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课件(打包5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课件(打包5份)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专题三 古诗文默写
期末专题训练
一、默写(36分)
1. 《观沧海》中最能反映曹操的博大胸襟和抱负的诗句是:
, ; ,

2.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
而行的景象的句子是: ,

3.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


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的
句子是: , 。
5.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
是: , 。
6.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
出: , ?
7. 孔子《论语·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8.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
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9.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是: ,

10. 对那些心浮气躁、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诸葛亮
《诫子书》中的“ ,
”来劝勉他们。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11.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
, 。
12. 《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
利影响的句子是: ,

13. 谭嗣同的《潼关》中写高云簇拥的孤城寂寥、辽远的诗句
是: , 。
1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
, ”表现了诗人不以衰老自弃
的报国之志。
非学
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
治性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僵卧孤村不自

尚思为国戍轮台
15.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
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是:
, 。
16. 《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
17.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自古逢秋悲寂

我言秋日胜春朝

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 (跨学科·美术)想象犹如天马行空,饱含诗意和趣味。请根据你
的积累,补全下面表格。(6分)
简笔画 联想 诗句
高挂在天空的月
亮 (1) ,随君
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
(2)


(3) ,江春入旧
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 ,
。(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
晴空万里凌云鹤 晴空一鹤排云上,(5)
。[刘禹锡《秋词》(其一)]
太阳从地
平线或海平面
上升起或落

海日生残夜
_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便引诗情到
碧霄
2. 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古诗文名句,使前后语意连贯。(8
分)
古诗文在典雅凝练的文字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抒凌
云壮志,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
,若出其里”(《观沧海》)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展现诗人的
雄心壮志;或心忧天下,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借写风雨
梦境抒发报国之志;或感喟惜时,孔子的“(3)
, ”(《〈论语〉十二章》)感慨人生世
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星汉灿


马冰河入梦来
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
或感喟身世和时事,杜甫的“(4) ,
”(《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慨叹个人
身世之悲和国事凋零之殇;或思乡怀人,“(5)
, ”(请写出相关的连续的古诗文
句)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
古诗文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发清溪向三

思君不见下渝州
3. (真实任务情境)下面是同学们围绕“古诗文中的植物和动物”展
开的交流讨论,请你补全对话。(9分)
小金:古人常以植物和动物入诗。曹操《观沧海》中的
“(1) , ”写出了作者登山
临海所见到的草木茂盛的景象;谭嗣同《潼关》中的“终古高
云簇此城,(2) ”写出了作者在潼关
感受到的壮阔风景。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吹散马蹄声
小语:古诗中的植物和动物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其一)],刘禹锡借凌云的鹤表现出乐观的精神和昂扬奋发的
斗志。
小文:“(4)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为巧妙,将植
物、动物等景物组合。
晴空一鹤排云上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
西风瘦马
小天:在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有同学经常把“乡书
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写成“燕”。有什么好的方法可
以帮助同学们避免这种错误呢?
小语:在积累古诗的时候,我们不能只记字音,还要思考诗句
的含义。在古诗中“燕”常代表春光的美好,而“雁”常用于表
达(5) 。理解了这层内涵,再结合诗句内
容,就不会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错写成
“燕”了。
小文:是啊。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正如
《〈论语〉十二章》中所说“(6) ,
”。
思乡之情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结合情境,完成古诗句默写。(5分)
秋天,是一个撩人情思的季节。谭嗣同《潼关》中,
“(1) , ”借描
摹秋风表现孤城的寂寥;李商隐《夜雨寄北》中,“(2)
, ”将诗人的羁旅
之情和不得归之苦与秋雨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孤独凄凉之感;
刘禹锡《秋词》(其一)中,“(3) ,我
言秋日胜春朝”立赞秋之新见,气势不凡,表现出积极向上的
精神。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自古逢秋悲寂寥
5. [2025年1月郑州期末]小郑准备参加古诗文挑战活动,请你帮他
补写正确答案。(8分)
类别 古诗文 提示
胜景 ,洪
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壮志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
秋风萧瑟
夜阑卧听风吹

学法 , 。 复习所学获新知(《〈论语〉十
二章》)
真情 , 。 笛声幽怨,征人情深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诗人对
友人的同情和关切(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我寄愁心与明

随君直到夜郎
西(共28张PPT)
专题一 字音 字形
期末专题训练
1. 易错字音。(18分)
黄晕.( yùn ) 着.( zhuó )落
看.( kān )护 发髻.( jì )
贮.( zhù )蓄 莅.( lì )临
萧瑟.( sè ) 静谧.( mì )
高邈.( miǎo ) 冷冽.( liè )
碣.( jié )石 酝.酿.( yùn )( niàng )
窠.( kē )巢 竦峙.( zhì )
吝.啬.( lìn )( sè ) 咄.( duō )咄逼人
yùn
zhuó
kān

zhù

sè 

miǎo
liè
jié
yùn
niàng

zhì
lìn

duō
一、课内字词梳理
第一单元
2. 易错字形。(10分)
liáo( 嘹 )亮 méng( 萌 )发
稀shū( 疏 ) 干sè( 涩 )
抖sǒu( 擞 ) 粗guǎng( 犷 )
天yá( 涯 ) yòu( 诱 )惑
jiàn( 健 )壮 宽chanɡ( 敞 )










第二单元
1. 易错字音。(13分)
烂漫.( màn ) 絮.( xù )叨
分歧.( qí ) 一霎.( shà )时
匿.( nì )笑 祷.( dǎo )告
姊.( zǐ )妹 欹.( qī )斜
荫.( yīn )蔽 徘徊.( huái )
水波粼.( lín )粼 菡.萏.( hàn )( dàn )
màn


shà

dǎo


yīn
huái
lín
hàn
dàn
2. 易错字形。(5分)
chuí( 捶 )背 shì( 侍 )弄
jué( 诀 )别 心xù( 绪 )
翻来fù( 覆 )去





第三单元
1. 易错字音。(14分)
确凿.( záo ) 菜畦.( qí )
斑蝥.( máo ) 蝉蜕.( tuì )
油蛉.( líng ) 秕.( bǐ )谷
攒.( cuán )集 不愠.( yùn )
脊.( jǐ )梁 曲肱.( gōng )
脑髓.( suǐ ) 笃.( dǔ )志
暂.( zàn )时 沁.( qìn )凉
záo

máo 
tuì
líng

cuán
yùn

gōng
suǐ 

zàn
qìn
2. 易错字形。(13分)
mì( 觅 )食 云xiāo( 霄 )
mò( 陌 )生 jiàn( 鉴 )赏
和ǎi( 蔼 ) 渊bó( 博 )
感kǎi( 慨 )
人迹hǎn zhì( 罕 )( 至 ) chǎn( 阐 )释 tú( 徒 )劳
cháng( 徜 )徉 茫然无cuò( 措 )




蔼 







措 
第四单元
1. 易错字音。(15分)
派遣.( qiǎn ) 殉.( xùn )职
狭隘.( ài ) 热忱.( chén )
鄙薄.( bó ) 溺.( nì )亡
佃.( diàn )农 劳碌.( lù )
私塾.( shú ) 慰.勉.( wèi )( miǎn )
阎.( yán )罗 捷.( jié )报
淫.( yín )慢 拈.( niān )轻怕重
qiǎn
xùn 
ài
chén


diàn

shú
wèi
miǎn
yán
jié
yín
niān
2. 易错字形。(8分)
纯cuì( 粹 ) 不chuò( 辍 )
yá( 衙 )门 任劳任yuàn( 怨 )
jīng( 旌 )旗 悲守qióng( 穷 )庐
取义成rén( 仁 ) 精yì( 益 )求精








第五单元
1. 易错字音。(17分)
惬.( qiè )意 懒惰.( duò )
怅.( chàng )然 蜷.( quán )伏
惩.( chéng )戒 虐.( nüè )待
豁.( huò )朗 鸟喙.( huì )
雉.( zhì )鸟 骊.( lí )山
沼.( zhǎo )泽 邋.遢.( lā )( ta )
怂.恿.( sǒng )( yǒng ) 喧.嚷.( xuān )( rǎng )
qiè 
duò
chàng 
quán
chéng
nüè
huò
huì
zhì

zhǎo

ta
sǒng
yǒng
xuān
rǎng
2. 易错字形。(9分)
失zōng( 踪 ) 忧yù( 郁 )
安xiáng( 详 ) zǔ( 诅 )骂
叮zhǔ( 嘱 ) tíng tíng( 亭 )( 亭 )玉立
jiān( 缄 )默 枯zào( 燥 )









第六单元
1. 易错字音。(14分)
炫.( xuàn )耀 愚蠢.( chǔn )
称.( chèn )职 呈.( chéng )报
爵.( jué )士 御聘.( pìn )
妥.( tuǒ )当 勋.( xūn )章
莽.( mǎng )莽 掺.( chān )和
溉.( gài )汲 钦.( qīn )差
杞.( qǐ )人忧天 随声附和.( hè )
xuàn
chǔn
chèn
chéng
jué
pìn
tuǒ
xūn
mǎng
chān
gài
qīn


2. 易错字形。(6分)
狡huá( 猾 ) 头xián( 衔 )
寂mò( 寞 ) 蓬bó( 勃 )
气gài( 概 ) kǎi( 凯 )歌






二、综合训练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
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chí神往;
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
里头的文明shǔ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
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
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澎湃.( pài )     瑰.( guī )宝
(2)请工整书写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心chí( 驰 )神往 shǔ( 曙 )光
pài
guī

曙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5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
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在莫怀戚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时光中,
我们领略了处理分歧.的艺术;在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里,我们
发出对童年无限眷恋的感慨;在陆游的梦境里,我们读到了诗
人的粗犷.与豪迈;在女娲的创造中,我们读到了生命的__①
__(篷 蓬)勃与延续;在安徒生滑稽可笑的童话里,我们读到
了人性的虚伪与真实。穿梭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增长了见
识,积淀着阅历;我们也跳出了个人狭隘.的眼界,在精神上变
得更加纯__②__(萃 粹)。让我们继续徜徉于文学作品中,积
累人生经验,提高审美情趣,让生命变得丰盈而深刻。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作出选择(3分)( C )
A. qí kuànɡ yì B. qǐ kuànɡ yì
C. qí ɡuǎnɡ ài D. qǐ ɡuǎnɡ 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① ②
C


3.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文字,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慨叹不
已。老舍笔下,水里的绿藻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令人无限怜爱;郑振铎忘不了被无辜惩罚nüè待的小猫,启迪
我们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吴承恩描绘的美猴王神通
广大,慌得那四大天王提.防愈紧……这些文字,是我们在寂寞
之时的最佳伴侣,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
有所着落,有所依托。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提.( dī )防 潜.( qián )移默化
(2)依次写出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zhù 蓄 nüè 待

qián


4.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动物们以
各自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它们或是在草原上奔.跑,
或是在海洋里__①__(遨 嗷)游,或是在天空中飞翔,为地球
增添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人类过度开发、污染环境、
非法捕猎等行为让许多动物__②__(频 濒)临灭绝。对此,我
们不能再保持缄.默,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
自己。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奔.( bēn )跑 缄.( jiān )默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① ②
bēn
jiān


5. 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花夏蝉,秋月冬雪。色彩斑lán的
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语文的天地更是多姿多
彩!我们在繁花嫩.叶的春天里嬉戏,在热烈粗犷的夏天里欢
笑,在静mì邈远的秋天里漫步,在银装素裹的冬天里赏雪。我
们穿行在文学经典之间,欣赏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饱览自然
世界的绚丽多彩,领悟人性的伟大善良。
①色彩斑lán( 斓 ) ②繁花嫩.( nèn )叶
③静mì( 谧 ) ④辉.( huī )煌

nèn

huī
6. 小豫将参加学校举行的“筑基立品”主题学习活动,以下是他的
发言稿,请你帮他完善。(6分)
走进朱自清的春天,我们嗅到了空气中yùn酿许久的草木
清香;感受史铁生深切的怀念,我们体味到他对母亲的挚爱中
夹杂着愧疚.;触摸鲁迅温馨的回忆,我们感受到他童年时的快
乐;顷听莎莉文老师的教诲.,我们懂得了学习能使整个世界在
我们面前变得花团锦cù。
(1)小豫遇到了不会读和不会写的字,请帮他根据拼音写汉字,
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yùn( 酝 )酿 愧疚.
教诲. 花团锦cù( 簇 )
(2)小豫在练习朗读时,发现了一处错别字,请你帮他修改。
(2分)
“ ”改为“ ”

jiù
huì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
一,数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行走河南,可以读懂河南名山怎样
比肩三山五岳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 jǐ )梁,江河大川如何携
手孕育了中华民族。行走河南,徜.( cháng )徉于历史建筑文
化遗产,可以读懂中华文化何以博大精深、瑰丽辉煌。行走河
南,解读中华文明绵 (沿 延)繁盛的深远奥秘,可
以读懂中华民族何以把责任担当 (隽 镌)刻进史
册,激励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息,去追寻属于中华民族的
“诗和远方”。

cháng


8. 社区准备在图书馆前张贴海报,号召居民前往图书馆读书。下
面是海报的部分内容,请你协助完善。(4分)
(1)海报中有两个字,小文读不准,请你帮他注音。(2分)
(2)海报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横线上。
(2分)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 (弛 驰)骋。一本
好书像一 (只 支)小船,带领我们从狭隘.( ài )的
地方,驶向无垠.( yín )的海洋。社区图书馆即将开放,欢迎
大家来读。



ài
yín(共56张PPT)
专题五 文言文知识梳理和对比阅读
期末专题训练
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世说新语〉二则》
1. 文学常识。(3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 __组织编写的一部
__ __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__ __士大夫的
言谈、逸事。
刘义庆
志人
东晋
2. 重点词理解。(9分)
(1)寒雪日内.集.__ __
(2)白雪纷纷何所似.__ 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 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 __ __ __
(5)门外戏.__玩耍__
(6)君与家.君.期日中__ __
(7)陈太丘与友期.行.__ __
(8)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 __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_

不如,不及
大体
__ __
相比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相约同行
_

3. 通假字。(2分)
尊君在不 “__ __”同“__ __”


4. 一词多义。(2分)
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连词,表顺承
5. 古今异义。(14分)
加点词 古义 今义
(1)与儿.女.讲论
文义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
的小辈,包括侄儿
侄女 子女;男女
(2)未若柳絮因.风
起 趁、乘 因为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
的小辈,包括侄儿
侄女
子女;男女
趁、乘
因为
(3)相委.而去 丢下 委托,委任
(4)陈太丘与友
期.行 约定 日期
丢下
委托,委任
约定
日期
(5)相委而去.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跟“来”相对)
(6)下车引.之 拉 引导
(7)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照管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跟“来”相对)

引导
回头看
照管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不如说像柳絮乘风飞舞。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
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二)《〈论语〉十二章》
1. 文学常识。(9分)
(1)《论语》是__ 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宋代把它与《__ __》《__
__》《__ 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 __,字__ __,__ __
末期思想家、__ __家、__ __家,儒家
学说的创始人。
儒家
大学
_


孟子

仲尼
春秋
_
政治
教育
2. 重点词理解。(8分)
(1)温故.而知新__ __
(2)吾日三省.吾身__ __
(3)学而不思则罔.__ __
(4)不逾.矩__越过__
(5)人不知而不愠.__ __
(6)学而时习.之__ __
(7)切.问而近思__ __
(8)择其善者而从.之__ __
学过的知识
自我检查、反省
_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生气,恼怒
温习
恳切
跟从(学习)
3. 通假字。(4分)
(1)不亦说乎 “__ __”同“__ 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 __”同“__ __”




4. 一词多义。(7分)
介词,替
动词,做、当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5. 古今异义。(4分)
加点词 古义 今义
(1)饭疏.食,饮水 粗糙,粗粝 疏通
(2)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粗糙,粗粝
疏通
可以凭借
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6. 词类活用。(6分)
(1)学而时.习之__ __
(2)吾日.三省吾身__ __
(3)传.不习乎__ __
(4)温故.而知新__ __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 __
(6)饭.疏食,饮水__ __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名词用作动词,吃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疑惑。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
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诫子书》
1. 文学常识。(5分)
诸葛亮(181—234),字__ __,人称“卧龙”,琅玡
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__ __家、__
__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__
, ”的精神备受赞扬。
孔明
政治


鞠躬
尽瘁
死而后已
2. 重点词理解。(8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 _
(2)非宁静无以致.远.__ __
(3)遂成枯.落.__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
(5)才.须学也__
(6)淫.慢.则不能励精__
(7)悲守穷.庐.__
(8)意与日去.__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达到远大目标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明确志向
才干
放纵懈怠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丧失
3. 一词多义。(6分)
名词,岁月
名词,太阳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动词,完成,实现
动词,变成,成为
4. 古今异义。(6分)
加点词 古义 今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
过;险要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怠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
的时间长(跟“快”相对)
(3)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 治理
轻薄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
过;险要
懈怠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
的时间长(跟“快”相对)
修养
治理
5. 词类活用。(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 __
(2)非志.无以成学__ __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8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君子为人行事,以宁静专一来提高修养,以自我约束来培
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
做到)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四)《狼》
1. 文学常识。(5分)
《狼》一文的作者是 ,字 ,世
称 ,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
家。著有文言小说集《 》等。
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2. 重点词理解。(12分)
(1)顾.野有麦场__ __
(2)弛.担持刀__ __
(3)屠暴.起__ __
(4)一狼仍从.__ __
(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 __
(6)乃悟前狼假寐.__ __
(7)盖.以诱敌__
__
(8)止.露尻尾__ __
_
看,视
解除,卸下
突然
跟从
一起
睡觉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一说承接上文,表示
原因、理由
仅,只
(9)意.暇甚__ __
(10)场主积.薪其中__ __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 __
(12)止增笑.耳__ __
这里指神情、态度
堆积
打算
笑料
3. 一词多义。(8分)
攻击
敌人
前进
先前的
仅,只
停止


4. 古今异义。(4分)
加点词 古义 今义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2)止增笑耳. 罢了 耳朵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罢了
耳朵
5. 词类活用。(4分)
(1)其一犬.坐于前__
(2)一狼洞.其中__ _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
(4)恐前后受其敌.__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6分)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答案: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答案:场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寓言四则》
1. 文学常识。(8分)
(1)《穿井得一人》选自__ __。该书又称
__ __,由战国末秦相__ __集合门客共
同编写而成。
(2)《列子》,今本__ __篇,内容多为__ __、
__ __和神话传说。__ __,相传是战国时的
__ __家人物。
《吕氏春秋》
《吕览》
吕不韦

民间故事
寓言
列御寇

2. 重点词理解。(8分)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
(2)及.其家穿井__
(3)国人道.之__
(4)因往晓.之__
(5)若.屈伸呼吸__
(6)终日在天中行.止.__
(7)只.使.坠__
(8)充塞四.虚.__ _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讲述
告知,开导

行动,活动
纵使,即使
四方
3. 通假字。(6分)
(1)身亡所寄
“__ __”同“__ __”,意思是__ __。
(2)其人舍然大喜
“__ __”同“__ __”,意思是__ __。


没有


解除、消除
4. 一词多义。(4分)
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介词,向
介词,在
5. 古今异义。(8分)
加点词 古义 今义
(1)奈.何.忧崩坠
乎 为何,为什么 怎么办
(2)亦不能有所
中.伤. 伤害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3)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 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
身体上
(4)国.人道之 国都 国家
为何,为什么
怎么办
伤害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挖掘、开凿
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
身体上
国都
国家
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8分)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答案: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去外面打水浇
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答案: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答案:另有一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虑而担忧的人,就去开导他。
(4)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答案:如果天真是聚积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
下来了吗?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真实任务情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小语和小文展开了讨
论,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8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述而》)
【乙】延陵季子①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②徐君③。徐君观
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
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④。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
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
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
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
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⑤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②过:探望。③徐君:徐国
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⑤带:带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带
子缠绕。
乙参考译文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探望了徐国国君。徐
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
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晋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
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到晋国完成了出
使任务,所以返还,可是徐君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
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
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延陵季子说:“我不是送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
君观赏我的宝剑,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
的意思,我因为有出使晋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然这样(指
未献宝剑),(但)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
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心。因为爱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
心,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
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
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缠在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然后)就走
了。
小语:文言文朗读很重要。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文意的前
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我觉得除逗号外应该再停顿两
次,用“/”标示出,应为①__
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小文:除了关注“句读”,还要明确重点词的解释,如“不亦说乎”
中的“说”是一个通假字,同“悦”,可解释为②__ 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在这里可解释为③__
__;还有的词,词性直接发生了改变,如“传不习乎”
的“传”,在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意思变成了④“__
__”。
愉快
以……
为快乐
老师传授
的知识
小语:掌握了关键词的意思,还需要明确整句话的翻译。如“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为⑤__

__。
小文:通过朗读和理解,我发现《论语》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学习
态度、学习方法有关,如“学而时习之”,属于⑥__
_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属于⑦__ __。
小语:小文,曾子认为与朋友相交要守信,那【乙】文中季子的
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说说你的理解吧。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

_
学习方

学习态度
小文:⑧__




__。
季子佩带宝剑探望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看上去很
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因有出使的任务,当时没有把宝剑献给
徐国国君,但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等他返回时,徐国国君已
死了,他便将宝剑给新王,新王却不接受,季子便把宝剑缠在
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以兑现自己内心的承诺。可见季子
的行为是守信的表现
(二)小语、小文学习了《 〈世说新语〉二则》后,补充阅读了
其他内容,并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们
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②,垂覆手。太傅患之,
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
【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④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
徐向局⑤。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
【注释】①谢遏:即谢玄,太傅谢安之侄。②紫罗香囊:装有紫
藤萝香料的香袋。晋代男子有佩香囊的风尚。③谲:欺骗。④淮
上:淮水一带,这里指淝水之战的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
乙参考译文
谢玄年轻时喜欢佩紫罗香囊,挂着手巾。谢安对这件事感到
忧虑,却不想伤他的心,就欺骗谢玄(用香囊作为赌注)跟他对
赌,赢了就马上把香囊拿来烧掉。
丙参考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棋,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
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面向棋局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淮水
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
间,(谢安的)神色、举止,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1. 阅读古文,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表
格。(4分)
方法 联系内容 加点词释义
词典查阅 著:zhù①明显,显出; ②写作,撰述。zhuó③附
着;④穿着(《古代汉语
词典》) (1)好著.紫罗香囊:
__ __(填序号)

成语推断 患.得患.失 (2)太傅患.之:
_
课内迁移 学而.不思则罔 (3)而.不欲伤其意:
_


俄.而.雪骤 (4)俄.而.谢玄淮上信
至:__
__

虑,担忧
_
连词,表转折,
相当于“却”“但
是”
不久,一
会儿
2. (真实任务情境)小语、小文正在研读上面几个语段,请你结合
语段内容,补全对话。(4分)
小语:你看,语段【丙】中的画线句“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没
有标点,朗读时该如何停顿呢?
小文:这并不难,我们朗读时应该根据文意停顿。
小语:我明白了!此句断两处即可,应为(1)__
_。
看书竟/默然无
言/徐向局
小文:除此以外,理解文意时,我们要注意古今异义词,比如语
段【甲】中“儿女”的古义与今义大不相同。据此,“谢太傅寒雪
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应翻译为(2)__
__。
谢安在寒冷的
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讲解文章的义理
小语:我还知道,翻译时要补充省略的成分,比如语段【丙】中
的“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就应当补充上主语。此句应翻译为
(3)__ __。
小文:没错!读完这三个语段,我认为谢安真是一个了不起的
人,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谢安的)神色、举止,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小语:(4)__

__。
赞同。谢安重视教育,在雪天给子侄辈讲解文章的
义理;他善于教育,注重方法,从他巧妙地获取侄儿的香囊一
事中可以看出;他遇事冷静,收到晚辈的捷报泰然自若(共19张PPT)
专题四 课标古诗词阅读
期末专题训练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
态。
D. 诗的最后两句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直接
联系。
点拨:C.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诗人看
到秋风劲吹,海面上波涛汹涌,这不是想象。
C
2. 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2分)
答案:示例: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
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山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生机
盎然。伴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洪波巨澜。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
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案:示例:“若”是“好像”的意思,在这里是说仿佛沧海之中
也蕴含着星汉灿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想象奇特。诗句生
动形象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4. 下面诗句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
项是(2分)( C )
A.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D.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C
5. 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所展现的情景,请描述出来并说说上下对偶句的精妙。(2
分)
答案:潮水涨起来了,与两岸齐平,江面宽广;挂起帆,乘船
顺风而行。诗句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着诗人
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境乐观昂扬。
6. 请你任选角度,对本诗的颈联进行赏析。(2分)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日”和“春”人格化,并用“生”和“入”突出江上春早的特点,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有情趣。
示例二: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传神,而且富有生活哲理: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事物。诗句表
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7. 下列关于诗歌的朗读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 第一句要读得喜悦昂扬,体现出明丽的春日氛围。
B. 第二句中“五溪”要重读,表现出诗人听闻朋友被贬至荒远之
地的震惊和悲伤。
C. 第三句和第四句中间停顿要稍长,制造悬念,给读者想象的
空间。
D. 第四句“夜郎西”可作长音处理,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
安慰。
A
点拨:A. 本句描绘的是杨花凋零、杜鹃啼叫的景象,杨花漂泊
不定,杜鹃啼声凄切,营造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氛围,而非明
丽、喜悦的春日氛围,所以第一句不应读得喜悦昂扬。
8. 本诗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
析。(2分)
答案:①表明事情发生在暮春时节;②给读者以有形、有色又
有声的画面感;③飘忽不定、行游无踪的杨花,暗喻征人前途
命运未卜,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牵挂;④借子规常鸣“不如归
去”期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能早日归来。
9.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
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
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寄托
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
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
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0.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D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秋日的
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写哀
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
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这首散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
“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D
点拨:D. 这首散曲的诗眼是“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断肠”一词
直接抒发了漂泊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深切之情,点明
了全曲的主旨。而“枯藤老树昏鸦”只是开篇描绘的一幅秋日图
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11. 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诗。(2分)
答案:既用西下的夕阳衬托悲凉氛围,又直接抒发游子孤
苦寂寞的思乡之情。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
游子之悲。
12.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耳。”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你会
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天净沙·秋思》呢?请说明理由。(2
分)
答案:应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诵。因为《天净沙·秋思》描
绘的是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
五、阅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13.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C )
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
句。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
问一答,语言简括。
C. 诗歌第三句写诗人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诗人回乡与亲友
相聚的情景。
D.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
蓄的力量。
C
点拨:C. 诗歌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是诗人想象与妻子相聚
后,在一起剪烛西窗的情景,而不是写诗人当前的苦况。第四
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虚写未来情景,想象与妻子团
圆,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4.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前两句写诗人在巴山夜雨时给妻子回信,告诉妻子归期
难定,这是实写。后两句写诗人想象与妻子相聚的时候,两人
一起在烛光下共话今宵的情景,这是虚写。
15. 请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2分)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夜雨绵绵、秋水上涨的景象,营造一
种凄清哀婉的氛围,抒发他对远在家乡的亲人无尽的思念
和牵挂之情。(共24张PPT)
专题二 语言综合运用(含图文转换)
期末专题训练
1. 小安参观殷墟后想将其重点推荐给外地朋友。他整理的资料
中,有几句的顺序尚待推敲,请帮他选出排序恰当的一项(3
分)( B )
殷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催生了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仅成
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也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
程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①殷墟甲骨文为我们保留3 000年前的文字,从中可窥见3 000
年前殷商的社会生活景致
②如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其考古、保护和研究受到
全世界的关注
③回望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殷墟是中华文明溯源的基石
④殷墟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展示了中国历史上青铜时代鼎
盛时期的物质成就和精神面貌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B
2. 小组成员想把下面这段话摘录在读书卡片上,请你帮他选择衔
接恰当的一项(3分)( C )
古语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行走于世,
风浪是洗礼,苦难是底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你读过的每一本书,最终都会打开你的格
局,开拓你的眼界,平整你人生行走的道路。
①所以作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②平凡人的一生,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少
③但途中所有的烦恼和疑惑,在书中都有答案
④余生,让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生的修行,用来抚平伤痛,用以
修炼自己
⑤但我们却能通过书籍,在古今智慧与万千良计中,从容地选
择如何去与生活相处,与内耗和解
A. ⑤③②①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⑤②①③④
【答案】C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感恩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
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
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__③__;__
①__;__④__……__②__。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
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要有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
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
激,并通过自己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①还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
②最终你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
③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
④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
4. 小组成员找到一段介绍“朋友”起源的文字,但是文字的顺序被
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
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
“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__ __;__ __。__ __,__ __。这说明
“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①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
②“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
的意思




③但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
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④“朋”在古代是一种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
5. 在学校开展的“远足黄河”的活动中,小文想直观呈现黄河治理
的历史阶段,请根据材料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
洁,每处不超过8字。(4分)
古代,黄河治理的初心和重心基本都是抵御黄河水患的侵
扰,政府为之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新中国成立后,黄河
治理逐渐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国家先后开始建
设三门峡、刘家峡、龙羊峡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入21世
纪,为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中国科研人员通过修建水库和
治水设施,结合调水调沙手段,将泥沙适当送入大海,从而减
少了河道内的泥沙淤积。近年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
展,各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①__ __ ②__ __
③__ __ ④__ __
新中国成立后
_
重在水利建设
重在减少泥沙淤积
近年来
6. 小组成员梳理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史,请根据提示,将时间
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4分)
人工智能(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认为一个认知过程可被分解为多个单独的过程,这些过程可由特定算法来表示。图灵的这一思想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1956年,在美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上,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这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诞生。20世纪90年代,IBM公司开发出人工智能国际象棋计算机“深蓝”,它在象棋比赛中成功战胜人类世界冠军。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收集,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 ②


奠定理论基础
1956年
战胜人类世界冠军
互联网普及与大数据收集
7. 小安感觉用文字呈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不够直观,请你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帮他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3分)



对个别文物和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法治的新阶段
我国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8. 小语想为下面文字选配一幅插图。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
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4分)
【当代奇迹】河南有一个水利奇迹——红旗渠,它是林县
(今林州市)人民历时十年在悬崖陡壁上修建的人工天河,解决
了当地几十万人的饮水难题和54万亩耕地的浇灌问题。过去的
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红旗渠建成后,“旱涝都不怕,
年年保丰收”。修建红旗渠异常艰辛,其中青年洞的开凿尤为
不易,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一锤一钎打了17个月,才凿出
了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青年洞。
答案:示例一:建议选择A图。该图真实再现了林县人民一锤
一钎凿开山石的场景,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他们修建红旗渠的艰
辛,与文字内容匹配。
示例二:建议选择B图。该图描绘的是红旗渠修通后林县
人民丰收运粮的情景,能显示修建红旗渠的意义,与文字
内容匹配。
9. “老字号”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品、
技艺或服务并拥有良好信誉的品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小组的一位成员需要在活动中介绍“河南老字号”专
用标识,请你帮助他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描述该图标的内容和
寓意。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
(5分)
答案:示例:大家好,“河南老字号”标识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
组成。图形部分为一个直立的大鼎。鼎身刻的纹理连缀成
“字”“号”二字,“鼎”含“一言九鼎”的意思,意味着商业诚信的
重要性。文字部分有“河南老字号”字样及英语译名,寓意“河
南老字号”在传承发展中与国际接轨。文字两侧的祥云代表吉
祥预兆,表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0.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决定开展一次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
的专题学习活动,以培养、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请你积极
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7分)
(1)班长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决定征集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
言来布置会场,于是你挥毫写下一句:
(1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下面是有关“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一幅漫画,看完之后,谈谈
你的感想。(3分)
答案:示例:盲人女孩虽然看不见,但依旧在努力读盲文,学
习知识;旁边视力正常的同学却在追求吃喝享受。虽然盲人女
孩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我觉得她比旁边的同学“看见的更
多”,因为读书让她“看”到的东西更多。阅读让人怡情,让人
明智,让有限的人生变得无限和丰富,阅读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更多。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3)请你为“我读经典名著”读书交流活动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运
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案: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
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
能力和人文素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我读经典名著”的读
书交流活动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