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浙教版九上-专题03 金属(2.1~2.2,知识梳理+题型强化)(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精讲】浙教版九上-专题03 金属(2.1~2.2,知识梳理+题型强化)(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精讲】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考点梳理与巩固
专题03 金属
知识点一、金属材料
1.金属的普遍特性:常温时,除汞是液体外,其余是 固体 ; 一般密度较大;具有 金属光泽 ;是良好的
导电体 、导热体,具有延展性,密度和熔点较高。
2.非金属的性质:常温时,除溴是 液体 外,其余是气体和固体;有多种颜色,不具备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
3.几种常见的金属。
⑴铁(Fe): 银白 色金属光泽,质软,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 导电 性和导热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纯铁很 软 ,不宜用来制造机械和其他用品。
(2)铝(A1): 银白 色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导电性和 导热 性。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 氧化膜。常用于冶炼、制造电线、电缆等。
(3)铜(Cu): 紫红 色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 不活泼 ,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生成 碱式碳酸铜 。用于制造 电线 、电缆、电器、零件等。
4.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 金属 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 低 ,硬度比各成分 大 ,抗腐蚀性能 更好 。
5.生铁和钢都是由 铁 和镁 等元素形成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髙于钢。
6.金属的污染及废弃金厲的回收。
(1)废弃的金属污染环境。
①普通的废旧电池中含有 汞 等重金属,如果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重金属离子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②铅、镉等有毒金属的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2)废弃金属的回收:通过回收,使金属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节约 金属 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知识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 金属氧化物,如3Fe+20=FeO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而生成了一层致密的 氧化铝薄膜 ,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 被腐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 极不活泼 。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1==NiCl + H↑ ②Ni0+2HC1===NiCl+ H20
③Ni0+4HC1==NiCl+Cl↑ +2H0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2AgNO =Ni(NO )+2Ag 。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 反应。
(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降低 ;(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3.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 和 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4.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强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氢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前面 的金属能把位于 后面 的金厲从它们的 化合物 的水溶液里置换出来。
5.铁生锈的条件:铁与 氧气 、水 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FeO.XH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铜绿的化学式: Cu (OH) CO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 干燥 :②表面涂 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不锈钢。
题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下列产品的制作过程主要采用了铸造工艺的是(  )
A.陶瓷花盆 B.塑料花盆
C.铁锅 D.玻璃杯
【答案】C
【详解】铸型工艺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铸型获得铸件的工艺。铁锅一般是通过铸造(铸型工艺 )制成;陶瓷花盆是陶瓷工艺( 涉及制坯、烧制等);塑料花盆是塑料成型工艺(如注塑等 );玻璃杯是玻璃成型工艺(如吹制等 )。故选C。
2.人民币中的硬币和一些纪念币都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下列币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
A.铝质壹分 B.铜锌合金梅花5角
C.铁芯镀镍菊花1元 D.银质亚运会纪念币
【答案】C
【分析】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叫做铁磁性物质,常见的铁磁性物质有铁、钴、镍等。
【详解】A、铝不是铁磁性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错误;
B、铜、锌不是铁磁性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错误;
C、铁和镍都是铁磁性物质,能够被磁铁吸引,故正确;
D、银不是铁磁性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错误。
故选C。
3.下列金属加工工艺中,主要通过对金属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来获得所需形状的是( )
A.锻造方式 B.铸造技术
C.焊接技术 D.切削加工
【答案】A
【详解】A、锻造是通过对金属施加压力,让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故正确;
B、铸造是把金属熔化后注入模具成型,不是通过施加压力使其塑性变形,故错误;
C、焊接主要是连接金属部件,并非通过施加压力使金属塑性变形来获得形状,故错误;
D、切削加工是去除多余材料,不是通过施加压力使金属塑性变形,故错误。
故选A。
4.我国成功研制出厚度为0.015mm的手撕钢,打破了全球手撕钢领域的最薄纪录。根据常见金属成型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手撕钢通过 选填“轧制”或“冲压”)成型技术加工而成。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这主要利用了手撕钢材料 特点。
A.高强度  B.高韧性  C.导电性
【答案】 轧制 AB
【详解】[1][2]轧制成型技术是以旋转轧辊为工具实现金属塑性变形的锻造成形工艺,其核心分类包含纵轧、横轧与斜轧。冲压成型技术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因此手撕钢通过轧制成型技术加工而成,其强度高、韧性好,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
故选AB。
题型二、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5.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各种工具的发明与改进,下列工具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石器 B.石斧 C.青铜器 D.瓷碗
【答案】C
【详解】A.石器是用天然石材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斧是用天然石材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青铜器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符合题意;
D.瓷碗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全部是金属单质的一组是( )
A.硫氧气碳
B.石墨铝黄金
C.钻石铁片溴
D.镁带铜汞
【答案】D
【详解】A、硫、氧气和碳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非金属单质,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铝和金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不符合题意;
C、钻石和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不符合题意;
D、镁、铜和汞都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符合题意。故选D。
7.下列生活用品中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 )
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茶壶
【答案】B
【详解】A、陶瓷杯由陶瓷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碗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符合题意;
C、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的茶壶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是由硅酸盐制成,不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成都出土的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东汉说唱俑 B.龙纹铅饼币
C.“郫”字青铜戈 D.黄金面具
【答案】A
【分析】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
【详解】A、东汉说唱俑的材料是陶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龙纹铅饼币是用铅制成的,铅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青铜戈是用青铜制成,青铜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黄金面具是用黄金制成,黄金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三、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9.《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  )
A.熔点更低 B.硬度更大
C.密度更小 D.导热更好
【答案】B
【详解】“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更大。故选B。
10.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正式开站,其主体采用轻质高强的钢材,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一种铁铝合金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C.钢是纯净物 D.钢是有机合成材料,且硬度、强度、熔点都高于铁
【答案】B
【详解】A、钢是一种铁碳合金,故说法错误;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腐蚀性,故说法正确;
C、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D、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其硬度和强度大于铁,熔点比铁低,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1.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常用于食物的冷藏和保鲜,其鉴体镂空铸件常以耐火材料制外壳,用融蜡法制作空腔后再浇铸青铜液,冷却后脱壳成型(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青铜为铜锡合金)。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青铜制作铸件是因为其熔点高硬度大
B.物质熔点大小:石蜡<耐火材料<青铜
C.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蜡模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A、金属制成合金后其硬度要比原金属的硬度要大、熔点低,故说法错误;
B、从制作流程看,先熔化石蜡(说明石蜡熔点相对低),然后浇铸青铜液(青铜要熔化,其熔点比耐火材料低,因为耐火材料在过程中是外壳,未熔化),所以物质熔点大小应为:石蜡<青铜<耐火材料,故说法错误;
C、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金属合金,青铜属于金属合金,所以是金属材料,故说法正确;
D、石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升高,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为U盘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 (填1种)。
(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 。
(3)铜箔基板上布满电子线路,这是利用了铜的 这一物理性质。
【答案】(1)铜箔/铝合金
(2)质轻
(3)延展性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图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铜箔基板中的铜箔、铝合金保护套中的铝合金。
(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质轻。
(3)铜箔基板上布满电子线路,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这一物理性质。
题型四、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13.社区垃圾桶上印有以下4种标志,空的铝制易拉罐应投放的垃圾桶上的标志是(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B
【详解】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空的铝制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1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某市从8月1日起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那么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易腐垃圾 D.其它垃圾
【答案】A
【详解】金属饮料罐大部分是铝制品,属于可回收物。
故选A。
15.我市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易腐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A
【详解】金属饮料罐大部分是铝制品,属于可回收废物,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瑞安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内,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三类科学处置。
(1)某小区放着如图所示三只垃圾桶。下列家庭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是
A 废电池 B 铝制易拉罐 C 剩饭 D 过期药品
(2)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可以从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Cd)。其方法如下:
步骤1: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焙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CdO);
步骤2: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使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答案】 B
【详解】(1)可回收物是能够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垃圾,厨余垃圾是厨房中产生的垃圾,有害垃圾是对人、环境都危害的垃圾。废铝制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剩饭剩菜投到厨余桶;废电池和过期的药品投入有害垃圾桶中。故选:B。
(2)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题型五、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17.我县荣获2019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为推进全省垃圾治理作出新贡献。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是(  )
A.废旧电池 B.过期药品 C.剩饭剩菜 D.铝制易拉罐
【答案】D
【详解】废铝制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剩饭剩菜投到厨余桶;废电池和过期的药品投入有害垃圾桶中。故选D。
18.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答案】C
【详解】某些地方所产大米辐射超标。可能是使用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的水,浇灌水稻,这些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积累,导致金属污染造成的。
故选C。
19.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的水银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2)超市中许多小包装食品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
【答案】 B 延展性
【详解】(1)水银指的是金属汞,所有的金属都是单质。故选B。
(2)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
20.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 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依度的关系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的 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定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氧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氧化钠
【答案】 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根中铁、镁、锌金属元素的含量 B
【详解】(1)由图示中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可知,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故填: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2)由三幅图示信息可知,秋华柳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故填:根中铁、镁、锌元素的含量;
(3)碳酸钙、氯化钠均不能与氯化镉反应,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镉沉淀,而氢氧化钠腐蚀性强,价格高,所以使用氢氧化钙;故填:B。
题型六、金属的化学性质
21.为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说明金属的生锈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B.本实验说明金属的生锈与水有关
C.Ⅰ装置左侧液面明显上升,Ⅱ装置左侧液面明显下降
D.Ⅰ装置左侧液面明显上升,Ⅱ装置左侧液面基本不变
【答案】D
【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本实验说明金属的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本实验中Ⅰ装置、Ⅱ装置中都有水,不能说明金属的生锈与水有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Ⅰ装置铁生锈消耗氧气,左侧液面明显上升,Ⅱ装置铁不生锈,左侧液面基本不变,不会明显下降,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Ⅰ装置铁生锈消耗氧气压强减小,左侧液面明显上升,Ⅱ装置铁不生锈,左侧液面基本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为了研究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金先将金属铁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明显现象,接下去小金还应补充下列实验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在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金将金属铁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为得出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再证明锌>铁,故小瑞还应再做B实验,铁和硫酸锌溶液不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即锌>铁。故选B。
23.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某种金属粉末,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图中圆圈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以及比列关系。
(1)图中小圆“”所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
A.Cu B.Fe C.Al D.Na
【答案】(1)H+
(2)B
【详解】(1)
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金属粉末充分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为H+和Cl-,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是金属离子和Cl-,分析微粒示意图可知,反应后没有了,则为H+,为Cl-,为金属离子;
(2)分析微粒示意图可知,反应后金属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盐酸中的氢,故选项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亚铁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符合图中数量关系,故选项正确;
C、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后铝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3,不符合图中数量关系,故选项错误;
D、将金属钠投入盐酸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金属钠过量,则反应后钠离子的数量会大于氯离子的数量,不符合图中数量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4.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于是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1)【探锈】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①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②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
(2)【除锈】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3)【防锈】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兴趣小组继续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发现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科研课题。
【答案】(1) 隔绝空气 同时具有水和空气
(2)
(3)铁制品表面刷漆(合理即可)
【详解】(1)①图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溶于水,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②一周后,观察A(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B(与氧气隔绝)、C(与水隔绝)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锈蚀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的结论;
(2)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3)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刷漆或涂油等。
题型七、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将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乙表面有丙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乙>甲>丙
【答案】A
【详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将甲、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即甲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乙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乙表面有丙析出,即乙能够与丙的盐溶液反应,证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故选A。
26.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甲、乙试管加入CuSO4溶液,锌片表面会有金属析出
B.若向甲、乙试管加入稀盐酸,铜片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C.若向甲、乙试管加入MgSO4溶液,锌片表面会有金属析出
D.若向甲、乙试管加入AgNO3溶液,能比较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
【答案】A
【详解】A、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若向甲、乙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片表面会有紫红色金属铜析出,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若向甲、乙试管加入稀盐酸,铜片表面不会有气泡产生,错误;
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锌片表面不会有金属析出,错误;
D、锌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都能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无法比较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错误。
故选A。
27.模拟二歧分类法,结合金属的性质对铁、铜、银、锌四种金属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则P为(  )
A.铁 B.铜 C.银 D.锌
【答案】C
【详解】铁、铜、银、锌四种金属中能与酸反应的是铁、锌,不能与酸反应的是铜、银,故3中金属是铜、银;铜、银中银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则P为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探究铁生锈的外部条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1)【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得出,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 。
(2)【实验思考】
①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 。
②本实验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 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
【答案】(1)同时接触氧气和水/潮湿的空气
(2) 五分之一/ 试管中水面上升 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阻止铝继续被空气氧化;铁虽然也会在空气中氧化,与氧气和水反应,但是生成的铁锈疏松,无法阻止进一步反应
【详解】(1)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说明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通过比较得出,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同时接触氧气和水(潮湿的空气);
(2)①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当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后,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五分之一;
②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试管中水面上升(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③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铝暴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而铁虽然也会在空气中氧化,与氧气和水反应,但是生成的铁锈疏松,无法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精讲】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考点梳理与巩固
专题03 金属
知识点一、金属材料
1.金属的普遍特性:常温时,除汞是液体外,其余是 ; 一般密度较大;具有 ;是良好的 、导热体,具有延展性,密度和熔点较高。
2.非金属的性质:常温时,除溴是 外,其余是气体和固体;有多种颜色,不具备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
3.几种常见的金属。
⑴铁(Fe): 色金属光泽,质软,具有良好的 性、 性和导热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纯铁很 ,不宜用来制造机械和其他用品。
(2)铝(A1): 色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性和 性。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 。常用于冶炼、制造电线、电缆等。
(3)铜(Cu): 色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 ,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生成 。用于制造 、电缆、电器、零件等。
4.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 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 ,硬度比各成分 ,抗腐蚀性能 。
5.生铁和钢都是由 和 等元素形成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
6.金属的污染及废弃金属的回收。
(1)废弃的金属污染环境。
①普通的废旧电池中含有 等重金属,如果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重金属离子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②铅、镉等有毒金属的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2)废弃金属的回收:通过回收,使金属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节约 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知识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 ,如3Fe+20=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而生成了一层致密的 ,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 。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1==NiCl + H ↑ ②Ni0+2HC1===NiCl+ H20
③Ni0+4HC1==NiCl+Cl↑ +2H0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3.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 和 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4.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的水溶液里置换出来。
5.铁生锈的条件:铁与 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 接触。铜绿的化学式: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 :②表面涂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不锈钢。
题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下列产品的制作过程主要采用了铸造工艺的是(  )
A.陶瓷花盆 B.塑料花盆
C.铁锅 D.玻璃杯
2.人民币中的硬币和一些纪念币都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下列币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
A.铝质壹分 B.铜锌合金梅花5角
C.铁芯镀镍菊花1元 D.银质亚运会纪念币
3.下列金属加工工艺中,主要通过对金属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来获得所需形状的是( )
A.锻造方式 B.铸造技术
C.焊接技术 D.切削加工
4.我国成功研制出厚度为0.015mm的手撕钢,打破了全球手撕钢领域的最薄纪录。根据常见金属成型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手撕钢通过 选填“轧制”或“冲压”)成型技术加工而成。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这主要利用了手撕钢材料 特点。
A.高强度  B.高韧性  C.导电性
题型二、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5.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各种工具的发明与改进,下列工具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石器 B.石斧 C.青铜器 D.瓷碗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全部是金属单质的一组是( )
A.硫氧气碳
B.石墨铝黄金
C.钻石铁片溴
D.镁带铜汞
7.下列生活用品中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 )
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茶壶
8.下列成都出土的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东汉说唱俑 B.龙纹铅饼币
C.“郫”字青铜戈 D.黄金面具
题型三、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9.《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  )
A.熔点更低 B.硬度更大
C.密度更小 D.导热更好
10.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正式开站,其主体采用轻质高强的钢材,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一种铁铝合金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C.钢是纯净物 D.钢是有机合成材料,且硬度、强度、熔点都高于铁
11.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常用于食物的冷藏和保鲜,其鉴体镂空铸件常以耐火材料制外壳,用融蜡法制作空腔后再浇铸青铜液,冷却后脱壳成型(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青铜为铜锡合金)。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青铜制作铸件是因为其熔点高硬度大
B.物质熔点大小:石蜡<耐火材料<青铜
C.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蜡模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2.如图所示为U盘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 (填1种)。
(2)制作保护套的材料铝合金替代铁的主要优点是 。
(3)铜箔基板上布满电子线路,这是利用了铜的 这一物理性质。
题型四、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13.社区垃圾桶上印有以下4种标志,空的铝制易拉罐应投放的垃圾桶上的标志是(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1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某市从8月1日起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那么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易腐垃圾 D.其它垃圾
15.我市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易腐垃圾 D.其他垃圾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瑞安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内,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三类科学处置。
(1)某小区放着如图所示三只垃圾桶。下列家庭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是
A 废电池 B 铝制易拉罐 C 剩饭 D 过期药品
(2)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可以从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Cd)。其方法如下:
步骤1: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焙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CdO);
步骤2: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使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题型五、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17.我县荣获2019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为推进全省垃圾治理作出新贡献。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是(  )
A.废旧电池 B.过期药品 C.剩饭剩菜 D.铝制易拉罐
18.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19.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的水银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2)超市中许多小包装食品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
20.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 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依度的关系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的 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定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氧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氧化钠
题型六、金属的化学性质
21.为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说明金属的生锈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B.本实验说明金属的生锈与水有关
C.Ⅰ装置左侧液面明显上升,Ⅱ装置左侧液面明显下降
D.Ⅰ装置左侧液面明显上升,Ⅱ装置左侧液面基本不变
22.为了研究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金先将金属铁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明显现象,接下去小金还应补充下列实验中的(  )
A. B.
C. D.
23.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某种金属粉末,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图中圆圈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以及比列关系。
(1)图中小圆“”所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
A.Cu B.Fe C.Al D.Na
24.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于是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
(1)【探锈】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①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②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
(2)【除锈】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3)【防锈】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兴趣小组继续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发现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科研课题。
题型七、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将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乙表面有丙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乙>甲>丙
26.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甲、乙试管加入CuSO4溶液,锌片表面会有金属析出
B.若向甲、乙试管加入稀盐酸,铜片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C.若向甲、乙试管加入MgSO4溶液,锌片表面会有金属析出
D.若向甲、乙试管加入AgNO3溶液,能比较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
27.模拟二歧分类法,结合金属的性质对铁、铜、银、锌四种金属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则P为(  )
A.铁 B.铜 C.银 D.锌
28.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探究铁生锈的外部条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1)【实验结论】通过比较得出,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 。
(2)【实验思考】
①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 。
②本实验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 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