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把握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结构方式。
2.通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习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南仁东的品格与精神,领悟人物传记的文化内涵。
含义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分类 :人物传记、自传、评传等,人物传记表现手法接近小说但需符合真实性原则,自传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自述性文学作品,评传则是记叙与评论相结合的文体。
写作特点 :开头一般写人物基本简介,采用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适当议论抒情,可按时间或人物为序,以事实为根据。
传记
南仁东:打造中国天眼
梳理选材 把握人物特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南仁东经历的重大事件。
(按年份完成关于南仁东的人物档案表。)
经 历 童年时期 喜欢看星星,追问老师关于南半球观星情况的问题
少年时期 老师和南仁东畅谈未来和理想
1963年(18岁) 南仁东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青年时期 1.在无线电厂做“小金工”
2.挑战研制电视发射机并成功
1978年(33岁) 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
经 历 中年时期 1.提出争取中国作为国际射电望远镜
2.历经十余年在贵州进行选址研究
2007年7月10日 (62岁)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
晚年时期 担任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2016年9月25日 (71岁) “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
作者专门列出的时间节点有何特别之处?
18、33、61、72
是他人生的重要时刻,也是与“天眼”有关的重要转折点。
2. 作者所选的南仁东人生各阶段的时间有何重要性?前后是否有关联?
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少年时期的志向与努力、青年时期的严谨认真和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都为他后来主持天眼项目做铺垫打基础,也说明了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内在原因。中年以后,作者主要是写“天眼”项目的重要工作,这是文章的重点,全面展现了南仁东的远见、坚毅、刻苦和奉献精神。
3. 除了传主重要的人生经历还有一些时代背景材料,这些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样的作用?
课文第11段真实展现了我国之前在射电望远镜水平上与其他国家的巨大差距,既说明了“天眼”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出南仁东眼光的长远;也暗示了“天眼”项目的困难之大。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勇挑重担的品质。
课文第13段细致、形象地描写出贵州地势的险峻,侧面体现了南仁东在科学研究中的亲力亲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聚焦细节 感受人物精神
1. 阅读第8-39段“天眼”工程相关部分,结合教材旁批,聚焦细节描写,品析人物精神。
(细节可以是几句对话、一个评价、一个时间短暂的场景、一个定格画面,篇幅不多,却令人过目不忘。只要细节够典型,它就能为人物形象代言。)
2. 结合对人物生平经历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理解,补写心理独白。
南仁东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过去看(刚落成的巨型射电望
远镜)”?他在观看望远镜时,可能会想什么?
品味语言 感受人物魅力
1.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平实严谨的语言风格,找出相关语句,品析语言表达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第35—36段具体介绍了“中国天眼”之巨大,和鸟巢、金字塔作对比,体现出“天眼”世界性、历史性的地位,侧面突出了南仁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传记中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感知抒情、议论的语句对提炼人物特点的关键作用。
第39段,看似与文章语言风格相异,意在展现南仁东将全部生命和毕生心血献给“天眼”,也形象地展现出他在科学探索道路上无私、忘我、投入、敬业的精神,他卓越的贡献,将
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并永载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史册。
收获生命启迪 归纳阅读方法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南仁东
南仁东的人生经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阅读体验和自己的兴趣或梦想,分享生命感悟。
收获生命启迪 归纳阅读方法
选材的梳理与分类讨论,到人物细节,包括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品味,再到不同表达方式的品析。
文章讲述了“中国天眼”(FAST)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的感人事迹。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扎根贵州深山,22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使中国在天文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南仁东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矢志报国、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他不仅实现了个人科学理想,更推动了中国科技实力的飞跃,诠释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作业
(1)拓展阅读创造发明的故事、提炼并分享其中共通的精神品质。课文中说“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联想到其他的创造吗?其背后的故事和南仁东的探索历程是否有相似之处?
(2)自主选读《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王宏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