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综合评价(A)1.下图是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制作的穿孔骨针。这一历史遗存印证当时人类( ) 穿孔骨针A.开始懂得饲养家畜家禽 B.已经发展出原始农业C.会缝制衣物以御寒保暖 D.建造房屋以实现定居2.在历史项目式探究学习中,小华所在小组分配到的任务是探究北京人的生活,通过探究他们得出结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下列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 )A.动物化石 B.头盖骨、牙齿化石C.打制石器 D.灰烬、烧石和烧骨3.如图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灰烬。该灰烬长570毫米,宽200毫米,呈灰黑色钙质,堆积致密,胶结成块装,距今70万-20万年。该灰烬包含多种物质,其中包括( )A.碳化稻粒 B.家猪骨骼 C.动物化石 D.彩陶碎片4.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化石出土于( )A.半坡居民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北京人遗址的出土文物中,能够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的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使用的石器C.遗址中发现的烧骨 D.遗址中发现的牙齿化石6.古代生物遗骸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到环境等作用的影响,DNA分子通常高度降解,序列残缺不全但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对古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寻找古DNA序列的异同,从而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生物学的视角。这说明( )A.古代生物都能研究出成果 B.现代技术有助于历史研究C.现代技术决定人类的起源 D.我国是最早有古人类国家7.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A.人类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族的形成D.原始农耕文明的兴起8.文物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下列文物共同反映出我国原始陶器( )A.源于南方劳动实践 B.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C.证实早期国家诞生 D.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9.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原始先民使用的生产工具C.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D.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状况10.下列发现可以说明龙在中国( )文物名称 发现地 距今时间石堆龙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距今药有八千年蚌龙 河南濮阳 距今约有六千年黄土龙 内蒙古清水河 距今约有六千年A.影响深远 B.形象固定 C.分布集中 D.起源多元11.安新庄遗址位于今唐山市迁安县安新庄村南,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器物,石器主要有斧、铲、锛、凿、刀、球、杵、石镞、石网梭、石网坠、石纺轮等,骨器主要有骨针、骨锥和骨镞等,另外还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造型古朴的黑陶和彩陶器皿。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A.原始农业兴起 B.阶级分化严重 C.原始社会瓦解 D.早期国家产生12.“这座博物馆建立在西安……博物馆内,半地穴式房屋、窖穴、圈栏等遗迹一应俱全。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该博物馆的文物可直接用于研究( )A.人工栽培水稻的起源 B.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特征C.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D.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13.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周边环境示意图可知,此时期村落( )A.体现多元一体特征 B.具有早期国家的雏形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形成相似的建筑风格14.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搜集史证·探三晋魅力”的研学主题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如下表文信息,并制作成历史小档案。据此可知,当时( )陶寺彩绘龙纹陶盘 1980年山西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出土,盘底用红彩涂成圆面,盘身内,红灰相间的蟠龙盘曲如蛇,身体上有似鳄鱼一样的鳞状斑纹,口衔枝状物,十分罕见。A.家畜养殖兴起 B.彩绘工艺高超 C.农业技术革新 D.陶器种类丰富15.2025年4月,国家博物馆展出良渚玉琮(长江下游)、红山玉龙(东北)、三星堆青铜神树(西南)、殷墟甲骨文(中原)等文物,以及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这些不同地区和时代的文化成果,共同体现了中华文明特征是( )A.各区域较独立 B.以汉族为中心 C.多元一体 D.天人合一16.下图为在黄河、长江流域出土铜器的主要种类。据考证,它们的制作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前二十一世纪。据此可知,当时( )A.铜器种类繁多 B.铜器已替代陶器 C.阶级分化明显 D.礼乐制度规范化17.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考古学家在陶寺遗址大型墓葬中有这样的发现:1对鼍鼓、1件石磬、1件土鼓(均为乐器名)构成固定组合,在入葬时间相差100多年的墓葬里都出现了这样的组合,且数量和摆放位置一致。上述发现表明陶寺社会( )A.乐器制作技术十分发达 B.出现较为明显的阶级分化C.已初步形成了礼仪制度 D.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18.距今5800-5300年的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中出土玉器的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其出土的玉器中,斧、钺、戈应是礼仪用器,而装饰品类主要是镯、璜、环、玦、璧、双连璧、管珠,以及形制较为特别的宝塔形饰、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等等。这说明当时(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19.在我国古老的传说中,有黄帝“造车以通九域,制衣裳而别贵贱,创文字以记万事”以及挖掘水井的传说。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无据,如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水井有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距今约4000年的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并等。由材料可知,这些传说( )A.属于神话,毫无历史价值 B.能够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进步C.体现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D.可以印证我国考古的全部发现20.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 B.旧石器时代手工业水平提高C.中国进入部族联盟时期 D.早期国家统一的雏形已出现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材料一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提示:体貌特征、制造工具、用火等。3分)(2)材料二的图二、图三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他们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请说明产生上述不同点的原因。(3)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22.【中华文明的友】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从建筑看文明图1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 图2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图1、图2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从文物看文明 图3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图4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图5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钺(2)请仿照图3解说词示例,从图4、图5中任选一个文物,为其设计解说词。示例: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这说明距今约9000-7500年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乐器。材料三:从制度看文明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产生,由众多的部落首领代表氏族成员共同推举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度相当推行的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禅让制至少表面上还在发生作用。——摘编自《中国古代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禅让制”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