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跳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肆、撕、龇”等7个生字;关注“艘”字书写顺序。2.借助人物关系图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默读课文发现孩子立于横木之上的危险因素和跳水这一决策的有利条件,感受船长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船长人物形象的理解。4.认识到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对客观现实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发现孩子立于横木之上的危险因素和跳水这一决策的有利条件,理解船长的所作所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生活中你有遇见过紧急的事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与此类似,叫跳水。看看遇到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在场的人又是怎么做的?板书并齐读课题。3.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读读单元导语,谁能说说单元导语写了什么?①了解人物思维过程②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阅读材料能够快速梳理出关键信息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二、落实字词1.字词朗读。你会读哪些词,带领大家读一读。 肆2.讨论课后题2,并根据本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语文,能够简洁而准确地概括文章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三、品读课文1.展示课文插图,找出课文相对应的句段,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划读句子“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①对比阅读:“孩子站在横木上很危险。”圈出“失足”、“直摔”、“难以转身”,体会具体细节描写带来的窒息感。朗读训练,感受危险绝境。②动作描写抓住“摇摇晃晃”、“两腿发抖”等词感受危险绝境朗读训练,感受危险绝境。2.此刻孩子距离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救他?预设:拉网、铺床垫、跳水……3.我们看看水手们与船长分别是怎么营救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言外之意就是——不知所措。船长:“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抓住“看见”、“立刻”、“瞄准”、“喊道”等连续性动作感受紧迫感,刻不容缓。4.为什么船长会有如此举动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船长这样做的依据吗?①海面风平浪静。学习课文上下联系着阅读这叫联系上下文理解。写文章时我们前后更要相关联,也叫写作逻辑。怎么船长会一下子就想到了海面风平浪静? 善于观察②二十来个水手③当时孩子的反应摇摇晃晃、两腿发抖……也就是说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善于观察、沉着冷静4.小练笔“足球飞向班级一位瘦小的同学,我冲了过去……”要求:使用至少2个连续动词+1个短句命令。四、感受船长的机智1.刚才大家想到的救援办法与船长的救援办法相比哪个更合适?为什么?请说出理由。学生明白两权相害取其轻。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你从中学到了大文豪的哪些写作诀窍呢?①连续动作制造紧迫感②细节描写突出危机感③前后环节联系紧密作为大文豪,课文仅仅就呈现了这些诀窍吗?其实还有,作者是如何把故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的?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五、布置作业1.基础题:摘抄3处体现船长果断的语句,批注动词效果。2.提升题:以《船长日记》为题,用第一人称(我)描写决策时的思维过程。(要求使用短句子)3.拓展题:改写故事开头,增加一个伏笔暗示船长的枪法精准(如擦枪、眺望海面等细节描写。)板书设计:17跳水孩子站在桅杆顶端危险绝境 机智救险高、晃、抖 海面、水手、举枪写作秘诀:连续动作、细节描写、环环相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