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岳阳楼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滕王阁序》(唐)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 鹤 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知识备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知识备查背景资料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知识备查整体感知参照注释,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整体感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整体感知作者的政治抱负……整体感知读完课文,说说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岳阳楼的景色《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同“俱”,全,皆。于是,就。增加,扩充。同“嘱”,嘱托。做州郡的长官。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整体感知1.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 说说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精读细研精读细研3. 第一段开头,“越明年”中的“越”与今天相比,词义有什么变化?4. 说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守” 有什么特殊用法 ?找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守”是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越”在这里的含义是及,到;今义是跨过,跳过,词义发生了变化,属于古今异义词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中的“贤”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贤明之人。“百废具兴”中“废”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荒废了的事业。5. 再看第一段中,“具”和“属”两个字是写错了吗?精读细研没有写错,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具”通“俱”,全,都的意思;“属”通“嘱”,嘱咐的意思。又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又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6. 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找找第一段中还有没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属予作文以记之”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倒装句,应为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精读细研又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胜景,好景色。指洞庭湖包围着远处的群山。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雄伟景象。完全,详尽。虽然如此,那么。极,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整体感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气势非凡宽阔无边湖光山色精读细研2.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3.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哪句?“北通巫峡,南极萧湘。”“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由景入情)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精读细研精读细研4.在第二段中找一找有哪些字词的含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的两个方位词有什么特殊用法?“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夫”字,古义为指示代词,那;今义是丈夫。“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字,古义为详尽,今义是准备。“北”和“南”都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向南的意思。又如《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两句中的“观”字有什么不同?精读细研“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观”字,是动词,意思是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字,是名词,意思是景象。7.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如《鸿门宴》中“秦地可尽王也”,“此天子气也”。若夫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连绵的雨。连续一个月不放晴,极言雨多。开,天气放晴。冲向天空。光辉。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昏暗。没于水,引申为隐藏,隐没。这,这个。指国都,京城。担心,担忧。说坏话。萧条冷落的样子。整体感知1. 第三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以“若夫”领起,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的画面。精读细研2. “迁客骚人”在风雨天登楼观景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迁客骚人”在阴雨天登楼观景,引发他们“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叹,“感极而悲”之情,抒发了迁客骚人的悲伤之情。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至于, 又如。日光。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极言其广。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美丽的鱼。鳞,代鱼。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有时。全。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形容草木茂盛。哪有穷尽。浮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端、执。整体感知2. 第四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渲染出“喜”的气氛。精读细研1.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迁客骚人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登楼观景,产生喜悦之情。3.结合三四段的内容,说说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精读细研4. 说说“春和景明”的“景”是什么含义 ?今义有什么变化?第四段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找一找。精读细研“景”在文中的含义是日光,今义是景致,风景。“沙鸥翔集”的“集”古义是鸟在树上停息,今义泛指聚集。5. “极”字在“此乐何极”中与前文“南极潇湘”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都是动词,在“此乐何极”中的意思是穷尽,在“南极潇湘”中的含义是至、到达的意思。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探求。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因为。指朝廷。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语气词,表示猜测语气。这样。在……之前。在……之后。没有。就是“与谁归”。归,归依。整体感知1.“迁客骚人”的情感与“古仁人之心”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精读细研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4.“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抱负。精读细研精读细研5.“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殊之处?正常的句式应是什么?这句话是倒装句,“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应为“吾与谁归”。6.“微斯人”与“进亦忧,退亦忧”两句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字 ?“微”古义是没有,今义是细小;“进”古义是在朝廷做官,今义是向前移动;“退”古义是退隐,今义是向后移动。又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精读细研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中哪个字是词类活用现象?“先”和“后”都是名词做状语,在……之前,在……之后。又如: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8. 根据前文及示例,找一找在第五段中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精读细研字词 原文 含义或 而或长烟一空 副词,有时、偶尔或异二者之为 副词,或许,也许以则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那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动词,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这样写是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1.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的情感与第五段“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合作探究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合作探究现实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通假字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微斯人( )越明年( )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没有 今义:细小古义:及,到 今义:跨过,跳过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合作探究予观夫巴陵胜状( )沙鸥翔集( )前人之述备矣( )古今异义合作探究古义:鸟停息在树上 今义:泛指聚集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古义:指示代词,那 今义:丈夫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副词,有时、偶尔副词,或许,也许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连词,来介词,因为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动词,看名词,景象一词多义合作探究极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动词,穷尽则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动词,至,到达连词,那么判断动词,是连词,就一词多义合作探究(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百废具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词类活用“守”,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北”“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合作探究1.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倒装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吾谁与归( )文言句式合作探究省略了主语“滕子京”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3.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判断合作探究积累拓展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其”写作“俱”,也说“百度俱举”)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在现代汉语中, 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样、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岳阳楼记》中的成语:学后感悟感悟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古人尚能以此为行为目标,我们现代人更应为之努力。感悟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我们都能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去对待,那么一定会出现另一番景象。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