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三单元10 往事依依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班级开展“分享我的读书生活”主题班会,同学们做了交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 【回忆依依往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星题 积累运用C点拨:A.“镌”应读作juān,“气像万千”应为“气象万千”;B.“谆”应读作zhūn,“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D.“慷概”应为“慷慨”,“旷”应读作kuàng。2. [2025年1月大连甘井子区期末]【奠定人生底蕴】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少年时代的我们,心灵澄澈,如一张白纸,最适合______知识的滋养。读书,要静下心来______文字的优美与思想的深邃。当你沉浸于阅读中时,你会发现,喧嚣的世界似乎变得______。少年读书,不仅是为未来积蓄力量,______是为人生奠定深厚底蕴。A.接收 品味 风平浪静 而 B.接收 品尝 鸦雀无声 更C.吸收 品味 鸦雀无声 更 D.吸收 品尝 风平浪静 而C点拨:第一空:“接收”侧重于被动地收下、接纳;“吸收”更强调主动吸取,所以用“吸收”更恰当。第二空:“品味”指仔细体会,强调对事物内涵的感受和鉴赏;“品尝”主要指尝试滋味,多用于食物、饮品等。这里说读书要体会文字的优美与思想的深邃,用“品味”更合适。第三空:“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这里强调世界安静无声,用“鸦雀无声”更合适。第四空:此处强调少年读书不仅有一个目的,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即为人生奠定深厚底蕴,“更”表示程度上的进一步,比“而”更能突出递进关系。3. 【独享静谧时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月华似水,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②捻亮床畔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③这样很容易沉浸在读书的状态中,而自己浑然不觉。④窗外夜色渐深,疲倦渐浓。⑤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三更有梦书当枕。A.①句中的“是”是动词,“时候”是名词。B.②句中的“一盏”是数量词,“舒适”是形容词。C.③句中的“这样”和“自己”都是代词。D.④句中的“浓”,与“咖啡很浓”的“浓”意思相同。····D······点拨:④句中的“浓”用来形容“疲惫”的程度,“咖啡很浓”的“浓”指的是咖啡的浓度很高或味道强烈。4. 【开启文学之旅】文学、文化常识与整本书阅读。(5分)(1)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往事依依》中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文学的情感。B.课文中的《千家诗》指《重订千家诗》,是唐宋律诗、绝句的一部合集,较为浅近,过去常用作儿童读本。C.《琐记》中衍太太看见小孩吃冰就大声说会肚子疼,孩子们给她取绰号叫“肚子疼”。D.长妈妈是鲁迅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朝花夕拾》中,在《狗·猫·鼠》《五猖会》等篇目中都有提到她。C点拨:孩子们起绰号叫“肚子疼”的不是衍太太,是沈四太太。(2)【整本书阅读】《往事依依》中作者写到“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可小鲁迅读书时却不全是快乐。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读过的书籍,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阅读的书籍 态度或情感 原因《山海经》 喜欢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鉴略》 望而 生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 把“肉麻当作有趣”,诬蔑古人,教坏后人内容晦涩,被逼背诵《二十四孝图》反感课文研读(真实任务情境)了解了于漪老师的读书生活后,同学们根据课文为她制作了一个电子时光相册。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5.(教材母题变式)相册的主体部分是根据文中的五件往事用AI制作的照片,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2星题 阅读鉴赏照片 内容简介 意义1 看山水画、看《评注图像水浒传》、读《水浒传》 借助形象形成了深刻的记忆,发展形象思维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浸在诗句营造的美好意境之中读《千家诗》照片 内容简介 意义3 听老师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受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5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开始爱读辛弃疾词听老师朗诵《南归》听老师讲关于读书做人的道理铭刻在心,终身受用不尽6.(教材母题变式)点击照片,将呈现于漪老师相关的文字记录以及同学们的品读感受。小语认为照片4的文字记录中“凝注”一词可以换成“浮现”,更通俗易懂。请发表你的观点。(3分)文字记录: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认为不能换。“凝注”有凝聚、集中的意思,生动地描写出朗诵时深沉的感情、专注的神情。而“浮现”一般用于形容事物或景象的出现,不能体现老师的专注和深情。7. (跨学科·美术)阅读小组想为相册设计背景图,请你选择合适的背景底色,并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简述理由。(3分)A.灰黑色 B.浅黄色示例:选择B。本文所记叙的内容都是让作者记忆深刻的美好往事,留给作者的回忆是温馨的,画作有趣、书籍精彩、老师讲课生动,浅黄色明亮且让人感到舒适、愉悦,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体现出作者笔下往事美好的特点。拓展阅读(立德树人·不忘师恩)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7-38页第8-11题。8. 【情节梳理】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三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9. 【内容理解】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2分)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此时的“若无其事”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1分)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教学艺术。(1分)(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我”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1分)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和心疼。(1分)10. 【主旨情感】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标题《我说,你听》简要概括。(3分)文章通过回忆老师的教学点滴以及老师患病后“我”坐在她身边“说”给“她”听,展现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我”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3分)11. 【人物形象】本文中的老师和课文《往事依依》中的老师都让作者感念多年,简要谈谈两篇文章中的老师有什么共同点。(3分)都热爱教师工作;(1分)都对教学有极高的造诣;(1分)都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1分)(共33张PPT)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7分)(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星题 积累运用···按时生气,恼怒自我检查、反省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迷惑,疑惑(7)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者:__________________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法度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能忍受代词,……的人喜爱,爱好(12)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定介词,对,对于好的方面,优点代词,这,指河水改变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悦愉快有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孟子》《大学》《庄子》合称为“四书”。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C.古代表示年龄有特别的称谓,如“而立之年”表示30岁,“不惑之年”表示40岁。D.“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老子、孔子、庄子。A5. 填空。(10分)(1)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当面对他人不同的行为表现时,《〈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应秉持这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引用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3)[2025·浙江模拟节选]同学们,去读书吧!正如孔子所云:“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让我们爱上读书,并以读书为乐,去书的海洋遨游!(4)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学而》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5)岁月如歌,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睿智的先贤教导后辈要珍惜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填写)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就不迷惑。(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课文研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7. 请对比以下两章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两章都写到的“乐”?(3分)A.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B.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星题 阅读鉴赏颜回身处贫困,却能“不改其乐”,此“乐”源于他对学问和道德的专注追求,超脱了物质条件的束缚。孔子生活俭朴,却“乐在其中”,此“乐”是面对物资匮乏时的坦然与自足,体现了他对精神境界的看重。对于孔子、颜回这样有修养的人来说,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追求。8.【高阶思维】古人在“修身”方面有很多见解,请结合课文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修身。(写出三点即可)(3分)链接材料一: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链接材料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①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②轩冕:轩车,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车子。示例:①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于他人。②要经常反思自己,提高自身修养。③要经得起困苦、贫穷的考验,不在物欲上过分追求。【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做事不抱怨老天,也不责怪他人。有才德的人反过来要求自己,没有才德的人苛求他人。【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管宁、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旧挥动着锄头劳作,看到金子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却拾起金片后又扔了它。又曾经,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轩车的达官贵人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拓展阅读(一)[2025年1月丹东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论语〉十二章》(见课文)【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政治家。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小箱子。④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乙参考译文】赵普年轻时学习为官之道,没什么学问,等到担任宰相,太祖经常劝说他读书。晚年手不放下书卷,每次返回住宅,关上门打开小箱子拿出书,阅读一整天。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政务如同流水。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查看,仅有《论语》二十篇。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点拨:“释”在这里是“放下”的意思。D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分)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3分)广泛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便在其中了。关上门打开小箱子拿出书,阅读一整天。1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 语》 二 十 篇 也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12.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论述。请结合选文乙的内容,从这两方面简要分析赵普的形象。(4分)从“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他是一个在学习上态度专注、持之以恒的人;从他年少时“寡学术”,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在个人修养方面是个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论语〉十二章》(见课文)【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选自《李生论善学》,有删改)【乙参考译文】王生喜欢学习却找不对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是希望听到真理啊!”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点拨:A.副词,按时/副词,当时,那时;B.表转折,但是、却/表转折,但是、却;C.动词,善于、擅长/形容词,好的;D.副词,表否定/通假字,同“否”。B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分) (2)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3分)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词语迁移 而课内语句迁移①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3分)···表顺承表并列表转折15.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夫 善 学 者 不 耻 下 问 择 善 而 从 之 冀 闻 道 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16. 甲、乙两文都讲到了学习方法。在孔子和李生看来,“善学者”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可在原文中提炼词语作答。)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4分)示例: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启示:方法比死记知识更重要,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意思对即可)(共9张PPT)第三单元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主题情境:开展读书分享会】七(1)班以“探寻求知之路”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会,请你与同学们一起重温难忘的阅读之旅。任务一:默读·感受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阅读策略·默读】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呈现的师者形象以及你在学习之道上的启发。(4分)篇目 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容、可亲可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尊敬老师;尊重天性篇目 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往事依依》 国文老师:教学方法独特,喜欢大声朗诵,激起“我们”的爱国情怀。 欣赏作品要集中精神,全情投入;要借助形象思维,利用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要大声朗诵,灌注情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课国文老师:教学方法独特,喜欢深情朗诵,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书本学习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增添智慧篇目 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耐心、慧心,教学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能循循善诱。 学习要从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循序渐进;遇到困难不要急躁,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冷静下来再想办法克服。《〈论语〉十二章》 孔子:博学多才、谦逊有礼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读书与思考要有机结合;要培养学习兴趣,最好能乐在其中;按时温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广泛地学习。(任写三点即可)提示:“老师”不一定仅仅指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有些老师可能是生活之师,有些老师可能是经验之师,有些老师甚至可能是一字之师。任务二:默读·探寻求知之路 阅读策略2. 小语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策略,请你帮助小语完成思考,补全下表。(8分)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关注文章 标题策略 (1)如果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为什么?(3分) 不好,因为《往事依依》题目中的“依依”有留恋之意,使题目更富有感彩,能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更有文学韵味,是贯穿全文的纽带;《难忘的几件小事》过于直白,感彩不浓,对读者缺乏吸引力。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关注文章 标题策略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3分)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抓关键语句策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3)请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角度描写了百草园里动植物具有的无限趣味,表现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共20张PPT)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七年级开展“回忆我们的童年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时光档案馆1. 【小鲁迅的乐园】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1星题 积累运用C点拨:A项,“凿”应读作záo,“冲入云宵”应为“冲入云霄”;B项,“拗”应读作ǎo,“质仆”应为“质朴”;D项,“渊搏”应为“渊博”,“傥”应读作tǎng。2. [2025年1月盘锦大洼区期末]【留在心底的童年】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首欢乐的____。还记得,那个时候的城镇还不是钢筋水泥包裹下的冷漠面孔,乡村也还是篱笆墙围起来的风情万种。还记得,春天的田野上,油菜花开了,蚕豆花也开了。我们像出笼的小鸟,在田野里____ ,嬉笑打闹。就这样,童年的点点滴滴留在记忆长河里,最终____了一首首精美的诗。A.不仅 歌谣 不欢而散 汇成 B.无论 歌曲 不欢而散 汇拢C.无论 歌谣 欢呼雀跃 汇成 D.不仅 歌曲 欢呼雀跃 汇拢C3. [2025年1月鞍山铁东区期末]【快乐的乡下生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小时候的早晨,我都是在鸟鸣声中醒来的。②每当从睡梦中跋涉而出、意识初明的那一刻,鸟鸣声清晰而至,如水洗过一般的明澈、清亮。③在黎明时分,这是天赐的礼物。④鸟鸣无处不在,那微颤的鸟喙,弹动的舌,如珠如丝如光如电的鸟鸣,自遥远的时空传来,回响不绝。⑤一如旭日的颜色,永在。····A.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字词,“醒来”和“在”都是动词,“时分”和“颜色”都是名词。B.第②句中的“一般”,在这里的意思是“一样”,而不是“平常,普通”。C.第③句中的“这”,指的是“黎明时分”。D.第④句中的“自”,可以改为“从”,意思没有变化。√4. 【芬芳的文学花朵】文学、文化常识与整本书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东方朔,西汉文学家。以知识丰富、说话风趣著称,民间流传有他的很多传说。C.我们可以从《朝花夕拾》中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D.《朝花夕拾》中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A点拨:鲁迅原名周树人。(2)【整本书阅读】读《朝花夕拾》,有时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小鲁迅”眼中有温馨与快乐,“大鲁迅”眼里是思考与批判。请你仿照示例进行梳理总结。(3分)《朝花夕拾》中的双重视角 小鲁迅:温馨与快乐 【示例】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现:百草园之趣、三味书屋之趣让“小鲁迅”能够在快乐的童年中探求知识,充满温馨与欢乐。①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妈妈为“我”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小鲁迅”感受到长妈妈深深的关爱,内心满是温馨与快乐。示例:《阿长与〈山海经〉》大鲁迅:思考与批判 【示例】读《五猖会》,发现:因父亲让“我”背书,“我”对期待已久的五猖会兴味索然,批判了旧式家庭中家长对儿童心理的隔膜、冷漠与伤害。②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的封建孝道充斥着虚假和残酷,“大鲁迅”对此进行深刻思考,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示例:《〈二十四孝图〉》课文研读活动二:时空投影仪现在,让我们用“时空投影仪”再现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立体影像。阅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回答问题。5.(教材母题变式)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关于内容概括的思维导图。(3分)2星题 阅读鉴赏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百草园动态和静态的美景(或百草园的自然美景和动植物)带给“我”生活的经验、技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第1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这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乐园。这一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7. 下面的句子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运用了动作描写,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捕鸟的全过程,突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8.(中考新趋势·新角度)回忆性散文常常双重视角交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表。(3分)儿童 视角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们一一告别,这是童年视角的小鲁迅最情真意切的直接表达,充满童趣。成人 视角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批注:与百草园已相隔七八年没见,这是成年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与怀念,充满深情。 以读促写14. 小鲁迅在墙根处、雪地里的童年趣味让他珍藏心底多年。请学习课文中巧妙运用动词的写作方法,描写你的“童年趣味”。(不少于60字)(5分)技能助攻·打开写作思路1.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童年趣味”。2.运用具体、生动的动词来描绘相关动作。3.语言要简洁有力,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示例:童年时我和小伙伴常常比赛捉蚂蚱。那次,我看到一只蚂蚱落在草尖上,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双手快速地扣下去,这样,“飞将军”就成了我的“俘虏”啦!(共8张PPT)第三单元11 送东阳马生序目 录CONTENTS011星题 积累运用022星题 阅读鉴赏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星题 积累运用C点拨:A.“量”应读作liánɡ,“茫然无错”应为“茫然无措”;B.“泌凉”应为“沁凉”,“阐”应读作chǎn;D.“暂”应读作zàn,“复盖”应为“覆盖”。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每个汉字都是需要我们努力______的宝藏。加强汉字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思想和文化内涵,提炼展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应有之义。汉字不断,中华文明才会______;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根本上保障了汉字传承的持续和稳定。A.开发 精髓 不仅 绵延不绝 B.研发 精神 不仅 无休无止C.研发 精髓 尽管 绵延不绝 D.开发 精神 尽管 无休无止A点拨:第一空,“开发”指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研发”指研制开发。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汉字是可发掘的宝藏,应使用“开发”。第二空,“精髓”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应使用“精髓”。第三空,“不仅”是“不但”的意思;“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结合语境可知,应使用“不仅”。第四空,“绵延不绝”指连续不断;“无休无止”指没完没了,多含贬义。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应使用“绵延不绝”。3. [2025年1月沈阳沈河区期末改编]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②想着跨越这种隔膜,可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精华,你就会有耐心读下去,深入思考,大有获益。③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④读经典作品,或许会有隔膜,这可能是时代变迁或语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A.“跨越”“接触”“涵养”“启迪”这几个词语的词性都是相同的。B.“隔膜”“你”“耐心”“智慧”这几个词语的词性都是相同的。C.“汲取”的同义词是“吸取”,“枯竭”的同义是“干涸”。D.将这些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点拨:“你”是代词,“隔膜”“耐心”“智慧”都是名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辽宁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往事依依课件新人教版.pptx 辽宁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再塑生命的人课件新人教版.pptx 辽宁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pptx 辽宁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新人教版.pptx 辽宁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复习课件新人教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