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题课件(打包7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题课件(打包7份)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六单元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2026年的诗意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为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文学鉴赏、团队协作、艺术表达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七年级拟开展以“想象之翼,飞越课本世界”为主题的课本剧排演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镜中窥影·剧本创作大比拼
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默读四篇课文,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请你选择本单元的某个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并向活动组委会复述剧本内容。(4分)
小贴士:复述框架:
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示例一: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派二郎神杨戬前去捉拿他。二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孙悟空变化多端,一会儿变作麻雀,想混入林间;二郎神见状,立刻变成饿鹰俯冲追捕。孙悟空又变作大鹚老冲天飞去,二郎神便化为大海鹤紧追不舍。接着,孙悟空变为鱼儿潜入水中,二郎神则化作鱼鹰紧盯不放。最后,孙悟空变作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赶来,一眼识破,因为旗竿不会在庙后。二人斗智斗勇,展现出超凡的神通与智慧。
示例二:从前有个皇帝,特别爱穿新衣服。有两个骗子声称能织出神奇的布,用这种布做成的衣服,不称职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皇帝信以为真,让他们开工。骗子装模作样地忙碌,实际上什么都没织。衣服“做好”后,皇帝赤身裸体去游行,众人都夸赞衣服漂亮,生怕被人认为自己不称职或愚蠢。最后,一个小孩勇敢地喊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有没穿啊!” 这时,百姓们才纷纷私下低声议论起来,而皇帝听到百姓的话后,有点儿发抖,但还是硬着头皮将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点拨:改编《皇帝的新装》时可以改变叙述视角。比如,选择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高贵的骑士、老百姓、骗子、骗子的织布机、皇帝的镜子等任一角色,以他(它)的口吻,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任务二:想象之翼 课本剧排练
2.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二】【活动一:角色竞选】你们小组的同学准备分角色排演课本剧。请结合文中主要角色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填写角色分析表,再说说从这些角色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15分)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
《小圣施威降大圣》 大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困难要善用智慧、随机应变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神通广大、不屈不挠、反应机敏
智勇双全、神通广大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语言、动作设计 启示
《皇帝的新装》 皇帝:_______________ 骗子:狡猾、贪婪 大臣/官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孩:天真、单纯、真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慕虚荣、愚蠢
虚伪、阿谀奉承、明哲保身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保持诚实清醒,不被虚荣利益蒙蔽;敢于说真话,不随波逐流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台词/动作设计 启示
《女娲造人》 女娲:坚韧执着、勤劳善良、充满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创造世界,要有创新和探索精神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台词/动作设计 启示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雕像者:冷静理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慕虚荣、
妄自尊大
做人要谦虚,不过高估计自己,盲目自大易自取其辱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台词/动作设计 启示
《蚊子和狮子》 蚊子:狡黠、自负 狮子:鲁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不骄败不馁,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保持清醒的头脑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台词/动作设计 启示
《穿井得一人》 丁氏:务实直率 宋君:明察善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审慎对待信息,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
篇目 主要角色及其形象特点 神态/台词/动作设计 启示
《杞人忧天》 杞国人:过度忧虑、庸人自扰、缺乏理性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为毫无根据、没必要的事烦恼,应以积极心态和理性思维面对生活
根据具体选段设计,言之成理即可。
3. 【活动二:剧本设计】下面是戏剧组根据《皇帝的新装》改编的课本剧片段,请你设计符合人物形象的对话、动作和人物心理活动。(4分)
老大臣上场。在皇宫内的织房里,那两个骗子正装模作样地织造并不存在的布。老大臣先在门外张望一阵,只见两人空手忙碌。
老大臣 (自言自语)愿上帝可怜可怜我吧!(又把门缝开大一些,用手揉了一下眼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语言)
骗子甲 (听见门外有声音,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开门,对大臣毕恭毕敬)大人,快请进。请您过目,这布料的花纹是不是很美丽?
我怎么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老大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作及人物心理活动)难道我是愚蠢的吗?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哦,不,这一点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
骗子乙 大人,您再看看这布料的色彩。
老大臣 (强作镇定,满意地笑)哎呀,美丽极了!真是美极了!
揉一揉眼睛,发现自己还是什么都看不见,惶恐地想(共12张PPT)
第六单元
22 皇帝的新装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班级开展“儿童文学——心灵的润滑剂” 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研读文本】下面是同学们梳理的课文中的词语,其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星题 积累运用
B
点拨:A.“眩耀”应为“炫耀”,“称”应读作chèn;C.“稽”应读作jī,“嚼士”应为“爵士”;D.“圈”应读作quān,“和”应读作hè。
2. 【探讨意义】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在______中培养少年儿童的人文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儿童文学作品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______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是天真的,时常分辨不清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并且认知和活动范围十分有限,______,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来______自己的生命空间,随着书中人物心游四海,神驰八方。
A.潜移默化 发挥 但是 拓展 B.默默无闻 发挥 所以 充实
C.潜移默化 发现 但是 充实 D.默默无闻 发现 所以 拓展
A
点拨:“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默默无闻”指不出名;不为人知道。结合语境,第一空应填“潜移默化”。“发挥”的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发现”指发觉。结合语境,第二空应填“发挥”。“但是”表转折关系,“所以”表因果关系。结合语境,第三空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所以第三空应填“但是”。“拓展”指开拓发展。“充实”指使充足;加强。结合语境,第四空应填“拓展”。
3. [2025年1月盘锦期末改编]【走近大师】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安徒生生于丹麦欧登塞城的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困苦的生活并未磨灭他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反而成为他创作的肥沃土壤。他凭借超常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个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他的童话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睡前慰藉,更是对成年人灵魂的叩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他的作品都能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断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用文字铸就的童话丰碑,矗立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
··
··
···
··
··
··
A.“磨灭”“创作”“慰藉”是动词,“肥沃”“强烈” 是形容词。
B.“一个个”“一代”都是数量词,其中“个”和“代”是量词 。
C.画线部分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他的童话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睡前慰藉,更是对成年人灵魂的叩问。”这句话的关联词使用有误。
点拨:A项,“慰藉”在句中是名词;C项,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困苦的生活”比作“肥沃土壤”;D项,这句话中关联词使用正确。

4. 【整本书阅读】《皇帝的新装》通过皇帝和大臣们因虚荣而受骗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虚荣、虚伪的弱点。《西游记》中也有很多对人性弱点的刻画,请从以下情节和人物中任选其一进行分析。(3分)
A.三调芭蕉扇——猪八戒 B.三打白骨精——唐僧
示例一:在“三调芭蕉扇” 情节里,师徒几人被火焰山拦住去路。孙悟空去借芭蕉扇,猪八戒一听路程远、困难多,就开始打退堂鼓,嚷嚷着要改走他路。这暴露了猪八戒怕困难、意志不坚定的性格弱点。
示例二:在“三打白骨精” 情节中,唐僧多次误解孙悟空滥杀无辜,即使面对悟空展示的白骨证据,仍因八戒挑拨,坚决赶走悟空。这暴露了唐僧固执己见、偏听偏信的弱点。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5. 下图以“骗”为中心,梳理
了文章的结构,请你在空缺处
填上合适的内容。(4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6. 本文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手法,绘出了一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你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以夸张的动作描写强化情节的荒诞。课文中骗子空手织布的假动作与群臣抚摸空气动作的配合,形成黑色幽默式的行为,凸显情节的荒诞。②以心理描写揭示众人的虚伪。大臣与官员心想“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皇帝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却高声宣布“我十二分地满意”,展现当权者自我欺骗的特点;民众在游行中虽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却一同附和赞美,体现乌合之众的从众心理。③语言夸张化。课文中骗子称布料“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群臣用“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等辞藻形容不存在的新衣,用空洞语言掩盖真相,形成幽默感下的尖锐批判。(共8张PPT)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中考新趋势·新题型)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
在古老的森林中,橡树以它粗壮的枝干和繁茂的枝叶,庇护着众多生灵。一些藤蔓植物对橡树满怀爱mù,紧紧缠绕着它向上攀爬,去沐浴高处的阳光。啄木鸟与天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天牛意图蛀蚀橡树的树干,而啄木鸟凭借敏锐的听觉和尖利的huì,守护着橡树。有人担心啄木鸟啄洞会伤害橡树,实在是杞人忧天。在森林中,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意义,它们共同维持着森林生态的平衡与和谐。
·
·
1星题 积累运用
(1)根据语境,依据拼音写正确的汉字。(2分)
爱mù(  )   尖利的huì(  )
(2)请为加点字注音。(2分)
庇护______ 较量______
·
·


bì 
jiào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人生中有挫折,有失败,有______,那是很正常的。______想要生活是一片坦途,那么首先就应______心中的障碍。成功时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失败时不垂头丧气、______。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力量、一份财富,让我们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A.误解 虽然 删除 杞人忧天
B.误会 如果 清除 怨天尤人
C.误解 虽然 清除 怨天尤人
D.误会 如果 删除 杞人忧天
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只因它是一粒平凡的种子。②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默默地赚取土壤中的养分。③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变成了嫩芽。④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
··
···
··
··
A.句①中加点的“这”“是”“一粒”依次是代词、动词、数量词。
B.句③中的“变成”是动词,句④中的“阳光”“鲜艳”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C.“它经受着黑暗的笼罩、暴雨的侵袭,依然努力地生长着。”这句话应接在句①后。
D.句②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赚取”改为“汲取”。
点拨:这句话应接在句②后。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伊索,古罗马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有作品集《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C.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D.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征,而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则是寓言的重要特征。
A
点拨:伊索是古希腊作家。(共12张PPT)
第六单元
23 女娲造人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1星题 积累运用
D
点拨:A.“娲”应读作wā,“疮伤”应为“创伤”;B.“澄”应读作chéng,“篷勃”应为“蓬勃”;C.“掺”应读作chān,“兴高彩烈”应为“兴高采烈”。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中国神话故事,宛如一座______的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想象。从开天辟地的盘古,以巨人之躯撑开混沌天地,到女娲抟土造人,赋予世间______生机;从夸父逐日,______对光明的不懈追逐,到嫦娥奔月,演绎出凄美浪漫的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解读,更蕴含着中华民族______、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我们文化传承的漫漫长路。
A. 灿烂 蓬勃 呈现 顽强不屈 B. 璀璨 蓬勃 展现 坚韧不拔
C. 璀璨 兴隆 展现 坚韧不拔 D. 灿烂 兴隆 呈现 顽强不屈
B
点拨:“灿烂”多用来形容光线、光彩的鲜明耀眼,如阳光等;“璀璨”则更多地用于形容珍宝、星空等,语境描述神话故事的宝库,“璀璨”更为合适。“蓬勃”指繁荣,旺盛;“兴隆”指兴盛,多用于形容生意,此处用“蓬勃”更合适。“呈现”指显出,露出,“展现”指显现出,展示,“展现”更契合语境。“顽强不屈”强调在困境中不屈服,“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结合神话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坚韧不拔”更能精准概括。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吸引不少参观者停下脚步驻足欣赏。②这一作品选取敦煌壁画中的传统飞天形象,融入现代美学元素绘制而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学韵味。③敦,大也;煌,盛也。④敦煌,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湾清泉,照鉴过去,也照耀未来。
···
·
··
··
··
A.画横线句子存在用词重复的问题,应删去“停下脚步”或“驻足”。
B.“形象”“融入”“一湾”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句②中的“这一作品”指代的内容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D.句③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点拨:B.“一湾”是数量词;C.“这一作品”指代的内容是“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D.句③标点使用正确。

4. 文学、文化常识与整本书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先民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
B.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很多民族都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束发,头发下垂,称为“垂髫”;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D
点拨:“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菩提祖师所取的,后来唐僧为孙悟空取的诨名是“孙行者”,D选项错误。
(2)【整本书阅读】说起《西游记》,我们经常会说到“唐僧师徒四人”,有同学认为这一说法不准确。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解?结合下列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述原因。(3分)
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西游记》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他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成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所以,小白龙也是取经团队一员。(共13张PPT)
第六单元
辽宁中考单点练透
教材补白——实词
词性 知识讲解
名词 (教科书P14) 【人】“娃娃”“姑娘”“青年”“农夫”。
【具体事物】“水藻”“铃铛”“镰刀”“蟋蟀”。
【抽象事物】“法律”“爱情”“能量”“过程”。
【时间】“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词性 知识讲解
动词 (教科书P33) 1.【动作行为】“走”“跑”“唱”“跳”“打”“躺”等。
【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
【发展变化】“增加”“减少”“扩大”“缩小”“提高”“降低”“发生”“出现”“消失”等。
词性 知识讲解
动词 (教科书P33) 2.【表示判断】“是” 【表示存在】“有”
3.【表示动作趋向】“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4.【表示可能、应该、意愿】“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词性 知识讲解
形容词 (教科书P90) 【表示状态】“快”“慢”“软”“硬”“激动”等。
【表示性质】“好”“坏”“美”“丑”“纯粹”“高尚”等。
【表示颜色】“黑”“白”“橙”“蔚蓝”“金黄”“绿油油”“红彤彤”等。
【表示形状】“大”“小”“宽”“窄”“笔直”“弯曲”等。
许多形容词前边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词性 知识讲解
数词和量词 (教科书P124) 1.数词:【表示确数】“一”“七千”“六万九千”等。
【表示概数】“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辆)”等。
【表示序数】“第一”“老三”“初五”等。
2.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个”“台”“条”“只”等。
【表示度量衡单位】“米”“千米”“毫升”“升”“克”“千克”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趟”“遍”等。
词性 知识讲解
代词 (教科书P145) 【人称代词】“你”“我”“他”“她”“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咱们”“自已”等,还有代指事物的“它”“它们”等。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各”“每”等。
【疑问代词】“怎样”“谁”“什么”“怎么样”“哪”“哪儿”“哪里”等。
1. 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2分)(  )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岩石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③下。
A.①动词 ②名词 ③量词
B.①介词 ②名词 ③量词
C.①动词 ②助词 ③量词
D.①介词 ②助词 ③量词
·
·
A
·
2. 关于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词性,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②雨里静默着。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③紫红色的花热烈而④深沉。
(3)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⑤成为⑥一片沃土。
A.①代词 ②代词 ③名词 ④动词 ⑤动词 ⑥数量词
B.①名词 ②代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⑤形容词 ⑥数量词
C.①代词 ②名词 ③形容词 ④形容词 ⑤动词 ⑥数量词
D.①名词 ②名词 ③代词 ④形容词 ⑤动词 ⑥数量词
··
C
···
·
··
··
··
3.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精神 嗅觉 四季 草垛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不完全相同。
B.愉快——快乐 觉察——察觉
热忱——热情 疲倦不堪——疲惫不堪
解说:这四组词语都是近义词。
C.总的来看,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答案】A
4.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是一桥之隔。这座桥,是父母温暖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一抹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儿,只要父母用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A.“温暖”“亲吻”“绚丽”都是形容词。
B.“这座桥”中的“座”和“一抹绚丽的彩霞”中的“抹”都是量词。
C.“呵护”和“成长”是动词。
D.“温暖的爱”中的“爱”与“我爱祖国”中的“爱”,二者词性不一样。
A
··
··
··
··
···
·
点拨:“温暖”“绚丽”是形容词,“亲吻”是名词。
5. [2025·沈阳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温柔地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在云端。⑤春雨如丝。
A.“清风”“雨丝”“群山”都是名词。
B.“细细”是形容词,“缕”是量词。
C.“在”“洒”“挂”都是动词。
D.将以上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⑤②④①③。
··
·
··
··
· ··
·
·
C
点拨:C项有误,“在”是介词。(共20张PPT)
第六单元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文学名著总是让人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百读不厌。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1. 【梳理重点字词】小宁首先对课文中的字词进行了梳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星题 积累运用
B
点拨:A项中“掣”应读作chè,“园”应为“圆”;C项中“宵”应为“霄”,“幌”应读作huǎnɡ;D项中“拽”应读作zhuài,“安”应为“按”。
2. 【分享阅读感悟】下面是小宁写的一段感悟,有几处词语的运用他不太确定,请你帮他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
读《西游记》,我仿佛跟着唐僧师徒踏上了________的冒险之旅。一路上,他们遭遇了________的妖怪,可即便困难重重,谁都没有打退堂鼓。孙悟空________,每次降妖都冲在前面;唐僧信念坚定,一心向佛,从未想过________取经;猪八戒虽偶尔偷懒,却也在关键时刻出力;沙僧则默默挑着担子,尽职尽责。他们的故事让我懂得:做任何事都会碰到困难,但只要像他们一样团结一心、坚持到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A.惊险 五花八门 神通广大 摒弃 B.惊险 形形色色 神通广大 放弃
C.惊叹 形形色色 法术无边 摒弃 D.惊叹 五花八门 法术无边 放弃
B
3. 【探讨人物形象】在探讨猪八戒形象时,小新同学得出了几点新认识。关于这些新认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他虽是个想象中的形象,却和现实中很多不吃不欢的吃货差不多。②高超的想象力既需要有见异思迁的思维,也要有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③作者身边也许就有猪八戒这样的人吧,作者应该是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的。④《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很有趣:他被莲花洞的妖怪吊在梁上时,竟然要他们备办斋饭,还历数了蘑菇、竹笋等食材。
A.第①句中的“很多”表示数量多,所以是数词。
B.第②句中“见异思迁”“细致入微”两个词语运用准确。
C.第④句中的“有趣”在这里是形容词,“很”修饰“有趣”,表示程度。
D.四句话衔接最紧密的排序应为①④②③。
点拨:A.“很多”修饰“吃货”,是形容词。B.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形容思维,使用错误。D.正确的排序应为:②④①③。

4. 【内容研读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与整本书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神话小说是以虚像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映,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
B.《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为吴承恩所著。小说讲述了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C.孙悟空得知“弼马温”的真相,气愤至极,打伤了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孙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D.孙悟空在龙宫喜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又改了生死簿,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孙悟空为“弼马温”。
C
点拨:C.孙悟空并未“打伤太白金星”。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故选C。
(2)【整本书阅读】学完本课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西游记》,并举办了《西游记》角色模拟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同学
们模拟“西游”角
色进行线上交流,
“白骨精”发了一
个朋友圈,其他角
色也积极评论。(3分)
①如果你扮演的角色是猪八戒,你会在留言区如何评论?(1分)
                                    
                                    
②孙悟空评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示例:好幸福的三口之家啊!(符合猪八戒的形象即可)
白骨精一个妖精变成了村姑、老妇和老翁三个人,欺骗了唐僧。孙悟空希望唐僧相信自己,不要被白骨精所迷惑。(意思对即可)
课文研读
活动中,班级计划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请你一起参与。
5. 编排组根据小圣与大圣的变化斗法划分出多个剧幕,请完成任务。(4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双方智斗 ①饿鹰扑麻雀 ②海鹤嗛鹚老
③鱼鹰啄鱼儿 ④灰鹤吃水蛇
⑤弹弓打花鸨 ⑥笑捣土地庙 
⑦劈砍“假真君”
剧幕选择 课堂展演应集中展现精彩有趣的情节,你认为下面两种方案哪个更适合在课堂表演?请说明理由。
方案A:①②③④⑤ 方案B:③⑥⑦
示例:方案B更适合在课堂表演。理由:方案B里,情节③体现双方变化斗法的紧张感;情节⑥中大圣变成土地庙,充满奇思妙想和趣味性;情节⑦中二郎神发现大圣变作自己的模样后劈砍他,将冲突推向高潮。该组合情节更丰富多样、起伏跌宕,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符合课堂展演集中表现精彩有趣情节的要求。而方案A均是小圣与大圣不断变幻法象的情节,形式较为单一。
6. 同学们读原著时发现课文中有的语句与原著不同,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请结合你对原著的理解说明理由。(3分)
课文: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原著: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课文表述更为简洁,“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打个躘踵”一连串紧凑的动作描写,直接将二郎神的攻击行为完整呈现,给读者一种紧张、快速的节奏感受,让读者的注意力迅速聚焦在这激烈的打斗瞬间。
7. 在讨论剧本内容时,小语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疑惑,请你为他解惑。(3分)
使情节跌宕起伏,双方你来我往,变化迅速,让读者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氛围;通过多个回合的斗法和变幻,充分展现出小圣和大圣的神通;多个回合的斗法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
8. 请你协助完成课本剧展演海报上的推荐理由,请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撰写。(不少于40字)(3分)
示例:《朝花夕拾》课本剧推荐理由:
这是一段回忆与感悟的旅程。鲜明的人
物、质朴的情节,带你穿梭旧时光。
在品味中感悟情怀,思索成长真谛。
示例:《小圣施威降大圣》课本剧推荐理由:这是一场神力与变化的精彩较量。奇幻多变的情节,鲜活的角色形象,带你领略神话魅力,感受勇敢与智慧的交锋。(共23张PPT)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挖掘,开凿
浇灌、灌溉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同“释”,解除、消除
使唤,这里指劳力
同“无”,没有
告知,开导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伤害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点拨:A.两个“之”都是代词,“的”;B.名词,传闻/动词,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C.介词,向/介词,在;D.连词,表承接/连词,与“俄”连用,表示“不久,一会儿”。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因往晓之 久之,目似瞑
B.因往晓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
C.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
·
·
·
·
C
点拨:A.代词,代指杞人/助词,补充音节,无实际意义;B.连词,于是,就/介词,趁、乘;C.副词,也/副词,也;D.代词,你/动词,像。
·
·
·
·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得来的传闻(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判断句)
        
                            
(4)其人曰:“奈地坏何?”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
那个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2星题 阅读鉴赏
拓展阅读
(一)[2025年1月宁波期末改编]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见课文)
【乙】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有改动)
【乙参考译文】庞葱陪伴太子到邯郸作人质,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信吗?”魏王回答道:“不信。”“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回答道:“我会怀疑这件事。”“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这件事。”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就好像真的有老虎。现在邯郸距离大梁要比这里距离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庞葱辞别而行,(庞葱还在途中,)诽谤他的话就传到了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生活,(庞葱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5.(中考新趋势·新题型)运用下列文言释义法,解释加点词。(3分)
文言 释义法 加点词 释义依据 释义
词类 活用法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质:本义为人质,此句中词性发生变化。 A_________
·
作人质
文言 释义法 加点词 释义依据 释义
课内 迁移法 王信 之乎? 例:有闻而传之者:之,代词,代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典 释义法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 于市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①离开;②除去;③失去;④距离;⑤前往。 C_____ (填序号)
·
·
·

(集市上有老虎)这件事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就好像真的有老虎。
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于 是 辞 行 而 谗 言 先 至 后 太 子 罢 质 果 不 得 见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8.【高阶思维】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宋君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传言,“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其求实求真的精神;魏王轻信街市上有老虎的传言,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和调查取证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不要盲目相信,要认真地思索,小心地求证。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杞人忧天》(见课文)
【乙】乐广①字彦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②,久阔③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④河南听事⑤壁上有角⑥,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⑦意解沈疴⑧顿愈。
(选自《晋书》,有改动)
【注释】①乐广,西晋人,曾任河南尹。②亲客:亲朋中常往来的客人,指关系密切的朋友。③久阔:久别。④于时:在当时。⑤听事:宫府办公的厅堂。⑥角:有装饰的弓。⑦豁然:顿时大悟的样子。⑧沈疴(kē):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
【乙参考译文】乐广字彦辅,升任河南尹。曾经有一位和乐广很亲近的客人,分别很久不再来,乐广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先前在座时,承蒙您赐酒,正想喝酒,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在当时,河南官府办公的厅堂墙上有角弓,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先前的地方,对客人说:“酒杯中又有你看见过的东西吗?”客人回答说:“见到的东西和当初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客人顿时大悟,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C
点拨:A.否定词,不/同“否”,句末疑问词,可译为“吗”;B.告知,开导/天明;C.……的样子/……的样子;D.你/如,像。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分)
                                    
                                    
(2)既饮而疾。(3分)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喝了酒后就病了。
1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广 乃 告 其 所 以 客 豁 然 意 解 沈 疴 顿 愈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12. 两篇文章都写了从担忧到①______的过程,甲文中“杞人”担忧的是“天地崩坠,身亡所寄”,乙文中客人担忧的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通过两篇文章,我们明白了一个共同的道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示例: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释然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