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史铁生
学习目标
通读全文,认识作者和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从细节处体会母爱的艰辛和伟大。
理解标题结尾的内蕴,反思生活,体悟生命的意义。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背景资料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瘫痪( )   雁阵( )   
捶打( ) 翻来覆去( )
憔悴( ) 整宿( )
仿膳( ) 烂漫( )
tān huàn
yàn
chuí

qiáo cuì
xiǔ
shàn
màn
(1)字音
检查预习
(2)词义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也指生离死别。
【央求】恳求、乞求;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烂漫】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
检查预习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2段):
“我”双腿瘫痪后,重病的母亲安慰“我”。
第二部分(第3—6段):
母亲在准备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离开了人世。
第三部分(第7段):
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好好儿活”。
朗读悟情
请四名同学分别朗读第1—2段、第3—4段、第5—6段、第7段。
根据下面的朗读三级目标,评一评四个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哪个目标层级。
朗读的三级目标:①正确;②流利;③有感情
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深沉含蓄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性情暴躁
脾气很坏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作者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刺激到他敏感脆弱的神经,脾气暴怒无常;他对自己的双腿痛恨至极,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贬义词,令人痛恨,使人憎恨。结合语境可以看出作者主要通过这个词突出表现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痛苦。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母爱?在文中找一找。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一系列的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
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爱是坚强、是生死相依。
“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语言描写,反复
③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这一“挡”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母爱是细心的呵护。
母亲不仅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更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④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⑤“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透过“敏感”这两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
母爱是对孩子痛苦的感同身受。
⑥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母爱是生命最后一刻对儿女的牵挂,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
补充1:那时候妈妈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心里着急又没有办法,经常一个人哭。有时候她不见了,他们就漫山遍野地找,最后总能在某处草丛中或老树下听见她号啕的声音。
       ——史岚《我的哥哥史铁生》
补充2:母亲为作者寻医问药,找各种偏方,洗、敷、灸等,总是经历希望——失望——绝望的折磨。
补充3:母亲低三下气地求人帮忙解决作者的工作问题。
原来这些矛盾的背后隐藏着母亲超常的痛苦和深沉的母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这里已不是在看菊花,他在怀念母亲,怀念那浩荡的、与生命俱在的爱他在了却母亲未了的心愿;他又在看菊花,真诚地看菊花——这正是为了母亲的心愿,是母亲教他爱这眼前的生活,他要和妹妹好好儿活。此处也是借花朵的各种颜色象征母亲坚强的品格,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为了母亲的爱。是母亲教他爱生活,教他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是这爱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生活使他认识到,历史要用许多不幸和错误去铺路,人类浩荡前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爱,“自打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他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与悲哀中解脱,完成了一个强者的心路里程。
讨论: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有什么深意
白色的花高洁
黄色的花淡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有了面对生活的
勇气和信心,这正是母亲的期望,而菊花却成
为怀念母亲的永远的寄托。
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重生
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处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第二处景物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暗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寄托、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④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品质;⑤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埋下伏笔;⑦揭示或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揭示人物的社会关系;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为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③暗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现实;④揭示深化主题。
拓展阅读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务虚笔记》
背景资料
史铁生的坦荡辞世 :
2010年12月30日傍晚,史铁生静静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区的手推板床上,呼吸微弱,命悬一线。没有太多的解释,夫人陈希米平静地签署了停止治疗的知情同意书。陈希米说,这不是她即兴的决定,而是史铁生生前郑重的预嘱。
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在安魂曲中向铁生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诚地取出他捐献的器官,认真、细密地缝合好躯壳,整理好妆容……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体中尽职地工作,生命在延续。史铁生坦荡地、从容地、诗意地、利他地、死去了,正如哲人所言,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史铁生做到了。
感恩母亲给予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