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主观题背诵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主观题背诵清单

资源简介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主观题背诵清单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为什么既要重视国有企业,又要支持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国民共进)
①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⑤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⑥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国企混改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②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⑤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⑥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⑦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夜市经济、地摊经济】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位)
③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作用)
④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4、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政府角度:(营商环境)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③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④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非公有制企业角度: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非公有制人士角度:
①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5、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③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⑤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⑥企业要完善激励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⑧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学会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
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如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国家: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③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④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⑤政府履行好经济职能,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2)企业: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消费者、个人:
①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③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既促进效率提高,又促进共同富裕。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⑤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8、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要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③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规则,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⑤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激发各种所有制企业活力;要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9、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③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④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⑤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⑨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升级。
⑩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相结合。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兼顾效率与公平。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劳动者能力和素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10、坚持新发展理念: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要培养顶尖人才。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不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
【第四课 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合理有序(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根本措施)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制度基础)
③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要坚持在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两个同步)
④在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政策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初次分配)
⑤在再分配方面,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再分配)
⑥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
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12、为什么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 ?
①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必须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②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社会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③社会保障是“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④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⑤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⑦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⑧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保需求。
⑨完善社会保障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13、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①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清晰。
④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
14、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我国促进国内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措施
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效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潜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促进创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⑤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岀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5、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
①贯彻创新,绿色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风力,水力),增加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损耗与污染气体的排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推动能源开发和提高技术利用水平,培育新动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⑤加强宏观调控。为碳中和提供制度,政策依据,发挥税收作用,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环保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⑥加强宣传,提升国民碳素质,增强低碳绿色意识,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16、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①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②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④完善个人利益收入分配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⑤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⑥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17、运用经济与社会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特征。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让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共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既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