之中成就了人生的“大用”。舍弃无用,也许就舍弃了生活本身。
示例2:“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就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即便是人类史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在刚开始时,也曾经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初始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而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之后,他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为了大用。
示例3: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