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律诗的节奏和韵律特点。2.体会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3.培养乐观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读诗歌,读准字音,划分节奏(包括题目)。思考本诗的语言特点和体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七言律诗四联,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自小聪明又勤奋,十几岁时吟诗作赋便颇有名气。21岁第一次参加科举,便一举中第,考中进士,在那个“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时代,可谓年少有为。之后,他连登三科,仕途顺利。30岁就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员或者中央纪检委书记 。别人三十而立,刘禹锡三十可谓登顶人生巅峰。读作者、读背景这时候正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不久,整个国家表面上一片平静,实则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正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皇权衰弱的不利局面。唐顺宗即位后,以王叔文、王伾(pī)为首的东宫旧臣开始进行改革,想帮顺宗夺回权力,史称“永贞革新”。正值壮年、踌躇满志的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加入了改革的队伍,成为了革新集团的核心力量。他们摩拳擦掌,大刀阔斧,着实给朝廷带来了一番新气象,但也马上遭到了宦官、藩镇的强烈抵制。这场敲锣打鼓、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仅进行了146天,就失败而告终了。仅上位8个月的唐顺宗被迫禅位,王叔文被赐死,王伾(pī)被贬后郁郁而终,而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位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皆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做司马(无实权的闲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从此,刘禹锡开启了贬谪生涯,由于他不屈的个性、爱怼的性格,每次有机会回京,都管不住自己爱吐槽的嘴,以至于不断被贬,前后一共被贬23年,荣登古代文人被贬时长排行榜第一。826年,在如今已是宰相的好友裴(péi)度的帮助下,54岁的刘禹锡终于结束了自己长达23年的被贬生涯,奉诏回京。走时意气风发,归来鬓白如霜。途经扬州时,遇到好友白居易。白居易为他鸣不平,在酒宴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与不平。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歌题目是何意思?“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相逢的地点在扬州。“初逢”:初次相逢。“席上见赠”:宴席上赠诗给“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题目、读注释面对自己这二十三年的遭遇,面对白居易的深切痛惜,刘禹锡在回赠的诗中又流露出哪些情绪?结合具体字、词、句分析。读意象、读手法、读画面、读情感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读意象、读手法、读画面、读情感被贬23年,这其中的艰难与心酸不言而喻,但刘禹锡从未因此放弃摆烂,一直以“豪”字贯穿始终。每次到被贬之地,他都积极做实事,比如兴学重教办教育,编写医书治病人,基层建设谋福利等等。与此同时,他也写诗文来表达自己积极乐观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你知道哪些诗文能体现其“豪”呢?刘禹锡的豪气与乐观永贞元年(805),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写诗抒发情志,表达对秋天的赞美。《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九年后(814年)被召回京城,回到长安后两年(816年),又借游京城玄都观,写了一首桃花诗来讽刺权贵。《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豪气与乐观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他被外迁,任连州刺史,后迁夔(kuí)州,期间他曾写下《浪淘沙九首》。《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三年之后,52岁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遭到了当地县令的刁难,三迁其住所,最后安排他去一间陋室,他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十四年后(826年)他又一次被召回,回京途中写诗回赠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一次回来,他学乖巧了吗?没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早已死去,而且这么多年来,那些当权派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看此情形,828年再赋诗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人生缘何不快意,只因未读刘禹锡。刘禹锡之豪豪在陋室中的安贫乐道、高洁傲岸,豪在权势前的不卑不亢、坚持自我,豪在逆境中的乐观积极、绝不放弃。刘禹锡的豪气与乐观《行路难》中的酒送别之酒:以乐景写哀情,用美酒佳肴反衬出他内心的苦闷和茫然,仕途的挫折让他无心饮酒。愁绪的镜子:酒是人内心愁苦的象征,生动地表现出他在理想受挫后的痛苦与挣扎。对比阅读《行路难》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同意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酒相逢之酒: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偶遇,白居易写诗为他鸣不平,刘禹锡作此诗回赠。勇气的助力:诗人历经二十三年贬谪,借酒传递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精神,酒不再是消愁之物,而是成为他重新振作、积极面对生活的动力。“杯酒长精神”酒是诗人借以振奋精神、表达豁达心境的媒介。《行路难》:比喻:如冰塞川”“雪满山”喻人生困境、仕途受阻典故:借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故事,表达期望得到重用对比阅读《行路难》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同手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喻: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典故:借“闻笛赋”“烂柯人”)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拓展练习问题1:标题中都提到与作者交好的“乐天”,他是谁?问题2: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问题3:《得乐天书》一诗并未叙写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着重写的什么?得乐天书元 稹(zhěn)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答:元稹接信泪流满面,感慨万端,“妻惊女哭”料知是“江州司马书”,足见元稹与乐天情谊深厚;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顿“长精神”,直面生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积极乐观。答:《得乐天书》一诗着重描绘场面,写了收信后一家人的反应。1.两首诗中都写到了生机勃发的春天,但诗人的精神面貌不同。《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元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 。2.元稹的诗中“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通过 手法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刘禹锡的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 。拓展练习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元稹(zhěn)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遗憾可惜虚度春光积极旷达,精神蓬勃向上,看到无限希望。对比对旧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拓展练习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怜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①便翛(xiāo)然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注】①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人谁不害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B. 诗人说:“身体消瘦衣带紧,头发稀疏帽偏斜,爱惜眼睛不读书,针灸调理为延年。”C.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语言直白易懂,读来极为亲切。D.“莫道桑榆晚”中“桑榆”指的是日出的地方,王勃的《滕王阁序》也用过这个典故。2.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中说:“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尽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面对晚景,请分析两位诗人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答:面对晚景,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描述老人的处境和心态,流露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刘诗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不可怕,而是更充满希望,寄托出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D拓展练习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怜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①便翛(xiāo)然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注】①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句连用两个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的无奈,情感稍显消沉。B.为了爱惜眼睛,诗人废弃了读书,因为年龄增长,也不得不经常用艾灸。C.诗人认为“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看见过的人多,见过的名山大川多。D.诗歌最后两句用了比喻,传递出类似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2.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中流露出一种消极、悲观、嗟老叹老的情绪,刘禹锡从哪两个角度入手,对友人进行了宽慰?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答:刘禹锡从“①正确对待人生的衰老,老有老的长处和优点,年老阅历多,见识广,有洞察力。②人到老年也能大放异彩,所以要积极乐观,斗志昂扬,不要悲观消极。”两个角度对友人进行宽慰。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