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章末复习(2)-----互余、互补、垂线-------定义、性质、识别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1212∟互余如果∠1+∠2= ____°,那么∠1和∠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 ∠2是∠1的余角.90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3=90°-∠1∠4=90°-∠2∠1 =∠2∴∠3 =∠4CDE∟1234βα画法: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识别:ABc┗∴∠A+∠B=900∵∠C=900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1=∠ B∠2=∠A同角的余角相等∟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如果∠α+∠β= ,那么∠α与∠β互为补角,互补1800其中∠是∠的补角、 ∠是∠的补角.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180°-∠1∠4=180°-∠2∠1 =∠2∴∠3 =∠41234Oα画法:定义:∠1和∠2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2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ABCDO12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1=∠2判定: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两对对顶角∠1=∠3∠2=∠412ABCO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1的邻补角有___________。反向延长线∠2互为邻补角性质:∠1+∠2=180°如果 C、O、D三点共线那么∠1和∠2互为邻补角。判定:ACDO2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 ,其他三个角也都为 ,此时,这两条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交点叫做 .直角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直角baOa、b互相垂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b也叫a的垂线.垂足垂线:① a⊥b,垂足为O.② b⊥a,垂足为O.lAB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BP0CDEF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PO的长度:点P到直线AB的距离.∵∠AOC=90°如果直线AB、CD 相交于点O,∠AOC=90°,那么 AB⊥CD.ABCDO判定:(已知)(垂直的定义)∴AB⊥CD画法:1.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ABCD画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OABCD画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2.两条射线互相垂直是指这两条射线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O∵∠3和∠4互为补角∴∠3+∠4=180°∵∠1和∠2互为余角∴∠1+∠2=90°90 ∟O1290 ∟90 ∟34识别:acbabcabcabc高是一条线段顶点顶点向对边所在直线引作垂线形成的垂足{ABCD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BC边上的高线: ADAC边上的高线: BEEAB边上的高线: CFFH三角形的高线.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 ;垂足是____AB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 ;垂足是____CBABC斜边AC边上的高是 ;垂足是___BDBB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角高线,且相交于直角顶点。DHHD锐角三角形有三条角高线,且相交于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外部。性质:识别:1234DABC1.如图,∠1=∠2,∠3=∠4,说明:AC=AD解:∵∠ =180 -∠3∠ =180 -∠4 而∠3=∠4(已知) ∴∠ABD=∠ABC 在△ 和△ 中( ) (公共边)( ) ∴△ ≌ △ ( )∴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BDABCABC∠1=∠2AB=AB∠ABD=∠ABCASAAC=ADABD已知已证ABCABD夯实基础,稳扎稳打2.已知:如图,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BD=CD.求证:AD=CD.证明:∵∠ACB=90°,∴∠A=90° ∠B,∠ACD=90° - ∠BCD∵BD=CD,∠B=∠BCD,∴∠A=∠ACD(等角的余角相等),∴AD=CD.BACD3.已知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E,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 △ADF是等腰三角形.倒推法:△ADF是等腰三角形.AF=DF∠1=∠2∠1=900-∠C∠2=∠3=900-∠B∠B=∠CAB=AC2⌒ACBEFD∟1⌒⌒3连续递推,豁然开朗4.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E是AC上一点,且BF=AC,DF=DC.求证:BE⊥AC.证明:∵AD⊥BC∴∠BDF=∠ADC=900在Rt△BDF和Rt△ADC中∴ Rt△BDF≌ Rt△ADC ( )HLBF=AC,DF=DCABCDEF┓⌒⌒⌒⌒1234∴∠1=∠2∵∠3=∠4∵∠1+∠3=900∴∠2+∠4=900∴BE⊥AC5.如图,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法1∵AB=AC , AD=AE∴∠B=∠C , ∠ADE=∠AED在△ABE和△ACD中∴△ABE≌△ACD(AAS)∴BE=CD∴BE-DE=CD-DE即BD=CE。如图,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H过A作AH ⊥ BC于H∵ AB=AC , AD=AE∴ BH=CH , DH=EH∴BH-DH=CH-EH即BD=CE法2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