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21 小圣施威降大圣第六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033星题 素养提升《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人物塑造也一向为人称道。班级开展了“大话‘西游’”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 【了解“西游”故事】阅读语段,完成练习。(4分)1星题 积累运用在西行的征途上,孙悟空常常掣.出金箍棒,一路降妖除魔,大显神tōnɡ。他穿梭于山林间,时刻留意着妖魔的zōng迹,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师徒四人团结一心,即便面对重重困难,也毫不退缩,凭借着智慧与勇气,一路向西,追寻着心中的信仰。(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掣.( chè )出 提.( dī )防(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神tōnɡ( 通 ) zōng( 踪 )迹chèdī通踪2. 【品读“西游”魅力】下面是一段介绍《西游记》的文字,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②《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③书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冒险历程,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④无数读者沉浸在这部作品之中,感受着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其影响力经久不衰。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答案】B3. 【制作“西游”海报】筹备组正在为“循迹西游”研学活动设计宣传海报,你会选择下面哪一幅图片放在海报上?请阐释理由。(不少于40字)(4分)答案:示例一:选图A。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孙悟空在整个取经过程中起到保驾护航、突破难关的重要作用,深受人们喜爱,将他的图片放在海报上,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示例二:选图B。《西游记》讲述的是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这张图呈现出了四个主要人物,将它放在海报上,使宣传主题和内容一目了然。课文研读阅读《小圣施威降大圣》,回答问题。4. (教材母题变式)课文的情节设计极富想象力。大圣、小圣先后多次变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5分)2星题 阅读鉴赏麻雀儿 饿鹰儿① 大海鹤鱼儿 ② 水蛇 灰鹤大鹚老鱼鹰儿③ 原身④ 原身二郎神 ⑤ 花鸨土地庙儿原身5.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并分析大圣的性格特点。(4分)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悟空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及时识得对方的变化之术,可见他谨慎细致、足智多谋。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4分)答案:《小圣施威降大圣》写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经过,抓住一个“变”字,展开想象;在斗法的过程中,孙悟空使出七十二般变化,二郎神则紧随其后,孙悟空先后变成动物、土地庙和二郎神本人等。文中场面神奇异幻,极富想象力,妙趣横生。整本书阅读11. 在名著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非常感兴趣,作了如下梳理,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5分)(1)根据《西游记》阅读经验,简要概括“大圣成长经历”中A、B两处的情节。(2分)3星题 素养提升A: B: 打杀强盗,遭唐僧训斥,一怒离开三打白骨精(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不同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称谓,请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称谓,结合相应情节及自身阅读体验谈谈理由。(3分)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我最喜欢 ,因为 齐天大圣/斗战胜佛此时的悟空敢大闹天宫,不惧权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勇于挑战。我想少年时期的我也该用这种勇气与冒险精神面对一切挑战。/他在一次次惩恶扬善、降妖除魔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把破坏力变为济世救人的力量,从放浪到隐忍,从我行我素到有团队精神……我想我也会在一场场修行中,渐渐走向成熟,一路闯关无数,我也将修炼我的个性,磨炼我的意志。12.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同学们以“名著中的人物成长经历”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7分)(1)小语在阅读《西游记》后,以“悟空”为网名,发了一个朋友圈,留言区分别有不同人物发表的评论。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写出相应的人物。(3分)① :这泼猴!今日来了!待我取披挂,拿兵器来!可怜我那孩儿虽未伤及性命,却再难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他一面?② :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何必在这儿遭罪嘞。③ :我当年受如来教旨,赐我一粒“定风丹”,一柄“飞龙杖”。飞龙杖已降了风魔,这定风丹尚未曾用,如今送了大圣,希望能助一臂之力。铁扇公主猪八戒灵吉菩萨(2)小文说,成长需要自我修炼;小刚说,成长需要他人相助。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西游记》内容简要说明。(4分)答案:示例一:我的看法是成长需要自我修炼。《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磨炼了自我,最后成功从西天取回真经。示例二:我的看法是成长需要他人相助。《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各司其职、互相扶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成功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共11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第六单元一、默写(8分)1. 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以明丽秋景引出诗人豪迈乐观诗情的句子是“ , ”。2.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将诗人的羁旅之情、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孤独凄凉之感。3.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 , ”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境相同。4. 谭嗣同《潼关》中的“ , ”表达了他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二、古诗鉴赏(一)阅读《秋词》(其一),回答问题。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A. 这首诗通过对萧瑟荒凉的秋景的描写,体现了“逢秋悲寂寥”的常情。B. 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诗人一反常态,写自己对秋天的赞美。D. 这首诗前两句先引出自己的见解,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可以说是完美的“论证”。A点拨:诗中描绘的是明丽、开阔、充满生机的秋景,而非“萧瑟荒凉的秋景”。诗的前两句,摒弃了“逢秋悲寂寥”的常情。(二)阅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D )A. 首句用问答的形式将“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无奈两相对立,蕴含了无尽的惆怅。B. 第二句中的“涨”字形象地写出连绵秋雨慢慢涨满秋池的动态之美,也体现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C. 三、四句虚实相生,诗人运用想象手法写出未来与家人团聚,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D. 李商隐的绝大部分诗歌都有着辞藻华丽含蓄,长于象征、暗示的特点,这首诗亦是如此。D点拨:这首诗整体语言风格是较为朴素自然的,没有过多华丽辞藻和复杂的象征暗示,更多的是表达思念之情。7. 本诗中的重复之语耐人寻味。请结合诗意谈谈两处“巴山夜雨”抒发的不同情感。(2分)答案: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实写当下之景,抒发诗人秋夜独坐的孤独之情;第二个“巴山夜雨”是想象回家团聚后回忆此夜的情景,表达对与家人团聚的期待。(三)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回答问题。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D )A.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回乡后寂寞、窘迫、凄凉的生活现状。B. “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展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C. “风吹雨”既是现实中风雨交加的情形,又象征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现状。D. 最后两句是虚写,诗人听着风雨声,想象自己终于实现了驰骋沙场的愿望。点拨:“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实写,而非虚写。D(四)阅读《潼关》,回答问题。9.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C )A. 第一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B.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C. 第三、四句中,“犹嫌束”写河流的奔腾壮阔,“不解平”写山脉的平坦如砥。D. 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C点拨:“不解”是不懂得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高山以人的情感,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不解平”写出了山的巍峨险峻。(共16张PPT)22 皇帝的新装第六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七年级(1)班开展了“七彩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快来加入他们,回答下列问题吧。1. 小文学完《皇帝的新装》后,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帮他。(14分)1星题 积累运用《皇帝的新装》是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chǔn的皇帝被两个骗子_____(愚弄 嘲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滑jī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______ (揭发 揭示)了统治者的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又自欺欺人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人。(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愚chǔn( 蠢 ) 滑jī( 稽 )昏庸.( yōng ) 褒.( bāo )扬蠢稽yōngbāo(2)从括号内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chǔn的皇帝被两个骗子 (愚弄 嘲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滑jī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 (揭发 揭示)了统治者的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又自欺欺人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人。愚弄揭示生词卡(8分)易错字音:称.( chèn )职 钦差.( chāi )易错字形:xuàn yào( 炫耀 ) xūn( 勋 )章jiǎo huá( 狡猾 ) hài( 骇 )人听闻chènchāi炫耀勋狡猾骇2. 下面是小明的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他修改。(6分)①活动中,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歌,还写了读书心得。②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眼界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拓宽,______________,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③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④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⑤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1)第 句有语病,应改为“ ”。(2分)(2)第 句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3分)(3)在第②句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的句子构成排比句。(1分)②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眼界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拓宽, ,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①活动中,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还写了读书心得④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心境在潜移默化中愈发澄明3. 同学们围绕童话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A.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B.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以被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C.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等。D. 在《皇帝的新装》中,作者丰富的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文中的夸张是借助想象完成的,运用夸张手法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人物、事物的本质。C点拨:C有误,《白雪公主》出自《格林童话》,作者不是安徒生。课文研读阅读《皇帝的新装》,回答问题。4. 下图以“骗”为中心,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请你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4分)2星题 阅读鉴赏① ② ③ ④ 被助传揭5. 本文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手法,绘出了一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你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①以夸张的动作描写强化情节的荒诞。课文中骗子在空织布机上工作的假动作与群臣抚摸空气的动作配合,形成黑色幽默式的行为﹐凸显情节的荒诞。②以心理描写揭示众人的虚伪。大臣与官员心想“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皇帝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却高声宣布“我十二分地满意”,展现当权者自我欺骗的挣扎;民众在游行中虽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却一同附和赞美,体现乌合之众的从众心理。③语言夸张化。课文中骗子称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群臣用“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等辞藻形容不存在的新衣﹐用空洞语言掩盖真相,形成幽默下的尖锐批判。6. 《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网络上,很多初中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想象。请你在网上发帖表达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3分)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小孩子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他判了一个“说真话罪”。帖子二:网友“ ”: 真理永恒小孩子无畏无惧,皇帝气急败坏——皇帝以“散播谣言”之罪将其囚禁。(共17张PPT)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第六单元【主题情境:参与课本剧排演】为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文学鉴赏、团队协作、艺术表达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七年级拟开展以“想象之翼,飞越课本世界”为主题的课本剧排演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镜中窥影·剧本创作大比拼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默读四篇课文,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请你选择本单元的某个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并向活动组委会复述剧本内容。(6分)小贴士:复述框架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答案: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派二郎神杨戬前去捉拿他。二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孙悟空变化多端,一会儿变作麻雀,想混入林间;二郎神见状,立刻变成饿鹰俯冲追捕。孙悟空又变作大鹚老冲天飞去,二郎神便化为大海鹤紧追不舍。接着,孙悟空变为鱼儿潜入水中,二郎神则化作鱼鹰紧盯不放。最后,孙悟空变作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赶来,一眼识破,因为旗竿不会在庙后。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精彩绝伦,展现出超凡的神通与智慧。点拨:改编《皇帝的新装》时可以改变叙述视角。比如,选择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高贵的骑士、老百姓、骗子、骗子的织布机、皇帝的镜子等任一角色,以他(它)的口吻,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任务二:想象之翼·课本剧排演挑战赛2. 【活动一:角色竞选】你们小组的同学准备分角色排演课本剧。请结合文中主要角色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填写角色设计表,再说说从这些角色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15分)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小圣施威降大圣》 大圣: 小圣: 遇到困难要善用智慧、随机应变神通广大、不屈不挠、反应机敏智勇双全、神通广大略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皇帝的新装》 皇帝: 骗子:狡猾、贪婪 大臣/官员: 小孩:天真、单纯 爱慕虚荣、愚蠢虚伪、阿谀奉承、明哲保身略保持诚实清醒,不被虚荣利益蒙蔽;敢于说真话,不随波逐流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女娲造人》 女娲:坚忍执着、勤劳善良、充满智慧 要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珍惜生命略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 雕像者:冷静理智 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略做人要谦虚,不过高估计自己,盲目自大易自取其辱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蚊子和狮子》 蚊子:狡黠、自负 狮子:鲁莽 胜不骄败不馁,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保持清醒的头脑略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穿井得一人》 丁氏:务实直率 宋君:明察善问 略审慎对待信息,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杞人忧天》 杞国人:过度忧虑、庸人自扰、缺乏理性精神 不应为毫无根据、没必要的事烦恼,应以积极心态和理性思维面对生活略3.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二】【活动二:剧本设计】下面是戏剧组根据《皇帝的新装》改编的课本剧片段,请你设计符合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和人物心理活动。(4分)老大臣上场。在皇宫内的织房里,那两个骗子正装模作样地织造并不存在的布。老大臣先在门外张望一阵,只见两人空手忙碌。老大臣 (自言自语)愿上帝可怜我吧!(又把门缝开大一些,用手揉了一下眼睛)① (填语言)我怎么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骗子甲 (听见门外有声音,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开门,对老大臣毕恭毕敬)大人,快请进。请您过目,这布料的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老大臣 (② )(填动作及人物心理活动)难道我是愚蠢的吗?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哦,不,这一点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骗子乙 大人,您再看看这布料的色彩。老大臣 (强作镇定,满意地笑)哎呀,美丽极了!真是美极了!揉一揉眼睛,发现自己还是什么也看不见,惶恐地想6. 【写作特色】《猫的事务所》微电影在同学中反响热烈。请从下面的童话评分细则中任选两条,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其反响热烈的原因。(6分)童话评分细则1.情节曲折离奇;2.语言富有童趣;3.形象鲜明生动;4.主题反映现实。答案:①情节曲折离奇:故事围绕猫的事务所展开,富有想象力且冲突不断,如“灶猫和虎猫因捡饭盒的事起冲突而被黑猫劝解”“其他猫一起冷落和污蔑灶猫”,情节一波三折,引发观众兴趣。②语言富有童趣:多采用对话和短句,语言生动细腻,如“横眉怒目”“喜笑颜开”等神态描写形象而夸张地体现了虎猫趋炎附势、歧视弱小的形象。③形象鲜明生动:故事将动物人格化,塑造了一只努力向上却因自身的“缺陷”饱受排挤的灶猫,以及一群心怀偏见、傲慢、自以为是的众猫的形象。④主题反映现实:通过灶猫的遭遇,反映现实中人们排挤弱小、趋炎附势的现象;而掌权者不明辨是非,轻易听信谣言,也引发人们的深思。(每点3分,任意两点即可)(共30张PPT)24 寓言四则第六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雕像 庇.(bǐ)护 杞.人忧天(qǐ)B. 虚荣 较量.(liàng) 躇步跐.(cí)蹈C. 凯哥 赫.(hǎo)拉 吹着喇.叭(lǎ)D. 爱慕 溉.汲(gài) 废寝.忘食(qǐn)点拨:A项,“庇”应读bì;B项,“跐”应读cǐ;C. “凯哥”应写作“凯歌”,“赫”应读hè。D1星题 积累运用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国人道.之 (3)丁氏对.曰 (4)得一人之使. (5)因往晓.之 (6)终日在天中行.止. (7)奈.何.忧崩坠乎 (8)只.使.坠 从井里取水讲述应答,回答使唤,这里指劳力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纵使,即使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A. 宋之.丁氏 国人道之.B. 不若.无闻也 未若.柳絮因风起C.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D. 国人道.之 古道.西风瘦马点拨:A. 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B. 若:动词,如/动词,如;C. 闻:动词,听到/使动用法,使听到;D. 道:动词,讲述/名词,道路。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A. 要为人才松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所长。B. 您是学界泰斗,晚辈才疏学浅,怎敢在您的面前班门弄斧?我只能不.吝.赐.教.了。C. 有老师担心如果学生依赖于上网搜素材,易使写作流于借鉴和拼凑,这并非杞.人.忧.天.。D. 从白云山到陈家祠,从广州塔到琶洲塔,广州处处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点拨:B项“不吝赐教”指希望他人不吝惜自己的意见,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套话。此处使用错误。B5.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B.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C.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作。D.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C点拨:C有误,《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作。(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6.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表现。(2分)(1) (2) 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不轻信传闻,并派人找丁氏求证课文研读2星题 阅读鉴赏7. (教材母题变式)下面链接材料中,子夏对待流言是怎么做的?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链接材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到了晋国一问,回答说:“晋国的部队己亥过河。”答案:链接材料中的子夏对待流言仔细考证,认真思考,加以辨别。启示:对于流言,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一定要认真考证,结合自己的思考,辨别消息的真假,不能以讹传讹。(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8. 故事以杞人和晓之者的对话展开。两人的语言以问句居多,但语气不相同。仔细揣摩并分析语气背后的不同心理。(5分)人物 行为 文中语言 语气杞人 担忧 ① ② 晓之者 劝慰 ③ ④ ⑤不同心理: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奈地坏何?”急迫“奈何忧崩坠乎?”“奈何忧其坏?”反问杞人:担心害怕;晓之者:不理解、纳闷。9. (教材母题变式)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评价?(3分)答案:示例:我会肯定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拓展阅读(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各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乙】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①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②曰:“皇子果于自信③,果于诬理哉!”(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注释】①浣:洗涤衣物。②萧叔:一位大臣。③果:敢于决断。此处指固执妄断。乙参考译文 周穆王大举西征犬戎,犬戎献上了锟铻剑和火浣布。锟铻剑长一尺八寸,用纯钢锻成,剑刃赤红,(锋利无比,)用它切玉就像切泥一样。火浣布,洗时一定要扔进火里;布烧成了火红色,而污垢呈现布色;从火里取出后抖动,皓然生光,竟像白雪一样洁净。皇太子认为不存在这些东西,传说的人没有根据。萧叔说:“皇太子也过分自信,过分不相信客观事理啦!”10.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闻.之于宋君 词类活用 (1) 其剑长尺有.咫 课内迁移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 传之者妄. 查阅词典法: ①胡乱,任意;②荒诞,无根据;③平庸,寻常 (3) (填序号)使听到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11.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答案: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12. 结合【乙】文内容,任选一个人物,为他选一个表情填在横线上(填序号),并说明理由。(4分)A. 愤怒 B. 自信C. 得意 D. 不满(1)皇子 地说:“无此物,传之者妄。”(2)萧叔 地说:“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BD理由: (1)皇太子认为世上根本没有锟铻之剑和火浣之布,并且断定传说有这些东西存在的人是没有根据的。这里应表现出皇太子的果断、自信。(2)萧叔认为皇太子过分自信,不相信客观事理,所以这里应表现出他对皇太子的不满。13. (真实任务情境)小豫和小语对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产生了争论,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3分)小豫:这两则小故事都是寓言,寓言常在故事中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我觉得这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都一样。小语:不,才不一样呢!答案:我赞同小语的说法。【甲】文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不要以讹传讹,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乙】文告诉我们要相信客观事理,不要主观臆断。两者寓意不同。(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各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乙】往古之时,四极①废,九州裂,天不兼覆②,地不周载,火爁焱③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④民,鸷⑤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⑥。(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释】①四极: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②覆:覆盖。③爁焱(làn yàn):火势蔓延的样子。④颛(zhuān):善良。⑤鸷(zhì):凶猛,残忍。⑥淫水:洪水。乙参考译文: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方的擎天柱倒塌,九州大地裂开,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蔓延并且不灭,水无边无际泛滥不止,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在这时候,女娲炼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脚来竖立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救济冀州,累积芦苇焚烧后的灰烬来阻止洪水。14. 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的加点词。(3分)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四极废. 查阅词典法:①倒塌。②废弃,废除。③破灭,覆灭。④残废 (1) (填序号)①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水浩洋而不息. 勾连成语法:自强不息. (2) 积芦灰以.止淫水 课内迁移法: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3) 停止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答案:你踩踏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16. 【乙】文多处句子上下句的内容相关或相对,句式基本一致,增强了表意效果。我们所学的其他文言文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句子,请仿照示例写出一组。(2分)示例: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我的积累: , 。静以修身/学而不思则罔俭以养德/思而不学则殆17. 结合选文内容填空。(3分)两则文言文记述的内容均与“天”有关。【甲】文通过①“ ”的寓言,启示我们② ,言简意深;【乙】文通过③“ ”的神话,塑造了智慧勇敢的女性形象,极具神奇色彩。两则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地自然现象的关心。杞人忧天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女娲补天(共10张PPT)23 女娲造人第六单元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学校将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七彩神话”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是其中的活动之一。请你走进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1. 阅读下面描写女娲造人的语段,完成练习。(10分)1星题 积累运用在天地初开之时,女娲用澄.澈的河水掺.和.黄土,捏出了一个个小人。她赋予他们①____ (蓬 篷)勃的生命力,让他们在大地上繁衍生息。这些泥人不仅有了血肉之躯,更被赋予了非凡的气②_____ (慨 概)。女娲的创造,让荒凉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类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发展,传承着女娲赋予的精神与力量。(1)请给语段中加点字词注音。(3分)澄.( chéng )澈 掺.和.( chān huo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2分)① (蓬 篷)勃 气② (慨 概)chéngchān huo蓬概生词卡(5分)易错字形:huāng( 荒 )凉 灵mǐn( 敏 )泥tán( 潭 ) mián yán( 绵延 )荒敏潭绵延2. 中国神话故事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观察下面这组以“上古神话”为主题的徽章图片,完善下面的文段。(7分)上面四枚徽章的图案出自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故事,分别体现了① 、② 、③ 、④ 这四个动人的上古神话传说。它.们.于方寸之间向世界生动展望了可贵的民族精神,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根据徽章图案,将相应的神话名称依次写在文段横线上。(4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夸父逐日(2)加点词“它们”是 (词性)。(1分)(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2分)代词展望展现3. 同学们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内,做成“神话故事墙”供大家观赏。请你从【甲】【乙】两幅作品中选择一幅,说说该作品是如何将神话故事与书法巧妙结合的。(3分)我选( 【甲】 ),这幅作品 文字是篆书,因形立意、古朴典雅,适合表现“盘古开天地”这则创世神话的神秘、朴拙之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皇帝的新装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女娲造人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课件新人教版.pptx 河南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新人教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