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课件(打包5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课件(打包5份)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二单元
6 散 步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班级举办“家的温度——感悟亲情”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中考新趋势·新题型)【回顾温馨画面】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6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在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当选择走哪条路时,小小的分歧悄然浮现。儿子渴望探索那条小路,那里有波光lín lín的鱼塘和未知的风景;而母亲则更倾向于平坦的大道,以求安全与舒适。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走哪条路取jué于我——一霎时,我感到责任重大。我想兵分两路,__________(A.因人而异 B.各得其所),但又不愿拆散一家人。最终还是母亲改变了主意,选择了小路,祖孙三代编织了一段温馨而难忘的回忆。
·
·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序号)(2分)
分歧________(A.qǐ B.qí)
一霎时________(A.shà B.chà)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2分)
波光lín lín(   )   取jué(    )
·
·
(3)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______。(填序号)(2分)
我想兵分两路,__________(A.因人而异 B.各得其所),但又不愿拆散一家人。
B
A
粼粼

B
2. 【感悟亲情的力量】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母亲”是名词,“走”是动词,“高大”“幼小”都是形容词。
B.“自然”是单义词,这里表示理所当然。
C.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世界”后加上“的重量”。
A
点拨:B.“自然”是多义词;C.画线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画线句无语病。
3. 【文学文化里的亲情】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以小见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莫怀戚的《散步》借一家四口一起散步的小事件,反映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
B.重阳节,我国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赏秋的风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
C.《朝花夕拾》中的 《〈二十四孝图〉》一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表现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父亲的病》一文中,为给父亲治病,鲁迅遍访所谓的 “名医”,这段经历也成为他洞察中医庸腐现象的重要契机。
【答案】B
课文研读
(真实任务情境)班级打算将课文《散步》排演成情景剧,引导同学们去感悟日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请你帮忙完成排演前的准备任务。
4. 【研读剧情】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文章一波三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事件过程的梳理。(3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母亲依从“我”儿子,大家一起走小路
母亲不愿出来
出现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5. 【选景布景】布景是根据情节表现的需要在舞台上布置的景物。下面语句是从原文摘录的一处景物描写,导演想将其作为布景参考,请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选取“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特点,暗示母亲艰难度过冬天,将在春天得到新的活力,寄托着生命继续萌发的希望,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的幸福心情。
6. 【分析标题】有人建议将课文的题目《散步》改成《责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示例:不好。“散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借散步展现家庭温情与生活哲思,以《责任》为标题太过直白,窄化意蕴,破坏原文美感。(共13张PPT)
第二单元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班级准备编制一期主题为“亲情寻踪”的班刊,请你准备相关作品,参加作品评选活动。
任务一: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至爱亲情
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朗读课文,参照示例,补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中的典型事件、具体感情等。(8分)
母亲多次劝 “我” 去北海看花,母亲去世后“我”看花念母
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爱的感激
一家四口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和处理分歧
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责任感
陈太丘的朋友失约还指责陈太丘,元方驳斥友人
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义,友人无信无礼
看到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
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任务二:品读故事,感受情感 朗读与理解
2.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二】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请参照示例,给下面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6分)
示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朗读设计:我想用舒缓、坚定的语气来读,“淡雅”“高洁”重读,“热烈而深沉”后稍作停顿,“烂漫”略作延长,来展现菊花的绚丽多彩,表现“我”积极的心态变化。
(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秋天的怀念》)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想用缓慢、沉重的语气来读,重读“绝、竟”,读出对母亲离世的无比沉痛、追悔莫及、肝肠寸断的情感。
(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打算带着欣喜、如释重负的情感朗读,“总算”“熬”重读,因为重读起强调的作用,这两个词既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身体状况深深的担忧,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经受住了冬天的考验,又迎来一个春天的欣喜和庆幸。
3.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三】语境在理解和鉴赏文章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所在的小组概括了结合语境品析语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的方法:①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本义;②结合语境、主旨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和表现的作者的情感。请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1)请赏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词,体会语境对理解字词的作用。(4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熬”有“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的意思,“严冬”指极冷的冬天。加点字词在这里既写出了母亲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在漫长寒冬所遭受的痛苦之大及度过严冬的不易,也写出了“我”为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而欣慰的心理,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切的爱。
(2)《秋天的怀念》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句,结合语境分析其意义。(4分)                       
第1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是为了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感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拓展延伸,安放柿子文】
9. 有同学想将选文作为教材第二单元的课后拓展阅读材料,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选文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说明理由。(5分)
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
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 散步/莫怀戚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示例:合适。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写了与家人的故事,抒写了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如从莫怀戚与家人散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互相照顾、温馨和睦的亲情。本文作者围绕柿子树,记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父亲为家里栽种了柿子树,家人们一起采摘、品尝柿子。文章充满了家人相处的温馨与和睦,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对家人的关怀。这棵柿子树不仅仅是家中院子的一处风景,还有家人对老家生活美好回忆的寄托,倾注了父亲对家人的心血,是父亲对家庭付出、对孩子关爱的象征,更是对家人亲情的美好诠释。因此,本文符合第二单元的主题。阅读本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理解,引发我们与家人相处的回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5分)(共9张PPT)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学校社团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母爱与成长’”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母爱诗稿】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星题 积累运用
C
点拨:A.“荫”应读作yīn,“翻”应为“繁”。B.“谛”应为“蒂”,“欹”应读作qī。D.“徊”应读作huái,“婷婷”应为“亭亭”。
2. 【温情意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静谧的月,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像孩子天真的脸庞。美丽的银光幽幽地照在树叶上,又轻轻地______回来,一片片,一点点,显得十分______。温柔的银光一缕缕地洒在路上,像母亲的手在______着你;又溜进人的心里,似春天融化的冰雪滋润着你。
A.反弹  秘密  抚爱 B.反射  神秘  抚摸
C.反弹  神秘  抚摸 D.反射  秘密  抚爱
B
3. 【母子情深】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爱与温暖的画卷,成为歌颂母爱与童真的不朽篇章。②孩子渴望在不被母亲察觉的情况下,默默陪伴她、守护她,这种情感纯真而美好。③文章虽未直接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但从她寻找孩子时的呼唤中,能感受到她的急切与母爱的深沉。④通过阅读《金色花》,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A.“视角”“篇章”“情感”“深沉”都是名词。
B.“歌颂”“察觉”“默默”“感受”都是动词。
C.画横线句中的“画卷”使用的是本义。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删去 “通过” 或 “使”。
··
··
··
··
D
··
··
·
·
··
点拨:A.“深沉”是形容词;B.“默默”是副词;C.“画卷”使用了比喻义。
4.【整本书阅读】【赞颂真情】冰心在《荷叶 母亲》一诗中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了伟大的母爱。从《朝花夕拾》整本书来看,有没有什么人像“荷叶”一样给鲁迅先生带来帮助,让他终生感激的呢?请举出一位并概述事例。(3分)
资料链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
示例: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学医时,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细心为他修改讲义,关心他的学习等,让鲁迅终生感激。(共12张PPT)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 拟: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星题 积累运用
··
·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大体
相比
趁、乘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情长
B.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C.公欣然曰 不以为然
D.与儿女讲论文义 我寄愁心与明月
··
B
··
·
·
·
·
·
·
·
点拨:A.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男女;B.急/急;C.……的样子/对,不错;D.连词,和/动词,给。
3. 填空。(5分)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_》篇。
(3)《咏雪》中,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谢家子女即景赋诗,描述雪景的两个比喻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南朝宋
刘义庆
言语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拓展阅读
[2025年1月大连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咏雪》(见课文)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①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②,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③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太傅曾在会稽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等人畅游山水。②王:同“旺”,旺盛。③将无:表示委婉语气。
2星题 阅读鉴赏
【乙参考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高呼着让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这样我们就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审视谢安的气量,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强人意
C.如此将无归 完璧归赵
D.众人即承响而回 即公大兄无奕女
·
·
·
·
·
·
·
·
B
点拨:A.什么/多么;B.大体/大体;C.回去/归还;D.立即/是。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2分)
                                    
                                    
(2)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3分)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从这件事里审视谢安的气量,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
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既 风 转 急 浪 猛 诸 人 皆 喧 动 不 坐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8. 甲、乙两文都使用了______描写、______描写等方法描写谢太傅。甲文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氛围,乙文刻画了谢太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4分)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语言
神态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9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
离开

同“否”
丢下

回头看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C
点拨:A.代词,他,指元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名词,太阳/名词,日子;C.约定/约定;D.表顺承,可不译/与“俄”组成一个词,表示“不久,一会儿”。
3. 填空。(8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______》篇。
(2)古人说话会用到谦辞和敬辞,文中的“家君”和“尊君”分别是________自己的父亲和____________对方的父亲。
方正
谦称
尊称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我父亲)等了您许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拓展阅读 [2025·大连中山区联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见课文)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②,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③,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⑥不?”对曰:“仿佛志⑦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诣:到。②进火:烧火。③箄: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④馏:蒸饭。⑤糜:粥。⑥识:记住。⑦志:记住。⑧更相易夺:互相补充修正。
2星题 阅读鉴赏
【乙参考译文】有客人到陈太丘家住宿,太丘让元方、季方烧火做饭。客人和太丘在谈论玄理,兄弟二人在烧火,一起丢下烧火的事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蒸饭用的竹箄,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做饭忘了放竹箄,饭现在成了粥。”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些什么吗?”(兄弟俩)回答说:“大概还记得。”兄弟二人一起叙说,互相补充修正,说的一点也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B
点拨:A.当时/时间;B.信用,守信用/信用,守信用;C.丢下/委任;D.为什么/什么。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元方入门不顾。(2分)
                                    
(2)客与太丘论议。(3分)
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客人和太丘在谈论玄理。
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乃 俱 窃 听 炊 忘 著 箄 饭 今 成 糜
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8.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陈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甲文表现了陈元方正直、知礼、善辩,乙文表现了陈元方聪明、好学、记忆力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