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力》(第三课时)教案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核心概念物理科学核心概念:力与相互作用地球与空间科学核心概念: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表系统的影响跨学科概念系统与模型(把地球—物体看作一个系统)能量与物质(重力势能)稳定与变化(重量随地点变化,质量不变)二、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科学观念 a. 说出重力的定义、方向、施力物体。 b. 建立G=mg的定量关系,理解g随地点微小变化。科学思维 a. 能由实验数据绘制G-m图象并得出正比关系。 b. 用“模型+证据”解释苹果落地、卫星绕地等现象。探究实践 a. 设计并完成“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 b. 用电子秤+地图软件对比不同楼层/不同城市的“重量”读数。态度责任 a. 体验“地球资源有限”,关注航天垃圾、太空探索的伦理。 b. 养成用证据说话、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难点:g的物理意义及其实际取值差异。四、教学准备教师:50 N弹簧测力计6组,100g、200g、300g钩码各6套;手机App“Phyphox-加速度”测g;世界/中国g值分布图;航天视频。学生:课前称量书包重量并记录位置(楼层、城市)。五、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播放“王亚平太空授课”水滴漂浮片段,提问:为什么水滴不落?观看、回答:失重。 激活原有认知,制造冲突。初识重力 演示:铁球、羽毛同时自由落体(真空管)。追问:施力物体?方向?观察、推理:地球、竖直向下。 建立“地球是施力者”的系统观。实验探究 ①布置任务:测量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填写记录表。②指导作G-m图象。③引导用比例系数求g。分组实验、绘图、计算g≈9.8 N/kg。数据实证→数学建模,落实“科学思维”。模型建构 展示世界g值分布图;让学生用Phyphox测教室g值,对比理论值。发现g随纬度、海拔微小变化。跨学科:地理+信息技术;理解“稳定与变化”。5、应用拓展 计算:自己书包在珠峰顶(g=9.78)时多重?减少多少? 计算、交流。 联系生活,培养责任意识。6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应用。师生一起完成。 结构化知识。7、即时反馈 在线答题:判断题2道+计算题1道。 当堂提交。 诊断达成度。六、作业设计(分层)A 基础巩固课本第4、5题。画一幅四格漫画,解释“质量不变,重量可变”。B 拓展提升小论文:假如地球重力减半,人类生活将有哪些改变?(200字,下节展示)C 实践创新(选做)拍摄3分钟微视频:记录你在电梯中称重变化的实验,并解释原因。七、教学反思学生能否把“地球—物体”视为系统?实验误差控制:弹簧测力计零点校准是否到位?跨学科融合深度是否恰当?分层作业完成度与质量。(共23张PPT)2.1 重力【第二单元 力与空间探索】八年级上册王亚平“太空授课”水滴漂浮成熟的苹果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会从树上落到地面。请再举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水为什么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这是因为水受到一个方向朝下的力的作用。生活中,随处发现类似的现象。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跳水运动员会下落熟透了的水果会下落水从高处下落球、橡皮抛出后下落下落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研究的物体1.如图,将装有染色水的水槽放在铁架台底座旁边,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让小球位于水里。待小球静止时,观察细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并在图上画出这个夹角。2.再把铁架台倾斜一定的角度,待球静止时,观察细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并在图上画出这个夹角。3.根据实验现象确认重力的方向。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铅垂线GGG无论物体是静止或运动,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变化,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向下”对吗?×如图所示,画出人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时,他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下”指的是地心方向。拓展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几何中心悬挂法(3)用支撑法 找重心。为什么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将身边质量不同的物品放在手中掂量,可以感受到质量不同的物体轻重并不相同。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表明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并不相同。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找出两者之间大小的关系。钩码质量已知,实验中选取钩码为被测物体。1.每小组准备1个弹簧测力计、4个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2.用弹簧测力计依次测出1-4个钩码受到的重力,测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中。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重力大小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上描点,连接这些点,看看重力和质量有什么关系。钩码个数/个 1 2 3 4质量(千克)重力(牛)G与m之比(牛/千克)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也越大0.050.100.150.200.490.981.471.969.89.89.89.8m/gG/N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结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两者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g=9.8牛/千克,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4、重力的大小:(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2)质量=9.8牛/千克≈10 牛/千克(3)计算公式:G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9.8牛/千克g的含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在粗略计算时, g可以取10牛/千克你认为1千克 = 9.8牛对吗?=mg不对,不同物理量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值略有差异,故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重力大小也有差异。牛(N)千克(kg)公式变形Gm=gm=Gg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还与g的大小有关重力的大小还跟物体所在的纬度和高度有关。物体在极地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要略大些,在山脚受到的重力比在山顶要略大些。例题:一块质量为0.2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受到的重力是490N,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区分: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买米”与“背米”有何不同?“买米”关心的是物体的质量。即买多少米,单位是千克。“背米”关心的是物体的重力。即米有多重,单位是牛顿。质 量 重 力区 别 概念单位性质测量工具方向变化与位置有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力千 克牛 顿天 平弹簧测力计无竖直向下与位置无关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地球施加物体的力1、二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0.1kg,则它的重力为多少?(g=10N/kg)解:根据G=mg,可得:G= mg=0.1千克×10牛/千克=1牛答:该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牛。2、如图所示,桥头竖着的是限重标志牌。它表示这座桥允许通过最重的车为多少牛?( g=9.8N/kg )巩固练习3、正确用力的图示表示斜面上物体受到 6 牛重力的是( )D4、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增大,方向不变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D.大小减小,方向变化C5.如图所示,一个10N重的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请分别画出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所受重力的图示。6.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 )A.左面高,右面低B.右面高,左面低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A7.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1牛的是( )A.一把椅子 B.一包方便面 C.一张纸 D.一瓶啤酒8.如果没有重力,那么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一切物体的质量都等于零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C.人与地面成任何倾角都不会摔倒D.人轻轻一蹦就能离开地球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3重力.docx 2.1.3重力.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