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综合评价(A)1.下面是某老师《辛亥革命讲义》内容的目录摘编,横线处最适合补充的内容是( )第一节 觉醒——孙中山投身革命第二节 前奏——革命志士的奋斗第三节 高潮——武昌起义第四节 余波——__________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军阀间的混战割据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为挽救共和而斗争2.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是表现为对一家一姓的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A.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3.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维新变法的思想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忠君爱国的思想4.今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下面关于他的年谱中,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A.指挥武昌起义B.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发起二次革命D.领导护国战争5.孙中山在《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上演讲:“…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就是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扶助农工6.哈尔滨市中心有一条主干道路———中山路。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中山路187条,这些中山路大多位于各城市的中心,很多都命名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中山路”都是为了纪念一位历史人物,下面选项中对这位历史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B.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D.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7.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多地举行了纪念活动。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主要是学习他( )A.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改良精神B.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D.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8.辛亥革命之初,梁启超对革命充满担心和怀疑。而在1921年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唤醒了国民的自觉心,有了“自觉”便有了“自动”,有了“自动”便有了“自立”。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C.打破了旧的社会习俗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当清朝的统治被推翻,许多人便以为革命已成功,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这里评论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如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请问该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 )实践主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巨变研究实践地点 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A.虎门 B.南京 C.武汉 D.上海11.结束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新纪元。潜伏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可以涌现,是“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开创这一“新纪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2.1905年,《民报》第一期刊载四篇图画: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编者的主要意图是( )A.普及历史知识 B.重建文化自信C.宣传革命思想 D.提高刊物销量13.“这个国家的政府已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材料中的“革命”( )A.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B.使中国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C.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14.“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其含义是辛亥革命( )A.根除了封建社会的传统陋习B.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D.结束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15.邹容的《革命军》由章炳麟作序,上海大同书局出版,被视为中国的“人权宣言”。先后翻印20余版,各地为之纸贵,销售量达110万册,为当时第一大畅销书。许多青年竞相传抄,偏远地区竟卖到10两银子一本。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 )A.倾向学习西方技术的运动出现B.赞成君主专制的复辟之风盛行C.拥护君主立宪的改革浪潮兴起D.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风起16.如表是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第五章 坚决捍卫共和国第六章 掀起国民革命高潮第七章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A.晚清洋务派代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维护清朝统治B.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发起公车上书,主张君主立宪制C.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领导辛亥革命,致力于民主共和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民主与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17.《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里的“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18.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其功绩在于结束帝制,传播民主,为后续革命积累经验。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A.背景 B.经过 C.目的 D.影响19.《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攸关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0.史学家把1916﹣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依据是这一时期(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B.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建立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D.北洋军阀割据纷争不断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四: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这种不足说明了什么问题?(3)根据材料四,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革命派的部分元老亲历了戊戌政变,他们对于君主立宪已彻底失望,接受了西方洗礼的新生知识分子也极为渴望民主。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打破现实桎梏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从而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摘编自周德成《中国现代化的个案研究》材料三:孙中山的早期三民主义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最进步的思想体系。尽管它存在许多弱点,但“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问题的提出,帮助人们从千头万绪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了要点,给了当时的革命派以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3)综上谈谈,你获取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认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