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期末专题训练专题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1. 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简体楷书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只 争 朝 夕 不 负 韶 华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 下面的对联是学校团委组织的“时代有我”创优争先活动的主题词。请按照书体一致、平仄相宜、内容合理的原则,为方框处选择合适的词(3分)( B )B3. 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你选择:第 幅 书体: 理由: 一 隶书 因为他的隶书气势浑厚、线条饱满圆实、神韵十足。 4. 在观看纪录片时,大家发现了几幅写“清明”两个字的书法作品。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A. 张旭作品的书体是上述书法作品中出现最早的书体。B. 李斯的隶书古朴典雅、挺拔秀丽,体现了清明节历史悠久的特点。C. 黄庭坚的草书潇洒飘逸,气韵生动,传达了清明节人们踏青郊游时的轻松愉悦。D. 赵孟的楷书,横平竖直,笔画清晰,体现了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特点。答案:D5. 景区想挑选两幅书法作品作为展厅的匾额,已选中了一幅,请你根据“书体一致”的原则,从备选书法作品中再挑选一幅,将字母序号及其书体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2分)选中作品:现选作品:选项 ,书体 备选作品: B 隶书 6. 下列属于楷书作品的一项是(3分)( B )B(共53张PPT)期末专题训练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与阅读一、基础知识积累(一)《〈世说新语〉二则》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丘舍.去 (4)相委.而去 (5)友人惭,下车引.之 不久,一会儿 趁、乘 丢下 丢下 拉 2. 通假字。(2分)“尊君在不”中,“ ”同“ ”。不 否 3. 词类活用。(1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4. 古今异义。(6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2)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3)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子女;男女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回头看 注意,照管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9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答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二)《〈论语〉十二章》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9分)(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按时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4)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7)三军可夺.帅也 (8)博学而笃.志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改变 坚定 喜爱,爱好 2. 通假字。(6分)(1)“不亦说乎”中,“ ”同“ ”,意为: 。说 悦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又有3. 词类活用。(4分)(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15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陷入疑惑。(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三)《诫子书》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达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年与时驰.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疾行,指迅速逝去 2. 词类活用。(2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志.无以成学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9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立身处世,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自我约束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悲地守着陋室,(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狼》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0分)(1)止.有剩骨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仅,只 跟随 跟从 (4)屠大窘. (5)弛.担持刀 处境困迫,为难 解除,卸下 (6)眈.眈.相向 凶狠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盖.以诱敌 (10)狼亦黠.矣 这里指神情、态度 想要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 狡猾 2. 词类活用。(4分)(1)狼不敢前.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 (4)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名词用作动词,攻击 3. 古今异义。(4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今义: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2)止增笑耳.古义: ;今义: 。罢了 耳朵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9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答案: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答案:(屠户此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敌人的。(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答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五)《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丁氏对.曰 (4)因往晓.之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告知,开导 2. 通假字。(6分)(1)“其人舍然大喜”中,“ ”同“ ”,意为: 。(2)“身亡所寄”中,“ ”同“ ”,意为: 。舍 释 解除、消除 亡 无 没有 3. 古今异义。(4分)(1)奈.何.忧崩坠乎古义: ;今义: 。(2)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 ;今义: 。为何,为什么 怎么办 伤害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得来的传闻(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知道。(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很高兴。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有改动)【乙参考译文】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到达西河美稷,有几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约定的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会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郊野外的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的日期才进城。【注释】①行部:巡行所属部域。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官名。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不讲信用 才 约定的日期 等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答案: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答案: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3.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2分)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用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狼蒲松龄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虎相斗《战国策》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①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②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注释】①管庄子:和下文的“管与”都是人名。②甘饵:美味的食物。【乙参考译文】有两只老虎为争吃一个人而互相厮打,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老虎,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老虎的美食。现在两只老虎为争人而相互厮打,小的必然死,大的必然伤。你等着大的老虎受了伤,再去刺杀它,就会一下得到两只老虎。没有耗费刺杀一只老虎的力量,却获得了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覆盖、遮盖离开 看,视 凶暴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2)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没有耗费刺杀一只老虎的力量,却获得了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3. 【甲】文中,狼之“黠”具体体现在哪里?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4分)答案:示例:狼之“黠”体现在两只狼的相互配合上。一只狼故作悠闲,意在制造假象迷惑屠户,同时另一只狼“洞其中”,准备攻击屠户。4. 试仿照下面对《狼》的多角度理解,从不同角度理解《两虎相斗》的寓意。(2分)示例:《狼》屠户:要勇于斗争。作者: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两虎相斗》管与:要善于动脑,力争做事一举多得。虎:要相互团结,否则就难以长久生存。要善于动脑,力争做事一举多得。要相互团结,否则就难以长久生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乙】世之听者①,多有所尤②。多有所尤,则听必悖③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④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注释】①听者:指靠听闻下结论的人。②尤:局限。③悖(bèi):谬误。④乡:同“向”,面向,朝着。【乙参考译文】世上凭着听闻下结论的人,往往有所局限。往往有所局限,那么凭听闻下的结论必定是谬误的。受局限的原因很多,其关键必定在于人有所喜爱和有所憎恶。面向东望的人,看不见西面的墙;朝南看的人,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专于一方啊。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D )D2. 运用提示的方法,解决【乙】文中的疑难字词。(2分)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思(写汉字)查词典 其要.必因人所喜 yāo:①约束。②要挟,威胁。③求取。 yào:①关键,要领。②总括,概括。③需要。 (1) 关键,要领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思(写汉字)参考 成语 尤者多故. 无缘无故 (2) 原因 3. 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答案: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4. “流言止于智者”,你认为【甲】文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阻断谣言流传的智者?为什么?(4分)答案:示例一:第一个听到这个谣言的人。如果他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不主观臆断,而是用冷静客观的态度稍加思索,质疑其现实存在的荒诞性,去向丁家人求证其真伪,就有可能不再毫无根据地传播。示例二:丁家人。在国人传播过程中,丁家人听到谣言后如果不是置身事外,任凭谣言传播,而是主动向大众澄清事实真相,就会阻断谣言流传。示例三:宋君。因为宋君在询问了丁家人关于谣言的事后,了解到了事实真相,便不会任由谣言传播,会阻断谣言继续流传。(共20张PPT)期末专题训练专题四 主题实践活动1. 某校开展“悦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1)校团委决定召开一次“悦读书”分享会,小明代写了此次会议的通知。通知在内容上和格式上均存在问题,请你按要求修改。(4分)通 知各班阅读之星:为了交流阅读心得,进一步培养阅读水平,校团委定于本周五下午四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悦读书”分享会。请准时参加。2025年××月××日答案:将“培养”改为“提升”。答案:日期上面应该加上署名“校团委”。①通知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通知在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2)请你从下面的四项中选出能够组成对偶句的两项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语。(2分)①人生唯有读书好 ②立志读尽人间书③悬梁刺股求学路 ④发愤识遍天下字你选择:______和______。(只填序号)④ ② (3)活动结束后,王老师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纷纷点赞和评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王老师 今天的“悦读书”主题系列活动,是一场智慧的盛宴。我倾尽全力,讲授了一堂阅读教学公开课,看到每位同学主动探究,热情参与,我深感教育的美好与挑战。感谢这堂公开课,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阅读的力量和教学的艺术。····小梅 老师今天的课上得太给力了,我们听得特别带劲儿。小松 通过老师今天生动的讲解,我不仅或取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深有同感。①读过王老师的分享,你觉得下面的选项中与其他三项词性不同的一项是(3分) ( D )DA. 我 B. 每 C. 这 D. 让②小梅的评论中的“带劲儿”一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2分) 。能引起兴致;来劲儿③小松在写评论时写错了一个词,应将“ ”改成“ ”。(2分)或取 获取2. 班级开展以“亲近自然,畅游黄山”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请你参与。(11分)(1)下面是一段介绍黄山的材料,请你根据提示进行修改、调整。(5分)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赞叹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现在冬雪则成为黄山“第五绝”。【甲】冬日,冰雪覆盖的松林和群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乙】黄山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自然景观奇特,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得道成仙。【丙】千余年来,黄山积攒了浓郁的黄帝文化,轩辕峰、炼丹峰、洗药溪……等景名都与黄帝有关。··①【甲】处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 、 。(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答案:将“自然景观奇特”和“文化底蕴深厚”调换位置。③【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1分)答案:将省略号删去。名词 数量词 (2)活动中,小徽同学拍了一些黄山石刻图片,其中符合“书体流畅,章法自如,连绵不断”这一评价的石刻作品是(3分) ( B )B(3)徽标收集爱好者小徽在景区文创店内看到了右边这个标识,他觉得很有特色,请你阐释这个标识的设计创意。(3分)这个标识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案部分整体是一个印章的造型。图案左上角是黄山迎客松的造型,左下角是马头墙造型,主体部分是艺术化的“黄”字,又像飘逸的“美”字。该图案反映了黄山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美,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印章下方是英文“HuangShan City TOURISM”和中文“黄山市旅游”字样。整个标识兼顾传统美、现代感,传递着美好、真诚与热情。3. [2025年1月合肥高新区期末]学校开展“最美合肥”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1)请你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抄写合肥的城市名片。(2分)大 湖 名 城 创 新 高 地景点 罍街 包公祠 三河古镇推荐语 ①____ ②____ ③____(2)为了推荐合肥的旅游资源,请你为下面的景点选择恰当的推荐语。(填序号)(3分) A.铁面无私朝政谋,一身浩气写春秋B.凭栏远望赛乌镇,人杰地灵皖中骄C.寻觅人间烟火,尝尽特色美食CAB(3)下面是小庐同学搜集的有关介绍合肥的一段文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她以温婉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又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的游客,她就是合肥。一踏入合肥,便仿佛走进了一幅泼墨山水画。【甲】那碧波荡漾的巢湖,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映照着城市的繁华与宁静。湖边的柳树依依,仿佛低语着古老的传说。而那远处的蜀山,更是如诗如画,【乙】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识着合肥的沧桑变迁。①【甲】处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比喻 拟人将“见识”改为“见证”。(4)合肥市博物馆项目“媒体开放日”现场,学校小记者采访了项目相关负责人,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4分)负责人:这是合肥市历史上第一个综合博物馆——合肥市博物馆,其“天际相拥·淝水环抱”的建筑形态已初现雏形,预计2025年9月竣工。小记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物馆的整体造型是怎样的负责人:博物馆整体造型呈一艘钢铁帆船乘风破浪之势,设计师称之为“庐州之帆”,象征着合肥人民勇往直前的进取之姿。小记者:造型的确很符合合肥的气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博物馆有什么重要意义负责人:集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为一体的合肥市博物馆的建成,对文物保护和文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R技术可让观展人沉浸式感受文物的魅力,让文物“活”起来,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共26张PPT)期末专题训练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一、根据提示要求默写名句(28分)1. 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 , ; , ”,抒发了其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使本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 秋月高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描绘了李白乘舟远行,江水悠悠相伴,月影皎皎相随的情景。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7. 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自己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9.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的诗句是: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0. 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 ,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11.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想象中相见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之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的名句是: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2.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不以衰老自弃的报国信念。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13. 《潼关》中谭嗣同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 ,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主题默写(50分)1. 感受中华古典文化之美,同学们围绕主题“寻求诗文之趣”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主持人:诗文承载着作者高远的志向。小李: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日月之行,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抒写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小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③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抒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乐乐: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用“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慕荣华富贵、坚守仁义的选择。主持人:诗文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夜阑卧听风吹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小杰:“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暮春之景,传递对友人的牵挂。小芳: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⑧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书写对未来的想象,抒发自己思念亲人、渴望团聚之情。却话巴山夜雨时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何当共剪西窗烛2. 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我们惊奇地发现:诗中有情,曹操在《观沧海》中用“ , ; , ”来表现大海的广阔,凸显自己博大的胸襟;曲中有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我们看到了一幅“ , ,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之景;诗中有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 ”揭示了自然界新旧交替的规律,极富哲理。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 根据语境默写名句。(1)“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寓着不同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_____________, , ”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 , ”将风雨想象成为国征战的铁骑之声,抒发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潼关》中“ , ”写出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2)“诗言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 , ”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 ”抒发自己思念盼聚之情。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 七年级的古诗文名句充满了想象力。请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古诗文名句。 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江水,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不由感叹“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曹操登上碣石山,极目远眺,想象着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掌中,于是他说“ ,若出其中; ,__________”(《观沧海》);不舍昼夜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李益登城远望,但见“ , ”(《夜上受降城闻笛》),在想象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李商隐雨夜写信寄北,想象回家团聚时的欢乐“ , ”(《夜雨寄北》)。借助想象,我们可以体验古人的精神世界。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5.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主题 示例渴望和平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1) ,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2)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应傍战场开 主题 示例关心好友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3) , ”两句,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4)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自己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主题 示例思念家乡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轻吟“(5) , ”(《天净沙·秋思》),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站在小舟之上,高唱“(6) ? ”(《次北固山下》),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共19张PPT)期末专题训练专题五 文学常识一、填空题(62分)1.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 ,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 》《 》《你我》等。佩弦 背影 欧游杂记 2.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 ,被称为“ ”。代表作有小说《 》《 》,话剧《 》《 》等。老舍 舒庆春 舍予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3. 《观沧海》的作者 是东汉末年的 家、 家、文学家。代表诗歌有《 》《 》等。曹操 政治 军事 龟虽寿 短歌行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字 ,号 , 代著名诗人。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5.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他是________代诗人。王湾 唐 6.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 是 代著名散曲家。散曲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7.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 ,代表作有小说《 》,散文《 》《 》《病隙碎笔》等。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与地坛 合欢树 8. 《金色花》的作者是 , (国籍)作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 印度 9. 冰心,原名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 》《 》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谢婉莹 繁星 春水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是 。朝花夕拾 鲁迅 11. 《论语》是记录 言行的一部书, 家经典著作。孔子,名 ,字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家。孔子及其弟子 儒 丘 仲尼 教育 12.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 ,本文是为了悼念国际主义战士、 (国籍)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而作的。毛泽东 加拿大 13. 《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即 ;书,即 。诸葛亮集·文集 诸葛亮 孔明 告诫、劝勉 书信 14. 《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___________》第________回,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山阳(今江苏淮安)人。________代小说家。明西游记六 吴承恩 汝忠射阳山人15.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安徒生,他创作了《 》《 》《 》等一系列优秀童话。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16.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选自《 》,作者是约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作家 。伊索寓言 伊索 二、选择题1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B )A.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我们学的《狼》出自他手。B.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其中“方正”指人善于言谈应对。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都和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关,登高赏菊和感恩敬老是节日主题。D.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以此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答案:B点拨:“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共25张PPT)期末专题训练专题三 语段基础综合(含单元字词梳理)一、字音、字形第一单元1. 易错字音。(26分)宛.( wǎn )转 朗润.( rùn )黄晕.( yùn ) 酝.酿.( yùn )( niàng )着.( zhuó )落 窠.巢.( kē )( cháo )wǎnrùnyùnyùnniàngzhuókēcháo看.( kān )护 发髻.( jì )kānjì贮.( zhù )蓄 莅.( lì )临萧瑟.( sè ) 竦.峙.( sǒng )( zhì )zhùlìsèsǒngzhì静谧.( mì ) 高邈.( miǎo )冷冽.( liè ) 吝.啬.( lìn )( sè )碣.( jié )石 咄.( duō )咄逼人澹.( dàn )澹 彩棱.( lénɡ )镜淅.( xī )淅沥.( lì )沥mìmiǎolièlìnsèjiéduōdànlénɡxīlìliáo( 嘹 )亮 méng( 萌 )发稀shū( 疏 ) 干sè( 涩 )抖sǒu( 擞 ) 粗guǎng( 犷 )天yá( 涯 ) yòu( 诱 )惑jiàn( 健 )壮 宽chɑng( 敞 )嘹萌疏涩擞犷涯诱健敞2. 易错字形。(10分)第二单元1. 易错字音。(20分)烂漫.( màn ) 瘫.痪.( tān )( huàn )絮.( xù )叨 憔.悴.( qiáo )( cuì )熬.( áo )过 分歧.( qí )一霎.( shà )时 水波粼.( lín )粼匿.( nì )笑 祷.( dǎo )告màntānhuànxùqiáocuìáoqíshàlínnìdǎo欹.( qī )斜 菡.萏.( hàn )( dàn )荫.( yīn )蔽 徘.徊.( pái )( huái )qīhàndànyīnpáihuái并蒂.( dì ) 姊.( zǐ )妹dìzǐ2. 易错字形。(8分)chuí( 捶 )打 翻来fù( 覆 )去shì( 侍 )弄 jué( 诀 )别心xù( 绪 ) 遮bì( 蔽 )捶覆侍诀绪蔽花 ruì( ) cí( )怜瑞 慈第三单元1. 易错字音。(18分)确凿.( záo ) 菜畦.( qí )斑蝥.( máo ) 蝉蜕.( tuì )油蛉.( líng ) 秕.( bǐ )谷攒.( cuán )动 收敛.( liǎn )攫.( jué )取 绽.( zhàn )放záoqímáotuìlíngbǐcuánliǎnjuézhàn·狗窦( ) 拗( )断·dòuǎo曲肱.( gōng ) 脑髓.( suǐ )笃.( dǔ )志gōngsuǐdǔ不愠.( yùn ) 脊.( jǐ )梁yùnjǐ·一箪 ( )食dānmì( 觅 )食 云xiāo( 霄 )mò( 陌 )生 jiàn( 鉴 )赏和ǎi( 蔼 ) 渊bó( 博 )吞shì( ) 人迹hǎn zhì( )( )chǎn( ) 释 qìn( )凉cháng( )徉 茫然无cuò( )觅霄陌鉴蔼博噬罕 至阐沁徜措2. 易错字形。(13分)第四单元1. 易错字音。(17分)qiǎnxùnàichénbónìdiànlùshúwèimiǎn淫.( yín )慢 拈.( niān )轻怕重血.( xuè )雨腥风 晋察冀.( jì )yínniānxuèjì阎.( yán )罗 捷.( jié )报yánjié2. 易错字形。(12分)纯cuì( 粹 ) 不chuò( 辍 )yá( 衙 )门 任劳任yuàn( 怨 )jīng( 旌 )旗 悲守qióng( 穷 )庐见yì( 异 )思qiān( 迁 )取义成rén( 仁 ) 精yì( 益 )求精粹辍衙怨旌穷异迁仁益淡bó( ) 险zào( ) 躁泊第五单元língduòchàngquánchéngnüèqiètuìhuòhuì沼.( zhǎo )泽 邋.遢.( lā )( tɑ )怂.恿.( sǒng )( yǒng ) 喧.嚷.( xuān )( rǎng )zhǎolātɑsǒngyǒngxuānrǎng雉.( zhì )鸟 骊.( lí )山zhìlí失zōng( 踪 ) 忧yù( 郁 )安xiáng( 详 ) zǔ( 诅 )咒叮zhǔ( 嘱 ) tíng tíng( )) )((亭 )玉立jiān( 缄 )默 枯zào( 燥 )踪郁详诅嘱亭 亭缄燥2. 易错字形。 (9分)第六单元1. 易错字音。 (23分)掣.( chè )肘 鹭.鸶.( lù )( sī )淬.( cuì ) 蓼.( liǎo )汀提.( dī )防 炫.( xuàn )耀愚蠢.( chǔn ) 称.( chèn )职呈.( chéng )报 钦.( qīn )差chèlùsīcuìliǎodīxuànchǔnchènchéngqīn妥.( tuǒ )当 勋.( xūn )章澄澈.( chè ) 莽.( mǎng )莽掺.( chān )和 溉.汲.( gài )( jí )木木樗.( chū )樗 杞.( qǐ )人忧天随声附和.( hè )tuǒxūnchèmǎngchāngàijíchūqǐhè爵.( jué )士 御聘.( pìn )juépìn狡huá( 猾 ) 头xián( 衔 )寂mò( 寞 ) 蓬bó( 勃 )气gài( 概 ) kǎi( 凯 )歌猾衔寞勃概凯2. 易错字形。 (6分)二、小语段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8分)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拥有蓬勃生机的世界。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宏壮阔。它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婉如花朵点zhuì了寂寞的生活。(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甘霖.( lín )点zhuì( 缀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应改为“ ”。(2分)(3)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 (2分)lín缀婉如 宛如引用 比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示例:中华经典诗词难道不是个广袤、深邃、拥有蓬勃生机的世界吗?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________门进去,一条蛇________在横梁上,看地上,________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yàn台便舐吃了研着的mò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隐.鼠( yǐn ) 两胁.( xié )yàn台( 砚 ) mò汁( 墨 )yǐnxié砚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 推 伏 躺B. 伏 躺 推C. 躺 推 伏D. 躺 伏 推A(3)下面词性与“游行”不同的一项是(3分)( C )A. 逃走 B. 舐吃 C. 书桌 D. 听得C(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徽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一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含答案).pptx 安徽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三语段基础综合含单元字词梳理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含答案).pptx 安徽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二古诗文默写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含答案).pptx 安徽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五文学常识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含答案).pptx 安徽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六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与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含答案).pptx 安徽省202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训练四主题实践活动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含答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