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5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背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打包6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2025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背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打包6份)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穿①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④道⑤之,闻之于宋君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⑦曰:“得一人之使⑧,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人在外面( 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丁氏) 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 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有人)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丁氏回答说:“(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得来的传闻(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重点注释①穿:挖掘,开凿。② 溉( g à i) 汲(jí ):打水浇田。溉, 浇灌、灌溉。汲, 从井里取水。③及:待,等到。④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⑤道:讲述。⑥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⑦对:应答, 回答。⑧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 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作品主旨
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
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 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今义:本国的人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相合;正确;正常
穿井得一人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3. 一词多义
问之于丁氏(向)

闻之于宋君(被)
有闻而传之者(听到,听说)

求闻之若此(消息)
国人道之(讲述)

道听途说(道路)
宋之丁氏(的)

国人道之(这件事)
理解探究
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教材课后题】
答: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闻,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要准确,不要产生歧义。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课文结构
杞人忧天 《列子》
文学常识
《列子》, 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 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郑国人。
品 文言文对照翻译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①所寄, 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②之,曰: “天,积气③耳,亡处亡气。若④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⑤,奈何⑥忧崩坠乎?”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你一举 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崩塌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⑦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⑧。”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⑨耳,充塞四虚⑩,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 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 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 非常高兴。
重点注释①亡(wú):同“无”,没有。②晓:告知,开导。③积气:聚积的气体。④若:你。⑤行止:行动,活动。⑥奈何:为何,为什么。⑦只使:纵使,即使。⑧中(zhòng)伤:伤害。⑨积块:聚积的土块。⑩四虚:四方。 躇(chú)步趾(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 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通假字
①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2. 古今异义
若屈伸呼吸
古义:你
今义:如;好像
身亡所寄
古义:同“无”,没有
今义:死
3. 一词多义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其人曰(那)
日月星宿(太阳)

终日在地上行止(天)
理解探究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教材课后题】
答: 示例:“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
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课文结构第六单元
23 女娲造人
记 重点字词
生难字
读读写写:
揉(róu) 荒(huāng)凉
莽(mǎng)莽 蓬勃(péng bó)
澄澈(chéng chè) 掺和(chān huo)
气概(gài) 灵敏(mǐ n)
泥潭(tán) 绵延(mián y án)
灵(l íng)机一动 眉(méi)开眼笑
其他重点词语:
莽莽榛(zhē n)榛 抟(tuán)
多音字

shě nɡ(省事)

xǐ nɡ(反省)
形近字
掺(chān)掺和
渗(shèn)渗透
掘(jué)掘土
倔(jué)倔强
崛(jué)崛起
概(ɡài)气概
溉(ɡài)灌溉
慨(kǎi)慷慨
重点词
澄澈:清澈透明。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绵延:延续不断。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10分)
(1)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手法。“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在《观沧海》中借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表达了立志统一国家的远大抱负和宽广胸襟;“ ,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暮春之景烘托出对友人的同情、痛惜之情;“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描写凄凉、冷清的秋景,烘托出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学习诗歌,当养“浩然之气”。我们要学习刘禹锡借明媚的秋景“ , ”[《秋词》(其一)]表达出的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要学习陆游借风雨梦境“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抒发出的报国及忧国的情怀。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这般miǎo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不做他!不做他!”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一路解数,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双方语言不和,交起手来,一个舞动金箍棒,一个操起宣花斧,斧棒相碰,只一个回合, 的斧柄就被打做两截,败阵逃生。 他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一路连翻几个筋斗,忽见前方五根肉红柱子支撑云天,中间弥漫一股青气。猴王寻思:“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xiāo宫定是我坐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miǎo( )视 灵xiāo( )宫 金箍棒( )
筋斗( )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寻思”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缥缈 B.索取 C.宿儒 D.将要
(3)材料一中孙悟空因不满玉帝封他做“ ”,一路打出南天门。材料二中图片所绘的是玉帝派天兵前来镇压孙悟空时,第一位天神 与孙悟空交战打斗的情景。(2分)
(4)请联系材料三和《西游记》全书,简要说说孙悟空后来的主要经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华兴中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校园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3分)
(1)校学生会联系了中国东方礼仪研究院合肥分院的吴院长,并决定邀请她于4月25日下午3点在校学术报告厅开一场“文明在心,礼仪同行”的讲座。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4分)
(2)小安是本次校园主题活动开幕式的主持人,下面是他写的发言稿的一部分,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9分)
【甲】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支撑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乙】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而且有利于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创建文明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是我校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丙】作为学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让文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校园的创建,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共同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①【甲】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②仿照【甲】处画线句,以“文明”为关键词,仿写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合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1分)
完全是真的
[丹麦]安徒生
①“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母鸡说。她讲这话的地方不是城里发生这个故事的那个区域。
②“那是鸡屋里的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今夜不敢一个人睡觉了!真是幸运,今晚我们大伙儿都栖在一根栖木上!”于是她讲了一个故事,弄得别的母鸡羽毛根根竖起,而公鸡的冠却垂下来了。
③不过我们还是从头开始吧。事情发生在城里另一个区域的鸡屋里面。太阳落下了,所有的母鸡都飞上了栖木。有一只母鸡,羽毛很白,她总是按规定的数目下蛋。从各方面说起来,她都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当她飞到栖木上的时候,她用嘴啄了自己几下,弄得有一根小羽毛落下来了。
④“事情就是这样!”她说,“我越把自己啄得厉害,我就越漂亮!”她说这话的神情是很快乐的,因为她是母鸡中一个心情愉快的人物,虽然我刚才说过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鸡。不久她就睡着了。
⑤周围一片漆黑。母鸡跟母鸡站在一边,不过离她最近的那只母鸡却睡不着。她在静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一个人要想在世界上安静地活下去,就非得如此做不可。不过她禁不住要把她所听到的事情告诉她的邻居:
⑥“你听到过刚才的话吗?我不愿意把名字指出来。不过有一只母鸡,她为了要好看,啄掉自己的羽毛。假如我是公鸡的话,我才要瞧不起她呢。”
⑦在这些母鸡的上面住着一只猫头鹰和她的丈夫以及孩子。她这一家人的耳朵都很尖:邻居刚才所讲的话,他们都听见了。他们翻翻眼睛,于是猫头鹰妈妈就拍拍翅膀说:
⑧“不要听那类的话!不过我想你们都听到了刚才的话吧?我是亲耳听到过的。有一只母鸡完全忘记了母鸡所应当有的礼貌:她甚至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好让公鸡把她看个仔细。”
⑨“提防孩子们听到,”猫头鹰爸爸说,“这不是孩子们可以听的话。”
⑩“我还是要把这话告诉对面的猫头鹰!她是一个很正派的猫头鹰,值得来往!”于是猫头鹰妈妈就飞走了。
“呼!呼!呜——呼!”他们俩都喊起来,而喊声就被下边鸽子笼里面的鸽子听见了。“你们听到过那样的话没有?呼!呼!有一只母鸡,她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想讨好公鸡!她一定会冻死的,如果她现在还没有死的话。”
“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鸽子咕咕地叫着。
“在对面的那个屋子里!我几乎可以说是亲眼看见的。把它讲出来真不像话,不过那完全是真的!”
“真的!真的!每个字都是真的!”所有的鸽子说,同时向下边的养鸡场咕咕地叫,“有一只母鸡,也有人说是两只,她们把所有的羽毛都啄掉,为的是要与众不同,借此引起公鸡的注意。这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她们一定会发高热死掉。她们两位现在都死了。”
“醒来呀!醒来呀!”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三只母鸡因为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全都死去了。她们把她们身上的羽毛全啄掉了。这是一件很丑的事情。我不愿意把它关在心里,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蝙蝠说。于是母鸡叫,公鸡啼。“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让大家都知道它吧!”于是这个故事就从这个鸡屋传到那个鸡屋,最后它回到它原来所传出的那个地方去。
这故事变成:“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这使得她们的家庭蒙受羞辱。”
那只落掉了一根羽毛的母鸡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因为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所以她就说:
“我瞧不起那些母鸡,不过像这类的贼东西有的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类事掩藏起来。我尽我的力量使这故事在报纸上发表,让全国都知道。那些母鸡活该倒霉!她们的家庭也活该倒霉!”
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这完全是真的,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有删改)
4. 读童话既要整体感知,也要细细品味。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为一篇童话,体现了童话想象丰富、极度夸张、语言通俗等特点。
B.本文中的谣言是在母鸡、蝙蝠、猫头鹰、鸽子、公鸡等的先后传话中产生的。
C.本文结尾写“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强化了讽刺效果。
D.本文意蕴深刻,和《穿井得一人》有着相似的主题。
5. 优秀的童话常有着有趣的情节。请根据提示,梳理谣言产生的过程。(4分)
谣言的产生:一只母鸡啄自己的时候掉了一根羽毛,并说越把自己啄得厉害就越漂亮→一只母鸡(1) →一只母鸡为了让公鸡把自己看个仔细,把羽毛都啄掉了→一只母鸡(2) →一只或两只母鸡(3) →三只母鸡(4) →五只母鸡为了比出谁因为和一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把自己的羽毛全啄掉了,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全都死了
6. 优秀的童话常有着鲜明的特点。赏析下面语句的讽刺效果。(4分)
“我还是要把这话告诉对面的猫头鹰!她是一个很正派的猫头鹰,值得来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种不同的译文,请你结合童话的语言特点和具体词语,说说哪种译文更好。(4分)
译文A:三只母鸡因为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全都死去了。她们把她们身上的羽毛全啄掉了。这是一件很丑的事情。
译文B:三只母鸡已经为了一只公鸡殉情死了。她们争风吃醋,为了吸引公鸡,把羽毛啄得精光。这真是一件天大的丑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优秀的童话常有着丰富的主题。请从多个角度谈谈你从本文获得的启发。(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5安徽六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强调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知提出,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此外,中小学校在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
通知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材料二】一直以来,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中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如果只是单纯进行知识学习,人工智能完全可能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
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这只是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3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
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教育部提出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引导学校教会学生驾驭人工智能,引导学生跳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窠臼,紧跟时代风向,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充电蓄能。
【材料三】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二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场景的变革。
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逐渐演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新技术,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潜力与价值。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一系列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这种转变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具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作为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学业成绩差距。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权重加大,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孤独和迷茫,进而影响学生的角色适应。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小学校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
B.人工智能完全可能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C.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场景的变革。
D.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在传统学习模式下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全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10. 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小学不同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侧重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材料三,说说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②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③,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④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选自《列子·天瑞》,有删改)
【注释】①穰:丰收。②垣:墙,矮墙。③滂润:灌溉滋润。④殖:种植。
13.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4分)
语句 方法 释义
闻之于宋君 【词类活用】惊天地,泣(使哭泣)鬼神 (1)____________
丁氏对曰 【联系成语】如:对答如流 (2)____________
遂逾垣凿室 【课内迁移】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____________
亡不探也 【课内迁移】亡处亡气 (4)____________
14.【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夫 金 玉 珍 宝 谷 帛 财 货 人 之 所 聚
15. 请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面对话。(4分)
小安:这两则寓言都写到了误解。
小徽:是的。【甲】文中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1) ,但其他人却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乙】文中向氏理解的“盗”是(2) ,但国氏所传授的“盗”指的是借助天时地利来种植庄稼、建造院墙和房舍、获取食物。
小安: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获得了启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感谢有你,在我成长路上为我遮风挡雨;感谢有你,在我学习生涯里赐我悉心教诲;感谢有你,在我失意痛苦时给我温暖陪伴。感谢有你,我的家人、老师、朋友、陌生人……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500字。
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 (1)藐 霄 gū jīn
(2)B 【点拨】依据“猴王寻思”可知,“寻思”是动词。A.“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是形容词;B.“索取”指向人要(钱或东西),是动词;C.“宿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是名词;D.“将要”表示行为或情况不久以后就会发生,是副词。
(3)弼马温 巨灵神
(4)孙悟空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唐僧路过五行山,收他为徒去西天取经,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到达西天的大雷音寺,取回真经,他被封为“斗战胜佛”。
3. (1)示例:
邀请函尊敬的吴院长:您好!我们诚邀您于2025年4月25日下午3点到我校学术报告厅开一场“文明在心,礼仪同行”的讲座。真诚期盼您能莅临指导。华兴中学学生会2025年4月22日
(2)①比喻
②示例:文明是灯塔,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
③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和“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调换顺序。
④把“言行”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二、阅读
(一)4. B (3分)【点拨】B.有误,谣言是在母鸡、猫头鹰、鸽子、公鸡、蝙蝠等的先后传话中产生的。
5. (1)为了漂亮而啄掉羽毛 (2)为讨好公鸡把羽毛都啄掉,她一定会冻死的 (3)想与众不同,引起公鸡的注意,把羽毛都啄掉,发高热死掉了 (4)因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啄掉全部羽毛死去了(每空1分)
6. 猫头鹰妈妈称对面的猫头鹰“很正派”,然而她却热衷于传播未经证实的流言,“正派”一词与她的行为形成鲜明反差,(3分)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自认为正派而实则喜欢搬弄是非的人。(1分)
7. 示例:译文 B 更好。(1分)相较于译文A,它更夸张、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如“殉情”比“在爱情上发生不幸”更能体现三只母鸡为情而死的谣言的荒唐,“争风吃醋”“天大的丑闻”强化了谣言的荒诞感,突出了童话的讽刺意味。(3分)
8. ①信息传播角度:不能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否则会导致信息失真、谣言泛滥。②人际交往角度:我们不能搬弄是非、传播不实言论,要保持理性和客观,避免因不当言论给他人带来伤害。③自身修养角度: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风,学会辨别是非,不被虚假信息误导。(每点2分)
(二)9. D (3分)【点拨】D.根据材料三第三段中的“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作为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知,“在传统学习模式下作为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将受到影响,而不是“在传统学习模式下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全体学生”都将受到影响,故本项表述错误。
10. ①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②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③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每点1分)
11. ①主动学习: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积极规划学习路径,自发探索知识。②善用工具:熟悉人工智能工具的功能,高效获取学习信息。③自主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监督,确保学习效果。④联结情感:参与校园互动,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2. ①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创新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现有教育体制需改革,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可让学生紧跟时代风向,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蓄力。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可能给学生带来成绩差距拉大、不适应自己的角色等挑战。(每点2分)
(三)13. (1)使听到 (2)应答,回答
(3)越过 (4)同“无”,没有
14.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
15. (1)得来的传闻(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2)向氏非常高兴,(他)听见了国氏介绍偷盗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说的偷盗的道理。
16. (1)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2)偷盗财物
(3)对于听到的话或消息,要认真思索,仔细辨别,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了解真相。
【乙文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个姓国的人非常富裕,宋国有一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去,请教国氏致富的方法。
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就能自给了,两年就很富足了,三年已经大丰收。”
向氏非常高兴,(他)听见了国氏介绍偷盗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说的偷盗的道理,于是翻墙挖壁,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没过多久,(向氏)就因盗窃而被判罪,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你是怎样偷盗的?”
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误解偷盗的含义到了这种地步吗?我偷的是天时地利,云雨的灌溉滋润,山林与川泽的物产,用来生长我的禾苗,种植我的庄稼,建筑我的院墙,建造我的房舍。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自然生产的,难道是属于我的吗?可是我偷自然的物产就不会有灾祸。金玉珍宝,谷帛财货,是别人积攒的财产,难道是天赐予你的吗?”
三、写作
17. 【思路点拨】题目里面的关键词语是“感谢”,即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表示谢意,提示我们作文中要写出自己在某人的影响下,想法或者做法发生了积极的改变。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父母、老师、朋友、陌生人等。写作时,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某人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注意抓住典型细节来写,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作生动描述,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第六单元
22皇帝的新装
记 重点字词
生难字
读读写写:
笨(bèn) 赐(cì)
聘(pì n) xuàn(炫)耀
称(chèn)职 愚蠢(yú chǔn)
现款(kuǎn) 妥当(tuǒ dàng)
理智 呈(chéng)报
钦差(qīn c hāi) 滑稽(j ī)
圈(quān)定 狡猾(jiǎo h uá)
陛(bì)下 爵(jué)士 头xián(衔)
勋(xūn)章 袍(páo)子 不可救药
hài(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fù h è)
多音字
漂 称
巧学妙记 称:以义辨音法。作“适合; 相当”讲时,读“c h è n”,如“称职”“称心如意”;作“赞扬、说、名称”等讲时,读“chē ng”,如“声称”“自称”。
形近字
衔(xián)头衔
街(jiē)街道
衍(yǎn)繁衍
联想记忆法 挂上金牌的有头衔;纵横交错的是街道;繁殖、衍生为繁衍。
重点词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妥当:稳妥适当。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班级组织开展“用心体悟·寻觅美好”主题班会,现邀请你一起参加活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6分)
活动一 体会诗句中的“美好”
1.默写。(10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意象,就是创作主体根据客观物象经过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潮涨水满,顺风行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与此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友远谪,杜鹃哀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此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鹤灵动,直上云端,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与此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落春去,美好难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与此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潺潺,时光匆匆,《〈论语〉十二章》中与此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品味经典中的“美好”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1)~(4)题。(1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做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chè出那xiù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模样(  )        才来这里否(  )     
chè出(  ) xiù花针儿(  )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已至灌江口
B.且行且战   
C.径入庙里
D.急急观看
(3)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该回目为《观音赴会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2分)
(4)根据你的阅读积累,结合下面连环画提示,用简练的语言补写出②③处的相关故事情节。(4分)
INCLUDEPICTURE"J6-1.tif"大圣将近洞口却被四太尉、二将军挡住。大圣慌了手脚,摇身一变,变成个麻雀儿,飞到树上。二郎神发现,摇身变成个饿鹰儿扑了过去。 INCLUDEPICTURE"J6-2.ti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J6-3.ti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J6-4.tif"(大圣)心惊道:“好狠!……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活动三 探讨非遗的“美好”
3.2025年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班级开展以“魅力春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为渲染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下面是主持人结束语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4分)
春晚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热点,【甲】通过艺术形式传递正义,和谐和互助的理念,引导观众树立积极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春晚应该回归人民群众的真实视角和生活,【乙】以达成促进多元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为目的,加强对创新的引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春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盛宴,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①【甲】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修改。(2分)
②【乙】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3)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今年班级春晚的两个节目拟写一段精彩的串词。(3分)
节目类型 节目名称 表演者
小品 《拜年》 小薇、小林、小菲等
歌伴舞 《走向复兴》 小安、小徽
(4)下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2025农历乙巳蛇年春晚的主题是“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说文》:“巳,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请你根据知识积累,说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的含义。(4分)
INCLUDEPICTURE"7AHJ-11.tif"
二、阅读(54分)
活动四 感受童话中的“美好”
[一](23分)
鼹鼠挖的深井
【日】安房直子
①土豆田的角落里住着一只名叫鼹吉的鼹鼠。虽然它只是一个孩子,但论起聪明谁也比不过它。一个秋天的晚上,鼹吉发现了一枚闪闪发光的钱币。钱币上雕着漂亮的菊花,花瓣上一根根线条像被淋湿了的蛛丝闪着白光。
②鼹吉来到了地主家。“我是鼹鼠,一只小毛孩子鼹鼠。我请求您让给我一小块土地。”“什么,土地?哈哈哈,鼹鼠要买土地。”地主笑出了声。鼹吉火了,它把一直攥在手里的那枚银币“砰”地一放,用凛然的声音说:“我有钱。”于是鼹吉得到了一块四方形土地,小小的,和打开的包袱皮差不多,鼹吉成为这块小小的土地的主人。“啊,这是我的土地了。这块土地下面不管多么深,都是我的了。而且,上面一直够到星星!”
③鼹吉经过深思熟虑,要在土地上挖井了。挖一口深深的井,井水不知要比田沟里的水好喝多少倍,(1)伙伴们要成群结队地来喝水啦!说干就干,小小的鼹鼠,要挖一口深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④这样过去了许多年。
⑤等到水井挖好,鼹吉已经长成了一只漂亮的大鼹鼠。它比过去更聪明了。它想:我终于有了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可是我究竟是为了谁呢?(2)是为了田里的伙伴们喝上好喝的水吗?!岂有此理,我是为了我自己!我要用这口井赚很多很多钱,再去买回比这多十倍百倍的土地。井水冬暖夏凉,鼹吉挂上了牌子:一杯好喝的井水,有洞眼儿的银币一枚。很快,鼹吉成为富翁,它用藤蔓把银币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⑥就这样,又过去了许多年。
⑦十一月一个寒冷的黄昏,走来一只瘦瘦的小老鼠:“我的手被枸橘刺给扎破了,能不能给点水洗洗伤口?”鼹吉汲上来一桶水说:“请付钱吧!一杯好喝的井水,有洞眼儿的银币一枚。”
⑧听了这话,小老鼠急急忙忙把手从水里缩了回来,因为它并没有钱。“你听好了。这块土地,是我的。这口井、这水,全是我的。即使是一杯,我也不能让人白用。”鼹吉瞪着小老鼠说。小老鼠那水淋淋的手被风一吹,比原先更加冷了。鼹吉傲慢地说:“你帮鼹吉老爷汲三天水当作酬劳吧。”鼹吉早就想雇一个伙计了,因为那串银币项链一天比一天重。
⑨第一天的黄昏,小老鼠快活地招呼鼹吉:“鼹吉大叔,井里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东西!”“漂亮的东西?”A鼹吉慢吞吞地爬了起来,抓住井边。井底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像长长的望远镜。定睛看去,正中央浮着一朵红红的火烧云,一朵看上去热气腾腾、好吃的云。鼹吉还是头一次看见这样的东西。它想,我的井里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呢?
⑩第二天晚上,小老鼠又说:“大叔,看呀。井里有一个月亮和一片天空。”B鼹吉听了,吓了一大跳。好不容易才站了起来,朝井里看去。井底的水里,一片天空中浮着一个小小的圆月。看到的一刹那,鼹吉心跳个不停,快要窒息了!如果天空在自己的土地里,那么天空肯定全部是属于自己的,可鼹吉并没有这种感觉。不过它硬是打消了这种想法:“怎么会有这种事?不管发生什么,这里也还是我的土地。”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这回井里是星星啊!”等到小老鼠的身影消失在土豆田的尽头时,C鼹吉好不容易才站了起来,战战兢兢地朝井里看去。昏暗的井底,一颗银色的星星闪着光亮。盯着它看的时候,鼹吉已经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和这颗星星一起,这口井、这块土地不再是自己的东西了。鼹吉后背冒出一股寒气,随后又猛烈地摇了摇头:“怎么会有这种事?这是我的井啊,我的井里的东西!月亮呀,星星呀,全都是我的!”鼹吉情不自禁地朝井里探出身去,想不到银币项链太重,鼹吉一个倒栽葱掉到井里去了。
当井里一圈圈波纹彻底消失时,水面上又重新映出了一颗静静的星星,鼹吉正在一片蓝色里往下落,四周如同果冻一般蓝。在远远的、远远的底下,方才的那颗星星闪着光。鼹吉回忆起从前买土地的事:“这是我的土地啊。这块土地的下面,不管多深都是我的啊……”可是现在鼹吉突然感到了冷:“啊,我想错了,我干了那么多的错事……”
一种说不出的孤独让鼹吉掉下了眼泪,它觉得自己孤零零的什么都没有了。鼹吉突然叫了起来:“星星、星星,救命……”它的身体突然变轻了,天和地一下子颠倒过来。鼹吉不是在往下落了,而是在往天上升,在果冻一般的蓝色中往上升,而鼹吉轻得就像一片羽毛……(有删改)
4.【梳理情节】本文结构巧妙,大故事套小故事,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一改+10.tif"
5.【鉴赏语言】童话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知。请从下列句中任选一个具体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①井底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像长长的望远镜。定睛看去,正中央浮着一朵红红的火烧云,一朵看上去热气腾腾、好吃的云。
②当井里一圈圈波纹彻底消失时,水面上又重新映出了一颗静静的星星,鼹吉正在一片蓝色里往下落,四周如同果冻一般蓝。
6.【分析作用】有读者发现A、B、C三处句意重复,建议删去A、B两处,只保留C处,你认同吗?说说理由。(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A鼹吉慢吞吞地爬了起来,抓住井边。
B鼹吉听了,吓了一大跳。好不容易才站了起来,朝井里看去。
C鼹吉好不容易才站了起来,战战兢兢地朝井里看去。
7.【关注标点】恰当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传情达意、塑造人物。请从标点符号的角度,对比分析文中(1)(2)处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5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伙伴们要成群结队地来喝水啦!
(2)是为了田里的伙伴们喝上好喝的水吗?!
8.【构思结尾】对于故事结尾,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改文结尾:在远远的、远远的底下,方才的那颗星星闪着光。鼹吉并未抓住那颗星星,它一直落到了井底,绝望地死去……
[二](16分)
材料一:
2025年电影春节档成功创下中国影史新纪录,其中《哪吒2》对票房的贡献度超一半。在此之前,2024年,对中国电影行业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详情见下面图表。
在其导演看来,《哪吒2》成功的关键在于满足了观众对传统题材现代化表达的需求。“我们把这个IP的价值提炼出来,再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和精神、人们生活中的感悟,重新编出一个真正让大家相信的故事,而且用一种让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出一种时代性,我觉得创作就成功了一半。”导演说。
INCLUDEPICTURE"一改+11.tif"
(摘编自《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创新文化——“哪吒”为何诞生在今天》,《人民日报》2025.2.23)
材料二:
“哪吒”以脚踏风火轮的速度不断超越,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它的成功充分证明,坚持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是文化产品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制胜法宝。
《哪吒2》的成功,根本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哪吒》系列所表达的孝道、正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则诠释了反对偏见、追求自我的现代主题。内容创新赋予古老故事新的生命力,也让这部作品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哪吒2》的成功,也受益于这个大好时代。一部电影的成功,背后是国家科技进步大环境、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以及一群热爱动画、热爱电影的观众的合力托举。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数量可观的中等收入群体,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内需市场。
只要把创新思维贯穿始终,在技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工业体系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国动画定能从一次超越走向全面腾飞。 (摘编自《〈哪吒2〉成功根本在于讲好中国故事》,《经济日报》2025.2.22)
材料三:
曾经,电影特效被视为西方专利,如今,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掀起一场新质生产力革命,以科技自主创新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哪吒2》中,GPU(图形处理器)与AI(人工智能)成为两大隐形主角。影片90%以上的3D动画图形渲染任务由GPU承担,如“哪吒化身火焰巨人”场景,GPU凭借数千核心并行计算,将原本CPU需几小时的渲染缩短至几分钟,算力成本还降低了70%。AI技术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动画生成技术通过风格迁移、面部捕捉和动作库匹配极大提升了视觉效果,也革新了影视创作流程和理念 。数字技术不仅解决创作难题,也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哪吒2》成功研发的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水墨晕染效果融入3D动画,破解了传统水墨数字化表达难题;粒子特效技术把火尖枪的火焰效果转化为3.2亿个火焰粒子,创造出超越肉眼极限的视觉奇观,构建起国产特效美学特有的语言体系。
(摘编自《透过〈哪吒2〉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
《海南日报》2025.2.19)
材料四:
历史启示我们,唯有自信者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文化自信不仅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保持清醒,既不盲目排斥,也不全盘接受,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明辨传统文化的优劣长短,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是我们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对于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充满自信,以敬畏之心守护传承。
《哪吒之魔童闹海》国际版海报上那句“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正是今天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的写照,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奋勇前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摘编自《“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人民日报》2025.2.23)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中《哪吒2》导演的话体现了自信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也是他的创作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B.材料二中“根本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启示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充满自信,以敬畏之心守护传承。
C.《哪吒2》代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巨大提升,从材料三中可知《哪吒2》标志着中国动画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
D.把创新思维贯穿始终,在技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工业体系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国动画定能走向全面腾飞。
10.根据材料一图表,用具体数据解释材料一中“2024年,对中国电影行业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这句话。(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的写作思路。(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2.《哪吒2》不仅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你未来想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活动五 体悟寓言中的“美好”
[三](15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
【乙】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13.根据下列方法提示,解释加点的词,填写表格。(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加点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词类活用法 质:人质,此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1)____________
王信之乎 课内延伸法 有闻而传之者:之,代词,代这件事。 (2)____________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词典释义法 《古代汉语词典》:①离开;②除去;③失去;④距离;⑤前往。 (3)________(填序号)
愿王察之矣 组词释义法 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 (4)____________
1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于 是 辞 行 而 谗 言 先 至 后 太 子 罢 质 果 不 得 见。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6.宋君和魏王对待谣言的态度,你更赞同哪一个?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链接材料】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三、写作(55分)
 活动六 感受想象的“美好”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一改+12.tif"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1.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 (1)mú fǒu 掣 绣
(2)D 点拨:“急急”在这里是副词,其他的都是动词。
(3)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
(4)示例:②大圣见状,变成一条水蛇,二郎神便化成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出铁钳子似的长嘴就去吃水蛇。
③大圣滚下山崖,变一座土地庙儿,尾巴没处藏,便竖起来做了“旗竿”。二郎神见后,笑着便要去捣毁小庙。(意思对即可)
3. (1)示例:春晚大舞台,有你更精彩。  
(2)①把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②改为“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为目的”或“达成促进多元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目标”。
(3)示例: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小薇、小林、小菲等表演的小品《拜年》,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接下来请欣赏小安和小徽两位同学带来的歌伴舞《走向复兴》,在这里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大家掌声欢迎!
(4)示例:主标识中两个“巳”字对称摆放,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
4. ①利用水井,大肆敛财/赚了很多钱(能表达出赚钱意思即可) ②回忆往事,认识到错误(只要回答出认识到错误即可给分) ③看到月亮、天空 ④陷入怀疑/感到害怕/战战兢兢(每个空1分)
5. 第①句:示例一:运用比喻,把井比作长长的望远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井底深邃悠长、深不可测,喻体符合儿童认知,具有童真童趣/生动有趣,浅显易懂。(2分)拟物,把火烧云比作某种热气腾腾、好吃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热烈、美好,符合儿童认知,具有童真童趣。(2分)
示例二:色彩“红红的”,不仅写出火烧云的热烈、明艳,(2分)更象征着大自然的热情、美好,符合儿童认知,富有童真童趣/生动有趣,浅显易懂。(2分)
示例三:使用叠词,“长长的”“红红的”“热气腾腾”形象地写出了井底深邃悠长、深不可测,火烧云热烈明艳的特点,(2分)符合儿童认知,具有童真童趣,有节奏感/生动有趣,浅显易懂。(2分)
第②句:示例一:色彩“蓝色”,既是井水的颜色,也是果冻、天空的颜色,(2分)符合儿童认知,具有童真童趣/生动有趣,浅显易懂。(2分)
示例二:把井的四周描绘成如同果冻一般的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井水和天空色彩的轻盈之感,(2分)符合儿童认知,具有童真童趣/生动有趣,浅显易懂(2分)。
6. 不认同。理由:①三处重复中有变化,重复的是鼹吉三次起来看井的情节,变化的是鼹吉看井的动作和心理;②“慢吞吞”“吓了一大跳”“战战兢兢”,鼹吉的心理变化从毫不在意到震惊怀疑;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写鼹吉栽到井里作铺垫;④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使情节富有变化/一波三折,避免平铺直叙/情节互相照应。(任意三点,每点2分)
7. ①第(1)句用叹号,突出强调了鼹吉挖井造福伙伴们的自豪、骄傲、期待、开心;(2分)②第(2)句运用了问号和叹号,突出强调了鼹吉对自己付出辛劳却造福他人的质疑和不满、愤怒;(2分)③两者对比表现了鼹吉从天真慷慨到贪婪自私的形象转变。(1分)
8. 示例一:更欣赏原文。①原文通过想象/联想/幻想的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鼹吉死亡的结局,便于儿童接受;②突出了鼹吉的人物形象,从天真慷慨到过分贪婪到知错能改;③突出主旨,反省错误;④与改文相比,符合儿童的认知,改文过于直白。(4分,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示例二:更欣赏改文。①鼹吉本就过分贪婪,它并未抓住那颗象征着美好的星星,符合故事情节;②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表现了对贪婪者的批判;而原文过于理想化,并不能体现这一点。(每点2分,有其他理由,表述合理亦可)
9. C
10. 2024年中国电影观众年度观影频次中,观影1次的比例高达57% ,较之前年份明显增加;(1分)2-5次的比例为36%,6次以上的比例仅为7%,较之前年份有所下降。(1分)从总票房及同比增幅看,2024年总票房为425.02亿,同比增幅为-23%,(1分)这些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电影行业观众观影频次减少,票房下降,所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1分)
11. 首先指出《哪吒2》成功的根本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1分)接着阐述其成功也受益于时代环境等,(1分)最后强调中国动画应如何走向全面腾飞。(1分)
12. 示例:我未来想从事文化创意领域的工作。从《哪吒2》的成功可知,在文化创意领域,一方面要坚持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哪吒2》中的孝道、正义等主题;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结合时代精神和观众需求进行创作,像《哪吒2》利用前沿数字技术实现文化表达创新。同时,要善于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借助国家鼓励创新的氛围和广阔的市场,创作出更具价值的文化作品。(6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13. (1)做人质
(2)这件事
(3)④
(4)明察
14.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5. (1)(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2)街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明白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16. 更赞同宋君的做法。因为对于他人的话,我们不能偏听偏信,而要经过调查研究。
【乙参考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有些怀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明白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魏王说:“我自己知道分辨。”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做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没能得到召见。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17. 略。第六单元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记 重点字词
生难字
读读写写:
掣(chè) 淬(cuì) 规模
寻觅(mì) 吆喝(yāo he)
踪(zōng)迹 庙(miào)宇
神通 提(d ī)防
词语补充:
猢狲(h ú sūn) 木木樗(chū)樗
蓼汀(liǎo tīng)
多音字
dī(提防)

tí(提醒)
hē(喝水)

hè(喝彩)
xiáng(降服)

jiàng(降落)
sàn(惊散)

sǎn(散漫)
形近字
崖(yá)山崖
涯(yá)天涯海角
字形记忆法:“崖”的部首是“山”,本义为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如“悬崖”;
“涯”的部首是“氵”,本义指水边,如“天涯海角”,引申为边界,如“涯际”。
踪(zōnɡ)踪迹
淙(cónɡ)流水淙淙
庙(miào)庙宇
届(jiè)换届
笛(dí)吹笛
觅(mì)寻觅
览(lǎn)阅览
觉(jué)觉察
重点词
掣:抽,拿。
木木樗樗:形容痴呆或孤单的样子。
那(nǎ)厢:哪边。厢,边。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读 综合素养
精彩的开头、结尾
开头 :试卷上那个无情的叉,刺刀一般将我的灵魂挑起,扔出成绩优秀的圈子。那个叉,殷红地弥散开来,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独自一人,低着头,背负着沉重的书包和挫败后的悲伤,灰溜溜地躲入校园的角落。
结尾 :我抬起头,目光向远处延伸,是前所未有的坚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坚信,挫败后的我,也应美如落花;所有挫折将化作我成长路上的春泥,滋养我在下一季绽放更美的花!
适用主题:成长类、拼搏奋斗类
开 头: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
结尾 :风急雨骤,强健了坚实的根基;汗水苦涩,滋养了芬芳的花朵。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开端。只要秉承坚定的信念,永远都不放弃努力,总会收获甜美与芳香……
适用主题:成长类、拼搏奋斗类
开头 :千帆过尽,心在时光中澄明;细雨乍起,思绪在回忆中沉淀。我坐在屋内,面对着窗外的潇潇风雨,在带着一点枯燥的青春岁月中,我的心依然想与温暖相约。
结尾 :那温暖的善意和关切的目光,不知不觉间晕染成了我生命的底色,成为一种温暖的约定。穿越时空的风雨,如影随形,拥抱着我,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
适用主题:青春主题、社会正能量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