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
一、学习目标及课标要求
1.了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解体原因。
2.掌握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阶级矛盾。
3.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原理,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表现,理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各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及阶级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二)难点
1.理解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及对社会形态演变的决定性作用。
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热点问题背后的阶级本质,如2025年全球治理分歧(如AI伦理争议、移民冲突)等。
3.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原因。
三、学习疑点、易错易混点、高考考点
(一)学习疑点
1.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是否就是理想社会?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能否避免?
(二)易错易混点
1.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2.在氏族制度中,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高考考点
1.各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及阶级矛盾。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对不同社会形态有初步了解,但缺乏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理论分析能力。
2.认知特点: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升,但仍需借助具体案例理解复杂理论,如2025年AI伦理争议、英国移民抗议等热点事件。
3.现实关联:学生对数字经济、社会不平等(如全球60%人口不满现状)等热点有兴趣,但难以将其与阶级社会演进规律建立联系。
五、问题导学及自主预习单
阅读教材P1-P10,完成以下知识填空:
1.原始社会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阶段,也是______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______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______时代,原始______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______变为______。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______劳动,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______的关系,______分配劳动产品。
4.私有制确立的标志:______变成私有财产。
5.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______并完全占有______;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______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______资料。
6.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______,通过______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______。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______,工人不得不出卖______,受雇于资本家,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
思考: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更替的原因及动力是什么?
预习教材后,提出1-2个困惑,如“为什么原始社会没有剥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合作探究及质疑
(一)议题式教学
1.以“人类社会演进的密码”为总议题,设置以下子议题:
2.原始社会为何解体?
3.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在哪里?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体现?
5.资本主义能否克服自身矛盾?
(二)情境探究法
结合2025年时政素材进行分析:
展示2025年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遗址图片,结合“汕头未婚生育取消分红事件”,对比原始社会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差异,探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金属工具使用)如何导致私有制确立,私有制产生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示2025年深圳海大装饰停工通知,分析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探讨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其生产关系存在哪些根本缺陷。
播放英国移民抗议视频,结合《世界社会报告》数据,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化。
结合Character.AI伦理事件,分析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剥削新形式(数据垄断、算法偏见)。
(三)角色扮演法
模拟“博物馆策展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配:
小组1:策划“原始社会展厅”,展示公有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小组2:策划“封建社会展厅”,结合2025年汕头事件,分析封建残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小组3:策划“资本主义社会展厅”,用深圳海大装饰、英国移民抗议等案例说明阶级矛盾。
小组4:策划“社会主义展厅”,对比西藏抗震救灾与美国应对危机的效率,阐释制度优势。
每组推选代表讲解展品设计思路,接受其他小组质疑,教师引导聚焦“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追问学生对社会演进规律的理解。
七、重难点突破、知识讲解及释疑
(一)私有制的产生与阶级社会的形成
案例分析:结合2025年汕头未婚生育取消分红事件,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残余对女性权益的侵害,对比原始社会的平等关系。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产生后,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逐渐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理论升华:私有制导致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例如,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由此产生。
(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
数据解读:引用2025年美国贫富分化数据(前1%人口掌握32%财富),结合深圳海大装饰停工事件,说明资本积累与劳动权益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也使得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深度思考:AI技术(如Character.AI)如何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资本家通过数据垄断和算法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的剥削,劳动者被算法控制,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性。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比分析:对比西藏抗震救灾(24小时恢复交通、48小时物资充足)与美国应对危机的低效,阐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例如,中国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八、当堂检测
1. 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要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历史沿着一条直线不断上升
②新的生产力孕育着旧制度的瓦解条件
③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④资本主义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条件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解】①:人类社会历史在矛盾运动中螺旋式上升,并非沿着直线不断上升,①错误。 ②:“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要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表明新的生产力孕育着旧制度的瓦解条件,②正确。 ③:题干未体现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多样性,③错误。 ④: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会创造出解决对抗的物质条件,说明资本主义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且只有在物质条件具备时才会实现,体现条件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下列选项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类社会遵循客观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②社会发展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③生产力不断进步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要树立大历史观,用历史长周期的观点分析研究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 马克思强调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具有类似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更高形态的演进,体现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性。习近平的论断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强调历史进程的规律性无法被主观意志或法令强行改变,①正确。②: 马克思虽承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但明确指出社会与自然的区别:社会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人的能动性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因此,自然而然的表述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错误。③: 该观点本身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材料未直接论及生产力的具体作用,而是聚焦于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性,③错误。④: 习近平提出的大历史与马克思的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相呼应,均强调从长期视角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用历史长周期的观点分析研究问题,④正确。故本题选B。
3.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2024年9月,红山文化考古又上“新品”——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它是最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也再一次印证在敖汉旗这片土地上,“何以文明”的故事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徐徐展开。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②氏族全体成员享有平等表决权
③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④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③: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之一,说明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这一历史时期,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③符合题意。②: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全体成年人享有平等表决权,②说法错误。④:进入奴隶社会,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人类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不符合题意。
4. 【2023·河北·高考真题】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错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销毁产品只是暂时缓解,并非根本办法;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非生产力发展;③④正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其无法克服的痼疾,也是所有矛盾的总爆发。
5. (2024辽宁卷)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新质生产力理论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但它并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②正确。③:新质生产力理论系统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等,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③正确。④: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跃升,但它并没有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仍然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同时,题干中也没有提及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所以④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