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爱情是人类真挚的情感,有的爱情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作为诗歌的源头,《诗经》开篇便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勇敢而直接的爱情。《邶风·静女》,同样谱写了一首清新纯朴的恋歌。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采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回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内容:“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表现手法:★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诗 经 六 义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铺陈叙述) 排比比:“以彼物喻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起兴)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共收入从 ______到________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原来称为 《_____》 或 《______》 ,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 、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的句式,以______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反复吟唱。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泛指儒家经典。诗歌总集春秋中期西周初年诗诗三百颂赋比兴四重章叠句风雅整 体 感 知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河南安阳安阳汤阴的三圣分别指的是武圣岳飞、文圣周文王、医圣扁鹊,所以汤阴县也被称为“三圣之乡”)静女:娴静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诗经·邶风·静女》姝:俟:隅:搔:踟蹰:娈:贻:彤:炜:怿:荑:洵:sìyúsāochí chúluányítóngwěiyìtíxúnshū读音怿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每一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第一章:写青年之急第二章:写美人赠管第三章:写美人赠荑第一章字词:静:娴静,文雅。 爱:隐藏。其:形容词词头。 见:出现。姝:美丽。 搔:挠。俟:等候。 踟蹰:徘徊。城隅:城上的角楼。翻译:娴静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故意躲藏不出现,急得我我挠头徘徊又紧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男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男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第二章字词: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萧。有:形容词词头。炜:鲜明有光。 说:喜爱。怿:喜爱。女:通“汝”,你,指“彤管”。翻译:娴静姑娘真美好,送我一枝小彤管。彤管鲜红有光彩,爱这彤管真美丽。“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男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表明男子对女子的美丽喜爱。第三章字词: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洵:确实。匪:通“非”。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草,荑草美好又珍异。并非你这荑草美,只因是美人相赠,情意厚。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男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爱屋及乌)、托物抒情。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表明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总 结剧本创设选取诗中的一个镜头创设剧本要求:叙述人称不限,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文体不限,内容积极健康情人相约图(成功的细节描写)静女情人相见图情人送别图(顶针)物微而情意浓借物写情深悟诗情思考:两位热恋中青年男女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男女青年约会时的情景,极富写实性,虽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这首诗歌生动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对日常生活中热诚真挚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静女的形象分析①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描写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分析人物形象③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又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也许(1)女主人公想隐藏起来观察一下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是否适合约会;(2)女主人公想隐藏起来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等她,是否值得托付;(3)女主人公想故意捉弄一下男子。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的特点。委婉含蓄可以从她喜爱男主人公却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分析人物形象男子的形象分析①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③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④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当女主人公没有出现时,男主人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急得他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综上可见,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分析艺术手法(1)对比:“搔首踯躅”和“说怿女美”,表现了男子心情的变化。(2)象征:彤管、荑草象征爱情的热烈、纯洁。 (3)双关:“说怿女美”,表面上是在赞美彤管的美丽,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4)顶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5)赋:全篇运用,围绕对女子的爱恋,就三件事直接铺叙。 (6)重章叠句。概括情感主旨《静女》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一次恋人的约会,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草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和健康纯真的感情。也反映出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拓展阅读爱情是什么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这个礼节派媒人去的时候,还要带一个礼物。礼物用的是什么呢?大雁。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抬大轿、明媒正娶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风·氓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树爱人的能力 获得爱的能力不要轻易开始一段关系,不要伤害,尊重彼此,不要着急当爱不在了,理智和体面的离开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静女》所表现的爱情,虽然没有成年人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的洗练和深沉,却因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穿越千百年的时空,至今仍感动着我们。但我们大家必须明白,爱情不是一瞬间的感动心动而是恒久的委身,爱情应该是理智、慎重、严肃的。玫瑰花很漂亮,但它如果开错了季节,很快就会枯萎;青果子过早地摘下来,吃下去也难免是满口的苦涩。有朝一日,当你成长成最好的你,爱情自然会向你招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