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知人论世——词人简介
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藏书甚富。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所以才华过人,“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二人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文学知己与金石研究),两情相悦,真是才子佳人、天赐良缘,教科书式的爱情典范。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变”。北宋至此灭亡。
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
这一年,李清照44岁,岳飞25岁,陆游刚出生两年。14年后,诗人辛弃疾出生。
“靖康之变”,家国沦丧,影响了众多南宋词人的命运,令人可悲可叹。
被称为千古第一女词人的李清照是这场变乱的见证者。“靖康之变”发生时,李清照已经44岁了,在此之前,她是一个生活安定,婚姻幸福的女子。当金兵的铁骑南侵,将这位从未经历战争的女性拉到了残酷的战争之中。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前期
后期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
多悲叹身世,表现为思夫、思乡、思国
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
凄苦哀婉,深沉忧愤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找寻诗眼




































比较




































叠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动作
环境
心情
寻而不得
毫无生气
凄凉悲苦
奠定了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为何而愁
【思考】词人的愁绪缘何而来?请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和本首词创作背景的了解,进行归纳总结。
靖康之难之后,词人的丈夫不幸离世,他们共同珍藏的金石书画也散落四方。她漂泊至江南,从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转瞬间变成了一个流离失所、孤苦伶仃的寡妇。
在秋日黄昏的映衬下,她的生活感受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行都透露出秋日的凄凉,每一句都映射出孤独与凄凉的境遇。整首词作,无非围绕一个“愁”字展开,然而与她南渡前的“愁”相比,词中的情感更显深沉与宽广。
生平经历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115?
孑然一身无子嗣
悲苦离世人不知
115?年
1129
丈夫赴任染病去
时值中年成遗孀
1129年
1132
不幸再嫁张汝舟
仓促离婚被判刑
1132年
1131
卜居会稽逢盗贼
重病缠身险丧命
1131年
1127
金人入侵灭北宋
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7年













































































































淡酒
黄花
梧桐细雨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酒”向来是愁的象征
淡酒
为何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便觉得酒过淡了。言酒淡,实是反衬愁浓。这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的凄凉惨淡。





































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 ” :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避居江南,远离故土,大雁北来:怀乡之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黄花
“人比黄花瘦”:孤苦无依的飘零之感
憔悴损:作者经历风霜,已至晚年,容颜憔悴
有谁堪摘:无心赏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 细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与秋雨常常是凄凉、伤心、断肠的象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