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张PPT)7 散文诗二首第二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班级举行“谆谆教诲,殷殷亲情”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1. 【任务一:感悟课文】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2分)【金色花·感悟】“金色花”活泼的舞姿、袭人的芳香和调皮的匿.笑等,把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作从天真无邪的孩童的视角写,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1星题 积累运用【荷叶·内涵】《荷叶·母亲》以“荷叶”喻母亲,托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悠扬的母爱颂歌。这首散文诗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剔透,又耐人寻味,描绘雨中看到的红莲:雨初下时的__①__(亭亭 停停),大雨中的左右欹.斜,荷叶的__②__(阴 荫)蔽下的不摇动。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体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匿.( nì ) 欹.( qī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词?请工整书写。(2分)① ② (3)请从语段中找出两个动词,并工整书写。(2分)① ② nìqī亭亭荫吟唱描绘生词卡(6分)易错字音:花梗.( gěng ) 姊.( zǐ )妹易错字形:dǎo( 祷 )告 心xù( 绪 )pái huái( 徘徊 )gěngzǐ祷绪徘徊2. 【任务二: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内容。(4分)活动一:开展一次“我爱我家”演讲比赛活动二:举办一次“诗歌中的亲情”诗歌朗诵比赛活动三: 活动四: 举办一次“亲情暖人心”手抄报展览开展一次“照片里的故事”交流会3. 【任务三:挑选结语】请从下列句子中选择切合主题的两句组成对联作为活动结语。(填序号)(4分)上联: 下联: ①世上险峰脚下平 ②人人诚实千家暖③五好家庭处处春 ④书中活水心头涌⑤行行守信万代春 ⑥一室老少人人乐⑥③(共16张PPT)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第二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谢太傅.( fù ) 欣.( xīn )然无奕.( yì )女 柳絮.( xù )fùxīnyìxù1星题 积累运用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急大体趁、乘3. 填空。(3分)(1)“ ”“ ”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作的两种回答。(2)《咏雪》中写出谢安对小辈们的回答感到满意的句子是“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答案: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答案:她就是谢安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课文研读 阅读《咏雪》,回答下列问题。2星题 阅读鉴赏5. 下列对《咏雪》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从“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内容可以看出,谢家的家庭氛围是融洽、和谐、欢快、轻松、富有文化气息的。B. “撒盐空中差可拟”是以雪的洁白晶莹、飘散而下取譬、作比,表现了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如空中撒盐般飘落而下的景象。C.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D. 谢安对谢朗与谢道韫二人咏雪作比的答案都是喜欢的,没有优劣之分。D点拨:“公大笑乐”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谢安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故选D。6. 我国古代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有“咏絮之才”,由此可见人们对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的赞赏,那么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语境分析。(4分)答案:①从谢太傅的问题看,当时的景象是“白雪纷纷”,以“柳絮”喻之,写出了雪花洁白轻盈的特点和漫天飞舞的神韵,形神兼备;②以春天纷纷扬扬的柳絮比喻冬日飘飞的雪花,给人一种宛在春天的错觉,想象奇特,富有诗意。拓展阅读[2025·郑州月考]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咏雪》见课文。【乙】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①”诸人莫有言者,车骑②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世说新语·言语》【丙】谢遏③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④.与赌,得即烧之。——《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此句大意为:孩子们和自己的事有什么相干,而父母却一味想让他们出人头地?②车骑:车骑将军,这里指谢玄,谢安之侄。③谢遏:谢玄,小字遏。④谲:欺诈,诡诈。这里指设计。乙参考译文 谢太傅(安)问众子侄晚辈:“孩子们和自己的事有什么相干,而父母却一味想让他们出人头地?”大家都没有说话,车骑(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是,都希望让芝兰玉树生长在自家的庭前阶下罢了。”丙参考译文谢玄年轻时喜欢戴紫罗香囊,挂着手巾,谢安对这件事感到忧虑,却不想伤他的心。谢安就设计跟他对赌,赢到手就马上拿来烧掉。7. 下列对三个文段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若”是“如,像”的意思,和“如痴如醉”中的“如”意思相同。B. 根据勾连成语的方法,【丙】文中“太傅患之”中的“患”和“患得患失”中的“患”意思相同。C. “著”有“明显”“附着”“穿着,佩戴”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丙】文中“好著紫罗香囊”中的“著”是“佩戴”的意思。D. 【丙】文“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中的“而”和“言而无信”中的“而”意思不相同。D点拨:两个“而”意思相同,都是连词,表转折。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答案: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的人讲论文章的义理。9. 【甲】文中,谢太傅更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4分)答案:更满意兄女的答案。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10. 【高阶思维】综合上面三个文段,请你探究一下魏晋时期世族家庭教育有何特点。(4分)答案:示例:①重视文化教育。如谢太傅通过家庭聚会的形式,引导子侄辈学习,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②教育方式灵活巧妙。如谢太傅对谢玄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的行为,没有直接批评指责,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既达到了纠正他行为的目的,又避免伤其自尊,体现了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人性化,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共10张PPT)专题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第二单元为探讨“交友之道”,七年级(1)班拟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根据提示另外为本次专题学习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活动一:收集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或故事。活动二: 活动三: 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举行“如何正确交友”演讲比赛。(活动形式具有可操作性即可)2. 同学们计划邀请王老师参加本次专题学习活动,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请柬,其中有一处用词不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①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②诚邀您前来参加并点评。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③拙见,衷心期待您④莅临指导!七年级(1)班2025年9月22日答案:③处不恰当,将“拙见”改为“意见”。3.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对“交友之道”的理解。(3分)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材料二:习近平主席曾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材料三:小马、小李、小陈都是某校初三学生,也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冷某。冷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冷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材料一 参考译文管宁、华歆一同在菜园里锄地种菜,见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样挥锄劳作,把金子看得同瓦片石块没什么两样,华歆则把金子拾起来又扔掉。两人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坐华贵车子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就将席子割成两半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答案:①要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②交友应真心相交,待人真诚。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要慎择友,要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友。4. (真实任务情境)父母通常会从古诗、古文中汲取精华为我们取名。在交友环节中,有两位同学需要你的帮助。请参照示例,帮同学写一则自我介绍。(任选一位即可)(4分)①李笃志 ②张一帆示例:大家好,我叫杨灿烂。“灿烂”取自《观沧海》中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银河里的群星闪闪发光,即使在晦暗的日子里,也可以做耀眼的星辰。我也愿意把我的光带给大家!答案:示例:大家好,我叫李笃志。我的名字来源于《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坚定志向的人。这个名字寄托了父母对我的期望,我非常喜欢它。5. 你想用一组排比句写下参加此次专题学习活动的感悟,请仿照画线的语句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2分)同学们,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 , 。朋友是疲惫日子里的一把摇椅,温柔地为你摇出入眠的节奏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朋友是寂寞日子里的一首歌曲/朋友是晦暗日子里的一盏明灯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悠悠地为你唱响心中的思念/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共16张PPT)5 秋天的怀念第二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首《住在心里的人》打开了人们内心深处关于亲情的温暖匣子。歌词情真意切,用最平实的话语,将亲人默默无声却又悠远绵长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为此,七年级(2)班举行“感悟亲情”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 【活动一:完成开场白】阅读下面的开场白,回答问题。(11分)1星题 积累运用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深情地描绘了母爱的伟大。他因瘫.痪.而陷入绝望时,母亲始终默默陪伴,日渐憔.悴.却从未放弃。她的爱深沉而隐忍,直到①______(决 诀)别的那一刻,史铁生才真正明白母亲的付出与痛苦。在每个翻来②______(复 覆)去的夜晚,他都会回忆起母亲。母亲的关怀与牵挂成为他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母爱如地坛般静默,却支撑着他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成为他笔下永恒的主题。(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词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4分)瘫.痪.( tān huàn ) 憔.悴.( qiáo cuì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① ② tān huànqiáo cuì诀覆生词卡(6分)易错字音:央.( yāng )求 絮.( xù )叨捶.( chuí )打易错字形:bào( 暴 )怒 shì( 侍 )弄喜出wàng( 望 )外yāngxùchuí暴侍望2.【活动二:诉亲情片段】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诉说自己感受到亲情的生活片段,请你阅读小豫的生活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春节假期,我跟着父母一起回老家。推开家门时,奶奶正在厨房忙碌,看到我突然出现,她____(A.喜笑颜开 B.喜出望外)地放下锅铲,一把抱住了我。爷爷嘴上说着“怎么不提前说一声”,但眼角的皱纹里却藏不住笑意。通过这次团聚,使我更懂得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1)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更贴切 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示例:推荐B.喜出望外。此处讲的是奶奶看到“我”突然回家时的反应,“喜出望外”更符合句意。(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通过这次团聚,使我更懂得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删去“通过”或“使”。3. 【活动三:感受父爱】小豫利用DeepSeek生成了一张以“父爱”为主题的图片,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寓意?(4分)答案:示例:父亲牵着孩子的手,表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始终相伴,给予引导与保护,体现了亲子间温暖的情感联结,以及孩子对父亲陪伴的依赖与信任。4. 【活动四:赞颂母爱】请仿照下面的句式,把自己对母爱的赞颂写下来。(4分)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干渴时给我们带来滋润;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如 , ;母爱如 , 。一道美丽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一盏明亮的路灯迷茫时给我们指明方向课文研读【活动五:再赏课文】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5. 本文三次写看花,看花是中心事件,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阅读全文,填写下表。(3分)2星题 阅读鉴赏事件 “我”的表现 母亲的反应第一次 春天,因“我”暴怒无常,母亲提出去北海看花 ① 劝慰鼓励第二次 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想推“我”去看看 答应母亲 ② 第三次 ③ 怀念母亲 /拒绝母亲喜出望外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6. (真实任务情境)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下面是小文为文章设计的部分朗读脚本,请根据提示,帮助他完成设计。(2分)朗读设计 表达情感①“我可 活什么 劲儿!”(给两个词加重音号) 绝望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②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③ ④“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一个停顿号) 担忧急切愧疚悲痛注:重音号“.”,停顿号“∧”。7. (教材母题变式)标题是一篇文章最醒目、最传神之处,它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本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作者都怀念了什么?(4分)答案:①母亲;②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及其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共13张PPT)6 散 步第二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生而为人,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着不一样的责任,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不同的身份呢?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人子应尽孝】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分)1星题 积累运用后来发生了分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jué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xiù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A. 各得其所 B. 各行其是),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分qí( 歧 ) 取jué( 决 )霎.( shà )时 领xiù( 袖 )(2)结合语境为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 (A. 各得其所 B. 各行其是),终不愿意。歧决shà袖示例:推荐 A.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此处讲的是“我”想安排一家人分开走两条路,让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各得其所”更符合句意。2. 【学子要善思】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①你们不必受此局限,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②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③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④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提供了一种资源。AA. ③④①② B. ③④②①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3. [2025·浙江联考]【青年当自强】校团委准备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制作宣传幻灯片时需选配一幅插图。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4分)答案:示例一:建议选择A图。该图画的是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头顶砖块、双肩背包,为了生活奔波,与旁边一个正在乞讨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同是为了生活,一个自力更生,努力奋斗;一个自暴自弃,以乞讨为生。此图鲜明地突出了“自强不息”的主题。示例二:建议选择B图。该图描绘的是毛毛虫经历风吹雨打,坚持不懈,最终变成蝴蝶,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主题匹配。课文研读(真实任务情境)为参加学校艺术节活动,班级打算将课文《散步》排演成情景剧。请你阅读文章,帮助完成排演前的准备任务。4. 【研读剧情】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文章一波三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事件过程的梳理。(3分)2星题 阅读鉴赏①母亲不愿出来 ②出现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③母亲依从“我”儿子,大家一起走小路5. 【选景布景】布景是根据情节表现的需要在舞台上布置的景物。请你从原文中摘录一处景物描写的语句作为布景参考,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摘录语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理由:选取“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特点,暗示母亲艰难度过冬天,将在春天得到新的活力,寄托着生命继续萌发的希望,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的幸福心情。6. 【旁白朗读】班级选择下面的句子作为旁白,请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从重音、停连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朗读设计,并写出你的理由。(4分)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案:设计方案示例一: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理由:“我”和妻子走得小心仔细,怕有闪失带给老人、孩子伤害,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故在“我和妻子”后面停顿,强调主体。设计方案示例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理由:重读“整个世界”,强调“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身上所肩负着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共18张PPT)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二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尊君在不.( fǒu ) 友人惭.( cán )fǒucán1星题 积累运用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7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3)太丘舍.去 (4)尊君在不. (5)相委.而去 (6)下车引.之 (7)元方入门不顾. 相约同行正午时分丢下同“否”丢下拉回头看3. 关于谦辞和敬辞,说法正确的是(3分)( C )A. “令爱”“拙作”“惠顾”都是敬辞,“舍弟”“拙见”“高论”则是谦辞。B. “尊君”“令尊”“家父”都是敬辞,“小女”“鄙人”“寒舍”都是谦辞。C. 谦辞和敬辞体现了中国重视礼节的文化传统,例如班主任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家长就可以对班主任说:“谢谢您对犬子的关心!您的到来让寒舍蓬荜生辉。”D. 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我一直惠存着。C点拨:A. “拙作”是谦辞,“高论”是敬辞;B. “家父”是谦辞;D. “惠存”是请别人保存,而不是用于自己保存别人的物品。4. 填空。(6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父亲友人的句子是:“ 。 , ; ,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父亲友人的句子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答案: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拉元方。(2)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句)答案:(他)等您好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开了。课文研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下列问题。6. 文中陈太丘的友人两次转变态度,是哪两次?原因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第一次是由讲“尊君”这一敬称变为怒骂“非人哉”,由礼貌变为无礼。原因是友人与陈太丘相约出行,陈太丘却丢下他走了,他十分生气。②第二次是由“怒”变为“惭”。原因是元方批评他无信无礼,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2星题 阅读鉴赏7.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的元方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华歆都是方正之人,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他们为人方正的具体表现。(4分)链接材料:华歆、王朗俱①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②之。朗曰:“幸③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④,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⑤,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俱:一起,一同。②难:感到为难。③幸:幸亏,幸而。④疑:犹豫,迟疑。⑤纳其自托:接纳了他,让他寄身于船上。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便感到为难。王朗说:“幸好船还比较宽敞,有什么不可以?”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搭船的那个人。华歆说:“原来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怕出现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纳了他,让他寄身于船上,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搭救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答案:元方面对父亲友人责骂父亲,能够据理抗辩,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华歆面对贼人追赶,不放弃搭船人。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见课文。【乙】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以②大醉,去,遗③.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节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濯:洗。②以:因为。③遗:丢失。乙参考译文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丢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走,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找你的金子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铤金子作为酬谢,王华拒绝了,没有接受。8.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与成语“不期而至”中的“期”意思相同。B. “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C. “以大醉,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和“去后乃至”中的“去”意思相同。D. “度”有“揣度,推测”“法度,制度”“渡过”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公度其醒必复来”中的“度”是“揣度,推测”的意思。B点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答案: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10. 你认为【甲】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4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失礼。在客人表示惭愧的时候他仍“入门不顾”,显得不够礼貌。示例二:我认为不失礼。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如此求全责备。11. 阅读【甲】【乙】两文后,小文和小语对文章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对话。(4分)小文:小语,你想和元方、王华交朋友吗?小语:当然想,因为元方是一个 、 的人,王华是一个 、 的人。聪明智慧刚正直率(能言善辩)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做事考虑周全)(共23张PPT)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第二单元【主题情境:“亲情寻踪”主题班刊制作】班级准备编制一期主题为“亲情寻踪”的班刊,请你准备相关作品,参加作品评选活动。任务一: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至爱亲情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朗读课文,参照示例,补全下面思维导图,梳理文章中的典型事件、具体感情等。(8分)母亲多次劝 “我” 去北海看花,母亲去世后“我”看花念母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爱的感激一家四口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和处理分歧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责任感陈太丘的朋友失约还指责陈太丘,元方驳斥友人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义,友人无信无礼看到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任务二:品读故事,感受情感 朗读与理解2.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二】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请参照示例,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6分)示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朗读设计:我想用舒缓、坚定的语气来读,“淡雅”“高洁”重读,“热烈而深沉”后稍作停顿,“烂漫”略作延长,来展现菊花的绚丽多彩,表现“我”积极的心态变化。(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秋天的怀念》)(3分)朗读设计: 我想用缓慢、沉重的语气来读,重读“绝、竟”,读出对母亲离世的无比沉痛、追悔莫及、肝肠寸断的情感。(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3分)朗读设计: 我打算带着欣喜、如释重负的情感朗读,“总算”“熬”重读,因为重读起强调的作用,这两个词既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身体状况深深的担忧,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经受住了冬天的考验,又迎来一个春天的欣喜和庆幸。3.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三】语境在理解和鉴赏文章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所在的小组概括了结合语境品析语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的方法:①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本义;②结合语境、主旨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和表现的作者的情感。请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1)请赏析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词,体会语境对理解字词的作用。(4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赏析: “熬”有“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的意思,“严冬”指极冷的冬天。加点字词在这里既写出了母亲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在漫长寒冬所遭受的痛苦之大及度过严冬的不易,也写出了“我”为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而欣慰的心理,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切的爱。(2)【高阶思维】《秋天的怀念》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句,结合语境,请从心理、情感的角度分析。(4分)答案:第1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是为了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感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任务三:编辑班刊,创意展示 阅读实践[2025年1月金华婺城区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聚焦内容,寻踪柿子树】4. 【情节梳理】请你以“柿子树”为线索,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以下表格。[教材链接 见阅读综合实践一](4分)事件 情感态度柿子树在小院安家 ① 柿子树开花结果 洋溢着笑容② 喜悦、迫不及待③ 温暖、愉悦柿子树留在了老家 ④ 细心呵护、期待霜降后采摘、品尝柿子将柿子送给邻居、亲友,留给鸟儿留恋、不舍【关注语言,品味柿子味】5. 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教材链接 见阅读综合实践二、三](4分)(1)【品味语言】语言是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请你从修辞、字词等角度品味A处文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示例:“辜负”赋予柿子树以人性(写拟人也给分),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下,柿子树开出花来;“小小的、黄黄的,如指甲盖般大小”运用叠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柿子树花朵的娇小,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1分)这个句子传达出家人们见到柿子树开花后的喜悦之情与对柿子树的喜爱、呵护之情。(1分)(2)【朗读设计】散文的语句十分适合朗读,请你从重音、语气等方面,对B处文字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2分)答案:示例:以愉悦的语气朗读,语调上扬,重音落在“迫不及待”“软软的,甜甜的”“满嘴”“再”,(1分)读出儿时的“我”希望能够快点品尝到柿子的期待之情,以及品尝柿子时的满足、愉悦,尽显孩童的天真烂漫。(1分)6. 【词句赏析】请结合语境,揣摩C句中的加点词,体会语境对理解字词的作用。[教材链接 见阅读综合实践三](4分)答案:“久久”“凝重”精准传递了父亲对柿子树的深情。“久久”强调凝望的时间之长,体现父亲反复回味与树相伴的时光;“凝重”则刻画了他严肃而沉重的神情,暗含对搬迁后失去树的失落。(2分)二者共同揭示柿子树在父亲心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仅是植物,更是过往生活的见证者,离别时的留恋实则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告别。(2分)【交流探讨,领悟柿子情】7. 【句段作用】文章①⑥两段都提到了柿子的寓意,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示例:第①段提到柿子的寓意是解释父亲为什么要在家中种柿子树,他希望家中能够事事如意。(1分)第⑥段提到柿子的寓意是呼应前文,家里种了柿子树后,父亲对柿子树的细心照料让柿子树的长势旺盛,而也正是父亲对家庭的细心照料,使得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1分)两处寓意都包含着父亲、作者对家庭的美好期待和祝愿。(1分)8. 【主旨情感】柿子有着“‘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父亲多年梦寐以求的事情也实现了,但父亲的表现为什么是“不如意”的?(4分)答案:示例:柿子树已成为“我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陪伴着“我们”一家人生活,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的变化。柿子树是父亲亲手栽种在老家的小院里的,在父亲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更承载着父亲对“我们”一家人美好生活的期待。一起采摘柿子、品尝柿子,体现了家人间的温馨与爱意;与亲友邻居分享柿子,体现了亲友、邻里间的温暖和睦;给鸟儿分享,更体现了自然万物的和谐亲近。面对搬迁,父亲此刻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一边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得以实现,一边是要与亲手栽种的柿子树分别。父亲心中充斥着对老家柿子树的不舍,他无法放下柿子树和柿子树中承载着的浓浓的回忆。(4分)【关联教材,安放柿子文】9. 【拓展延伸】有同学想将选文作为教材第二单元的课后拓展阅读材料,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选文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说明理由。(5分 分层赋分)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单元目录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 散步/莫怀戚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案:示例:合适。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抒写了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如从莫怀戚与家人散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互相照顾、温馨和睦的亲情。本文作者围绕柿子树,记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父亲为家里栽种了柿子树,家人们一起采摘、品尝柿子。文章充满了家人相处的温馨与和睦,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对家人的关怀。这棵柿子树不仅仅是家中院子的一处风景,还是家人对过去美好回忆的寄托,倾注了父亲的心血,是父亲对家庭付出、对孩子关爱的象征,更是对家人亲情的美好诠释。因此,本文符合第二单元的主题。阅读本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理解,勾起我们与家人相处的回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回答“不合适”,理由较充分,最多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课件新人教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