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课件(打包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课件(打包9份)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四单元
15 梅岭三章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03
3星题 素养提升
近期,班级开展“不忘家国情怀·永葆青春之志”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缅怀英雄】
1. 下面是小文关于“英雄情怀”的金句摘抄和心得体会。请完成小题。(7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金句摘抄:“在岁月的冲刷中,英雄的历史功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时代的变迁中,英雄精神zhāng(  )显着永恒的价值。”“回首来路,无数英烈以生命和鲜血(  )完成历史交付的使命。展望未来,新的征程_____勇于担当的时代英雄。”
心得体会:回首________的革命岁月,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取义成rén(  ),用宝贵的青春谱写了________的壮丽诗篇。英雄精神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勇于担当,续写新的捷(  )报。
·
·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xuè

jié 
(2)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召唤 闻风丧胆 可歌可泣
B.召集 闻风丧胆 鲜为人知
C.召唤 血雨腥风 可歌可泣
D.召集 血雨腥风 鲜为人知
C
【活动二:理解诗句】
2.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此头须向国门悬。(用典,引用春秋末期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明诗人大业未成死不瞑目的心迹)
C.血雨腥风应有涯。(比喻,“血雨腥风”借喻战争,照应“百战多”“烽烟正十年”)
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反问,表现了诗人虽面临死境但豪情未泯)
D
点拨:前一句是问题,后一句是答语,这是设问,不是反问。
【活动三:诵读悟精神】
3. 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诗句。(4分)
古代名士贤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郑燮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用竹子紧紧扎根于岩石之中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明确目标,决不放弃努力的信念;陈毅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并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岭三章》),展望未来,表达了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活动四:研学传精神】
4. [2025·巢湖一模节选]班级开展“寻迹皖地,赓续红色薪火”研学活动。有以下两条研学线路,请你选择想参与的线路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一:我选择“觉醒年代 革命起航”线路。这条线路有革命旧址、革命烈士故居和烈士陵园,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安徽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体会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受革命的艰辛与伟大,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责任感。
示例二:我选择“改革创新 敢为人先”线路。该线路聚焦改革创新的关键节点,从合肥的科技前沿到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我们能从中见证安徽在时代浪潮中的探索与突破,了解安徽农村在改革开放中起到的先锋队的作用。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激发我们敢为人先的勇气。
拓展阅读
2星题 阅读鉴赏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2页第5-9题。
5. 【情感定调】这三首诗的感情基调是(3分)(  )
A.积极昂扬 B.轻柔愉快 C.低沉伤感
A
6. 【内容理解】说说【甲】诗中“大地红”的意思。(2分)
“大地红”是指革命取得了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得到了解放。
7. 【思想感情】请结合【甲】【乙】两首诗的内容,分别概括其思想感情。(4分)
【甲】诗表现了陈毅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乙】诗表现了作者力图“破壁”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8. 【风格探究】这三首诗及陈毅的《梅岭三章》在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上各有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任选一位诗人,概括其语言风格,并探究这种风格与诗人的经历、性格有怎样的关联。(4分)
示例一:陈毅
风格:质朴刚健,直抒胸臆。《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此去泉台招旧部” 与《无题》“生为革命死不哭”,直白展现革命艰难,抒发战斗豪情与献身决心。
关联:长期革命斗争,铸就了陈毅坚毅豪爽的性格,促使其以直白激昂的语言表达革命信念。
示例二:周恩来
风格:气势磅礴,用典与直抒胸臆相结合。“大江歌罢掉头东”借助典故表达豪迈的志向,“难酬蹈海亦英雄”直抒胸臆,意境深远。
关联:周恩来青年时立志救国,他的文化底蕴深厚,性格沉稳坚毅又满怀激情,造就其诗歌豪迈的风格。
示例三:闻一多
风格:豪放壮美,间接抒情。借“我的种族是一条大河”“五岳一般的庄严正肃”等比喻,歌颂民族历史、精神,饱含爱国情感。
关联:诗人对传统文化感情深厚,目睹民族苦难,使其以豪放壮美的文字间接抒发对民族的热爱与复兴渴望。
9. 【主题设计】请你为这三首诗设计一个共同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爱我中华
10.(跨学科·数学)根据下面这则说明,下图中做法最符合健康概念的一项是(3分)(  )
3星题 素养提升
A
点拨:A.背包中物品的重量占体重的7%,后背且最重物品放中间;B.背包中物品的重量约占体重的5.83%,侧背超重;C.背包中物品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1.43%,超重;D.背包中物品的重量占体重的5%,但最重物品未放中间。(共9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
思维导图
我们奔赴热爱
自小,我就有成为一名摄影师的梦想。①每当我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所有的美丽都能通过镜头凝固。然而,生活的琐事和学习的压力让我渐渐放下了相机,摄影成了我心中的遗憾。②
例文引路
旁批 ①梦想萌生,开篇引入:开篇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
②梦想搁置,阐述缘由:内容承接上文,解释了梦想发展的转折,让读者了解到作者在追逐梦想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直到初中的一次暑假,我偶然翻看了自己曾经拍摄的照片。那些照片记录了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心底深处对摄影的热爱并没有消失,只是被遮掩了。我决定重新拾起相机,奔赴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摄影的世界。
回到摄影的怀抱并不容易。初中的学习压力大了,时间紧张,而我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没有时间去参加培训班,只能通过网络自学,偶尔请教身边懂摄影的朋友。每天我都提前起床去拍摄晨曦中的风景,晚上则查阅相关书籍,慢慢地,技术逐渐提升,拍摄的照片也变得生动与富有表现力。③
旁批 ③坚持追梦,详述过程:逻辑清晰,具体地展现了作者在追逐热爱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追梦的艰辛与执着。
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个摄影比赛。尽管参赛的选手们都非常优秀,我还是决定全力以赴,把自己最热爱的东西展示给大家。我选择了一张夕阳下的海滩的照片,照片中的海浪与落日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壮丽的画面。提交作品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紧张和期待。最终,比赛结果公布,我竟然获得了二等奖。那一刻,我不仅为自己付出的努力感到骄傲,更深刻地意识到,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④
旁批 ④追梦成果,比赛获奖:这一情节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体现了作者在追逐热爱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热爱的世界不是轻松抵达的,需要我们在挑战和困难中突破。每一次我们奔赴热爱,都意味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去接近那个理想的自己。⑤
旁批 ⑤总结感悟,升华主题:这部分感悟水到渠成,从个人经历上升到对热爱本质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题。
从那以后,我不再让任何事物妨碍我追寻热爱的脚步。摄影,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让我变得更加坚定。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奔赴热爱的旅程,而这段旅程,永远不会停止。⑥
旁批 ⑥坚定决心,结尾点题:结尾呼应开篇,点题并收束全文,让文章思路完整清晰。
名师点评:本文围绕“奔赴热爱”来写,思路明晰。开篇直述摄影梦,接着讲因现实搁置,后借翻看旧照重拾。详述克服困难坚持追梦,以比赛获奖证成长,结尾升华主题并点题。行文环环相扣,清晰展现追逐热爱全过程,让读者深刻体会其执着与坚定。(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14 回忆我的母亲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三八妇女节之时,复兴中学计划制作“看见‘她力量’”主题展板,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写宣传文案】
1. 请补写下面活动的宣传文案《不被定义的她》。(7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宽hòu(  )    仁cí(  )
周济(  ) 不辍(  )
(2)用成语____________可以代替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分)
·
·


jì 
chuò
任劳任怨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位优秀的女性代表的示例。(2分)
示例一:她是把青春融入共和国扶贫征程的黄文秀,以热血铸就时代的芳华
示例二:她是实验室里提炼青蒿素的屠呦呦,让古老药香成为生命的破晓之光
任务二:话《说文解字》】
2. 填写隐藏在汉字里的性别不平等。(4分)
小文:作为一个会意字,“妇”的甲骨文字体是一个跪坐在地上的女人手持扫帚,据此可以推测“妇”的本义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承担家务劳动、主持家庭内务的心理期待。
从事劳作的女性
小语:我发现,“女”字旁的汉字有些与其生理职能有关,如“娩”“娠”;有些与其容貌品性有关,如“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一些与负面评价有关,
如“奸”“(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妍(姣、娟、嫣等)
示例:妖(婪、妒等)
小文: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这些字的形成和使用背景与古代社会的性别观念有关。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解读汉字。比如,我们可以把“妇”字看作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有推倒大山的力量(意近即可)
【任务三:论辩“她力量”】
3. 七年级(1)班以“看见‘她力量’”为主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班级召开模拟辩论会,班委会准备邀请语文老师王铮担任评委。班长拟写了一份邀请函,里面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6分)
(1)邀请函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2)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邀请函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修改。(2分)
在“重要”的后面添加“的作用”。
要求您必须参加
诚盼您能拨冗参加(或:期待您的参加)
在正文下一行添加署名:七年级(1)班班委会。
课文研读
【任务四:谈闪光的女性】
阅读本文,回答问题。
4. 默读课文,勾画关
键语句,梳理内容。
(9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15
13 
勤劳
14
15
16
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怀念
5.(教材母题变式)课文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阅读下面的语句,结合加点部分品析其表达效果。(6分)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
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将“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与“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进行对比,平静道出,体现出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
·········
··········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运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突出母亲的不平凡,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
6.(教材母题变式)夹叙夹议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分析议论性语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1)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是个好劳动”这一句议论,展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该句领起整个段落及其后几段对母亲是个劳动能手相关事件的叙述。
(2)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的记叙,总结“我”感谢母亲的原因。这个议论性语句的作用是收束之前的记叙内容,升华主题和情感。
【任务五:看见身边的“她”】
拓展阅读
[2025·马鞍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9-60页第7-11题。
7. 【梳理内容】梳理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以及“我”的心理,
完成下表。(3分)
事件 “我”的心理
母亲轻柔地耘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用剪刀轻轻剪下枝上的落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服
惊讶
认为母亲小题大做
母亲温柔地拔鸡毛菜
8. 【描写方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4分)
她并拢四根手指,竖着插进稻根的旁边,估计有一两寸深,围绕着稻秧,把手指转了一圈。
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插”“转”等动词,(1分)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耘稻时动作的轻柔、熟练,(1分)体现了母亲对农作物的珍视及对土地的敬畏。(2分)
9. 【表达方式】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链接教材 课后习题第三题](4分)
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前面叙述了母亲对待稻秧、落苏、鸡毛菜等农作物温柔细致的种种事例后,作者在此直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分)点明主旨,指出温柔以待对农作物生长的意义,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分)
10. 【主旨概括】小雯在分享阅读体验时说:“这篇文章所记叙的事件都差不多,母亲教给‘我’的也都是如何采摘蔬菜等知识,‘我’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能从母亲身上学到什么。[链接教材 课后习题第二题](6分)
①母亲将稻秧当作人一样呵护,让“我”懂得了要善待一切生命;②母亲看到长势良好的落苏,表现出感恩的神情,让“我”懂得了要感激自然的馈赠;③母亲勤劳能干,在劳动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让“我”得到了采摘方面的经验;④母亲的言行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要把这种善意传承下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1.(中考新趋势·新考法)创意写作小组决定从不同角度对本文进行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00字)(6分)
开头一:母亲的温柔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开头二:敬畏田野是农民与生俱来的情怀。
示例一:母亲的温柔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手指插进地里要浅,转圈时要轻”,温柔的叮咛背后是母亲将稻秧当作人一样呵护的善心;“脸上是感恩的神情”,温柔的表情是母亲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温柔的动作是母亲与蔬菜进行无言交流的善举。母亲温柔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善意就在这温柔的言行之中代代相承。
示例二:敬畏田野是农民与生俱来的情怀。作者通过描绘母亲与田野的亲密接触,展现了她对农作物的爱护。母亲在耘稻时对稻秧的细心呵护,采摘落苏、鸡毛菜时的轻柔手法,都体现出她对田野的尊重。她不仅是在耕种农作物,更是在与田野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这种对田野的敬畏,是农民们与生俱来的情怀,也是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这种情怀不仅令人感动,更让我们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使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爱护自然。(6分,言之成理即可)(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16 诫子书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夫(  )君子之行   遂(  )成枯落
淡泊(  )  淫(  )慢  险躁(  )
·
·
1星题 积累运用
·
·
·

suì

yín
zào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增长才干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达到远大目标 
疾行,指迅速逝去 
轻薄浮躁 
(7)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岁月 
语句 古义 今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 (1)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明亮
险躁则不能治性 (3) 治理
3.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3分)
·
·
·
轻薄
明确、坚定
修养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
C
5. 填空。(10分)
(1)《诫子书》选自《_____________》。诸葛亮,字______,三国时______(国名)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诫子书》等。
(2)《诫子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集·文集
孔明
蜀汉
政治
军事
出师表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诫子书》中能表现“险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中表现出放纵懈怠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课文研读
阅读《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
7.(教材母题变式)阅读课文,用课文原句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8. 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学”“静”“志”“才”之间的关系。(4分)
“学”“静”“志”“才”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学”需要“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深入学习;“学”也需要“志”,有志向才能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没有志向就难以学有所成;“才”是通过“学”获得的,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而“静”和“志”也是相互关联的,有宁静的心志才能坚定志向,进而专心学习,增长才干。
9. 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结合课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诸葛亮主张的修身方法是(1)____________,曾子主张的修身方法是(2)____________。(2分)
【链接材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静和俭
自我反省
拓展阅读 [2025·合肥庐阳区联考改编]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唐先生曰:“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①,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余②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③对症下药也。务当④力求主⑤静使内心清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持久,即所谓缉熙⑥也。若知此而不行,真暴弃⑦矣,真小人⑧矣!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密:周密,深入。②余:我。③盖:就。④务当:务必,一定要。⑤主:主张,提倡。⑥缉熙:光明,指希望。⑦暴弃:自暴自弃。⑧小人:自己鄙视自己的人。
【乙参考译文】唐先生说:“在‘静’字上下功夫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不能静心,在反省自身时,就会有所疏漏,观察事物规律的时候,也看不明白。一切都会变得很浮躁,所以总是需要静心。”
我自己观察自己的毛病,就是喜欢动不喜欢安静。唐先生两三句话,就针对我的毛病给出了解决办法。我一定要竭力提倡静心,使自己的内心像刚升起的太阳一样清明。从今天起要长久不懈地坚持下去,这就是所说的希望。如果知道了这个道理还不去施行,那就真是自暴自弃了,真的就成了自己鄙视自己的人了!
10. 完成文言词汇整理单。(4分)
文言语句 解释加点词 方法提示
非学无以广才 (1) 【语境推断】不学习就不能
(  )才干
省身也不密 (2) 【课内参考】吾日三省吾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3) (填序号) 【查阅词典】①明亮,光明。②显明,清楚。③明确,阐明。④明白,懂得。
见理也不明 (4) (填序号) ·
·
·
·


增长
自我检查、反省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
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唐先生两三句话,就针对我的毛病给出了解决办法。
1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2分)
务 当 力 求 主 静 使 内 心 清 明 如 日 之 升 也 即 此 以 求 其 持 久
务当力求主静/使内心清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持久
13. “归根曰静”,作为古老的中国哲学,“静”一直备受推崇。【甲】【乙】两文都特别重视“静”,由【甲】文中“____________”(原文)可知,“静”是学习的基础;【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表明,“静”是省心明理的前提。(2分)
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
夫学须静也
14.(中考新趋势·新考法)感叹号常传达强烈的情感。请结合两文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的感叹号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甲】文末尾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字里行间流露出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望。
由【乙】文末尾的感叹号可见,曾国藩下定决心要改正自身的不足,语气十分坚定。(或:表达了曾国藩对知错不改行为的痛心疾首/痛恨。)(共11张PPT)
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2025·淮北联考]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决定响应市政府号召,在学校全面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活动,请你共同参与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读书伴我行,请你来宣传】
1.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幅楷书字画作为本次活动的标语
(3分)( A )
A
【任务二:读书正当时,请你来实践】
2. 活动前将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未完成的调查表,请
你将横线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亲爱的同学:
  你好!非常感谢你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问题的答案
没有对错之分,请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在相应选项前的方框
内打钩。谢谢!
①你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是多少呢?(单选)
□30分钟以内 □30到60分钟
□1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上
②A (可多选)
□哲学作品 □B
□科普读物 □军事书籍
下列哪种类型的书是你喜欢读的? 
历史著作 
③课外阅读时,你有哪些困惑?(可多选)
□我不知道该选什么书读。
□我很难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情感。
□我在阅读时没有阅读目标。
□我不擅长梳理整本书的知识点。
④你在阅读时会使用哪些读书方法呢?(可多选)
□角色扮演法 □不求甚解法
□思维导图法 □背诵强化法
【任务三:读书大家评,请你来思考】
3. 读书活动中,小明同学分享了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
助修改。(6分)
  【甲】活动中,不仅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
剧,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
遂。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乙】面对阅读中出现的
问题,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
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在这段感悟中小明有一个字写错了,请帮他找出来
并改正。(2分)
“ ”改为“ ”
②【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③【乙】处画线句子中用词不得体,应将“ ”
改为“ ”。(2分)
遂 
邃 
活动中,我不仅
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还写了读书心得 
不耻下问 
主动请教 
【任务四:读书趣味浓,请你谈启示】
4. 阅读下面丰子恺的漫画《钻研》(注:“攒”同“钻”),关于读书,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3分)
示例:画面中众人钻入书本,体现出对知识的深度探索和不懈追求。从这幅画中,我明白了做学问、求知识需深入钻研,全身心投入,才能汲取知识养分,收获智慧果实。我要在学习中保持专注、勤奋,勇于探索未知。(共8张PPT)
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下面是小语同学制作的两张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统计图,请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阅读文学名著的中小学生不到四成;课外阅读每周4 小时以上的中小学生很少,不到两成。
返回
2. 在交流读书方法环节中,小安同学分享了作家李国文的读书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解。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有改动)
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吃橄榄”的方法指的是精读,即要反复琢磨,细细品味,追求透彻理解;“吃甘蔗”的方法指的是略读(或跳读),即只求了解内容大意,汲取其精髓,而放弃其余部分。
3. 下面是小徽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写下的读书感受,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读书,是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A】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沧桑。善于读书者,【B】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但是能够用书籍为生命导航,成就人生的精彩篇章。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
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走进了精神的荒漠,枯燥乏味,了无情趣。【C】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撷人类智慧的花朵,充满自己的精神世界吧!
(1)【A】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C】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但是
充满
而且
充实(或“滋养”等)
返回
4. 小语听说小徽有《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他不好意思直接向小徽借,所以请小安帮忙转述自己的想法。听了小安转述的话后,小徽欣然同意借书,并请小安转告小语,让小语第二天下午5 点到自己住的阳光小区门卫那里取书。
第二天,小安对小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小语,小徽同意借书,请你今天下午5 点到他住的阳光小区门卫那里去取书
返回(共15张PPT)
第四单元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主题情境:举办圆桌分享会】为丰富学习生活,拓宽视野,激发同学们对成长意义的探寻,七年级(1)班围绕“彰显理性光辉·探寻人生意义”的主题举办了一场圆桌分享会,请你积极参加。
任务一:默读·彰显理性光辉——品评人物形象 人生之舟
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本单元的多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小语要参加以“人生路上的选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帮他梳理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从本单元的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完成演讲提纲。(6分)
人生路上的选择
开头:未来的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选择,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分论点一:人生路上的选择要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举例论证:在《回忆我的母亲》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锺太夫人天不亮就起身劳作,操持家务、耕耘土地,即便生活困苦也不懈怠。她的勤劳坚韧,不仅支撑起了家庭,更让朱德学会了吃苦耐劳。这表明,积极面对生活的选择,能铸就强大内心,助力个人成长
分论点二:人生路上的选择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举例论证:(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做选择时,我们既要考虑个人的成长,也要考虑国家的发展。
示例一:梅岭三章
陈毅面对敌人重重围困,生命危在旦夕,他却毅然选择坚定革命信念,绝不向恶势力低头。他抱定献身革命的决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换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这种选择彰显了陈毅伟大的情怀,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
分论点二:人生路上的选择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举例论证:(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做选择时,我们既要考虑个人的成长,也要考虑国家的发展。
示例二: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作为一名加拿大医生,毅然决然远离故土,奔赴中国抗日战场。他不顾生命危险抢救伤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倾尽全力。他的选择,为无数战士延续了生命,为中国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解放事业的发展
任务二:默读·圈点批画·理解语句含义 赏析词句
2.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二】文章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语句,或揭示文章主旨,或提示文章的层次脉络,或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小语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本单元的文章,请你帮他完成下表。(9分)
阅读策略 内容 任务
抓关键语句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句子。
运用__________,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热情洋溢,极富感染力。这既是对白求恩同志的赞美,也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美。
 共产主义精神
排比
阅读策略 内容 任务
叙议结合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 例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回忆我的母亲》) (2)联系上下文,理解例句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阅读策略 内容 任务
抓富于感彩的词语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纪念白求恩》) (3)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加点词语高度概括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饱含着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②“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是______词(填词的感彩),是对母亲品质的高度概括,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②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回忆我的母亲》) ········
····
····
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与怀念
白求恩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钦佩
褒义
任务三:拓展延伸·探寻人生意义 阅读实践
[2025·蚌埠联考改编]人生意义多彰显在追求中。阅读下面叶嘉莹的故事,探寻人生意义。
3. 【理解赏析】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叶嘉莹提出“弱德”概念,认为弱德是在命运重压下从容走完自己的路,有大寄托、大担当、不内耗。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6-67页第3-6题。
B.叶嘉莹认为,凡伟大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生命和生活去写诗的。
C.叶嘉莹指出“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反映了她对当代年轻人因种种原因难以接触和理解古典诗歌的担忧。
D.叶嘉莹以无生觉悟做有生事业,以悲观心情过乐观生活,用实际行动证明古典诗词不会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B
4. 【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叶嘉莹的“大寄托、大担当、不内耗”具体指什么。(6分)
“大寄托”指叶嘉莹将个人情感和生命寄托于诗词和教育;(2分)“大担当”指她怀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去教书;(2分)“不内耗”指她不沉溺于个人的不幸,而是将精力投入更广大的追求中。(2分)
5. 【语句理解】文章第⑨段中,叶嘉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链接教材 阅读综合实践二](3分)
“莲花总会凋落”是指人的生命终会逝去,(1分)“把莲子留下来”是指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1分)这句话体现了叶嘉莹对传承文化的担当精神和执着追求。(1分)
6. 【拓展迁移】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的逝世引发了广泛哀悼。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叶嘉莹具有怎样优秀的品格?结合学习生活,谈一谈叶嘉莹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品格:叶嘉莹在生活困苦面前坚韧不拔,一辈子坚持自己的热爱和追求,为社会和文化传承不遗余力、无私奉献。(每点1分)
启示略。(结合学习生活回答,如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坚持自己的热爱和追求,为社会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等,围绕其中一点来谈即可得2分)(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伟大精神,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的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撰写演讲稿
1. 下列不符合撰写演讲稿的要求的一项是( )
A. 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考虑听众的年龄、身 份、心理需求等。
B. 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关注。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C. 明确要表达的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
D. 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尽可能多用书面语和长句。
D
【点拨】“尽可能多用书面语和长句”表述错误,应尽可能多用口语和短句。
返回
2.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如白求恩大夫、锺太夫人、陈毅元帅,他们的优秀品质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请你任选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结合课文内容,以《_________,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150 字以上的演讲稿,谈谈你从他(她)身上得到的教益,表达你的崇敬之情。(注意补全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白求恩大夫,我想对您说
白求恩大夫,您是跨越国界的医者,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看到了您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抗日事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您深入前线,不顾个人安危救治伤员,用医术和爱心给予了战士们希望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您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让我深感敬佩,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在此,我衷心祝愿您的精神永垂不朽!
返回
3. 小安根据上面的题目要求拟写了下面的演讲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返回
简述陈毅的身份,引出演讲主题
强调陈毅元帅的精神永垂不朽
任务二 深入阅读与思考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
1 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南北天山交汇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2 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解开它,无疑将拓宽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3 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满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你在看宇 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4 2003 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 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 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5 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高原上,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6 经过三年建设,南北4 千米、东西3 千米,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10287 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7 基于21CMA 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SKA 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作为SKA 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SKA 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已经确立。“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8 另外,武向平又担任“中国天眼”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
“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后,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 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 和SK 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9 对遥远世界无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10 十年前,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贫困地区为中小学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11 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目光炯炯,纷纷举手提问: “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






“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在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里,武向平陶醉了。
12 “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13 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选自《科技日报》2021 年3 月29 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完成思维导图。(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和研究生时期
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
担任“中国天眼”FAST 科学委员会主任
(2)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3 分)
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目光炯炯,纷纷举手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直”说明孩子们坐姿端正,“高高”说明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炯炯”说明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1 分)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听讲座时认真、专注的样子,(1 分)表现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1 分)






(3)小语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摘录了关键句,请你和小语一起联系本文内容阐述对关键句中的“光”的理解。(4 分)
关键句: 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光”指武向平追寻的宇宙中的第一缕光,也指孩子们的眼睛里求知若渴的热情之光;(2 分) 指武向平执着于天文研究的精神之光、探索奥秘的科学之光,也指其为大国重器的铸就拼尽心力的信念之光,培养国家未来科技人才的希望之光。 (2 分)
返回(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13 纪念白求恩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2025年是白求恩逝世86周年,为了缅怀白求恩,传承并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学校开展了以“穿越时空的思念”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1. 小语阅读时有做摘抄的好习惯,请你帮忙解决下面读书摘录卡中的问题。(13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热chén(  )   精益求精(  )
见异思迁(  ) bǐ薄(  )
(2)有个词语有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
·


qiān

高名
高明
(3)下面是小语查到的“益”的解释,根据语境,你推断“精益求精”中“益”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 (1分)

(4)画波浪线的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贬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毫不利己、热忱、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鄙薄
生词卡 (4分)
易读错:狭隘(  )    殉职(  )
易写错:派qiǎn(  ) 纯cuì(  )
·
·
ài
xùn


2.(安徽人文信息)白求恩的贡献不止救死扶伤。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3分)
【甲】2024年12月,安徽省血液中心和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科创频道联合制作推出了安徽首个AIGC无偿献血宣传短片“简单做英雄”。【乙】该短片通过AI技术重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开展输血手术救治无数伤员生命的画面,展开了白求恩将献血和输血理念引入八路军,推动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历史贡献。该视频以孩童朗读《纪念白求恩》为背景,传递团结与信仰的力量,并通过AI转绘技术展现了献血者群像,呼吁大家捐献热血、挽救生命。
(1)【甲】处画线句有标点使用错误,请改正。(1分)
【甲】2024年12月,安徽省血液中心和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科创频道联合制作推出了安徽首个AIGC无偿献血宣传短片“简单做英雄”。
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2)【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2分)
【乙】该短片通过AI技术重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开展输血手术救治无数伤员生命的画面,展开了白求恩将献血和输血理念引入八路军,推动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将“展开”改为“展现”。
课文研读
阅读《纪念白求恩》,回答问题。
3. 文章思路清晰,文脉分明。请根据提示,补充下面的表格。(4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段落 结构、段意 写作思路
1 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叙
段落 结构、段意 写作思路
2 分述: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
3 分述: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③________。 颂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重大意义
论(或议)
4.(教材母题变式)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请阅读相应文字,补充表格内容。(3分)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①____________ 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③_____________
极端的负责任
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不少的人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5.(教材母题变式)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4分)
句①: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句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句①好,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这一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表达了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
6. 有人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早就过时了,现在的社会非常现实,谁做事不为自己考虑?也有人说,应在全社会倡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你是怎么认为的呢?(4分)
示例: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做事只考虑自己是不行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存在。在很多时候,帮助了别人,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
拓展阅读
(立德树人·无私奉献)我们常常追寻那些闪闪发光的梦想,就像寻找夜空中最亮的星。文学小组带领大家走进《在山上“种星星”》的故事。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54-56页第7-12题。
7. 【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光荣带领群众在荒山上“种星星”,彰显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B.老吴在“默默地思索着什么”,暗示吴光荣有时会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
C.文中写布依族和苗族阿姨的劳动场景,点明吴光荣干事创业的意义。
D.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答案】B
点拨:结合第⑩段“油茶挂果周期长,吴光荣便以短养长,在基地里套种食用菌和中药材,发展林下产业,既提高了荒山利用率,又减少成本投入”可知,文章中“老吴在‘默默地思索着什么’”一段并没有暗示吴光荣为产品销路发愁,而是在思索油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故选B。
8. 【理清思路】同学们发现文章是以“种星星”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希望进一步探讨作者的写作思路。请你简要概括“我”带孩子们上山看“种星星”的经过,以及孩子们的情感变化,理清文脉。(3分)
抵达油茶山,孩子们躺在床上数星星(①_______)→见到吴伯伯,②____________________(质疑)→③________________,看着树上的果实和花朵(兴奋)
疑惑
看他没啥“特异功能”
走在山垭口
9. 【语句赏析】联系上下文,品味画横线的句子。[链接教材 课后习题第四题](6分)
(1)体会第⑤段加点词含义及感彩。(3分)
“冲动”指的是一种强烈而无法抑制的情感,带有一种急切、热情的意味,(1分)表现出吴光荣对于农业的深厚感情和迫切回归农村发展的决心。(1分)其感彩是积极和热烈的,体现了吴光荣对农业的热爱和不顾一切回归的执着。(1分)
(2)第⑨段画线句中喻体“星星”,形象有趣。请写出其本体,并分析两者的相似性。(3分)
“星星”比喻的是油茶果和油茶花,(1分)油茶果和油茶花漫山遍野,如繁星闪耀,(1分)它们都给人以美好和希望。(1分)
10. 【主题探究】孩子们怀着期待见到了“种星星”的老吴,可老吴却领着他们去钓野生鱼、找跑山鸡蛋、摘山楂果、觅野生菌,其间不断地接打电话安排各项事情。作者这样写是否脱离了文章的主题?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没有脱离文章的主题。作者这样写是遵从事实,写这些看似与“种星星”无关的事,更能体现出老吴对大山的热爱,写出原来的荒山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焕然一新、充满生机,(2分)进而突出老吴为改变大山环境,扎根大山,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奉献精神。(2分)
11. 【标题含义】小语觉得文章的题目有多重内涵,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分析题目《在山上“种星星”》中“星星”的内涵。(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油茶果和油茶花比作星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油茶林的茂密和美丽,象征着吴光荣在山上辛勤劳作所带来的希望和幸福,点明了文章的主题。(3分)
12. 【拓展迁移】在2025年春晚中,春晚节目组邀请到了各行业的闪光人物作为嘉宾。在校刊中,也特意为这些人物制作了主题特辑,小语想把本文的吴光荣和春晚特邀嘉宾胡贵川放入同一个主题中,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这样做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胡贵川:5640/5639次慢火车的列车长。他扎根在这趟车上20余年,从茶水员做起,一步步干成列车长。自2017年以来,胡贵川开始帮忙给列车上的村民“带货”。他提前给老乡们在终点站联系好买家,并通过在列车上设立交流板,把村民的农产品登记下来,随时方便乘车人和商家对接购买,为菜农寻找合适的销路,帮助沿线村民增收。在胡贵川的带领下,该趟列车12个班组全部参与“带货”3万多斤,乡村的风物特产通过穿行的“慢火车”走入千家万户,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①吴光荣和胡贵川都有坚守、奉献精神。吴光荣回归农村,在荒山上种油茶,虽然历经无数坎坷,多次跌倒仍不放弃,咬定这片山。胡贵川扎根一趟车20多年矢志不渝。②他们都勇于担当、福泽百姓。吴光荣带着大家走,有难处就心里憋着,但保持着铿锵的步伐,使当地的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胡贵川在列车上给村民“带货”,帮助沿线村民增收。③他们都善于思考,有创新精神。吴光荣针对油茶挂果周期长的特点,以短养长,收获显著效果。胡贵川给列车上的村民“带货”、设立交流板等,用创新的方式推动了乡村振兴。(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以读促写
13.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精力和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吴光荣放弃城市相对舒适的工作,投身农村荒山,把自己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乡村发展。在我们的人生成长道路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请你任选题材写一篇小短文,来表现他(她)对你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示例:打开陈旧的书本,金色菊花的花瓣散落在地上,我仿佛嗅到了菊花的苦香,看到了旧日的过往。时至今日,回忆与王老师一年的相处,那些难忘的岁月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涌现。
那次,我与好友争执,不欢而散。接下来的数日,我都郁郁寡欢、心不在焉。慧眼如炬的王老师有所察觉。一天午后,她带着我的好友,于春日醉人的和风中款款向我走来,阳光洒落在王老师光洁的面庞上,那一刻,仿佛全世界的阳光都被王老师带来了。她帮我们梳理想法,抚平心事,帮助我们重归于好,然后她微笑道:“中学时代的友谊是最纯粹而深刻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具体阐述王老师帮“我”处理同学间的关系)那时我便知道,王老师对我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教室那方寸天地。(结尾点明王老师对“我”的影响)(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